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大师弗雷德费德勒及其权变领导思想
- 格式:pptx
- 大小:199.63 KB
- 文档页数:20
菲德勒的权变管理思想(1965)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
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
他从1951年起由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和论文包括《一种领导效能理论》(1967),《让工作适应管理者》(1965),《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以及《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等。
在许多研究者仍然争论究竟哪一种领导风格更为有效时,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
首先,菲德勒剥离出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以下三个环境因素:1、领导者——成员的关系。
即领导者是否受到下级的喜爱、尊敬和信任,是否能吸引并使下级愿意追随他。
2、职位权利。
即领导者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是否明确充分,在上级和整个组织中所得到的支持是否有力,对雇佣、解雇、纪律、晋升和增加工资的影响程度大小。
3、任务结构。
指工作团体要完成的任务是否明确,有无含糊不清之处,其规范和程序化程度如何。
菲德勒模型利用上面三个权变变量来评估情境。
领导者与成员关系或好或差,任务结构或高或低,职位权力或强或弱,三项权变变量总和起来,便得到八种不同的情境或类型,每个领导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菲德勒相信影响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因此他为发现这种基本风格而设计了最不喜欢同事(LPC)调查问卷,问卷由16组对应形容词构成(见表1)。
作答者要先回想一下自己共过事的所有同事,并找出一个最不喜欢的同事,在16组形容词中按l-8等级对他进行评估。
如果以相对积极的词汇描述最不喜欢同事(LPC得分高),则作答者很乐于与同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关系取向型。
领导权变理论分析领导权变理论认为每个领导者所处的组织都面临着不同的内在的功能环境以及外在的可变因素,因此领导过程中不存在适合每一种情境的决策指导方案。
一、费德勒模型第一个综合的领导模型是由弗莱德费德勒提出来的,他认为影响一个领导者作出正确的领导决策的因素简单来讲有两个,一是领导者所处的决策情境,二是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和行为风格能否与决策情境相匹配,一个领导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这是关键因素。
费德勒认为能够影响领导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1.领导者与其成员之间的关系1。
这历来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因素,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溯源而上,我国古代的皇帝制就是典型的例子,伴君如伴虎,由此可见领导者通常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因为他可以决定被领导者的晋升,决定是否采纳被领导者的意见甚至是被领导者的去留。
而下属此时处在一个较低的地位中,需要通过良好的表现来得到领导者的满意,所以在这样一个不平等的关系中,领导者与下属之间的互相作用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领导效果的产生。
2.任务结构2。
一般来说,在一个庞大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员工在工作内容方面严密的协调及链接,所以每个员工通过分配得到的工作任务内容必须是明确的。
同时如果员工长期所处理的内容只是枯燥的例行公事,那么长时间过后,员工就会失去工作的激情,应付任务的程度反而会愈加增多,那么组织中就缺乏创造力。
3.领导者所处职位的固有权力。
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来看,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在领导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职位权力象征着领导地位,标志了领导与下属的之间的关系,制约了下属的行为,显示出领导者的主体价值。
费德勒开发出“最难共事者问卷”的工具来确定领导个体的风格,主要让作答者找到一个最难共事者,然后根据所给的形容词来评估这个人,从而确定大众所能接受的领导风格,,根据LPC的问卷结果,确定了两种领导风格分别为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任务导向型即这个人的LPC分数过低,不被大多数成员喜欢,说明他是以工作为主,而关系导向型则是这个人的LPC分数较高,他与组织成员的关系较为密切,比较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在注重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注意成员之间的关系处理情况。
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弗雷德·菲德勒,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专家。
于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
他从1951年起由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和论文包括《一种领导效能理论》(196 7),《让工作适应管理者》(1965)<<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以及《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等。
在许多研究者仍然争论究竟哪一种领导风格更为有效时,菲德勒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是否适合。
首先,菲德勒剥离出影响领导形态有效性的以下三个环境因素:1.领导者——成员的关系。
即领导者是否受到下级的喜爱、尊敬和信任,是否能吸引并使下级愿意追随他。
2.职位权利。
即领导者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是否明确充分,在上级和整个组织中所得到的支持是否有力,对雇佣、解雇、纪律、晋升和增加工资的影响程度大小。
3.任务结构。
指工作团体要完成的任务是否明确,有无含糊不清之处,其规范和程序化程度如何。
菲德勒模型利用上面三个权变变量来评估情境。
领导者与成员关系或好或差,任务结构或高或低,职位权力或强或弱,三项权变变量总和起来,便得到八种不同的情境或类型,每个领导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菲德勒模型利用上面三个权变变量来评估情境。
领导者与成员关系或好或差,任务结构或高或低,职位权力或强或弱,三项权变变量总和起来,便得到八种不同的情境或类型,每个领导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菲德勒相信影响领导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个体的基本领导风格,因此他为发现这种基本风格而设计了最不喜欢同事( lpc)调查问卷,问卷由16组对应形容词构成。
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基本思想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强烈地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或者说,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L)、追随者特征(F)和环境(E)的函数。
S=f(L F E)领导者的特质主要是指个人素质、价值观和工作经验。
追随者的特质主要指个人品质、价值观和工作能力。
环境主要指工作特征、组织特征、社会条件、文化影响、心理因素等。
费德勒的权变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权变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各种领导风格在一定环境下都可能是有效的,是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综合作用。
中文名称:权变理论外文名称:Contingency Theory内容归属:管理学应用领域:领导管理权变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
它是在西方组织管理中特定情境和特定对策的权变思想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
费德勒的权变理论体现在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所谓职位权力,是指领导者职位的权限和权力,或者说是领导者的法定权力、处罚权和奖励权。
权力越大,群体成员的服从程度和知识水平越高,领导环境越好。
相反,情况越糟。
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清晰性和下属对这些任务的责任。
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追随的程度。
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愿意追随的程度。
上下级关系越好,领导环境越好。
权变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世界上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
管理学与其说是一门理论,不如说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技术;权变管理最能体现艺术的元素,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应该是一个善变的人,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及时改变自己的领导风格。
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该不断调整自己,这样才能不失时机地适应外部变化。
[1][美] 斯蒂芬•P•罗宾斯. 管理学(第四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2][美] 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第七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3] 张玉利主编.管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菲德勒权变理论的内容菲德勒权变理论。
菲德勒(Fiedler)权变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菲德勒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领导力理论。
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的结构性。
菲德勒权变理论对领导者如何根据情境来调整领导风格提出了新的思路。
首先,菲德勒权变理论强调了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对领导效力的影响。
在权变理论中,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领导者-成员关系”。
菲德勒认为,领导者-成员关系的好坏决定了领导者的有效性。
如果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良好,领导者的有效性就会更高。
因此,领导者需要不断地建立和维护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以提高自身的领导效力。
其次,菲德勒权变理论强调了任务结构性对领导效力的影响。
任务结构性是指任务本身的明确程度和可预测性。
菲德勒认为,任务结构性高的情境下,领导者的有效性更高。
因为在任务结构性高的情境下,领导者可以更容易地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相反,任务结构性低的情境下,领导者的有效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境下,领导者需要更多地依赖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来完成任务。
菲德勒权变理论的提出,为领导者提供了一种根据情境来调整领导风格的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情境,来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以提高自身的领导效力。
比如,在领导者-成员关系良好、任务结构性高的情境下,领导者可以采取更为直接和指导性的领导风格;而在领导者-成员关系较差、任务结构性较低的情境下,领导者则可以采取更为民主和开放的领导风格,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自主性。
总的来说,菲德勒权变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领导者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以及任务的结构性。
领导者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情境,来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以提高自身的领导效力。
这对于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促进员工的发展和士气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费德勒权变模型费德勒权变模型(Fiedler's contingency model)是由弗雷德·费德勒(Fred Fiedl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领导理论,用于解释领导者与特定情境之间的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费德勒权变模型的原理、应用以及我的观点和理解。
首先,费德勒权变模型基于两个关键概念:领导者行为和情境特征。
领导者行为被分类为任务导向型和关系导向型。
任务导向型领导者关注目标的实现和任务完成,而关系导向型领导者则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关系建立。
情境特征包括领导者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任务结构和权力关系等。
根据费德勒的理论,对于任务结构明确的情境,任务导向型领导者更有效率。
而对于情境不确定或任务结构模糊的情境,关系导向型领导者更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境下,关系导向型领导者能够通过建立信任和支持员工来增加组织的适应性和创新能力。
此外,费德勒还强调了领导者-成员关系的重要性。
在高度支持性领导者-成员关系的情境下,领导者的行为会被员工接受和认同,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
而在低度支持性领导者-成员关系的情境下,领导者的行为则可能被员工视为控制和不信任的表现,导致员工对组织产生不满和不稳定的工作态度。
对于我个人来说,费德勒权变模型提供了一种对领导力的全面理解和分析方法。
通过评估领导者行为和情境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并选择适合的领导风格。
此外,该模型还提供了关于领导者-成员关系的洞察,强调了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性关系对于组织的重要性。
然而,该模型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假设领导者具有稳定的行为风格,忽视了领导者在不同情境下的可塑性。
其次,该模型忽略了个体差异对于领导影响的影响,即同一种领导风格在不同个体间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领导者的特征和个体差异,以充分发挥领导力的作用。
综上所述,费德勒权变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领导力和领导行为的框架。
弗雷德·菲德勒:权变领导思想弗雷德·菲德勒提出的权变领导思想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他从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方向。
菲德勒的思想对后来领导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想概述】权变领导思想是菲德勒对管理学所做的巨大贡献。
所谓权变领导思想,是指改变环境以改变领导的思想。
一个组织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即取决于领导。
如何寻求最佳的管理人员,即领导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更现实、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现有环境以更好地发挥现有管理人员的才能。
菲德勒主要著作有《一种领导效能理论》、《领导方式与有效的管理》。
比较主要的论文有:《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让工作适合管理者》、《领导游戏:人与环境的匹配》等。
【背景故事】菲德勒,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和管理学家,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同时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比利时卢万大学客座教授。
他早年就读了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51年移居伊利诺斯州,担任伊利诺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研究实验室主任,1969年前往华盛顿。
在学术研究方面,菲德勒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发表了3100多篇论文和4部学术著作。
【思想精要】权变领导思想所谓权变管理,是指领导者在变化着的条件下和特殊的环境中如何实现有效的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思想,试图阐明的就是如何去修改和变化工作环境以使其具有适用性。
事实证明,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专制式的领导者工作起来效率高,而在一些环境中民主型的领导者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在任何一种环境中,我们都有可能改变那些与领导者固有风格相抵触的客观因素条件。
如果一个组织的最高层领导者明白这种可能性,他便可以为他的中层经理设计出适合他们各自风格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领导效率。
如何确定环境对管理者的有利程度,怎么改善那些与领导者风格相抵触的环境因素,如何才能设计出适合领导者风格的环境,这些都作为管理者亟解决的问题。
管理学大师弗雷德•费德勒及其权变领导思想【摘要】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专家,他创立的权变领导理论为西方领导学理论开创了一个新阶段,将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对之后领导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针对费德勒创立的权变领导思想及费德勒权变模型做简要综述,指出它在理论上的意义与不足,并通过案例简单验证它在实践中的实用性。
【关键词】费德勒模型,权变理论,领导领导力,作为管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最主要面临两大问题——怎样成为领导;怎样成为好领导。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研究者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前人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领导的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上,这些研究把焦点集中在对领导者个人因素的关注,而忽略的情景对于领导有效性的影响。
因此,管理学大师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提出了权变的领导思想,将领导者风格与情景因素相匹配,并由此提出了第一个综合的权变模型——费德勒权变模型。
一、管理学大师——弗雷德•菲德勒简介弗雷德•菲德勒(Fred E. Fiedler,1922—)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管理专家,同时也是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与管理学教授,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和比利时卢万大学客座教授。
他所提出的“权变领导理论”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
他本人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权变管理的创始人”。
他从1951年起由管理心理学和实证环境分析两方面研究领导学,提出了"权变领导理论",他的研究开创了西方领导学理论的一个新阶段,使以往盛行的领导形态学理论研究转向了领导动态学研究的新轨道。
菲德勒的理论对尔后领导学和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平经历:早年在芝加哥大学就读并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知识点5 领导权变理论2:费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管理学原理》第六章 领导职能费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费德勒权变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管理专家费德勒经过15年的研究于1967年提出的。
“没有最好的,只有适合的”是其理论的核心思想,该理论认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者的风格和情境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之间的合理匹配。
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领导行为有效性的影响因素——领导方式LPC评分表的测试项目包括:令人愉快8、7、6、5、4、3、2、1、令人讨厌不友好1、2、3、4、5、6、7、8、友好抱认可态度8、7、6、5、4、3、2、1、抱拒绝态度使人失望1、2、3、4、5、6、7、8、对人有帮助热心8、7、6、5、4、3、2、1、不热心紧张1、2、3、4、5、6、7、8、松弛关系密切8、7、6、5、4、3、2、1、关系疏远冷淡1、2、3、4、5、6、7、8、热情善于合作8、7、6、5、4、3、2、1、不善于合作怀有敌意8、7、6、5、4、3、2、1、支持态度有趣8、7、6、5、4、3、2、1、乏味争吵8、7、6、5、4、3、2、1、和睦自信8、7、6、5、4、3、2、1、犹豫无效1、2、3、4、5、6、7、8、有效欢快8、7、6、5、4、3、2、1、忧郁谨小慎微1、2、3、4、5、6、7、8、坦率开朗指领导者与其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如果双方高度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和友好,则相互关系是好的;反之,则是差的。
领导者和下属之间的关系:任务结构:指组织工作的程序化、明确化程度,如工作的目标、方法、步骤等是否清楚,有无含糊不清之处等。
如果工作是例行的、明确、容易理解以及有章可循的,则任务结构属于明确的或高的;反之,则属于不明确或低的。
职位权力:指领导者的职位所能提供的权力、权威是否明确、充分,在上级和整个组织中所得到的支持是否有力,对雇员解雇、晋升和报酬的影响程度的大小。
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情境因素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主要观点费德勒模型根据领导者——成员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三种要素的强弱程度,组合成8种情境条件,并得出任务导向型的领导在非常有利的情境和非常不利的情境下工作的更好,而关系导向型的领导则在中间状态下工作的更好。
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本文属于《管理百年》连载系列-32,阅读时间8分钟弗雷德·爱德华·菲德勒Fred Edward Fiedler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1949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1951年在伊利诺伊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和群体效能研究室主任;1969年在华盛顿大学任心理学与组织管理学教授。
同时,他还兼任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与比利时卢万大学的客座教授。
其代表作有1967年出版的《领导效能理论》、1976年出版的《提高领导效率:领导者匹配概念》与1出版的《提高领导有效性的新途径:认知资源和组织绩效》关键词•领导权变理论•最难共事者问卷•认知资源理论•菲德勒权变模型菲德勒提出了领导权变理论,他认为领导风格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改变领导风格去适应变化的情境。
因此,提高领导者的有效性实际上只有两条途径:第一,替换领导者以适应环境。
第二,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
领导权变理论菲德勒提出了领导权变理论:任何形式的领导方式都可能有效,而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方式与环境是否适应。
如何确定有效的领导方式,可以考察以下三个具体步骤:1.确定个体的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分成两种:一种是关系取向型,在组织中比较关心人的因素;另一种是任务取向型,在组织中比较关心工作的因素。
为了确定某一个领导是属于任务取向型还是关系取向型,他开发了最难共事者问卷这种测量工具:该问卷共有16个项目,每个项目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共分为八个等级,分别为1~8分,要求答卷者对其过去和现在的同事中最不喜欢的一位作相关方面描述。
例如,根据和前同事相处的快乐程度,答卷者可以在快乐到不快乐的8个等级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等级数就是该项的分数。
把这16项的分数加起来再除以16。
如果平均分数为4.1~5.7,即分数很高,代表此人的领导风格属于关系取向型;如果平均分数为1.2~2.2,则是很低的分数,代表此人的领导风格属于任务取向型。
费德勒权变理论
伊利诺大学的菲德勒(Fred Fiedler)从1951年开始,首先从组织绩效和领导态度之间的关系着手进行研究,经过长达15年的调查试验,提出了“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即菲德勒模型。
他认为任何领导形态均可能有效,其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的环境相适应。
他把影响领导者领导风格的环境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
(1)职位权力(position power)。
职位权力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和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个方面所得到的支持程度,这一职位权力由领导者对下属所拥有的实有权力所决定。
领导者拥有这种明确的职位权力时,则组织成员将会更顺从他的领导,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任务结构(task structure)。
任务结构是指工作任务明确程度和有关人员对工作任务的职责明确程度。
当工作任务本身十分明确,组织成员对工作任务的职责明确时,领导者对工作过程易于控制,整个组织完成工作任务的方向就更加明确。
(3)上下级关系(leader-member relations)。
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对一位领导者的信任爱戴和拥护程度,以及领导者对下属的关心、爱护程度。
这一点对履行领导职能是很重要的。
因为职位权力和任务结构可以由组织控制,而上下级关系是组织无法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