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课件第二章外汇的供求及其弹性
- 格式:ppt
- 大小:429.50 KB
- 文档页数:43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第一节外汇与汇率概述第二节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第三节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第四节汇率的决定理论第一节外汇与汇率概述一、外汇(一)外汇的概念外汇(Foreign exchanges)的概念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1.动态的外汇是一种汇兑行为,指把一个国家货币兑换为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清偿国际间的债权债务的金融活动。
2.静态的外汇国际间为清偿债权债务关系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或工具,或者说是用于国际汇兑活动的支付手段和支付工具。
(1)广义的外汇(2)狭义的外汇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我国的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①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②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银行卡等;③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④特别提款权(SDR);⑤其他外汇资产。
货币成为外汇应具备三个条件:普遍接受性可偿付性自由兑换性(二)外汇的种类按外汇的来源和用途,可分为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按外汇是否可以自由兑换,可分为自由外汇和记帐外汇按外汇交割期限的不同,可分为即期外汇和远期外汇二、汇率(一)汇率的概念汇率(Exchange Rate)是指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比率,即一个国家的货币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所表示的价格,它反映了一个国家货币的对外价值。
也称汇价、外汇行市、外汇牌价或外汇兑换率。
USD1=CNY¥6.230 0USD1=JPY¥98.00(二)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美元标价法(US Dollar Quotation)1.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1个、100个、10 000个)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即以本国货币来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也称应付标价法。
USD 1=CNY 6.2752外币是基准货币本币是报价货币在直接标价法下,数值增加,体现外汇汇率上升,数值减少,体现外汇汇率下降。
国际金融课件 -二、国际收支弹性论――琼・罗宾逊 20世纪30年代 (一)弹性论的假定条件(1)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2)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3)其他条件(如收入、偏好等)不变,只探讨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二)马歇尔-勒纳条件即:本国的出口商品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足够大(两者之和大于1)。
则该国贸易收支状况会因本币贬值而得到改善。
(三)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 (四)J 曲线效应: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使该国贸易收支状况得到改善。
本币贬值→国际收支改善,依次需要经过以下阶段:货币合同阶段:(价、量均不变) ?传导阶段:(价变,量不变) ?数量调整阶段:(价、量都变)传导阶段的滞后现象①认识滞后②决策滞后③订货滞后④替代滞后⑤生产滞后产生J曲线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短期内→本币贬值会恶化其贸易收支;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这种弹性将逐渐变大,以致于满足 →一国贸易收支状况能得到改善。
结论:J曲线效应并没有否定马歇尔-勒纳条件。
从总体上来说,马歇尔-勒纳条件依然还是成立的。
评价 :――优点:它适合了当时西方国家制订经济政策的需要,并在许多国家调节国际收支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局限性 :①该理论只是建立在局部均衡分析的基础上 ②该理论没有涉及国际资本流动③该理论采用的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方法 ④应用该理论可能存在技术上的困难三、国际收支乘数论――哈罗德、劳埃德・梅茨勒、弗里茨・马克鲁普 20世纪30-40年代基本观点是:进口是国民收入的函数,任何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都会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
(一)假定条件:(1)假定非充分就业,供给具有完全弹性,进出口的变动与收入的变动不会改变价格水平; ?(2)不考虑国际资本流动,贸易差额就是国际收支差额;(3)假定汇率、价格、工资、利率等变量保持不变,只考虑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