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隐睾32例经验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什么叫隐睾?如何治疗?有些年轻的妈妈在给小孩洗澡时,往往会无意中发现,在孩子的阴囊里摸不到或只摸到一个睾丸。
做母亲的顿时会吓出一身冷汗来,特别是原来曾经摸到过孩子的睾丸时,就会更加不知所措了。
这是不是所谓的隐睾症呢?真正的隐睾症是指孩子出生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没有下降到阴囊里的一种畸形状态。
原来,睾丸是胚胎在母体内第6-7周时开始形成的,当胚胎发育到3个月时,睾丸仍位于腰部脊椎两侧,腹膜后肾脏的下方。
以后,在某些因素促使下,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下降,在第6-7个月时降至下腹部的腹股沟管,于第9个月时通过腹股沟管下降至阴囊内。
有些儿童的睾丸只能在阴囊的上方或腹股沟部摸到,称为假性隐睾或异位睾丸。
如果睾丸位置过高,完全停留在腹腔内,可能就摸不到睾丸了,这就是所谓真性隐睾或睾丸下降不全,后者占隐睾的15-25%。
那些睾丸虽已下降,但有时却又像捉迷藏一样缩回腹腔或腹股沟内,并再回到阴囊内的游离睾丸,并非真正的隐睾。
一般来说,单凭一次检查就想诊断出是哪种类型的隐睾是不大容易的。
这是因为,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男子,其睾丸的位置往往有很大变化,随着温度变化、恐惧、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睾丸可以缩到靠近腹腔附近。
所以,一个健康男子的睾丸,也会出现类似隐睾的症状。
就像开头时提到的,在洗澡时容易进行判断,因为这时在温热的洗澡水中,睾丸容易自然而然地降到阴囊未端。
如果这时进行详细检查,就会得出比门诊单纯检查时更为明确的诊断。
那么,睾丸究竟为什幺没有按照正常情况下降到阴囊内呢?睾丸下降过程受人体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胚胎睾丸产生睾酮,并在有关酶的作用下,使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从而促使睾丸下降。
因此,若在母亲妊娠期间滥用雌激素或孕激素,就会使胎儿睾丸分泌的雄激素不足,类似的各种生殖内分泌原因,均可造成上述几种激素分泌的不平衡,睾丸下降过程就会受到影响。
不过,引起隐睾的原因,主要还是与局部机械性因素有关。
35岁隐睾的处理方法
35岁隐睾的处理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医药治疗:如果患者的隐睾是由于睾丸功能问题引起的,医生可能会给予药物治疗,例如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睾丸素(hMG)等来刺激睾丸发育和下降。
这些药物通常需要长期使用,可能需要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见效。
2. 手术治疗:对于35岁的隐睾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来进行。
手术的目的是将睾丸下降到阴囊中,以便正常发育和功能。
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休养和康复期,包括戴睾丸托和避免剧烈运动等。
3. 随访治疗:在治疗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
随访的目的是评估手术效果以及检查睾丸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定期随访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任何并发症或其他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总结起来,35岁隐睾的处理方法包括医药治疗、手术治疗和随访治疗。
具体的处理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隐睾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隐睾症是指婴儿出生2个月后双侧或单侧睾丸未下降到阴囊的畸形状态。
隐睾症分为真隐睾和假隐睾。
假隐睾是指睾丸可以在阴囊内膜内触摸,但在阴囊上方或腹股沟内触摸;真隐睾不仅在阴囊内触摸睾丸,而且在阴囊上部或腹股沟内也触摸不到睾丸。
它的位置太高,通常位于腹腔内。
无论是真假隐睾,还是双侧和单侧隐睾,统称为隐睾。
隐睾是由睾丸下降异常引起的,是一种先天性疾病。
隐睾的发生与激素水平、睾丸补充和精索过短有关。
隐睾多发生在单侧,双侧隐睾发生率为10%~25%.隐睾常伴有腹股沟斜疝。
隐睾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区,由于温度高于阴囊,睾丸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导致睾丸发育不良和曲精小管退化,导致生精功能障碍。
在青春期,隐睾也会恶化为睾丸肿瘤。
因此,隐睾应尽早治疗,并将其返回阴囊以避免并发症。
由于胎儿睾丸正常下降的机制尚不清楚,隐睾的病因学也有很多说法,如下。
一、内分泌学说一些学者认为隐睾可能是青春期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失衡,黄体生成素(LH)-间质细胞(leydiescell)由于睾丸下降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一些学者认为隐睾患者睾酮水平正常,主要是5α-缺乏还原酶阻碍了睾酮与靶细胞受体蛋白的结合,如双氢睾酮障碍、靶器官雄激素受体缺乏或受体基因突变。
一些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紊乱,如Kallmann综合征(LH-RH缺乏)、无脑畸形垂体发育不全等多伴有隐睾症,这也表明垂体促性腺激素和雄激素与睾丸下降有一定的关系。
最近,一些人在隐睾患者的血液中发现了抗促性腺激素细胞抗体,建议隐睾可能是垂体本身的免疫性疾病。
二、解剖因素1.睾丸引带不足如睾丸下降时,睾丸引带有牵拉作用,引带末端主要分支附着在阴囊底部,睾丸随引带牵引落入阴囊。
2.鞘突未闭。
腹股沟发育异常:内环过小或阴囊入口有机械梗阻。
精索血管或输精管过短。
三、睾丸本身发育缺陷有些病例存在睾丸本身的缺陷,如宫内扭转后睾丸萎缩、精索血管和输精管残留、睾丸与附睾分离、附睾缺乏等先天性缺陷。
隐睾的治疗方案1. 什么是隐睾隐睾(Cryptorchidism)是指睾丸未能降入阴囊。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通常会从腹腔沿着腹股沟逐渐降落至阴囊。
然而,对于一些男性,睾丸未能完全降下到阴囊,即被称为隐睾。
这种情况可能影响睾丸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2. 隐睾的危害•不孕症:隐睾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常见原因之一。
未降下的睾丸通常会受到体内温度的增加,从而影响精子的产生和存活。
•睾丸癌风险增加:隐睾患者患上睾丸癌的风险比正常人群更高。
•扭转:隐睾的附睾更容易发生扭转,导致血液供应被阻断,引发急性鞘膜积液或肠坏死。
3. 隐睾的治疗方案3.1 观察治疗对于一些新生儿,睾丸可能会在出生后几个月内自行降下。
因此,对于刚出生的儿童,可以选择观察一段时间以观察睾丸是否自行降下。
3.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被广泛用于帮助睾丸降下并促进正常生长。
以下两种药物常用于隐睾的治疗:3.2.1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hCG是一种人体细胞促性腺激素,可以促使睾丸下降。
hCG可以通过补充体外的激素制剂,刺激睾丸降下。
通常使用6-8周的hCG治疗,每周注射两次。
这种治疗方法经常可以帮助睾丸降下,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失败。
3.2.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GnRH可以刺激垂体产生促卵泡生成素,并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轴调节生殖功能。
GnRH可以通过注射或鼻喷剂的方式给予患者。
然而,GnRH治疗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取得效果,并且成功率较低。
3.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隐睾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式。
手术被称为睾丸的下降术(Orchiopexy)。
手术通常在宝宝2岁前进行,以避免隐睾引起的并发症。
3.3.1 腹腔镜下手术腹腔镜下手术是通过小切口和腹腔镜器械进行的,具有较小的创伤和较短的恢复时间。
它通常用于隐睾的治疗,特别是在一侧隐睾的情况下。
3.3.2 开放手术开放手术是通过在阴囊或腹股沟处做一个小切口,然后将睾丸放入阴囊中。
98例隐睾临床治疗体会【中图分类号】r7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237-01隐睾是较常见的先天性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育畸形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的发育过程从腹膜后下降到阴囊的底部。
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多种,我院从2009年6月-2012年6月中采用下腹横纹切口治疗98例隐睾患儿,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8例,年龄1岁1个月 6岁,平均4岁;左侧有35例,右侧53例,双侧有10例。
可触及睾丸95例,均为腹股沟处,其中腹股沟上部62例,腹股沟中下部33例,不可触及睾丸3例,均在彩超下探及睾丸,98例中合并腹股沟斜疝10例。
1.2方法:98例均在骶管麻加静脉麻下行睾丸下降固定术,手术取下腹横纹切口长1.5-3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牵开浅深筋膜,将腹外斜肌腱膜沿腹股沟管切开,找到鞘状突,除不可触及睾丸3例外其它均在鞘状突管内可触及睾丸,在近内环口处游离鞘状突管至高位并结扎,对不可触及睾丸3例打开鞘状突前壁,见睾丸位于近内环口处,牵出睾丸,横断鞘状突管并行游离至高位结扎,充分松解精索血管,对不可触及睾丸3例和62例腹股沟上部的睾丸下降不全患儿,部分切开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然后充分松解精索血管,均能将睾丸在无张力下拖至阴囊部,除不可触及睾丸的4例外其它睾丸均外包鞘状突管一并下拖至阴囊,将睾丸鞘膜与肉膜缝合2-3针固定并置于阴囊肉膜囊窝。
2结果本组手术有98例103侧睾丸均能无张力下拖至阴囊部,阴囊及腹股沟无血肿,伤口愈合良好。
98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率100%,随诊时问为6个月~5年,无睾丸回缩,复查彩超无睾丸萎缩病例,阴囊发育均明显改善,伤口美观。
3讨论隐睾是指睾丸未能按照正常途径下降至阴囊,又称睾丸下降不全,可合并附睾、输精管畸形,是一常见的泌尿生殖系先天畸形。
在新生男婴中约有3.4~5.8%的足月男婴和30%的早产男婴发生。
HCG治疗38例隐睾患儿疗效观察
郭临;蒋云仙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03(007)006
【摘要】目的探讨隐睾患儿HCG治疗的疗效.方法 HCG 1 000~1 500 IU, 肌注,每周3次,总量13 500 IU为一疗程,必要时可追加第2个疗程.结果经HCG治疗隐睾患儿睾丸降入阴囊底部17例(17/32),治愈率53%.结论隐睾患儿经HCG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总页数】1页(P437)
【作者】郭临;蒋云仙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合肥,230022;安徽省临泉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临泉,236400;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合肥,230022【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隐睾患儿术前和术后肌注HCG临床反应性观察 [J], 谢满平
2.HCG治疗隐睾症的疗效观察 [J], 何旭研
3.隐睾患儿术前和术后肌注HCG临床反应性观察 [J], 谢满平
4.探讨隐睾患儿抗精子抗体(AsAb)与手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应用的相关性及术后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的变化 [J], 郭燕萍; 姚志广; 许琴芳; 马达
5.探讨隐睾患儿抗精子抗体(AsAb)与手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应用的相关性及术后血清雌二醇(E2)、睾酮(T)水平的变化 [J], 郭燕萍; 姚志广; 许琴芳; 马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HCG治疗小儿隐睾的临床效果观察(附43例分析)
褚先秋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1991(000)005
【摘要】无
【总页数】2页(P289-290)
【作者】褚先秋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早期诊断的体会——附43例分析 [J], 贺江平
2.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副作用及处理(附43临床病例分析) [J], 卢愿;孙立荣;吕淑华;庞秀英;李学荣
3.CA125、AFP及HCG-β联合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临床意义(附54例分析) [J], 贾晓娟;韩军;施常备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观察(附43例分析) [J], 潘敏仪
5.立克菌星治疗小儿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疗效观察(附43例临床分析) [J], 林秋君;程贤芬;蒋美玲;黄萸芳;陈达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隐睾32例经验【摘要】隐睾在男科临床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睾丸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
本人近7年来,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年龄段在2岁6个月至35岁之间的隐睾32例效果良好,因该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隐睾症治疗经验隐睾症是睾丸下降不正常的总称,是临床男科工作的常见多发病。
睾丸在胎儿期由腹膜后下降入阴囊,若在下降过程中停留在任何不正常部位,如腹部、腹股沟内环、腹股沟管或外环附近者统称为隐睾症,或睾丸未降。
其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有多种说法和解释,但大部份医者认为应从内分泌因素考虑,认为睾丸下降需要充足量的性激素刺激,尤其是来自母体的促性腺激素。
妊娠最后两周时,母体促性腺激素大量释放,促使胎儿的睾丸下降至阴囊。
如果性激素分泌不足,便有可能导致隐睾。
其危害是:生精功能障碍,造成不育、恶变,易造成腹股沟疝,易出现精索扭转,易造成睾丸创伤,易造成睾丸鞘膜积液等。
所以临床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治疗隐睾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采用手术治疗,另一种则是用性激素冲击治疗。
本人经过7年来对年龄在2岁6个月至35岁的32例隐睾患者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治疗,小儿视年龄一般用量为500~1000U,注射用水2ml稀释后肌内注射,每周2次。
成人,用量为1000~1500U,注射用水2 mL稀释后肌内注射,每周2次。
2岁半至5岁的患儿,一般肌注1~2次隐睾症状就会得到纠正,25岁以下,一般需用药6~10次,年龄超过30岁者,采用本方法治疗效果差。
通过临床观察,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隐睾,值得推广。
但要掌握年龄段,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
不管什么年龄段,凡通过采用本法治疗效果不好者,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
现举例如下。
1 病例资料1.1 例1 患儿和××,男,3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乡某校教师之子,2004年5月,父母在给小儿洗澡时无意发现阴囊内只有1个睾丸,次日父母带小儿前来就诊。
隐睾症的诊疗及护理
隐睾症,又称为睾丸下降不全,是指患者出生时睾丸未下降至正常位置。
一般认为与睾丸发育不全、母体妊娠期缺乏足量促性腺激素有关。
【主要表现】
(1)症状体征:一般为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阴囊内空虚,有时阴囊发育较小,不能触及睾丸。
常伴有腹股沟斜疝。
如腹股沟管未触及睾丸,可考虑为腹膜后隐睾症。
(2)辅助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腹股沟管内睾丸的定位,但不易辨别腹膜后睾丸。
【治疗与护理】
(1)内分泌治疗:无论单侧或双侧隐睾症,均应早期治疗。
常用药物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单位/次,每周1次,肌内注射,总量IoOOO单位。
若无效应改为手术方法治疗。
⑵手术治疗:内分泌治疗失败或伴有腹股沟疝者,或有睾丸移位者,应于2周岁前手术治疗。
(3)护理措施:①用药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内分泌治疗。
②手术治
疗者,按要求做好手术前后护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隐形睾丸怎么治疗
导语:隐形睾丸怎么治疗呢?隐睾是指因遗传或疾病的原因使睾丸没有正常在位于阴囊内部,而是隐藏在腹腔之中,对于这样的情况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不育
隐形睾丸怎么治疗呢?隐睾是指因遗传或疾病的原因使睾丸没有正常在位于阴囊内部,而是隐藏在腹腔之中,对于这样的情况容易引起患者出现不育症的情况,另外对于幼儿也容易导致发育不良。
因此应该进行积极的治疗。
从治疗方法来说,可以分为手术治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对于治疗的时间来说是越快越好。
隐睾的治疗主要有激素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两种治疗的适应证应根据隐睾的自然下降、退行性变、生育能力和治疔效果来考虑。
内分泌治疗
若隐睾患者血清中睾酮和促黄体生成素水平较低,用hcg治疗后出现血清睾酮上升,表明睾丸间质细胞对hcg反应敏感,则睾丸下降机会最大。
腹腔镜检查与治疗
腔镜可以诊断腹股沟管和腹内高位隐睾,且精确性高。
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隐睾症的诊断与治疗,其操作方法简单,时间短,可于探查,手术同时进行。
腹腔镜检查过程通常需要在医院及全身麻醉下进行。
医生会在受检者的肚脐上切个小孔以便置入窥视镜和引进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用来扩张腹腔,开扩空间以方便医生操作,同时也使医生能仔细的观察及处理器官。
新一代的腹腔镜疗法,是将微型管窥镜技术应用于隐睾探查及治疗中。
腹腔镜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腹股沟区解剖结构,不破坏提睾肌,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隐睾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西医治疗:1.激素治疗隐睾尤其是双侧隐睾的病因可能与内分泌有关,因此1岁后可给予内分泌治疗,目前应用的内分泌有:(1)绒促性素(HCG):治疗目的是改善间质细胞(leydig’scell)和支持细胞(Sertolicell)功能,促进睾丸发育,增加睾酮分泌,促使睾丸下降,有效率约为14%~50%,剂量为1000~1500U,隔天肌内注射,1个月后随访,总量应>1万U,2万U并不增加疗效,相反会有促使睾丸萎缩的不良反应。
(2)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有效率为30%~40%,剂量为1.2mg/d,每侧鼻孔200µg,3次/d,经鼻雾化吸入,4周为1疗程,3个月后随访。
(3)LH-RHHCG: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剂量LH-RH1.2mg/d,分3次经鼻雾化吸入,持续4周后HCG1000~1500U,每周1次,共用3周。
2.手术治疗睾丸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的主要方法,初诊时已超过6个月或激素治疗无效,1岁以后即可行手术治疗,采用腹股沟部斜切口的睾丸肉膜囊外固定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对精索血管过短的隐睾可分两期手术,以充分保证睾丸的血供,但也有第2次手术误伤精索血管的可能,对长襻输精管高位隐睾可应用Fowler-Stephens术式,近来推荐此术式的改良方法,Fowler-Stephens分期手术,即初期手术仅高位切断精索血管蒂,不作睾丸固定,第2期有待丰富侧支循环建立后,将睾丸固定于阴囊内,减少了睾丸萎缩的机会。
中医治疗:由于本病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故治疗应在婴儿期开始,给予补益肾精之剂,促进睾丸及整个生殖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育,促使睾丸下降到阴囊。
一、辨证论治:本病以辨病论治为主。
1.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阴囊较小,阴囊内触之无睾丸,常在腹股处触及隐睾。
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迟缓,智力动作迟钝,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等肾精不足的症状。
2.证候分析:先天禀赋不足,肾精亏虚,天癸缺乏,则阴囊和睾丸发育不良,睾丸不能及时正常下降至阴囊,形成隐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隐睾32例经验
【摘要】隐睾在男科临床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睾丸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
本人近7年来,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
疗年龄段在2岁6个月至35岁之间的隐睾32例效果良好,因该法简便易行,效果良好,所以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隐睾症治疗经验
隐睾症是睾丸下降不正常的总称,是临床男科工作的常见多发病。
睾丸在胎儿期由腹膜后下降入阴囊,若在下降过程中停留在任何不正常部位,如腹部、腹股沟内环、腹股沟管或外环附近者统称为隐睾症,或睾丸未降。
其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有多种说法和解释,但大部份医者认为应从内分泌因素考虑,认为睾丸下降需要充足量的性激素刺激,尤其是来自母体的促性腺激素。
妊娠最后两周时,母体促性腺激素大量释放,促使胎儿的睾丸下降至阴囊。
如果性激素分泌不足,便有可能导致隐睾。
其危害是:生精功能障碍,造成不育、恶变,易造成腹股沟疝,易出现精索扭转,易造成睾丸创伤,易造成睾丸鞘膜积液等。
所以临床必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目前治疗隐睾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采用手术治疗,另一种则是用性激素冲击治疗。
本人经过7年来对年龄在2岁6个月至35岁的32例隐睾患者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内注射治疗,小儿视年龄一般用量为500~1000U,注射用水2ml稀释后肌内注射,每周2次。
成人,用量为1000~1500U,注射用水2 mL稀释后肌内注射,每周2次。
2岁半至5岁的患儿,一般肌注1~2次隐睾症状就会得到纠正,25岁以下,一般需用药6~10次,年龄超过30岁者,采用本方法治疗效果差。
通过临床观察,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隐睾,值得推广。
但要掌握年龄段,
年龄越小,效果越好,年龄越大治疗效果越差。
不管什么年龄段,凡通过采用本法治疗效果不好者,建议尽早行手术治疗。
现举例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例1 患儿和××,男,3岁,丽江市古城区七河乡某校教师之子,2004年5月,父母在给小儿洗澡时无意发现阴囊内只有1个睾丸,次日父母带小儿前来就诊。
专科检查:右侧隐睾,右侧摸不到睾丸,余(-)。
经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U,注射用水2 mL稀释后,臀部肌内注射,每周2次,用药2次后,右侧隐睾完全降至阴囊底部,以后嘱其半年复诊一次,连续观察3年,未见反复或不良。
1.2 例2 凌××,男,2岁8个月,家住丽江市古城区新大街北段,父母发现小儿左侧阴囊疝气3个月,到泌尿外科就诊,经专科医生检查发现,该患儿除左侧疝气外,右侧还伴有隐睾,需要住院对两个病同时进行手术治疗,后患儿父母带患儿到我科就诊。
专科检查:右侧睾丸摸不到,阴囊内只摸到左侧一个睾丸,并疝气。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针500 u,注射用水2 mL稀释后臀部肌注,5天后,父母就摸到右侧阴囊内也有睾丸,而不愿再打针。
专科检查:右睾己完全降至阴囊底部。
观察两月平稳,后只做了疝气手术,减轻了手术风险和患儿的痛苦。
1.3 例3 陈××,男,25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市场个体户,婚后1年余不育。
专科检查:左侧隐睾,右侧附睾炎合并输精管炎。
精液常规示:乳白,黏稠,量
2.8 mL,精子活率48%,精子活力差,畸形率12%,白细胞+,1小时精液不液化,计
数:23×109/HP。
诊断:不育。
处理:在治疗男性不育中西药物的基础上,用人绒毛
膜促性腺激素1000U,注射用水2 mL稀释后,臀部肌内注射,每周2次,连续肌注4次后,睾丸完全降至阴囊底部,两月后妻子受孕。
1.4 例4 李××,男,34岁,丽江市永胜县东山乡农民,婚后8年不育。
专科检查:右侧隐睾,左侧附睾炎合并输精管炎。
精液常规:精子数量,活动力,活率及液化时间等几项主要指标均异常。
诊断:不育。
在治疗男性不育中西药物的基础上,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u,注射用水2ml稀释后,臀部肌注,每周2次,治疗3月(共12次)后,睾丸下降程度仍较差。
精液常规检查:各项指标也无明显改变,嘱其尽快行手术治疗。
2 总结
2.1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及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隐睾,年龄2岁半以上25岁以下,治疗效果好,年龄越大,治疗效果也就越差,所以,采用本法治疗隐睾,最好选择青少年以下的年龄段。
2.2 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隐睾,值得推广,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①使用方便,患者及家属容易接受。
②无创伤,避免了手术风险及术后的一些不良反应。
③价格低廉,困难的家庭也能承受。
④采用本法改善后的睾丸,能根据温度变化自由活动,从而对精子的生成数量和质量占优势,所以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3 注意事项虽然使用本药物肌内注射的过敏反应率仅为2万分之1,所以临床不做皮试,但第一次肌内注射一定要在有抢救药物过敏反应能力的医院进行,而且第一次肌内注射后,最好休息30分钟左右,确认无不适反应后才能离开,以避免药物过敏带来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