2015延边州事业单位考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34.70 KB
- 文档页数:1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
浅析“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辩证关系及意义【摘要】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重要思想。
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而是辩证统一的。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两个绝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
这两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
所以我们必须将“两个必然”同“两个绝不会”思想联系起来,明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而且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辩证统一一两个必然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辩证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被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机器大工业阶段以后,使得以生产资料使用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社会化的程度日益提高。
社会化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这种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第一,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第二,在生产上,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法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二两个绝不会在提出“两个必然”的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提出了“两个绝不会”的思想。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马克思主义认为两个必然: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一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趋势,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1]两个决不会:一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二是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辩证关系:两个必然的思想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是统一的。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必须把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思想同两个决不会思想联系起来。
两个必然论证的是社会主义代替遵义历史必然性,两个决不会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历史必然性实现所必需的条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历史过程。
[2]“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联系和区别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以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而成为科学。
“两个必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
马克思的其他社会主义理论都是围绕这一“必然性”展开的。
二战以来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致使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困惑和疑虑。
这些困惑和疑虑集中到一点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到底还有没有优越性和生命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不能否认,当代资本主义确实发生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重大变化。
但是,这些变化在总体上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规定性,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资产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因而,这些变化也就不能最终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新变化,也是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条件下发生的。
资产阶级接受或者促成这些变化,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然是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深刻理解“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重要意义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其思想实质在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只有当生产力达到一定高度、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时候,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才能最终成为现实。
“两个必然”揭示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是说明“两个必然”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论断,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必然性自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以来,在理论上就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但对于这种“代替”在实践上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这种片面的思想观念导致了我们工作上的诸多失误,如对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盲目乐观,甚至出现跨越现实,人为制造共产主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错误做法,使社会主义事业错失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我们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经历了错综复杂、曲折漫长的过程。
通常认为,在我国历史上,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始于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西周灭商,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的中央集权制止,共历经近900年,其间充满漫长、艰辛、曲折的新旧势力、制度的残酷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替代封建制度同样不是一帆风顺的,在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诸多城市已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从16世纪开始,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期,经过17—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18世纪后半期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一过程中,也贯穿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间曲折、反复的斗争。
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其中尚且要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那么,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代替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必定不会一帆风顺,必将要经历更加艰巨、复杂的斗争历程。
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态度认识到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是前后相继的关系,而是相互交错的关系,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交错区中,认清楚当今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和发达资本主义所处的位置,才能正确解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新的情况,才能既坚信“两个必然”也不会忽视“两个决不会”;既看到资本主义发展有“半途夭折”,也会考虑到它还会有经过漫长的发展后才会“寿终正寝”走上社会主义二、必须站在历史发展的制高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看清两个必然和两个不会的关系历史经验表明,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必须植根于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
在理想信念问题上过去存在着一个误区,似乎一强调理想信念的坚定性,就必须坚信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到来、资本主义很快就会灭亡。
因而有的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容光焕发,但已是晚期的绝症患者,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理解为会在不长的时间内灭亡,将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与其实现过程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对立起来。
因此当看到当今资本主义还有较强的生命力的时候,这些人对“两个必然”就产生了动摇。
资本主义是必然要灭亡的,当代资本主义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但是现在是否进入腐朽垂死阶段,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资本主义寿命究竟有多长。
封建社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尚能经历两千多年时间,而比专制的封建社会优越和进步得多的资本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停留的时间恐怕不会比封建社会短吧。
另外社会主义阶段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指出:“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P379)】如果按照一代人30年计算,几十代人下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也需要两千年左右,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再到完全战胜取代资本主义,恐怕还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因此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停留的时间不会比封建社会短,至少也有两千多年。
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的意义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387-02摘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理论。
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社会主义资本主义1848年2月,马克思恩科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的结论,即“两个必然”。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重要命题,都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者存在内在的高度统一,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深刻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坚定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正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坚定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过去,在“两个必然”的实现问题上,存在着一种盲目乐观的错误观点,认为资本主义马上就要灭亡,明天就可以进入社会主义。
这种错误的观点不仅导致工作上的许多失误,甚至当社会主义遇到挫折时,人们就丧失了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两个必然”的实现产生了怀疑。
纵观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进程,我们可以看出,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无论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度,还是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都经历了错综复杂、曲折漫长的过程。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落后的剥削制度,创造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消灭阶级和阶级压迫,这必然是一个长期、艰苦和复杂的过程。
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辩证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
本文试从哲学和现实两个角度对“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辩证关系作一番认真思考,以帮助我们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归宿和基本指向,是共产主义者的远大理想信仰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理念。
针对当今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演变,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景象,社会上萌动了一些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真理性的犹疑、迷茫,甚至信念动摇和怀疑的问题,本论文力求对这两个论断进行一些理论分析和两者之前关系的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关系【正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进行生产与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就从它的脚下被抽掉了。
资产阶级首先生产了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即“两个必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现存的资本主义还暂时不会灭亡、孕育其中的社会主义还暂时不会出现即“两个绝不会”,同样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其中,所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归宿和基本指向。
这两个论断自诞生之日起,犹如一盏明灯,指引和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运动及社会变革活动,始终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坚信不移的信念和不懈奋斗的目标。
有些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的真理性或曾产生了犹疑,或曾产生了迷茫,甚至产生了信念动摇和怀疑。
因此,针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本文正是力求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和现实思考。
二、“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内涵所谓“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提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掘掉了。
关于“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考摘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思想理论。
深刻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内涵,坚持两者的辩证统一,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牢固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念。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的提出“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进而形成什么样的社会。
同时,生产力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生产关系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就会发生变革。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人类社会注定要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科学结论。
但是欧洲1848年革命失败后,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资本主义的危机没有来临,无产阶级革命也没有发生,这一社会现实使得马克思、恩格斯对“两个必然”的科学结论有了更深邃的思考。
他们认识到社会形态的演变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即使人们认识到了一个社会发展的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发展的阶段。
基于此认识,在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撰写的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
这就是“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一)从唯物史观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
引起这种变更的根本动因不是什么永恒理性和绝对观念,而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从历史的角度浅析“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的辩证关系刘占辉从历史的角度浅析“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的辩证关系一、“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的提出“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他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
它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并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19世纪30—40年代,由于机器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就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历史依据。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一)从唯物史观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二)从阶级斗争角度。
运用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学说,考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史,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三)从剩余价值规律角度。
运用剩余价值学说,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揭开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胜利。
(四)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角度。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过程,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自然过程必然否定资本主义自身,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被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
“两个决不会”则是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作者:孙春美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5期摘要:“两个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论断,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在考擦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在当今社会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辩证统一;客观规律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69-011848年2月,马克思恩科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结论,即“两个必然”。
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重要命题,都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者存在内在的高度统一,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深刻认识二者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坚定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个必然”通过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而“两个决不会”则为这种趋势进一步提供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在1848年发表的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科斯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空前地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以往任何社会都无法比拟的。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即生产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便日益尖锐起来。
实用文档之"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表现形式中运动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正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物质前提。
因为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使得社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新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成为阶级、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
浅谈“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9090722*马克思恩格斯在150多年前的《共产党宣言》中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进行生产与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就从他的脚下被抽调了。
资产阶级首先产生了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两个必然”。
在后来的1859年,马克思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撰写的序言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两个决不会”的思想。
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简单地说,前者从根本上说明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150多年过去了,这两条真理面临了许多严峻的挑战。
到了21世纪,资本主义为何还能发展?它还能走向社会主义吗?在系统的学习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思考和判断之后,我对“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有了更深的了解,最终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论证起科学性的:一、唯物史观角度。
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
而这种变更的根本动因,就是生产力。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有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时候,生产关系就一定会发生变革。
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注定要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这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二、阶级斗争角度。
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无产阶级——“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
”他们要想获得解放,就必须摧毁资产阶级保护私有财产的一切,否则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论“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作者:刘佳来源:《卷宗》2015年第06期摘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会”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清晰地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和实现条件,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进行了深刻的阐释,从而构成了必然性和长期性的辩证统一体。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绝不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1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含义及关系1.1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含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著名的“两个必然”思想论断(或“两个不可避免”)。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1.2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两个必然”从根本上讲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必然利;“两个决不会”讲的是“两个必然”变为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
而马克思也是从多层面、多视角揭示“两个必然”的。
从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出发看,他从四个角度对“两个必然”进行分析(一)从唯物史观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全部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二)从阶级斗争角度。
运用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从社会历史发展中分析两个阶级的斗争史,得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三)从剩余价值规律角度。
运用剩余价值理论,深刻分析了剩余价值内涵,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以此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实用文档之"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社会化的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人类社会物质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社会化的生产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便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
这个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集中表现。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矛盾的表现形式中运动着,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正是这一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经济危机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出自己无能继续驾驭这种生产力。
因此,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社会占有,便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创造了物质前提。
因为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现代生产力不断发展,使得社会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新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和产品的占有,从而对政治统治、教育垄断和精神领导的占有,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成为阶级、政治和精神发展的障碍。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还“日益把大多数居民变为无产者,从而就造成一种在死亡的威胁下不得不去完成这个变革的力量。
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马克思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得出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一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最伟大贡献,就在于他揭示并阐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此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直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继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总结工人运动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证明了社会主义不是什么幻想家的主观臆造,而是资本主义矛盾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把社会主义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于1859年1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
他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决不会”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纠正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参加1848—1849年欧洲革命时提出的一些不正确想法,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和艰巨的历史过程,从而为“两个必然”奠定了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对“两个必然”的揭示是多层面、多视角的。
纵观马克思的全部社会主义思想,他对“两个必然”的揭示,主要从以下四个角度展开:(一)从唯物史观角度。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了一切社会形态无不带有历史的必然性和暂时性,资本主义不可避免地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任何一种生产关系,都有它产生的充分依据,同时又都不可避免地要被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所取代,因而一切生产关系都必然要经历历史的变更。
引起这种变更的根本动因不是什么永恒理性和绝对观念,而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浅谈对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认识世界舞台在不断更新变化,资本主义也在发展和变化。
特别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度过了大萧条时期,进入了相对稳定和逐步发展的新时期。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经济政策、经济结构、经济关系以及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少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和新变化,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长期斗争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以及资本主义垄断集团之间激烈竞争的产物;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影响也有密切关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从社会主义国家借鉴了某些对它们有利的经验,如加强经济计划和宏观调控,吸引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等。
但是它的本性未改,资本主义的各种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当代资本主义通过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一系列的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使得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发展着的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对于狭隘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日益增长的压力,迫使资产阶级不得不在资本关系内部可能的限度内做出调整和改变。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必然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变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性增强的趋势,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先进经营形式和组织形式。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股份制、法人股份垄断所有制、合作社、基金会所有制等多种资本社会化形式,都已超越了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向着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转变。
但是,资本的社会化发展是有限度的,它们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主导地位和突破传统的私人占有关系的狭隘界限,而只是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社会化性质的某种承认和顺从。
当代资本主义为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而对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社会化所做的种种自我调节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年延边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通用知识备考资料: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
更多信息,欢迎关注:吉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或“两个不可避免”)。
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他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有着内在的联系,应该结合起来加以理解。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对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的全面论述。
前者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而后者讲的是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它告诫我们,“两个必然”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客观条件,而在这个条件具备之前决不会成为现实。
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既有利于人们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心,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坚持科学态度,充分尊重客观规律,在当前艰苦的实践中坚定地为共产主义的实现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