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园林艺术
- 格式:ppt
- 大小:4.68 MB
- 文档页数:58
论述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园林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经历了各自的发展历程。
中西方园林艺术作为两大园林体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将从起源与早期发展、古典主义园林、自然主义园林、规则式园林、现代园林艺术、园林艺术风格、园林设计要素和园林艺术与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中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进行深入探讨。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1.中国:据史书记载,中国园林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当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园林为主,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野趣。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艺术逐渐发展,融入了文化、哲学和艺术等元素。
2.西方: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园林艺术以建筑物和柱廊为主要特色,追求对称和规则。
到了中世纪,欧洲的园林逐渐发展为教堂庭院和城堡花园等形式。
二、古典主义园林1.中国: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达到了巅峰。
此时的园林注重空间层次感和自然意境的营造,形成了江南园林、岭南园林和皇家园林等不同风格。
2.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古典主义园林开始兴起。
意大利的台地园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苑等作品注重轴线、对称和装饰元素,展现了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
三、自然主义园林1.中国: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自然主义园林强调“自然”与“天人合一”。
此类园林以模仿自然景观为主,强调山水意境,如江南的私家园林。
2.西方:18世纪的英国,自然主义园林开始盛行。
设计师追求表现自然的野趣,运用自然的植物和蜿蜒的小径,如风景园。
四、规则式园林1.中国:虽然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风格为主,但也有一些规则式园林作品,如北京的故宫御花园和河北的避暑山庄等。
这些园林以建筑群和规则式水池为主要特色,强调秩序和严谨。
2.西方:欧洲的规则式园林在17世纪和18世纪最为盛行。
设计师运用轴线、对称和严格的几何图形来组织景观元素,如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和美国的梅尔公园。
五、现代园林艺术1.中国:20世纪以后,中国的现代园林艺术逐渐发展起来。
设计师开始关注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注重绿色生态和人性化设计。
西方园林艺术史简介第二讲西方园林艺术发展3西方园林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意大利时期-法国古典时期-英国造园革命时期-现代园林古埃及3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
3当地气候炎热,因此人们热爱树木,并热衷于植树造林。
3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植物(埃及榕、枣椰子、棕榈、洋槐树等)栽植。
雷克马拉庭院整齐规则的庭院中,正进行一场葬礼(埃及庭园葬礼)古希腊3源于爱琴文化的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并且影响催生了文艺复兴。
古希腊园林艺术和情趣,也对后来的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创作了多彩的神话。
《荷马史诗》中就有大量的关于树木、花卉、圣林和花园的描述。
3古希腊庙宇林立,除了祭祀活动外,往往兼有音乐、戏剧、演说等文娱内容。
3源于当地的阿多尼斯节,以绿色植物围绕雕像的方式逐渐固定下来。
3节日期间,屋顶、花坛中矗立起优美的雕像,这对欧洲园林花坛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3古希腊的音乐、绘画、雕塑和建筑等艺术达到了很高水平,尤以雕塑著称于世。
3古希腊园林受当地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出现许多艺术风格的园林。
3主要可划分为庭园园林、圣林、公共园林和学术园林等四种类型。
庭园园林3《荷马史诗》曾经描述了阿尔卡诺俄斯王宫花园的景象:宫殿之后为花园,周围绿篱环绕,下方是整齐的菜圃;园内有两座喷泉,一座喷出的水流入水渠,用以灌溉,另一座流出宫殿入水池,供市民饮用。
3据记载,园内植物有油橄榄、苹果、梨、无花果和石榴等果树,还有月桂、桃金娘等观赏花木。
3公元前5世纪波希战争后,古希腊高度繁荣,昔日实用、观赏兼具的庭园也开始向纯粹观赏游乐型庭园转化。
3栽培花卉逐渐盛行,但种类尚少,仅限蔷薇、三色堇、荷兰芹、罂粟、百合、蕃红花、风信子等,人们犹钟爱芳香类植物。
3这一时期的庭园采用四合院式布局,中间是中庭。
以后逐渐演变成四面环绕列柱廊的庭院,被称为中庭式庭园或柱廊园。
西方园林新艺术运动名词解释西方园林的新艺术运动(New Art movement in Western gardens)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股重要的园林设计和美学潮流。
该运动倡导以自然为灵感和参照,追求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园林设计风格,以取代传统形式主义的园林设计。
该运动起源于英国,并迅速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和北美地区。
它的主要特点是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反思,以及对当时传统对称式几何形式园林设计的批判。
新艺术运动在设计中融入了自然元素,以及更加优雅、柔和的曲线和有机形状,以反映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新艺术运动在园林中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性:追求自然景观的再现,强调利用植物和景观元素的自然特性,以营造出一种接近自然的环境。
2. 动态性:通过创造景色的流动和变化来表现园林的动态美。
这一原则强调引人入胜的路径、隐喻性的元素,以及流动的水景和瀑布等。
3. 简约性:通过去除冗余的装饰和复杂的几何形式,强调简洁、清爽和功能性。
园林设计师们鼓励采用简单而有力的设计元素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4. 艺术性:新艺术运动注重园林设计的美学价值。
设计师们将园林视为一幅绘画,通过精心布置的植物、彩色花坛和雕塑等艺术元素来创造独特的视觉效果。
5. 社会性:新艺术运动的设计理念强调园林的社会功能和参与性,鼓励人们在园林中休闲、游玩和社交。
在新艺术运动的指导下,一些重要的园林设计师如威廉·罗宾逊(William Robinson)、格雷戈里·琼斯(Gertrude Jekyll)和埃德温·卢丁斯(Edwin Lutyens)等塑造了西方园林设计的新方向。
他们的作品引入了更加自然和有机的景观元素,以及各种新颖的植物和园艺方法,影响了当时和未来几十年的园林设计。
总之,新艺术运动对西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具有反传统的特点,通过强调自然性、动态性、简约性、艺术性和社会性,创造了一种更加接近自然而具有独特美感的园林环境。
中西方的园林艺术形式美与意境美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艺术上追求便各有侧重。
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
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
也就是一种形式美。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率。
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
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
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
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
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
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
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
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造园的文化背景。
古代中国没有专门的造园家,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文人、画家的介入使中国造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
而诗和画都十分注重于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国造园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清人王国维说:"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意境是要靠"悟"才能获取,而"悟"是一种心智活动,"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成为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
西方园林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
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
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
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
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
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
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
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
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喷泉。
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
追求形似与写实。
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我国的园林讲究自然美,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线条的美感,这样一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用方面差异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
中西园林艺术风格比较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其发展则伴随着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中、西方园林在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而关于它们之间差异的比较正是当今景观园林界所关注的课题。
一、中西园林艺术风格的比较(一)东方风格东方园林以含蓄、蕴藉、恬静、淡泊、古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
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
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
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嵘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荡似河湖的韵致。
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返璞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
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
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石待云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竹挂衣”的趣味。
东方园林的石有情,水有意,花木也有情味意趣。
窗外露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
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处,似隔芙蓉无路通”。
东方园林可以中国江南文人园的造园理论和法式为例。
凡是能够体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各种景物,都是造园的物质要素,不仅有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有峰峦岩崖及溪瀑湖海,有亭台楼阁、水榭山馆等各种建筑,还包括各种有利于构成园景的皓月、朝阳、晚霞、雨露等气候气象因素,以及与园林内容和形式和谐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品。
法国古典园林•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国土大部分为平原,地形起伏较少,少量丘陵、盆地及高原。
•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其他地区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比较温和。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土壤肥沃,适宜植物种植生长,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一,农业和园艺事业始终兴旺发达。
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形成•文艺复兴初期,法国园林受意大利影响极大,主要是模仿意大利的一些造园要素,在整体构图上还很逊色。
•从16世纪中叶起,随着一大批杰出的意大利设计师的到来和外出学习的法国设计师的归来,法国园林开始在单纯模仿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地形、气候条件及风俗喜好等尝试发展,这为后来法国特色园林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一个世纪。
•17世纪后半叶,路易十四建立了绝对君权的专制政体,被看做是专制君权象征的勒·诺特尔(宫廷造园家之王)脱颖而出,它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
•勒·诺特尔式园林不仅为法国带来了空前的辉煌,而且成为统率欧洲造园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园林样式。
勒·诺特尔简介•勒·诺特尔(AndréLeNÔtre,1613-1700)出生于造园世家,通过父辈的积累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以沃-勒-维贡特庄园的建造成名。
后被路易十四所器重,设计主持了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的修建。
•法国式园林的开创者,将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构图原则运用得更彻底,将造园要素组织得更协调,使构图更为完美,并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的风格,即路易十四时代的“伟大风格”,同时也是古典主义的灵魂。
•作品鲜明地反映出这个辉煌时代的特征,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使园林成为路易十四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
凡尔赛宫•17世纪下半叶,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君主路易十四要不惜一切代价来营造举行前所未有的盛会场所。
•凡尔赛,原是位于巴黎西南22公里的一个小村落,周围是一片适宜狩猎的沼泽地,并不适宜建造宫苑。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张文洁B110301230世界上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大致分为中国古典园林跟西方古典园林两大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哲学追求纯粹的自然之美,融入诗画之美,感悟深厚意境。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哲学则强调“秩序和控制”,注重人工改造,追求几何规则之美。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共性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中西方不仅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表现形式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虽然中西园林属于不同的园林体系,但它们同属于与建筑和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艺术门类,因此,在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
因而,中西方园林都具有世界园林文化之共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
将人类的哲学思想、精神情趣、情感意识融入园林的各个方面。
2.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从园林的构成来看,中西园林艺术均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来表现。
3.中西方园林文化都是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文化。
中西方园林在考虑文化艺术性的同时,均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是实用价值等多方面的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到文化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
4.中西方园林文化都具有综合性。
一方面体现在具有空间的多维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具有极强的兼容性。
各门艺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能够统辖全局的综合艺术。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比较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中西方亦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风格。
中国园林是再现自然的“山水式”园林,崇尚自然、追求意境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是一种既摹绘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园林文化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外园林艺术比较
中外园林艺术比较
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社会文
化的特色,也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们情感的表达。
中外园林艺术
各有其特点,从其中可以看到中外文化的不同,这篇文章将就中外
园林艺术进行比较,以便更进一步了解园林艺术的精髓。
一、中园与西园的基本区别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注重营造自然的山水景观,以山水为背景,
以建筑、假山、水池、步道、树木等构件为点缀。
每一处点缀都要
与整体相融合,形成和谐的画面,以致赏心悦目。
而西方的园林艺
术注重对自然的改造和人工造景,以建筑和雕塑等构件为中心,强
调对园林的主体部位进行设计,打造被视为“理想”的空间体验。
二、中园与西园的元素设施差别
中园的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山水元素”,在中园的园林景观中,山水成为了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西园的元素以建筑、雕塑、水池等构件为中心,强调自然的美感结合人工的美感的建筑规律。
三、中园与西园的艺术特色对比
中园的园林艺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原则,以自然美为基础,
通过优美的园林构造和优美的人文和谐来表达自然和文化的美。
美
轮美奂的山水画卷和传统园林中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形式,都形成了
中国园林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而西方园林艺术则更注重人文的表达,
1。
西式园林是指受到欧洲和美洲的园林设计风格影响的一种园林形式。
它以对称、秩序和几何形状的运用而著称,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设计特点和著名西式园林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历史背景西式园林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当时的园林被视为贵族地位和社会地位的象征。
然而,真正的西式园林的兴起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欧洲贵族和富商们对园林设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些园林以对称布局、精心修剪的植物和精致的雕塑为特点,成为贵族们展示自己社会地位和品味的场所。
二、设计特点1. 对称布局:西式园林强调对称和秩序,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设计方式。
园林中的建筑、花坛和景观元素都会沿着中轴线进行布置,给人一种和谐、均衡的感觉。
2. 几何形状:西式园林注重几何形状的运用,常见的有直线、曲线、圆形和方形等。
这些几何形状不仅用于园林的布局,还可以在花坛、喷泉和小径等地方体现出来。
3. 水景设计:水是西式园林中常见的元素之一,常见的水景包括喷泉、池塘和小溪等。
水景不仅可以增添园林的美感,还可以提供清凉和宁静的氛围。
4. 植物选择:西式园林常用的植物包括修剪整齐的灌木、花坛中的花卉和绿化景观。
这些植物通常被精心打理和修剪,以保持整洁和有序的外观。
5. 建筑元素:西式园林中的建筑元素非常重要,常见的有亭子、拱门、雕塑和花坛等。
这些建筑元素不仅可以作为装饰,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息和遮阳的场所。
三、著名西式园林1. 凡尔赛宫花园(法国):凡尔赛宫花园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西式园林之一,它以宽阔的草坪、精心修剪的树木和壮丽的喷泉而闻名。
2. 皇家园林(英国):位于英国伦敦的皇家园林拥有优雅的几何造型和典雅的建筑,是英国传统园林设计的代表。
3. 中央公园(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是美国最著名的公园之一,它拥有广阔的草坪、湖泊和花坛,是纽约市民休闲娱乐的胜地。
4. 清华园(中国北京):清华园是中国西式园林的代表之一,它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和西式园林设计理念,既保留了中国园林的古朴风格,又注入了西方的对称和几何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