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专业术语集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语文答题情感类专业术语
1.怡然自乐怡然:喜悦的样子。
形容高兴而满足。
2.眼笑眉飞:形容极度高兴。
3.眼开眉展:形容极度高兴。
4.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
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5.他乡遇故知: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
指使人高兴的事。
6.悦目娱心: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
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7.一噸一笑:指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
嚬,皱眉。
8.宜嗔宜喜:指生气时高兴时都很美丽。
9.一悲一喜:既悲伤又高兴。
LO.笑逐颜开: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
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
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喜行于色高兴显现在脸上。
l2.无精打彩: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13.闻过则喜过:过失;则:就。
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14.幸灾乐祸: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l5.乐嗟苦咄: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
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l6.乐极生悲: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l7.开眉展眼:高兴愉快的样子。
18.欢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19.忽忽不乐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
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20.欣喜若狂:高兴得几乎发狂。
关于语文的一些术语!语文学科名词术语具有它自身的内涵和特定的语义,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难于把握,时常混淆彼此,如果能准确地把握这些术语的内涵和意义,那么对解题、学习、研究都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对如下一些术语显得比较模糊,甚至无所适从。
一、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等。
表达方式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请看例题: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①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②在苍茫的大海上,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如果我们不理解表达方式这一术语的含义,就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很可能第①句答出设问而不是议论,第②句答出比喻而不是描写。
二、表现手法与描写手法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实际上都是一种创作方法,但其内涵不同。
表现手法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①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
)②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
)③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
)描写手法从描写的对象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人物描写可分为语言、动作、心理、外貌四个方面;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从描写的详略看,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从描写的方法看,可分为实写和虚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三、说明方法与说明方式说明方法和说明方式通常只能在说明性文体中出现。
说明方法一般包括分类别、作比较、用比喻、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配图表等。
说明方式一般指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是指用平易朴实的语言来说明事物的外形、功能或事理的进程、结果,其主要手段是使用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配图表这些说明方法和运用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等;生动说明主要指用华丽的词藻对说明对象加以描绘、刻画,使其形象、生动、感人、有力,其主要手段是运用引言论、用比喻、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大量使用影容词、副词、叹词等。
语文专业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七个语文术语
1.比喻: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把一个事物或现象比作另外一个事物或
现象,从而给读者或听者形象而直观的感受和印象。
2.修辞:通过语言的运用,使文学作品的语言表现更加生动、精确、
富有感染力、音韵美感和艺术美感。
3.措词:指在写作中,运用特定的语言工具和手段,遣词造句,精炼
字句,使文辞更加妙语连珠、汇聚灵气。
4.比兴:通常指就一个事物的某一方面把它比作另一个事物,以便使
所描述的事物更为生动形象,并产生共鸣。
5.描写: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进行描写,使读者在视觉上形象逼真地感知所描写的内容。
6.措辞:指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的用词方法、用词风格和语言技巧,有
时也可以指语言的修辞和表达方式。
7.形象:指以视觉形象来表现一个概念或事物,以此突显表达的准确
和生动,借此来感染读者或听者的情感。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术语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三、常用标点符号(11种)1、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特殊含义、讽刺和反语2、破折号:解释说明、语意转换、声音的延长、说话中断或停顿、插入语、标题副标题3、省略号:内容省略、话没说完、声音的延长、说话断断续续、说话中断、语意未尽,让人思索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列图表六、说明文语言特征:1、生动说明:生动(趣味性)2、平实说明:准确(科学性)七、记叙的顺序(结构思路):顺叙、倒叙、插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5、环境描写的作用:渲染(营造)氛围(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思路:并列、层进、对照、总分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段落的作用:结构上:总起全文、引起下文、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二十二、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语文的一些专业名词解释语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我们交流和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专业名词,这些名词有时让人感到困惑,不太容易理解。
本文将对一些语文的专业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1. 形容词:形容词是语文中的一类词类,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表达事物的质量、状态、特征等。
例如,我们常常用形容词来形容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如“大熊猫”、“美丽的花朵”。
2. 动词:动词也是语文中的一类词类,用来表示事物的动作、状态、存在等。
它是句子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通常用来表达主语的行为或状态。
比如,“跑”、“吃”、“是”等动词都可以用来描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或状态。
3. 同义词:同义词指的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它们可以在语言表达中相互替换,起到丰富语言表达的作用。
例如,“快乐”和“愉快”就是一对同义词,它们都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愉悦。
4. 反义词:反义词指的是意思正好相反的词语,它们常常成对出现,并用于贬义、夸张和比较等修辞手法中。
比如,“好”和“坏”、“大”和“小”就是一对反义词,通过使用这些反义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相对关系。
5. 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生动、形象地表达某种意义。
比如,“他像一只小鸟一样飞走了”中的“小鸟”就是对他的比喻,它通过类比的方式传达了他飞快地离开的形象。
6. 排比:排比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结构或语法,来强调、夸张或起到换位措辞的效果。
这种修辞手法常常用于文章的修辞手法中,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他不仅拥有智慧,还有勇气;不仅会思考,还会行动”中的排比结构,强调了他的智慧和勇气的双重品质。
7. 母题:母题指的是作文或文章的主题或核心思想。
在写作过程中,明确母题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组织文章结构和思路,确保文章的逻辑和连贯性。
新高考语文小说人物形象概括常用专业术语全集百折不挠威武不屈坚强不屈坚贞不屈宁死不屈不屈不挠意志坚定坚忍不拔坚定不移成熟稳重善解人意风趣幽默积极进取正义正直处事洒脱淡泊名利热心助人豪放不羁勇敢正义聪明好学实事求是精明强干足智多谋大智若愚愤世嫉俗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心灵手巧谨小慎微表里如一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义无反顾正气凛然正直无私执法如山刚正不阿严于律己两袖清风谦虚谨慎廉洁奉公豁达大度鞠躬尽瘁舍己为人舍生忘死舍生取义一丝不苟自强不息安贫乐道大义凛然见义勇为超然物外特立独行废寝忘食持之以恒身先士卒与世无争锲而不舍循规蹈矩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安分守己随遇而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知书达礼智勇双全神机妙算神通广大运筹帷幄足智多谋明察秋毫随机应变博学多才见多识广高瞻远瞩深思远虑持之以恒雷厉风行心胸宽广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沉着冷静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百伶百俐冰雪聪明聪明伶俐聪明正直聪明智慧大巧若拙一视同仁冥顽不灵足智多谋夜郎自大大智若愚桀骜不驯刚肠嫉恶落拓不羁心直口快心浮气躁傲骨嶙嶙不劣方头沉静寡言动心忍性刚中柔外乖僻邪谬蕙心兰质姜桂之性文如其人习与性成严气正性外强中干元龙豪气外圆内方秀外慧中直内方外色厉内荏奴颜媚骨不拘小节老成持重跋扈自恣刚愎自用高傲自大孤芳自赏固步自封骄傲自满妄自菲薄两面三刀自高自大自命不凡自轻自贱自以为是斤斤计较优柔寡断虚怀若谷心口如一好为人师矜才使气目空一切目中无人天真烂漫老奸巨滑刁滑奸诈刁钻古怪刁钻刻薄口蜜腹剑赤胆忠心胆大心细心灵手巧心直口快谨小慎微豪放不羁表里如一刚正不阿光明磊落口是心非刚愎自用桀傲不驯道貌岸然心胸狭窄师心自用虚以委蛇我行我素文韬武略好大喜功爱慕虚荣自私自利口蜜腹剑假仁假义狐假虎威独树一帜温柔敦厚贪得无厌奸险狡诈懦弱无能外强中干阴险莽撞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呀呲必报胸无城府发愤图强虚怀若谷谨言慎行瞻前顾后刚毅木讷顾全大局诡计多端大公无私守正不阿光风霁月洁身自好废寝忘食勤俭持家不屈不挠委曲求全深谋远虑妙手回春忍辱负重卑鄙无耻臭名远扬寡廉鲜耻趋炎附势心怀叵测嫉恶如仇出尔反尔奋不顾身巧言令色虚情假意阳奉阴违居功自傲恃才傲物自命不凡弄虚作假装腔作势装模作样蛮横无理强词夺理专横跋扈倚强凌弱有恃无恐言而无信恣意妄为放荡不羁倚老卖老自高自大不可一世爱财如命斤斤计较见利忘义不劳而获好逸恶劳好吃懒做拈轻怕重游手好闲胆小如鼠逆来顺受蒙昧无知胸无大志不学无术顽固不化朴素憨厚大方诚实忠诚诚恳谦虚虚心果断天真幼稚活泼聪明圆滑狡猾虚伪自私任性骄傲贪婪愚蠢奸诈。
语文知识术语集锦
1、要求重点掌握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反问、设问、引用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3、常用表现手法有:对比、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伏笔、照应、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借物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写哀、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想象、联想
4、语言风格特:平实质朴、含蓄售永、清新雅致、形象生动、绚丽飘逸、粗旷豪放、缠绵哀怨、悲怆幽怨、简洁明快、幽默、辛辣、洗练
5、炼字/值得注意的字词:动词、修饰语、副词、叠词
6、引用的作用:(1)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事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2)引用诗词: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3)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7、语句在文章或段落开头的
...特点或作用: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奠定基调;提示主题
8、语句在文章或段落中间
..的.特点或作用:承上启下、铺垫蓄势、充实内容
9、语句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
...特点或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睛、升华感情、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使结构首尾圆合;言有尽而意无穷
10、叙述人称,有3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1、叙述方式,有5种: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12、描写,有人物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
13、写景的7大角度: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动静结合、白描、视听(声色)结合
14、小说情节或事物的5大作用:①创造悬念、引人入胜②前后照应③侧面衬托,埋下伏笔④总结上文、点明题意⑤起线索作用
15、小说环境或景物描写的6大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②,提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③提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