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8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音乐与生活具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对人的全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尤其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音乐教育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更加显示出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力求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确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体现时代性、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为每个高中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或艺术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
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中,通过鉴赏与表现音乐,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音响材料的非概念性、非具象性特征,为学生体验、理解和创造音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共处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民族音乐,有助于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文化;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民族音乐,拓展音乐文化视野,有益于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因此,高中音乐课程对于促进学生全面的、有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各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电子版)、刚刚,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为(2017年版)各科课程标准最全版(扫码直接进入)↓↓↓语文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标准地理课程标准政治课程标准化学课程标准物理课程标准生物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小编也已为各位整理了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答记者问:1.社会各界对修订普通高中课程十分关注,请介绍一下修订的背景和意义?答: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全面落实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之中。
二是解决高中课改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需要。
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导了十余年的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还有一些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之处,需要进行修订完善。
三是推进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的需要。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2.为确保课程修订达到预期目标,修订工作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答: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坚持了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中央有关教育要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源头上把好意识形态安全关。
二是坚持科学论证。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
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人员的意见,重大问题向权威机构、权威人士咨询,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乳山市普通高中201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学习寄语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在这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让我们一起经历------撸起袖子加油干学习现场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时代背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一、“2017版课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的主要变化必修与选修课的变化:旧版:一个必修,五个选修新版:六个必修(可选),选修I(六个可选)+选修II学份与选课的变化:旧版:必修2分+选修1分,选课流于形式新版:共3分,必修不少于2分,选课更灵活自主二、修满18个学时是选课和获得1学分的基础学分的获得有多种选课方式。
如:【1】2(必修)+1(选修)【2】2(必修)+1(必修)【3】1(必修)+1(必修)+1(必修)【4】1(必修)+1(必修)+1(选修)三、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选课指导---调配---分流---疏导---整合四、学分与选课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课程选择更加灵活选择空间也更大)1、教师仍可以按照原来模块的划分,使用原教材上课,按照“音乐鉴赏”36学时,其他每个模块18学时进行教学。
2、教师也可以将原教材中有关模块,如“歌唱”、“演奏”、“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中的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作为选修I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一部分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相关模块内容的需求。
3、艺术社团活动都将作为选修I课程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化管理,并将与之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和音乐学习成果纳入对学生的平均体系并计入学分。
4、选修II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由学校确定开设,学生资助选择修习,学生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核与评价也可以计入学分。
五、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1、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以“以美育人”为导向。
乳山市普通高中
2017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寄语
又是一次新的挑战,又是一次知识的盛宴,在这里我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共同进步,让我们一起经历
------撸起袖子加油干
学习现场
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十八大”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时代背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一、“2017版课标”课程结构与内容的主要变化
必修与选修课的变化:
旧版:一个必修,五个选修
新版:六个必修(可选),选修I(六个可选)+选修II
学份与选课的变化:
旧版:必修2分+选修1分,选课流于形式
新版:共3分,必修不少于2分,选课更灵活自主
二、修满18个学时是选课和获得1学分的基础学分的获得有多种选课方式。
如:
【1】2(必修)+1(选修)
【2】2(必修)+1(必修)
【3】1(必修)+1(必修)+1(必修)
【4】1(必修)+1(必修)+1(选修)
三、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选课指导---调配---分流---疏导---整合
四、学分与选课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课程选择更加灵活选择空间也更大)
1、教师仍可以按照原来模块的划分,使用原教材上课,按照“音乐鉴
赏”36学时,其他每个模块18学时进行教学。
2、教师也可以将原教材中有关模块,如“歌唱”、“演奏”、“音乐与舞
蹈”、“音乐与戏剧表演”中的合唱、合奏、舞蹈表演、戏剧表演的相关内容梳理出来作为选修I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一部分学生继续深化学习相关模块内容的需求。
3、艺术社团活动都将作为选修I课程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化管
理,并将与之相关的实践性作业和音乐学习成果纳入对学生的平均体系并计入学分。
4、选修II课程由学校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爱好、学业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及当地特色文化资源、民间艺术传承等,由学校确定开设,学生资助选择修习,学生每修满18学时,通过考核与评价也可以计入学分。
五、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高中音乐课程基本理念:
以“以美育人”为导向。
以“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
以“完善评价机制”为抓手。
2、落实培育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3、根据教学的变化与要求调整教材内容:
依据模块的学业质量标准水平,以水平1为18学时的基本要求,水平2为36学时的基本要求来整编现有教材,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沿用现有的实施方式和教材,以体现平稳过渡的基本思想,保证高中音乐课程的有序开设和有效实施。
4、做好学生选课的分类指导,实施因材施教:
正确处理好课程实施中一般性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关系。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既考虑一般性大众音乐教育的多数学生,又关
照个性化音乐教育中的少数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和分别评价。
六、考试评价中的新文化反应注意的问题:
考试评价----围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
以学生实际能力测试为主(1、过程与结果并重)
(2、定性与定量结合)
(3、课内与课外综合)
(4、学分与等级并存)
..WORD完美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