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科版科学三下第一单元知识点(超全)
- 格式:doc
- 大小:3.76 MB
- 文档页数:6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课时运动和位置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2 .探究目标(1)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二、知识梳理1 .我们把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 .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发生变化,我们判断它是3⅛—的,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判断它是』的。
在说明一个物体的位置时,必须选好参照物。
如:和道路旁的树木相比,公交车站牌是一静止的,公交车是一运动的。
3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词来描述方向。
三、实验解析1 .实验重现(I)实验名称:描述物体的位置。
(2)探究问题: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呢?(3)实验材料:方向盘、软尺等。
(4)实验步骤:①两人静止不动,分别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②一人站在方向盘中心静止不动,一人运动起来,多次改变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位置。
(5)实验现象:小女孩在方向盘中心的东北方向约150厘米处。
(6)实验结论:利用方向盘和软尺,描述自己在另一位同学的方向和距离,从而准确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2 .指点迷津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吗?参照物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它是在实验前假定为静止的物体。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一般也不同。
如:在行驶的汽车中,如果以车身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如果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第2课时各种各样的运动一、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这些运动形式可以分类。
2 .探究目标观察比较物体的运动,用简单的图示和文字等描述物体的运动形式。
二、知识梳理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振动、滚动、摆动等。
新版教科版(2017 版)科学三年下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物体的运动动物的一生太阳、地球和月球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1. 一物体相对另一物体的位置随时间而改变, 则此物体相对另一物体发生了运动, 此物体处于相对运动的状态。
如果相互之间的位置并不随时间而改变, 则此物体即在相对静止状态之中。
2. 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 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
一栋楼房或一棵树对地球来说, 它们是静止的; 但对太阳来说, 它们却都在运动着。
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 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
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 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以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
3. 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 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
4. 宇宙中没有不动的物体, 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5. 物体的运动方式按照运动的轨迹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照运动的类型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往复运动、旋转运动、摆动。
6. 运动物体通过的路径叫作物体的运动轨迹。
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叫作直线运动。
7. 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称为“曲线运动”。
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和它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 物体就会做曲线运动8. 典型的曲线运动有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三种。
9. 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 运动的距离越长, 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相同距离下, 运动的距离越短, 说明运动的速度越快。
10. 车轮的运动是转动, 敲鼓时鼓面的运动是振动, 推动椅子的运动是平动。
11. 向冰面上扔出一粒石子, 石子的运动类型是平动, 纸风车的运动类型是转动, 在地面上拍着的皮球的运动类型是振动, 荡着的秋千的运动类型是摆动。
12.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 有两种方式。
如汽车在行驶时, 轮子在路面上的运动方式称为滚动, 而当汽车紧急刹车时, 轮子在路面上的最主要运动方式为滑动。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1 运动和位置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判断前要先选好和哪个物体(标准物)相比。
3.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变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4.如果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5.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6.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在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
7.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1)首先选择标准物。
(2)然后确定物体相对于标准物的方向和距离。
8.标准物可以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地面),但要事先假定它不动。
例如,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上,感觉路边的树木向后倒退,是以火车为标准物。
9.选择不同的标准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公交车上,如果和公交车相比,乘客是静止的;如果和地面相比,乘客是运动的。
10.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定位、导航等服务。
2 各种各样的运动1.物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哪些?答: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平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2.平动:又称平移或平行移动,指一个物体从一个点平移到另一个点(物体的朝向没有变化)。
如直行的小汽车。
3.转动:物体以一点为中心或以一条直线为轴,做圆周运动。
如钟表指针的运动、指尖陀螺的运动等。
4.摆动:一个物体在一定角度范围内的往复转动(一种特殊的转动)。
如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等。
5.滚动:物体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也在整体平动。
例如,车轮在地面上滚动、足球在地面上滚动等。
6.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做往复运动。
如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弹簧摇马的弹簧的振动等。
7.在物体不同的位置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8.同一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同一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形式。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 播种凤仙花的方法:A.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B.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C.要浇适量的水4.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5. 书本第8页,研究根的作用实验中,在水面上滴些植物油是防止水分不会蒸发到空气中去。
试管中水面降低了,说明水分被根吸收了。
6.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7.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
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
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长出的第一对叶子称为子叶(也就是种子里面的子叶),子叶和以后长出的叶子是不一样。
8. 凤仙花的子叶淡绿色,椭圆形,表面光滑、无明显叶脉。
以后长出来的叶子称为真叶,真叶是凤仙花真正的叶子,椭圆形,边缘锯齿状,淡绿色,有明显的叶脉。
9. 植物叶子平展的,而且交叉生长,是为了能利用到更多的阳光。
10. 叶的作用:绿叶和茎中的叶绿体能利用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这就是光合作用。
也是密封玻璃罩中的小老鼠没有被憋死的原因。
光合作用的水大部分是由根吸收的。
二氧化碳是叶吸收的。
11.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2. 茎的高度变化图:画点线图,先找点,再连线。
凤仙花越长越高了。
13. 凤仙花开花的位置在茎上。
花大部分为红色,有些是淡粉色(接近白色)。
14. 凤仙花组成部分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15. 凤仙花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16. 挑开一朵变干的凤仙花,可以看到果实,凤仙花的果实是纺锤形的。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在地面观察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我们可以与地面相对比,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D!熟悉2.在物体静止的时候,我们可以描述它的位置。
3.描述物体位置时,我们要描述方向和距离。
4.指南针、方位盘、尺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描述位置。
5.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结果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6.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答:和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移动了,则乙物体是运动的;和甲物体相比,乙物体的位置没有移动,则乙物体是静止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经常将物体与地面相比较,观察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从而判断该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同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使它运动起来。
2.在物体上找一个点(贴圆点),可以方便我们观察物体的运动形式。
3.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很多,如转动、左右摆动、上下振动、水平运动等。
4.同一个运动物体,观察不同的部位,它的运动形式可能是不同的。
例如汽车的车轮是转动,车身是水平运动。
5.举例说明物体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答:轮船在水面上行驶是平动;弹簧彩虹圈形成波状的振动;摆钟的指针是转动,摆锤是左右摆动;发条青蛙玩具是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平动形成的复合运动。
第三课《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1.根据物体的运动路线不同,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体运动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曲线运动。
3.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运动可以分为哪两种形式?举例说明。
答: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例如:自由掉落的苹果、垂直电梯、百米冲刺都是直线运动;在盘山公路上行驶的汽车、盘旋的纸飞机都是曲线运动;过山车既有直线运动又有曲线运动。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以下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1. 粗心大意
- 学会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听讲,注意专注,不要做作业时粗心大意。
2. 天气与季节
- 天气的变化对生活和农业有什么影响
- 不同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3. 劳动养生
- 劳动的好处和重要性
- 劳动中要注意健康和安全
4. 生物多样性
- 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
5. 动物与人类
- 动物和人类的生活和关系
- 动物的习性和行为
6. 植物与人类
-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
- 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7. 水资源
- 水的来源和运动
- 水的利用和保护
8. 可持续发展
-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9. 地球与宇宙
-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 宇宙中的星球和天体
10. 观察和实验
-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意义
- 进行简单的观察和实验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中的重要内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科学的基本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第一单元土壤与生命一、土壤成分实验:操作步骤:1.用纸巾包住土壤,用手使劲握一握,纸巾(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将硬土块放入水中,会看到有(气泡)从土块中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
3、用玻璃棒搅拌放入土块的水,然后静置;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上层颗粒(细)的物质是(黏土),下层颗粒(粗)的是(沙子),水面漂浮的细小物质是(腐殖质)。
4、把土块放在火上烧一烧,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
结论:土壤由(水)、(空气)、(沙)、(黏土)、(腐殖质)等物质构成。
二、土壤的种类:1.我国的土壤类型有15种,按颜色粗略划分有:红土、黄土、黑土、漠土(此为了解,不要求掌握)。
2.按照颗粒大小土壤可以分为(沙土)>(壤土)>(黏土)。
按照渗水性能排列依次为黏土<壤土<壤土,渗水性能最强的是沙土,因为它颗粒粗,空隙大。
3.比较沙土和黏土的方法有:(1)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黏土颜色深;(2)用手捻一捻:沙土颗粒硬,黏土细腻;(3)和点水握一握:黏土能握成团,沙土握不成团。
三、肥沃的土壤1.表层土的养分来自(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它们被称为(腐殖质)。
(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2.山上的(表层土)因经常(受雨水的冲刷)而流失,造成土壤贫瘠。
有的地区通过修筑(梯田),来防止水土的流失和保持土壤的肥力。
3.贫瘠的土壤还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收集落叶)、(粪便沤肥)的方法增加(腐殖质)来加以改良。
4.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5.土壤动物是人类生活的助手,土壤中有(1000)多种土壤动物,它们分解生物遗体,改变土壤肥力。
在普通树林里,每一平方米约有(5万)个土壤动物。
四、土壤保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
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
2.土壤的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和水分;为动物提供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点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凤仙花播种前的准备工作有:①准备一些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5、播种凤仙花的方法:①选种。
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②准备好花盆和土,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适量的土。
③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小坑,深度约1厘米,每个小坑里放1粒凤仙花的种子,在用土盖上。
④往花盆里浇适量的水,使土壤湿润,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6、播种的凤仙花,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①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②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
③往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7、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很快)。
8、我们可以用(文字)、(图画)和(照片)等方式写观察日记。
9、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需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多项工作。
10、凤仙花长出的第一对叶子呈卵圆形,没有明显叶脉;以后长出的叶子呈锯齿形,有明显叶脉。
凤仙花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
11、植物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2、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的绿叶利用“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13、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有光合作用,可以更新空气。
14、光合作用简单表示为:二氧化碳+水阳光氧气+养料15、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清单考点总结:
1. 环境与生命
- 地球的一天
- 地球的一年
- 四季的变化
- 不同季节的特点和活动
- 我们要合理利用水资源
- 不同水源和水的利用方法
- 水的循环和重要性
- 空气的重要性和成分
- 空气的压力和气象仪器
- 空气的变化和天气预报
2. 物体与力
- 弹簧测力计和它的用途
- 磁铁的两种吸引物体的方式
- 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的作用和使用
- 自然和人工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比重及其测量方法
- 风的作用和使用
3. 营养与身体
- 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 主要食物的分类和特征
- 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过程
- 消化器官的保护和保健方法
- 运动对人体的好处和不同运动的特点
- 运动的原则和方法
4. 颜色和光
- 光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 平行光和散射光
- 光的三原色和颜色的合成
- 白光的分解和彩虹的形成
- 页面的颜色和显示颜色的原理
5. 发现科学之美
- 变态的生活史和昆虫的养殖
- 人类在科学技术中的发展和应用
- 科学观察的方法和意义
- 科学实验的步骤和要求
- 科学家的职业和作用
以上是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知识点清单和考点总结。
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对自然和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三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和位置1.小姑娘蹲在石头上喂鱼,观察到运动的物体有:水中游动的鱼,被鱼儿搅动的水。
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比如旁边的石头。
2.在运动会上,我们看到运动员在向前奔跑,是因为地面是静止3.在公共汽车站,站台是静止的,公交车是运动的。
4.在大草原上,蒙古包是静止的,牛羊是运动的。
5.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就是静止。
6.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同。
7.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想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必须先选定参照物。
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一物体是运动的;如果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这一物体是静止的。
8.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
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总的说来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9.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10.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1)首先选择参照物;(2)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方向。
(3)确定自己与参照物的距离。
例:描述方法我的位置:我在学校正门西北方向50米处。
(学校是参照物,正门西北是方向,50米是距离)因此位置描述需要具备:参照物、方向、距离三方面。
第二课各种各样的运动1.不同的物体运动形式是不同的,而且同一个物体不同部分的运动形式也可能是不同的。
2.不同的物体,可以有相同的运动形式,也可以有不同的运动形式。
比如指尖陀螺与溜溜球主要的运动形式是转动,溜溜球可以是转动还可以是滚动;玩具小汽车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前后平动(注意:没说车轮);直尺上下振动;弹簧摇马则可以上下运动,前后左右摆动。
3.物体的运动形式不同,常见的有:前后、上下、左右运动、摆动、转动等,而且不同的方法可以让物体产生不同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三下科学知识点
精品知识点
物
体
的
运
动
单
元
知
识
点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一、运动和位置
1. 河水奔流,鸟儿飞翔,运动员跑步,车辆行驶,卫星. . . . . 这些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
3.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4. 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
5. 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6.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7. 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8. 在地图中的方向利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9. 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房屋、树木作为参照物的。
10.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是运动的。
11.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不动的,就会感觉魏巍青山在后退。
12.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只有相对静止的物体。
13. "生地日行八万里. 温天通看下何”的意思是以地面为参照物。
“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干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
2. 集裴箱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
3. 一个物体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的过程(物体的各个点没有变化)叫做平移。
4. 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
5. 一个物体围绕者一个中心沿圆形轨迹运动,就叫做转动。
6. 一个物体反复来回时所做的运动叫做摆动。
7. 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
8. 在围绕中心转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做移动叫做滚动。
9. 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10. 一个物体在接近其平衡状态下来回往返运动并最后停在“零点”叫振动。
如尺子、水珠落入水面等。
11.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
12.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13.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 运动的物体会有不同的路线。
2. 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的,我们把它叫做曲线运动。
3. 天空中盘旋飞行的老鹰也是做曲线运动。
4. 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5. 小球下落属于直线运动。
6. 苹果从树上垂直下落,运动路线是直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运动。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
2. 斜坡上的物体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
3.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
4. 观察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立方体块、小六棱柱是滑动,小球是滚动。
5. 如果将斜面一端逐渐变高,立方体块、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逐渐加快。
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
2. 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用的时间越多,运动得越慢。
3. 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
4. 测量小球运动所花时间的实验时至少测量3次。
5. 小组实验要合理分工,安排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6. 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数据相差较大时再次进行实验获得数据;数据相差不大时取3次数据的平均数。
六、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
2. 按照运动的快慢,将交通工具1小时内通过的距离排序:
喷气式客机>高速列车>汽车>快艇>轮船>自行车。
3. 两位同学沿直线行走,但是出发时间和出发地点都不相同,这样比较快慢就要采集相同时间内他们走过的距离进行比较,才能知道谁快谁慢。
4. 龟免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如果兔
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
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快。
5. 利用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即速度的大小。
七、我们的“过山车”
1. 制作“过山车”的三大板块:设计、制作、评价。
2. 设计“过山车”时,要在纸上设计“过山车”的轨道路线,可以设计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 我们可以用积木、铁架台、卡纸、纸箱等材料设计制作“过山车”。
4. 根据设计图和材料,制作我们的“过山车”。
5. “过山车”的设计要求:
(1)轨道的总长度应在2米以上。
(2)要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
(3)轨道的坡度要有变化。
(4)小球要滚完全部轨道,不能脱轨。
(5)整座“过山车”要稳固。
6. 在制作过程中,轨道的长度可以用软尺和细绳来测量。
八、测试“过山车”
1. 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2. 在图纸中一般使用方向盘判断方向。
3. 描述小球的位置,以起点为中心。
4. 让小球从高处滚下,小球的运动形式有移动、转动、滚动。
5. 比较不同的“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用到的器材有秒表、软尺、细绳。
6. 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改变轨道的坡度和曲直等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