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地热能无穷无尽的能源之源在现代社会中,能源问题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传统的化石燃料能源有限,并且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
然而,地球深处潜藏着一种被广泛认为是无穷无尽的能源之源——地热能。
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量,用于发电、供热和其他能源需求的提供。
本文将探讨地热能的潜力、应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一、地热能潜力地热能的潜力巨大,地球内部的热量资源几乎无限。
根据研究,地球内部的温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级上升,这意味着在地球深处我们可以获得非常高温的热能。
此外,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不像化石燃料一样会迅速耗尽。
二、地热能的应用地热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供热和发电领域。
1. 供热领域地热供热是一种环保、高效的供暖方式。
通过利用地下的热能,我们可以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地热供热系统具有稳定的供热效果,不受季节、气候等外界因素的限制。
2. 发电领域地热能发电是一种非常可行的发电方式。
利用地热能发电可以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地热发电可以通过地热蒸汽温度高低的不同来实现,包括闪蒸发电、干蒸发电和二氧化碳增强型地热发电等技术。
三、地热能对环境的影响与传统化石燃料相比,地热能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1. 低碳排放地热能的利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变化和大气环境的影响较小。
这有助于减少温室效应,降低全球暖化的风险。
2. 无污染地热能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污染物排放,不会对空气和水源造成污染。
相比于化石燃料的提取和燃烧,地热能的利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小。
3. 可持续性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会因为开采而枯竭,具有可持续性。
这意味着地热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能够满足长期的能源需求。
综上所述,地热能作为一种无穷无尽的能源之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热能可以用于供热、发电等领域,并且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我们应该加大对地热能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推动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为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地热能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
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地下水的深处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
在有些地方,热能随自然涌出的热蒸汽和水而到达地面,自史前起它们就已被用于洗浴和蒸煮。
通过钻井,这些热能可以从地下的储层引入水池。
房间、温室和发电站。
这种热能的储量相当大。
据估量,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
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
实际上,假如不是地球本身把地热能集中在某些地区(一般来说是那些与地壳构造板块的界面有关的地区),用目前的技术水平是无法将地热能作为一种热源和发电能源来使用的。
严格地说,地热能不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而是一种像石油一样,可开采的能源,最终的可回采量将依靠于所采纳的技术。
将水(传热介质)重新注回到含水层中可以提高再生的性能,由于这使含水层不枯竭。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结论,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地热点可采纳某种方式进行开发,让提取的热量等于自然不断补充的热量。
实事求是地讲,任何状况下,即使从技术上来说地热能不是可再生能源,但全球地热资源潜量非常巨大,因此问题不在于资源规模的大小,而在于是否有适合的技术将这些资源经济开发出来。
地热能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热能。
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总量多许多倍,而且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
假如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
高压的过热水或蒸汽的用途最大,但它们主要存在于干热岩层中,可以通过钻井将它们引出。
地热能在世界许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
老的技术现在依旧富有生命力,新技术业已成熟,并且在不断地完善。
在能源的开发和技术转让方面,将来的进展潜力相当大。
地热能是天生就储存在地下的,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使用,也可依据需要供应使用。
地热能的利用自古时候起人们就已将低温地热资源用于浴池和空间供热,近来还应用于温室、热力泵和某些热处理过程的供热。
地热能研究报告地热能研究报告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替代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减缓气候变化、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热能的基础原理、应用领域、资源分布、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基础原理地热能是指地壳中含有的热能资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热源和太阳能辐射。
热源主要包括地热能和地心热能,太阳能辐射主要通过地表热流传递到地下。
地热能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其利用方式主要有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
直接利用地热能主要是利用高温岩体、地热水等直接供暖、发电等。
典型的应用包括热泵、温室、水泵加热系统等。
间接利用地热能主要是通过地热热泵进行利用,充分利用地壳中储存的地热能,提供空调和供暖等服务。
二、应用领域地热能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供暖、发电、农业和工业等领域。
以下是常见的应用领域:1. 农业温室供暖:通过地热系统为温室供暖,使温室环境更加宜人,提高了农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业收益。
2. 工业制造加热:利用地热能对原材料进行加热,提高了制造过程的效率,节能减排。
3. 供热系统:地热供暖系统可以为建筑物提供稳定、高效且环保的供热服务。
4. 发电: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可以通过“地热发电厂”等形式进行利用,作为一种可靠的电力来源。
三、资源分布地热能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广泛的分布,主要是集中在地球上地热活跃地区。
目前,世界上利用地热能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冰岛、菲律宾、意大利等。
在我国,地热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尤其是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区。
四、优缺点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以下优点:1. 可再生性: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地球的自我恢复能力,能够在数千年内保持稳定。
2. 环保性:地热能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大气的负担,是一种比化石燃料更绿色的能源。
3. 稳定性:地热能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能源,相对于其他能源,地热能不受季节、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地热能利用技术研究综述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地热能利用技术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地热能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地热能的分类地热能按照温度可以分为低温热能、中温热能和高温热能。
低温热能一般指地表下100℃的热能资源,可以应用于供暖、温室种植等领域;中温热能指地表下100℃至150℃的热能资源,适用于发电、海水淡化等领域;高温热能主要指地表下150℃以上的热能资源,可以应用于工业生产、发电等领域。
二、地热能利用技术(一)直接利用技术直接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地热供暖、温室种植和温泉利用等。
地热供暖通过将地热能直接输送到建筑中,实现供暖的目的。
温室种植利用地热能提供恒温环境,提高植物生长速度和品质。
温泉利用则是将地热能转化为温泉水,供人们进行休闲浸泡等。
(二)间接利用技术间接利用技术主要包括地热发电和地热泵利用等。
地热发电利用地热能产生蒸汽驱动涡轮机,进而产生电力。
地热泵则是利用地热能将地下的低温热能转换为地上的高温热能,用于供暖、制冷和热水供应等。
三、地热能利用技术的研究现状(一)地热供暖技术研究地热供暖技术主要研究低温热能的利用。
目前,地热供暖系统主要有地下管道循环系统和热泵循环系统。
地下管道循环系统通过在地下铺设管道,将地热能输送到建筑物中,实现供暖效果。
热泵循环系统则是利用地热泵将地下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供暖使用。
(二)地热发电技术研究地热发电技术主要研究中温和高温热能的利用。
目前,地热发电主要采用闪蒸发电和二段式发电技术。
闪蒸发电技术是将地下的高温热能直接转化为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
而二段式发电技术则是利用地下高温热能蒸汽驱动低温蒸汽再次发电,提高发电效率。
(三)地热泵技术研究地热泵技术主要研究地下低温热能的利用。
近年来,地热泵技术发展迅速,主要有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两种类型。
地源热泵通过地下的低温热能转换为室内的供暖和制冷能源。
什么是地热能什么是地热能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
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什么是地热能,希望有所帮助!地热能是来源于地球上最深处的再生热能。
它始于地球上的熔化溶岩和放射性元素的核衰变。
地表水的最深处循环系统和来源于极最深处的溶岩入侵到地球内部后,把发热量从地底最深处带至近表面。
在一些地区,热能随当然冒出的热蒸气和水而抵达路面,自远古时代起他们就已被用以浴池和蒸制。
根据钻探,这种热能能够从地底的储集层引进蓄水池。
屋子、温室大棚和发电厂。
这类热能的储藏量非常大。
据统计,每一年从地球内部传入路面的热能等同于100PWh。
但是,地热能的遍布相对而言较为分散化,开发设计难度系数大。
事实上,要不是地球上自身把地热能集中化在一些地域(一般来说是这些与地球内部结构版块的页面相关的地域),用现阶段的技术水准是没法将地热能做为一种热原和发电量电力能源来应用的。
严苛地说,地热能并不是一种“能再生的”资源,只是一种像原油一样,可采掘的电力能源,最后的可回采量将取决于所选用的技术。
将水(传热介质)再次注返回裂隙水中能够提升再造的特性,由于这使裂隙水不匮乏。
殊不知在这个问题上沒有确立的结果,由于有非常一部分地网络热点可选用某类方法开展开发设计,让获取的发热量相当于自然持续填补的发热量。
求真务实地讲,一切状况下,即便从技术上而言地热能并不是可再生资源,但全世界地热资源潜量十分极大,因而难题不取决于资源经营规模的尺寸,而取决于是不是有合适的技术将这种资源经济发展开发设计出去。
地热能就是指存储在地球内部的热能。
其储藏量比现阶段大家所利用的总产量多许多倍,并且集中化遍布在结构版块边沿一带、该地区也是活火山和地震灾害多发区。
假如发热量获取的速率不超过填补的速率,那麼地热能就是能再生的。
髙压的过热水或蒸气的主要用途较大,但他们关键存有于空气干燥岩石层中,能够根据钻探将他们引出来。
地热能地球的无尽能源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其中地热能被认为是一种无尽的能源。
地热能是指从地球内部的高温岩石、热水和蒸汽中提取能量的一种方式。
利用地热能可以发电、供暖、提供热水和驱动工业过程等。
一、地热能的来源地热能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来自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太阳辐射的热量。
1. 地球内部的热量: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能量,这是地球形成过程中残留的热量。
地球内部的高温岩石、热水和蒸汽蕴含着大量的地热能。
2. 太阳辐射热量:地热能利用太阳辐射的热量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
太阳辐射能够使地下水加热,形成高温水,从而产生地热能。
二、地热能的利用地热能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热发电:地热能可以用于发电。
利用地热能发电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闪蒸发电和二次循环发电。
闪蒸发电是利用高温地下热水蒸汽直接驱动涡轮机发电;而二次循环发电则是通过将地热水的热能转移给二次工质,再由二次工质推动涡轮机发电。
2. 地热供暖:地热能可以被用于供暖。
在寒冷的冬季,地热能可以通过地热泵的方式将地下热能传递到室内,供应暖气和热水,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3. 地热热水供应:地热能可以用于提供热水。
地热能被用于加热水源,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需求,比如洗澡、洗涤等。
4. 工业应用:地热能可以被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热能供应。
例如,地热能可以被用于加热炉、炼铁、水泥生产等。
三、地热能的优势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以下优势:1. 无限供应:地热能源来自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太阳辐射,具有无限的供应潜力。
相对于一次性能源如煤炭和石油而言,地热能可以持续供应,不会枯竭。
2. 环保可持续:地热能的资源开采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
同时,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噪音和挥发性有机物,对环境污染较小。
3. 高效利用:地热能在转换过程中的能源损耗相对较少,发电效率较高。
因此,地热能是一种相对高效的能源。
4. 地域适应广:地热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普遍性。
地热能地下的宝藏地热能,地下的宝藏地热能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它指的是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资源。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以为人类提供可持续的热能供应,减轻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对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地热能的定义、开发利用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探讨。
一、地热能的定义及特点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资源,是由地壳中的热核、地热梯度以及岩层热导率等因素所决定的。
地球的内部热能主要来自于地球形成时的热量以及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地热能的特点是分布广泛、持续稳定、可再生以及环境友好。
由于地热能的分布相对稳定,在全球范围内都能发现这一宝藏。
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方式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主要分为地热供暖、地热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热泵技术三种方式。
1. 地热供暖地热供暖是利用地下的热能为建筑提供供暖服务。
通过地下热能泵系统,地热能可以被提取并利用在房屋供暖、温水供应等方面。
相较于传统的供暖方式,地热供暖具有高效环保、稳定可靠、节能减排等优势。
在北方地区,地热供暖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供暖方式。
2. 地热发电地热发电是利用地下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通过地热发电站,将热能转化为蒸汽或热水,然后利用蒸汽或热水驱动涡轮机发电。
地热发电具有可持续性高、稳定性好、无污染排放等优点,是一种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3. 地热利用热泵技术地热利用热泵技术是指通过地下热能泵提取地热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供应给建筑物或者其他用途。
热泵技术利用地下温度相对稳定的特点,实现了高效、节能的利用方式。
在地热泵技术中,地下热能泵通过地板供暖、地表水供热等方式将地热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地热能的未来发展前景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当前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传统能源依赖的削减力度日益加大的背景下,地热能将逐渐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
首先,地热供暖作为地热能利用的重要方式,将在未来得到广泛推广。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提升,对能源消耗效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地热供暖将成为取代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
地热能无尽的热源地热能是指地壳内部的热能资源,是一种无限可再生的能源。
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了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小。
本文将从地热能的来源、开发利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热能的来源地热能是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岩浆热能和封闭水体热能等共同构成的。
地球内部的热能来自于地球的地核,地核的热能会不断向地壳传导,形成地热能的源头。
此外,地壳中的岩浆也是地热能的重要来源。
岩浆的高温能够使地下岩石受热膨胀、形成裂缝,通过这些裂缝可以将地热能传递到地表。
封闭水体热能则是指地下的热水资源,这些热水储存在地下层中,通过井口可以将地热能带到地表。
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1. 直接利用地热能直接利用地热能是指直接使用地下热水或蒸汽来提供热能。
这种方式通常用于供暖、温室种植、游泳池加热等方面。
地下热水和蒸汽可以通过井口抽取并利用,减少了传统燃煤或燃油的使用。
此外,地热能还可以被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加热和蒸汽动力。
2. 间接利用地热能间接利用地热能主要是通过地热泵的方式来利用地热能。
地热泵利用地下深处的恒定温度来进行热交换,可以实现制冷、供暖和制热水等多种功能。
地热泵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庭供暖、商业建筑、暖通空调等领域。
三、地热能的未来发展前景地热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很高的发展潜力。
目前,地热能的开发利用还比较有限,但随着对绿色能源需求的增加,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 地热能在供暖领域的应用传统供暖方式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而地热能可以通过地热泵等方式实现供暖,无需燃烧化石燃料,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地热能具有稳定的热能来源,可以满足大范围供暖的需求。
2. 地热能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地热能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加热和蒸汽动力,取代传统的化石燃料使用,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地热能的稳定可靠性和高效性,使其在工业生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 地热能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地热能还可以用于发电。
地热能开发与利用摘要:浅谈地热能资源的利用现状和技术瓶颈,分别针对浅层地热能和深部地热能展开介绍。
中低温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和梯级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地热能;低品位热能;用途;发展趋势引言目前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能源革命,以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和无碳能源为主,这与全球的绿色能源发展理念相契合。
虽然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发现了丰富的资源,但目前的技术能触及到地球的深度相对地球本身大小而言微不足道。
如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许多能源还未被大规模开发利用,世界能源理事会预计,新世纪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会大幅增加。
地热能大部分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还有一小部分(约5%)表面地热能来自太阳。
通过有渗透性储层中的深处水循环和来自极深处的岩浆侵入到地壳后,把热量从地下深处带至近表层,主要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
地热显示主要有温泉、沸泉、间歇喷泉、热水河和放热地面等[1]。
对于热能的利用方式包括直接加热和转化为机械能或热能间接利用两种。
广义的地热资源通常局限于地壳热流高于周围地区的区域,狭义的则是指人类在当前技术经济和地质环境条件下,能够从地壳中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地热能。
它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能源,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既可作为基本负荷能,也可作为峰值负荷能使用。
从其开发利用成本来看,地热能源相对于其他可再生能源更有发展潜力。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包括发电和非发电利用两大类。
200οC-400οC可用于直接发电或综合利用;150οC -200οC可用于蒸汽发电、制冷、工业干燥和工业热加工;100οC-150οC可用于双循环发电、工业干燥、脱水加工和回收盐类;50οC-100οC可用于工业干燥、供暖和家庭用热水;20οC-50οC则主要用于沐浴、水产养殖和土壤加温等方面[2]。
地热的开发利用对于技术和装备要求是较高的,尤其在地热发电方面更是如此。
地热工作总结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在地热工作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将地热能源开发利用到极致。
以下是对地热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首先,地热工作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通过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
其次,地热工作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成本不断降低,地热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同时,地热能与其他能源形式的融合利用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为地热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再次,地热工作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政策和措施,为地热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同时,地热能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地热能在供热、发电、温室种植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最后,地热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地热资源的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成本较高、环境保护和地质风险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地热工作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地热资源的勘探和评估,加大对地热工作的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完善地热政策和市场机制,促进地热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之,地热工作在过去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地热工作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地热工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状地热能〔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
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
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应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早在人类文明支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们就利用温泉洗浴和清洗衣物。
在20世纪,地热能源首次被大规模用于采暖,工业加工和发电。
近30年来,地热能的利用急剧增长。
到2000年,世界傻瓜80个拥有地热资源的国家中国中58个国家已经有地热利用的记载。
近期的发展特点是地源热热泵增长极快。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通过30多年地热地质调查,已发现地热区3200多处,已完成的大、中型地热田勘察50多处,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东南沿海、内陆盆地和藏滇地区。
其中大于150℃的高温地热系统,即直接可以用于发电的有255处,总发电潜力5800MW (30年);中低温地热系统课用于非电直接利用的2900多处,开发潜力在2000亿t标准煤当量以上。
发展地热我国是世界上地热资源储量较大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中低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温泉有2300多处,施工地热钻孔近4000眼。
我国还是世界上利用地热资源较早的国家之一。
从20世纪50年代起,原来的地质部就已经陆续开展了全国温泉资源调查和重点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工作。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又组织开展了全国温泉和重点地区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为国家探明了一批中高温地热田,初步掌握了全国2000米以内的地热资源基本状况和分布规律。
作为清洁能源的地热资源开发,已经在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保护环境等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目前,除西藏羊八井用地热进行发电外,其余地区主要是地热资源的直接利用,基本形成了以羊八井为代表的地热发电、以天津和西安为代表的地热供暖、以东南沿海为代表的疗养与旅游和以华北平原为代表的种植与养殖的开发利用格局。
地热能开发及利用状况一、地热能概述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
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650至1200℃。
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
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
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
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主要方式,地热能在采暖、供热、农业、医学等领域应用广泛。
二、地热能开发与投资地热研究和开发的投资类型与石油和天然气类似,方式很多,即技术研究和开发、地热勘查(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 、钻探、地热田开发等。
地热电站通常建于地热田的边界,但电力传送并入国家电网则传输很长距离。
另一方面,直接利用投资估算包括地热资源分布到区域供热系统、农业或工业利用点的地热蒸汽和水的传输。
据统计,1983~1992 年期间,全世界地热能开发总投资14. 331 亿美元中,用于科研、热田开发、发电利用、直接利用的比例分别为20 %、34 %、32 %和13 %。
目前,中国共有40 多个地热研究与开发机构,其中15 个从事地热地质勘探,25 个从事地热能利用地面工程设计与施工,30个地热公司。
自50 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地热工作者对北京小汤山、京津唐、湖南灰汤、湖北三里畈、河北东部平原、广东东部等地区进行了地热勘查,并全面研究了我国热水分布规律、分带性及中国地热资源特征,编写了地下热水普查勘探方法,编制了1∶1500 万中国地热资源分布图。
70 年代后期,对羊八井地热田开展地热地质调查、勘查与评价工作,建立羊八井高温地热电站和东部低温地热试验电站。
迄今已勘探地热田面积677km2。
近年来,国家的总投入逐年减少, “八五”期间国家投入40 万元开展地热研究,但到“九五”国家对地热研究的投资大幅度降低。
2021年全球和中国地热能现状一、地热能基本概述地热能是一种存在于地球内部岩土体、流体和岩浆体中,并且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热能,其根本来源是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
地热能可以引发火山爆发以及地震,能量巨大。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并且不会导致大气污染,具有储量大、分布广、绿色低碳、稳定可靠等特点。
1、分类状况地热能具有多种分类。
根据地热能性质和存在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热水型地热能、蒸汽型地热能、干热岩型地热能、地压型地热能、岩浆型地热能、沉积盆地型地热能等;根据储存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浅层地热能(温度低于25°C、深度小于200米)、中深层地热能(温度高于25°C、深度在3000米以内)和超深层地热能(温度高于150°C、深度大于3000米)等;根据热储温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高温地热能(150~300°C)、中温地热能(90~150°C)和低温地热能(25~90°C),其中低温地热还可分为温水(25~40°C)、温热水(40~60°C)和热水(60~90°C)。
2、基本特点二.地热能产业链整体分析1、产业链整体简析地热能产业链分为地热勘查与评价,钻井成井和地热能利用三个环节。
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是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基础前提,位于产业链的上游。
以电法、大地电磁法、地质调查为主要方法,辅以相关设备,例如地球物理和化学仪器、航空遥感技术等,进行勘察评价。
合理的钻井成井技术体系是地热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一环,位于产业链的中游。
根据地质勘查与评估的结果,针对不同深度、地层和岩性,不同的热储类型采取不同的井身优化设计,完成合理的钻井成井工艺技术体系。
相关工程技术服务包括钻井成井设计服务,古井服务和压裂服务,相关设备包裹钻具稳定期,钻机,压裂设备,井口装置等。
产业链的下游主要为对地热资源利用,主要包括浅层地热能供暖、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和地热发电2、上游端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但资源探明率和利用程度较低,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地热能综述地热能综述11环工赵松涛高蕾谢红丽汪汉关键词:地热类型地球结构地热成因地热发电及其类型摘要: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本文,介绍了地热的来源,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热的分类,地热在世界范围和在中国的分布及人们对地热利用。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本文详细介绍了地热发电的分类,及各类型地热发电的原理及其优缺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化石燃料日益枯竭。
地热作为一种储量大、近乎无污染的新能源近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无疑对解决能源危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1地热能来源所谓地热能,简单地说.就是来自地下的热能,即地球内部的热能。
据计算,地球陆地以下五公里内,15摄氏度以上岩石和地下水总含热量达1.05E25焦尔,相当于9950万亿吨标准煤。
按世界年耗100亿吨标准煤计算,可满足人类几万年能源之需要.如果把地球上贮存的全部煤炭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标准来计算、那么,石油的贮存量约为煤炭的3%,目前可利用的核燃料的贮存量约为煤炭的15%,而地热能的总贮存量则为煤炭的1.7亿倍。
1.2地球构造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表面积约为5.11x108km2,体积约为 1.0833x1012km2,赤道半径为6378km,极半径为6357km。
地球的构造好像是一只半熟的鸡蛋,主要分为3层。
1)地壳:地球的员外面一层,即地球外表相当于鸡蛋壳的部分,地壳由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它的厚度各处不一,介于10—70km之间,2)地幔:地球的中间部分,即地壳下面相当于鸡蛋白的部分,也叫做“中间层”,它大部分是熔融状态的岩浆.地幅的厚度约为2900km,它内硅镁物质组成,温度在1000℃以上.3)地核:地球的中心,即地球内部相当于鸡蛋黄的部分.地核的温度在2000—5000 ℃之间,外核深2900—5100km,内核深5100M 以下至地心,一般认为是由铁、镍等重金属组成的。
地热知识点总结地热能的形成和储量地热能是地球内部热量的能量利用,来源于地球核心的高温。
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球的形成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地球核心的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地表以下每立方米地壳中所含的热量相当于约为20亿千卡。
因此,地热能的储量非常庞大,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
地热能的利用地热能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供暖、电力生产和其他应用。
在供暖方面,地热能被广泛应用于地热供暖系统,可以通过地热泵将地热能转化为供暖能源。
在电力生产方面,地热能通常通过地热发电站来进行利用,地热发电站通常利用地热资源中的热水或蒸汽来带动发电机发电。
此外,地热能还可以应用于温室种植、水疗等领域。
地热能的优点地热能具有许多优点,主要包括稳定可靠、清洁环保、资源丰富等。
首先,地热能是一种稳定可靠的能源,不受季节变化和天气影响。
其次,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没有污染。
同时,地热能的资源丰富,可以保障长期的能源供应。
另外,地热能的利用成本相对较低,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支持。
地热能的局限性地热能的利用面临一些局限性,主要包括地热资源分布不均匀、开发成本较高等。
首先,地热资源分布不均匀,只有部分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这限制了地热能的利用范围。
其次,开发地热能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包括地热发电站的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此外,地热能的开采对地下水循环和地质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谨慎规划和开发。
地热能的发展前景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地热能的利用方式将不断完善,开发成本将逐渐降低,地热能的利用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未来,地热能有望成为一种主要的能源供应方式,为人类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总结地热能是地球内部热量的能量利用,具有巨大的潜力。
地热能的形成和储量非常庞大,是一种潜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
地热能的利用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供暖、电力生产和其他应用。
地热能供暖系统地下的温暖能源地热能是一种利用地下储存的热能来供暖的清洁能源,它有助于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热能供暖系统中地下的温暖能源。
1. 地热能供暖系统概述地热能供暖系统是利用地下的热能来供暖的一种高效、环保的供暖方式。
系统主要由地热采集装置、热泵、热交换器和暖气设备等组成。
其中地热采集装置通过埋设在地下的地热换热器来获取地下的热能,然后利用热泵将低温的地热能转换为高温能源,再通过热交换器将热能传递到暖气设备中。
2. 地下的温暖能源地下的温暖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具体分为地壳热流和地热能储存两种形式。
地壳热流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通过地壳传导到地表,形成的地下热流。
地壳热流的大小受到地球内部的热量产生速率和地壳热导率的影响。
在一般的地热能供暖系统中,地壳热流并不是主要的温暖能源。
地热能储存是指地下的岩石、土壤等物质中存储的热能。
地热能的储存主要受到地下岩石的热导率、热容量以及地下水体系的影响。
在地热能供暖系统中,利用地下的温暖能源主要是通过地热采集装置来从地下获取的。
3. 地热采集装置的工作原理地热采集装置是地热能供暖系统中获取地下温暖能源的关键部分。
一般常用的地热采集装置有水—岩石换热器和水—土壤换热器。
水—岩石换热器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地热井来实现的。
地热井通过钻孔等方式,将管道埋入地下深处。
地下岩石的温度相对稳定,地热井内的管道与地下岩石接触后,通过换热的方式将地下的温暖能源传递到地面。
水—土壤换热器则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地热水管来实现的。
地热水管埋设在地下的浅层土壤中,利用土壤的导热性质和地下水的温度来换热。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浅层地下温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4. 地热能供暖系统的优势地热能供暖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燃气、电力供暖具有以下优势:(1) 环保节能: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使用地热能供暖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热泵的运行过程中,能量传递的过程几乎没有能量损失,节能效果显著。
地热能综述11环工赵松涛高蕾谢红丽汪汉关键词:地热类型地球结构地热成因地热发电及其类型摘要:能源危机日益严重,本文,介绍了地热的来源,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热的分类,地热在世界范围和在中国的分布及人们对地热利用。
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重要形式,也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本文详细介绍了地热发电的分类,及各类型地热发电的原理及其优缺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化石燃料日益枯竭。
地热作为一种储量大、近乎无污染的新能源近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无疑对解决能源危机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1地热能来源所谓地热能,简单地说.就是来自地下的热能,即地球内部的热能。
据计算,地球陆地以下五公里内,15摄氏度以上岩石和地下水总含热量达1.05E25焦尔,相当于9950万亿吨标准煤。
按世界年耗100亿吨标准煤计算,可满足人类几万年能源之需要.如果把地球上贮存的全部煤炭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作为标准来计算、那么,石油的贮存量约为煤炭的3%,目前可利用的核燃料的贮存量约为煤炭的15%,而地热能的总贮存量则为煤炭的1.7亿倍。
1.2地球构造地球是一个巨大的实心椭球体,它的表面积约为5.11x108km2,体积约为1.0833x1012km2,赤道半径为6378km,极半径为6357km。
地球的构造好像是一只半熟的鸡蛋,主要分为3层。
1)地壳:地球的员外面一层,即地球外表相当于鸡蛋壳的部分,地壳由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它的厚度各处不一,介于10—70km之间,2)地幔:地球的中间部分,即地壳下面相当于鸡蛋白的部分,也叫做“中间层”,它大部分是熔融状态的岩浆.地幅的厚度约为2900km,它内硅镁物质组成,温度在1000℃以上.3)地核:地球的中心,即地球内部相当于鸡蛋黄的部分.地核的温度在2000—5000 ℃之间,外核深2900—5100km,内核深5100M以下至地心,一般认为是由铁、镍等重金属组成的。
关于地热的来源源问题,目前有许多不同的假说,因此,关于地热的来源问题,也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但是,这些解释都一致承认,地球物质中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是地热的主要来源。
放射性元素有铀238、铀235、针232和钾40等,这些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是原子核能的释放过程。
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无需外力的作用,就能自发地放出电子、氦核和光子等高速粒子并形成射线。
在地球内部,这些粒子和射线的动能和辐射能,在同地球物质的碰撞过程中便转变成了热能。
1.3地热形成因素形成地热资源有热储层、热储体盖层、热流体通道和热源4个要素。
2.2地热分类通常我们把地热资源根据其在地下热储中存在的个同形式,分为蒸汽型、热水型、地压型、干热岩型资源和岩浆型资源等几类。
在上述5类地热资源中,目前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是地热蒸汽和地热水两大类资源,人类对这两类资源已有较多的应用;干热岩和地压两大类资源尚处于试验阶段,开发利用很少。
不过,仅仅是蒸汽型资源和热水型资源所包括的热能,其储量也是极为可观的。
仅按目前可供开采的地下3km范围内的地热资源来计算,就相当于2.9×1012 t煤炭燃烧所发出的热量。
2.2.1蒸汽型资源蒸汽型资源是指地下热储中以蒸汽为主的对流水热系统,它以产生温度较高的过热蒸汽为主,掺杂有少量其他气体,所含水分很少或没有。
这种干蒸汽可以直接进入汽轮机,对汽轮机腐蚀较轻,能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
但这类构造需要独特的地质条件,因而资源少、地区局限性。
2.2.2热水型资源热水型资源是指地下热储中以水为主的对流水热系统,它包括喷出地面时呈现的热水以及水汽混合的湿蒸汽。
这类资源分布广、储量丰富,根据其温度可分为高温(>150℃)、中温(90—150℃)和低温(90 ℃以下)。
2.2.3地压型资源地压型资源是一种目前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的、但可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地热资源.它以高压水的形式储存于地表以下2—3Km的深部沉积盆地中,并被不透水的盖层所封闭,形成长1000km、宽数百千米的巨大热水体。
地压水除了高压、高温的特点外,还溶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如甲烷等)。
所以,地压型资源中的能量,实际上是由机械能(压力)、热能(温度)和化学能(天然气)3个部分组成的。
2.2.4干热岩型资源干热岩型资源是比上述各种资源规模更为巨大的地热资源。
它是指地下普遍存在的没有水或蒸汽的热岩石。
从现阶段来说,干热岩型资源专指埋深较浅、温度较高的有开发经济价值的热岩石。
提取干热岩中的热量,需要有特殊的办法,技术难度大。
2.2.5岩浆型资源岩浆型资源是指蕴藏在熔融状和半熔融状岩浆中的巨大能量,它的温度高达600—1500℃左右。
在一些多火山地区,这类资源可以在地表以下较浅的地层中找到,但多数则是埋在目前钻探还比较困难的地层中。
目前能为人类开发利用的.主要是地热蒸汽和地热水两大类资源,人类对这两类资源已有较多的应用;干热岩和地压两大类资源尚处于试验阶段,开发利用少。
2.3 地下热水的形成一般可分为深循环型和持殊热源型两种形成类型.(1)深循环型。
一边冷水下降,一边热水上升,这就构成地下热水的循环运动。
深循环型地下热水的形成、运动和储存,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2)特殊热源型。
数十亿年来地壳岩层一直在经历着断裂、挤压、折曲及破碎等变化。
每当岩层破裂时,地球深部的岩浆就会通过裂缝向地表涌来。
如果涌出地表,即成为火山爆发。
如果停驻在地表下一定的深度,则成为岩浆侵入体。
根据板块学说,在各大板块的交接处形成了有丰富地热资源的地热带。
3.1从世界范围来说,主要有如下4个地热带:1).环太平详地热带2).大西洋洋中脊型地热带3).红海——亚丁湾——东非裂谷型地热带4).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缝合线型地热带3.2 地热在中国的分布通过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热资源普查、勘探表明,中国地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其中盆地型地热资源潜力在2000亿吨标准煤当量以上。
全国已发现地热点3200多处,打成的地热井2000多眼,其中具有高温地热发电潜力有255处,预计可获发电装机5800MW,现已利用的只有近30MW。
1).高温地热资源中国的高温地热资源丰富,可用于地热发电的合255处,总发电潜力为5800Mw。
主要分布在西藏、滇西和中国台湾地区。
预计到20l0年,还可开发利用10余处新的高温地热资源,发电潜力约为300MW。
2).中、低温地热资源中国的中、低温地热资源中可用于非电直接利用的有2900多处,其中盆地型潜在地热资源埋藏量约相当于2000亿t标准煤。
主要分布在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众多的山问盆地以及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赣南、湘南等地。
目前的开发利用量还不到资源保有量的1‰。
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直接利用和地热发电两大方面.4. 地热发电原理及分类4.1原理:地热发电是利用地厂热水和蒸汽为动力源的一种新型发电技术,它涉及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技术、材料科学和发电工程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
4.2 分类:按照载热体类型、温度、压力和其他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热发电的方式划分为地热蒸汽发电和地下热水发电两大类.4.2.1.地热蒸汽发电(1)背压式汽轮机发电系统。
最简单的地热干蒸汽发电,是采用背压式汽轮机地热蒸汽发电系统。
工作原理:首先把干蒸汽从蒸汽井中引出,先加以净化,经过分离器分离出所含的固体杂质,然后就可把蒸汽通入汽轮机做功,驱动发电机发电。
做功后的蒸汽,可直接排入大气;也可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加热过程。
应用:这种系统大多用于地热蒸汽中不凝结气体含量很高的场合,或者综合利用于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场合.(2)凝汽式汽轮机发电系统为提高地热电站的机组出力和发电效率,通常采用凝汽式汽轮机地热蒸汽发电系统。
在该系统中,由于蒸汽在汽轮机中能膨胀到很低的压力,因而能做出更多的功。
做功后的蒸汽排入混合式凝汽器,并在其中被循环水泵打入冷却水所冷却而凝结成水,然后排走。
在凝汽器中,为保持很低的冷凝压力,即真空状态,设有两台带有冷却器的射汽抽气器来抽气,把由地热蒸汽带来的各种不凝结气体和外界漏入系统中的空气从凝汽器中抽走两种方式:闪蒸地热发电系统;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4.2.2 地下热水发电(1)闪蒸地热发电系统:直接利用地下热水所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工作。
也叫做减压扩容法地热发电系统。
1)单级闪蒸地热发电系统(又包括湿蒸汽型和热水型两种);2)两级闪蒸地热发电系统;3)全流法地热发电系统;(2)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利用地下热水来加热某种低沸点工质,使其产生蒸汽进入汽轮机工作。
双循环地热发电也叫做低沸点工质地热发电或中间介质法地热发电,又叫做热交换法地热发电。
在这种发电系统中,低沸点介质常采用两种流体;一种是采用地热流体作热源;另一种是采用低沸点工质流体作为一种工作介质来完成将地下热水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所谓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即是由此而得名。
常用的低沸点工质有氯乙烷、正丁烷、异丁烷、氟利昂—11、氟利昂—12等。
优点:利用低温位热能的热效率较高:设备紧凑,汽轮机的尺寸小;易于适应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的地下热水。
缺点:不像扩容法那样可以方便地使用混合式蒸发器和冷凝器;大部分低沸点工质传热性都比水差,采用此方式需有相当大的金属换热面积;低沸点工质价格较高,来源欠广,有些低沸点工质还有易燃、易爆、有毒、不稳定、对金属有腐蚀等特性。
单级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两级双循环地热发电系统;闪蒸与双循环两级串联发电系统。
4.3. 经济性是考察地热发电站设计和建设的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衡量地热发电站经济性的指标,主要有两个:1)一个是发电量(kWh/t热水),它表示地热发电站发电效率的高低;2)一个是地热发电站的投资费用(元/kw),它表示电站建设费用的大小。
5. 地热直接利用地热可以用来为住户取暖,提供热水等。
也可以用于温室种植,温水养殖,工业生产等。
地热资源在旅游业、医疗业也发挥重要作用。
地热能中,蒸汽和热水只是一小部分的地热资源。
地球的岩浆和干热岩将提供廉价,清洁,以及几乎无限的能源,随着技术的发展,干热岩及岩浆型地热开发将取得突破,人们对地热的直接利用也会多起来。
在化石能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对人类更具吸引力,它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又一个能量宝库,有其不可估量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