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层面。①努力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增强辨识信息真伪与信息 良莠的能力,并敢于同虚假信息以及导向有误信息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做有效的斗争。 ②做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 在发言之前, 应首先考虑自己的发言是否有确凿根据, 是 否会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不捏造事实,不传播缺乏事实根据的流言蜚语,是 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的应尽义务。
(2)每名同学举一个自己辨识虚假信息的例子,谈谈自己是怎样产生 辨识信息的动机的,相互交流自己辨识信息的过程、思路。
任务二:注重实践,指导生活
2.科学突破, 养成素养。 请根据上述案例,概括出虚假信息的具体特点,为提高信息时代的媒 介素养作出科学的梳理与归纳。
(1)捏造事实、无中生有。纵观网上流传较广泛的谣言,与历史矛盾、民众怨恨相 关的谣传很容易在网民间流传,由于传播过程中挟带了传播者的主观情绪,最终可能 导致群体性的行动。这类谣言具有很强的煽动性、蛊惑性。
曰:“非也,是己亥也!”后来“亥豕”成了文字形近而误的典故,这也是成语“鲁鱼亥豕” 的来源。
启示:信息获取中要辨别“听”来的消息。
任务二:注重实践,指导生活
4.阅读下面选自《史记》中的故事, 写出你获得的启示。 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忌、段朋率大军攻打鲁国。他们听说鲁国的将领
是名不见经传的吴起时,就很不以为意。田忌暗地里派人去鲁国的军营 打探实情,吴起故意把精锐的部队藏于后营,特意让他们看到士气萎靡不 振的样子;吴起也请求与齐军议和。田忌听完汇报后,更加轻视鲁军,放 松了警惕,深夜,吴起亲率一队精锐偷袭齐营,大败齐军。兵不厌诈,吴 起以假象迷惑敌人,取得了胜利。
答案:C。A项过于绝对;B项原文是“自然也不需要太花心思”;D项无中生有。
任务一:阅读文本,理解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