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世界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市场经济教材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204.00 KB
- 文档页数:9
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经济学定义研究对象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01020304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研究对象不同分析方法不同政策目标不同相互联系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01需求的影响因素02需求的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03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的变化与供给量的变化1 2 3市场均衡的概念均衡价格的决定价格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市场均衡价格形成机制效用最大化原则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效用最大化原则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无差异曲线的概念01无差异曲线的特征02无差异曲线在消费者选择中的应用03消费者选择行为模型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基本假设消费者选择行为模型的构建消费者选择行为模型的应用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关系探讨生产函数描述成本函数描述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关系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生产中应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含义生产中应用实例垄断竞争市场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存在大量厂商生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产品。
厂商的决策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需要考虑产品差异化和市场竞争策略。
完全竞争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无法控制市场价格。
厂商的决策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这一目标。
完全垄断市场在完全垄断市场中,厂商是价格的制定者,可以控制市场价格。
厂商的决策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通过调整价格和产量来实现这一目标。
寡头垄断市场在寡头垄断市场中,少数几个厂商共同控制市场价格和产量。
厂商的决策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需要考虑其他厂商的反应和竞争策略。
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决策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特点及厂商决策分析完全竞争市场特点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个厂商的市场份额都很小。
产品是同质的,即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没有差异。
01 0201020304规模经济技术优势某些厂商可能拥有独特的技术或专利,使其在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
《世界经济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世界经济史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45学分:2.5适用对象: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研究时间上从农业革命到20世纪末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从空间上包括世界各地区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
其主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经济增长,即人类社会技术进步与经济实绩提高的历史;第二,制度变迁,即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和经济制度演变的历史;第三,社会进步,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文发展两方面的历史。
要从共时性角度研究不同时代各民族的经济交往、冲突与融合以及共同发展的历史。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扩大本科学生的专业知识,扩展学生理论视野而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结构和逻辑演进,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从农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制度演进及社会进步的发展历程。
理解人类历史是不断扩展其自身活动范围,从狭窄的民族历史走向广阔的世界历史进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 阐述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2.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时空范围和时空结构;3. 理解世界经济史的演进逻辑。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主要内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经济史与作为实证科学的经济学;经济史与作为历史科学的经济学。
2.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在科学哲学意义上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所采用的方法并没有本质区别;经济史研究的三个层面-编年经济史、分析经济史、历史方法的经济学;经济史是实证经济学的一部分;实证主义方法包括经验实证方法和逻辑实证方法;理论经济学主要研究短期的经济现象;经济学一开始就具有历史主义的方法论传统;经济学作为一门历史的科学基础理论具有相对性;科学的方法应该是从历史与现实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历史与现实。
经济学高一年级第三节课基本经济概念优质课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社会科学。
在高中经济学的学习中,基本经济概念是我们建立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第一步。
通过这门课程,我们将探索经济运行的规律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第一,需求和供给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
需求是指在特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在特定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平衡。
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上涨,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下降。
第二,成本概念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成本可以分为机会成本和会计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选择某种行动而放弃的最有利可得的其他选择的收益。
会计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实际费用。
了解成本概念有助于我们在决策和资源配置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第三,边际分析是经济学中的重要工具。
边际分析指的是对一项决策做出微小改变所产生的附加效果的研究。
比如,当我们考虑购买一件商品时,我们会考虑到每个额外单位的效用减弱,从而决定是否继续购买。
边际分析有助于我们优化决策,使得满足最大化。
第四,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经济运行中常见的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失业是指劳动力资源未能充分利用的情况。
了解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并在将来的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五,经济周期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
在扩张期和繁荣期,经济增长、就业机会增加,物价上涨。
而在衰退期和复苏期,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物价下降。
了解经济周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经济走势,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综上所述,通过高一年级的经济学第三节课,我们将对基本经济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
需求和供给、成本概念、边际分析、通货膨胀和失业以及经济周期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