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学习普通话的词汇规律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普通话发音规则一二:普通话中舌尖前音(又叫平舌音)z、c、s 和舌尖后音(又叫翘舌音)zh、ch、sh这两类声母的发音部位一前一后,完全对立,很多人会把舌尖后音读成舌尖前音。
若想改变这种情况,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两类声母的发音特点及规律,其次要能准确区分含有两类声母的不同的字词。
具体的区分方法是:第一,利用普通话声韵配合关系来区分。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显示:(1)以ua uai uang 作韵母的字,声母是zh ch sh,如―抓、耍、拽、庄、床、双‖等;(2)以en作韵母的字,除了―怎、参(差)、岑、森‖几个字外,以eng作韵母的字,除了―层、曾‖和以―曾‖做声旁的少数字外,其余字的声母都是舌尖后音。
(3)以ou作韵母的字,除了―凑‖等少数字外,其余的声母是ch;(4)以uen作韵母的字中,只有―顺、吮、舜、瞬‖四个字的声母是sh,其余字声母是s;(5)以ong作韵母的字中,声母只有s,没有sh。
第二,根据形声字声旁的表音功能,利用已知的声旁推断出同声旁的一批字的读音。
这种方法虽有例外,但不妨一试,只是用时须谨慎,以免有出入。
平舌音有:做子在草左三四送足色座伞坐早作菜藏嘴森从诉走彩自次再仔参怎造还有个方法: 你可以看字典里的z c s部分.经常看,经常读慢慢就会好了!●有些韵母与平舌音相拼的字较少,和翘舌音相拼的较多zen:怎zhen:真阵镇震枕针贞诊圳斟臻ca:擦嚓cha:差查茬岔插察茶叉诧碴姹cou:凑chou:抽愁丑臭瞅筹仇绸酬惆踌cen:参岑涔chen:辰陈衬沉称臣尘趁郴晨嗔sen:森shen:身深伸慎呻神沈审甚什肾seng:僧sheng:声生省盛胜升圣剩牲笙绳●有些独体字是翘舌音,以它做声符的形声字大多是翘舌音,但少数是平舌音;还有的正好相反。
察—檫镲嚓--(擦)师—狮筛—(蛳)占—站战沾粘毡--钻束—速涑蔌簌觫嗽–漱3、记口诀松耸送,翘不动。
韵母uang,uai,ua,大胆翘舌不用怕。
母一共是23个: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6个单韵母:a o e i u v8个复韵母:ai ei ui ao ou ui ie ve 一个特殊韵母:er5个前鼻音韵母:an en in un vn4个后鼻音韵母:ang eng ing ong整体认读音节一共是16个: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发音区分主要在两点:一是阻碍部位不同,二是开口度大小不一样。
普通话技巧详解-图文单音节词朗读1.注意朗读速度与节奏:不可太快,否则接不上气,影响准确性;不可太慢,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超的越多扣得越多。
2.注意将音节发圆满:特别注意上声,一定要将其214的转折读出来。
3.注意准确性:此项允许读两遍,评分以第2遍为准。
4.多音字念哪个都可以,但最好念常用音,如“和”有五个音:hé、hè、huó(和面、和泥)、huò(和稀泥、和药)、hú。
5.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猜着念,不会倒扣分。
双音节词朗读1.注意变调:2.注意轻声:有规律可循的轻声词有以下几种:第一,助词和语气词。
“着、了、过”“的、得、地”“啊、嘛、吧、哇、呢、”等。
如:笑着活了看过领路的愉快地学得(好)谁啊好吧他呢第二,名词、代词的后缀。
“子、头、们”。
如:孩子桌子石头馒头他们你们我们。
但是孔子、孟子、原子、光子、砖头、布头、粉笔头等不能轻读,因为后面一个音节是实语素。
第三,叠音词(以双音节为主)。
如:妈妈爸爸姑姑星星看看读读说说坐坐了解了解打听打听商量商量第四,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词。
如:马路上脸上山下村子里第五,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动词。
如:送来进来出去上去热起来夺回来跑过去第五,量词“个”常读轻声。
附:常用的双音节词语轻声:算盘、麻烦、困难、玫瑰、冤枉、漂亮、伺候、侍侯、脑袋、口袋、朋友、黄瓜、价钱、学生、风筝、结实、老实、模糊、斯文、规矩、雅致、棉花、云彩、摸索、萝卜、骨头、脊梁、称呼、芝麻、暖和、客气、报酬、裁缝、尺寸、灯笼、高粱、糊涂、蘑菇、护士、窗户、体面、应付、招呼、清楚、稀罕、便宜、先生、姑娘、行李、包袱、提防、软和、厉害、糊涂、亲家、馄饨、苤蓝、笸箩、叔伯、萝卜、咋呼、诈唬、笤帚、琢磨、亏得、黏糊、拾掇、掂掇、唾沫、嘀咕、牙碜、寒碜、“银匠”不轻,其他都轻声。
“黄瓜”轻声,其他的瓜不轻声。
3.注意儿化:附:常用的儿化词语:板擦儿、画画儿、话把儿、面条儿、墨水儿、差点儿、一点儿、快点儿、慢点儿、有点儿、少点儿、多点儿、玩意儿、纽扣儿、年头儿、老头儿、说头儿、一会儿、这会儿、哪会儿、那会儿、烟卷儿、烟圈儿、聊天儿、大伙儿、绕远儿、好玩儿、包干儿、白干儿、纳闷儿、没事儿、有事儿、小事儿、没门儿、有门儿、前门儿、后门儿、嗓门儿、邪门儿、小曲儿、枪子儿、旦角儿、掉色儿、本色儿、桑葚儿、白醭儿、爆肚儿、鼻梁儿、话把儿、扇面儿、找茬儿、搭茬儿、跑腿儿、送信儿、藕节儿、快板儿、榫头儿、线头儿、花瓣儿、号码儿、杂院儿、杂拌儿、口哨儿、打鸣儿、走调儿、拐弯儿、透亮儿、围脖儿、奶嘴儿、针眼儿、豆芽儿、白班儿、一溜儿、干活儿、压根儿、声母(1)f—hf是唇齿音,h是舌面后音。
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普通话作为中国国家通用语言,其音调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普通话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根据这四个音调的不同,汉字的发音也会有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变音规则,比如轻声变调、连读变调等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普通话中的变调规则。
一、轻声变调1、轻声前有标调字轻声前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轻声前有一、四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二声。
比如“我⼀共去过两次”中,“我”原本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过”是四声,所以“我”要发二声。
“他⼀共⼀个⼀”中,“⼀”是一声,所以“⼀”要发二声。
(2)轻声前有三声的标调字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我去了⼀趟北京”中,“我”原本是轻声,但因为前面的“了”是三声,所以“我”要发⼀声。
“她出了⼀⼀书”中,“⼀”是三声,所以“⼀”要发⼀声。
2、轻声前无标调字轻声前没有标调字的时候,轻声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轻声前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心情”、“理解”、“学习”、“不⼀⼀”等。
这些词汇中的“心”、“理”、“学”、“不”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的词或短语不合并到上一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2)轻声前只有不合并到上一个字的单音节时,轻声变为⼀声。
比如“她⼀便⼀个男⼀的⼀具”,这句话中,“便”、“八”、“个”、“的”原本是轻声,但由于后面的音节不合并到上一个字上,所以这些词要发⼀声。
二、连读变调在普通话中,有些词语在连读的时候,会发生变调。
具体规则如下:(1)连读时发生⼀同⼀音的漾变时,主要包括下列情形:一、连读时发生去声的变声时。
如:⼀不当得当-⼀⼀典当,木屋门上-木⼀同上。
二、连读双轻声出现的地⼀:天都免费-天⼀免费,三⼀干扰⼀家-三⼀干扰人。
(2)连读时发⼀两同一音合成的嬲变时。
如:三把不东西-三八上東西,又长又胖的人-又放又⼀⼀⼀。
二者连读时发⼀ 同一音合成的集变时。
普通话口诀
1. 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就像你出门得带钥匙一样重要呀!例子:咱去外地旅游,要是普通话说不好,那交流得多费劲啊!
2. 发音要标准,别含糊不清像嘟囔!这就好比唱歌不能跑调嘛!例子:你说“四”的时候可别跟“十”弄混啦,不然别人咋懂呢?
3. 平舌音、翘舌音,得分清楚别弄晕!就像区分白天和黑夜一样明显呀!例子:“四”是平舌音,“是”是翘舌音,这可得记牢咯!
4. 前鼻音、后鼻音,仔细听来要分明!就像区分甜和咸的味道一样嘛!例子:“身”是前鼻音,“生”是后鼻音,可别念错啦!
5. 声调要准确,一声平二声扬!这跟走路要有节奏是一个道理呀!例子:“妈”是一声,“麻”是二声,可别喊错妈妈哦!
6. 多练习普通话,嘴巴越说越灵活!就像锻炼肌肉一样越练越强嘛!例子:每天读读书,说说绕口令,普通话肯定越来越好呀!
7. 别怕说错,大胆说出来才进步!就像学走路哪能不摔跤呢!例子:说错了就改嘛,有啥不好意思的呢?
8. 听标准普通话,跟着学准没错!好比跟着导航走不会迷路呀!例子:听听新闻联播里的普通话,那多标准啊!
9. 和朋友说普通话,互相纠正进步大!这不就像一起学习互相帮助嘛!例子:你说错了我给你指出来,我错了你也提醒我呀!
10. 坚持就是胜利,普通话会越来越好滴!就像爬山一样,坚持就能到山顶呀!例子:每天坚持说一点,时间长了效果可明显啦!
我觉得呀,只要按照这些口诀去做,普通话肯定能说得越来越好!。
第一节江西人学习普通话的词汇规律本部分主要从江西省内客赣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来总结方言词汇的规律。
一、词语构成的音节数量不同方言区的普通话练习者要注意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对比关系,寻求练习的规律(以下例子,“——”前为方言,后为普通话)。
1.客赣方言中有一部分单音词,与之相应的普通话是复音词。
塘——池塘田——水田壮——肥胖碱——肥皂2.有些词在客赣方言中是复音词,但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词。
脚鱼——鳖虾公——虾3.普通话中是双音词,但在客赣方言中是三音节词。
手指甲——指甲打摆子——疟疾檐老鼠——蝙蝠胸脯前——胸脯二、构词语素不同方言中存在许多与普通话同义异形的现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当兵——参军晓得——知道告化——乞丐土狗——蝼蛄2.部分语素不同。
月光——月亮春上——春天裤脚——裤腿新妇——媳妇锁匙——钥匙对子——对联作田——种田面盆——脸盆番薯——红薯3.语素相同,但顺序不同。
天晴——晴天干笋一笋干紧要——要紧闹热——热闹欢喜——喜欢碑石——石碑三、词义不同有些词方言和普通话中都有,但词义却不尽相同。
1.方言词义范围大于普通话。
丑——普通话中主要形容人的容貌,客、赣方言中却还能形容“脾气”,指脾气不好时说“脾气丑”。
碗——普通话中主要指“吃饭的碗”,方言中还兼指茶杯。
茶——普通话中主要指“用茶叶泡成的饮料”,方言中所有喝的开水都能称为“茶”。
跌——普通话里,“跌”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①摔倒;②(物体)落下:跌水③)物价下降:跌价。
客赣方言中除了上述意义外,还有④遗失:跌了钱;⑤家道衰微:跌苦;⑥丢丑:跌面子。
2.方言词词义范围小于普通话。
饭——方言中只指“干饭”,普通话中“饭”可指各种主食。
面——方言中专指“面条”,普通话中凡磨成粉的东西都叫“面”。
3.有些词在客赣方言中与在普通话中意义完全不同。
房——普通话中,“房”指整个房子;客赣方言中,“房”只指屋子,即房子里的房间。
屋——普通话中,“屋”指房子里的房间;客赣方言中“屋”指整个房子,所以建房称为“建屋”。
汉语拼音发音规律汉语拼音发音是有一定的规律的,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汉语拼音发音规律,供大家阅读参考。
一、“一”和“不”的变调:1、单念句末不变调。
例如:一、不、第一。
(单用、句末,读本调)2、去声前面念阳平。
例如:一样,不要、不是、一座。
(在四声字前念二声)3、非四前面念四声。
例如:一年、不行、一句不说(在一、二、三声前均念四声)4、夹在词中念轻声。
例如:试一试、说不定。
(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二、上声的变调1、上上相连前念阳。
上声在上声音节前,前面的音节调值一般由[214]变为[35](阳平):①上声+上声→阳平+上声念直上214→24(35)如:厂长总理领导草稿稿纸好伞小组老虎②上声+上声+上声→ 半上声+(阳平+上声)214+214+214→21(211)+(24(35)+214)如:纸老虎党小组小俩口李厂长很友好冷水井③上声+上声+上声→(阳平+阳平)+上声214+214+214→【35+35】+214如:演讲稿古典美展览馆手写体洗脸水管理组2、上上非上念半上。
上声在非上声声调之前,上声音节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半上+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念半上214 →21或211,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低平调。
如:好书好人好树两组两船两次九千九盘九万3、单念句末不变调。
上声单念或在词语末尾的时候,读单字调,不变调。
三、去声的变调去声相连前半降。
去声+去声→半降+去声前一个去声由全降变为半降53+51如:道路计划电话漂亮运动努力著作试验四、“啊”的变调1、惊异、赞叹,念一声。
如:啊,下大雪啦!啊,今晚月色可真美呀!2、追问、存疑,念二声。
如:啊?你说什么呀?啊?你说呀,你为什么回来了啊?这种话是他说出来的啊?3、惊疑、为难,念三声。
如:啊,这难道是我的影子吗?啊?这可怎么办呢?啊?让他去合适吗?4、应答、明白,念四声。
(1)表示应诺。
单音节词朗读1.注意朗读速度与节奏:不可太快,否则接不上气,影响准确性;不可太慢,限时3分钟,超时扣分,超的越多扣得越多。
2.注意将音节发圆满:特别注意上声,一定要将其214的转折读出来。
3.注意准确性:此项允许读两遍,评分以第2遍为准。
4.多音字念哪个都可以,但最好念常用音,如“和”有五个音:hé、hè、huó(和面、和泥)、huò(和稀泥、和药)、hú。
5.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猜着念,不会倒扣分。
双音节词朗读1.注意变调:2.注意轻声:有规律可循的轻声词有以下几种:第一,助词和语气词。
“着、了、过”“的、得、地”“啊、嘛、吧、哇、呢、”等。
如:笑着活了看过领路的愉快地学得(好)谁啊好吧他呢第二,名词、代词的后缀。
“子、头、们”。
如:孩子桌子石头馒头他们你们我们。
但是孔子、孟子、原子、光子、砖头、布头、粉笔头等不能轻读,因为后面一个音节是实语素。
第三,叠音词(以双音节为主)。
如:妈妈爸爸姑姑星星看看读读说说坐坐了解了解打听打听商量商量第四,名词、代词后面的方位词。
如:马路上脸上山下村子里第五,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动词。
如:送来进来出去上去热起来夺回来跑过去第五,量词“个”常读轻声。
附:常用的双音节词语轻声:算盘、麻烦、困难、玫瑰、冤枉、漂亮、伺候、侍侯、脑袋、口袋、朋友、黄瓜、价钱、学生、风筝、结实、老实、模糊、斯文、规矩、雅致、棉花、云彩、摸索、萝卜、骨头、脊梁、称呼、芝麻、暖和、客气、报酬、裁缝、尺寸、灯笼、高粱、糊涂、蘑菇、护士、窗户、体面、应付、招呼、清楚、稀罕、便宜、先生、姑娘、行李、包袱、提防、软和、厉害、糊涂、亲家、馄饨、苤蓝、笸箩、叔伯、萝卜、咋呼、诈唬、笤帚、琢磨、亏得、黏糊、拾掇、掂掇、唾沫、嘀咕、牙碜、寒碜、“银匠”不轻,其他都轻声。
“黄瓜”轻声,其他的瓜不轻声。
3.注意儿化:附:常用的儿化词语:板擦儿、画画儿、话把儿、面条儿、墨水儿、差点儿、一点儿、快点儿、慢点儿、有点儿、少点儿、多点儿、玩意儿、纽扣儿、年头儿、老头儿、说头儿、一会儿、这会儿、哪会儿、那会儿、烟卷儿、烟圈儿、聊天儿、大伙儿、绕远儿、好玩儿、包干儿、白干儿、纳闷儿、没事儿、有事儿、小事儿、没门儿、有门儿、前门儿、后门儿、嗓门儿、邪门儿、小曲儿、枪子儿、旦角儿、掉色儿、本色儿、桑葚儿、白醭儿、爆肚儿、鼻梁儿、话把儿、扇面儿、找茬儿、搭茬儿、跑腿儿、送信儿、藕节儿、快板儿、榫头儿、线头儿、花瓣儿、号码儿、杂院儿、杂拌儿、口哨儿、打鸣儿、走调儿、拐弯儿、透亮儿、围脖儿、奶嘴儿、针眼儿、豆芽儿、白班儿、一溜儿、干活儿、压根儿、声母(1)f—h f是唇齿音,h是舌面后音。
普通话里词语读轻声的规律轻声轻声,是指在普通话中,有些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了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轻。
轻声不是普通话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只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得比原来又轻又短。
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变调。
轻声是普通话的一个重要语音特点,轻声说不好,普通话就说不地道。
南方方言中一般没有轻声现象,所以轻声是南方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
难在发音和识别。
因此,要学好轻声,一是要掌握轻声的读法,二是要清楚哪些词语读轻声。
(一)轻声的特点和读法轻声音节的音高、音长、音色、音强都发生了变化。
但轻声最主要的语音特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轻声音节的音长一般短于正常重读音节的长度。
二是轻声音节的调值(音高形式)已经改变,与原有声调不同,形成了独特的轻声调值。
根据轻声的语音特点,在练习轻声词时可以适度拉长前面的重读音节,尽量缩短后面的轻声音节,读出类似于附点音符的前长后短的节拍。
如果只是缩短音节时长,听起来仍然是怪怪的,并不是标准的轻声。
在缩短音长的同时,还必须改变原有调值,读出轻声调值。
普通话轻声音节的调值是由其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决定的,共有两种形式:1.阴平、阳平、去声后面的轻声,是一个短促的低降调,调值为31(调值下加短横线表示音长短,下同)。
例如:阴平+轻声先生xiānshenɡ衣服yīfu 东西dōnɡxi 耽误dānwu 阳平+轻声学生xuéshenɡ人家rénjiɑ明白mínɡbɑi 便宜piányi去声+轻声笑话xiàohuɑ客气kèqi 护士hùshi 太太tàitɑi2.上声后面的轻声,是一个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
例如:老婆lǎopo 买卖mǎimɑi 眼睛yǎnjinɡ喜欢xǐhuɑn(二)哪些词语读轻声轻声词多为口语中的常用词语。
书面色彩很浓的词语和新词、科学术语里一般没有轻声词。
在词典中,大部分轻声音节是不标调号的,比如“窗户chuānɡhu、朋友pénɡyou”。
汉字的音韵规则与词汇记忆汉字是中国古代的瑰宝,它不仅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承载着丰富的音韵规则。
汉字的音韵规则是汉语词汇记忆的重要基础,掌握了这些规则,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首先,汉字的音韵规则包括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母是指汉字中的辅音部分,如“b”、“p”、“m”等。
韵母是指汉字中的元音部分,如“a”、“o”、“e”等。
声调是指汉字的音调,它能改变一个字的意义。
掌握了这些音韵规则,我们就能准确地发音和辨别汉字。
其次,汉字的音韵规则还包括音节结构和音变规律。
音节结构是指汉字中音韵组合的方式,如“声母+韵母”、“声母+韵母+声母”等。
音变规律是指汉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发音发生的变化,如“n”变成“l”、“g”变成“k”等。
了解了这些规律,我们就能更好地记忆和运用汉字。
另外,汉字的音韵规则还与词汇的记忆密切相关。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是由汉字组成的。
掌握了汉字的音韵规则,我们就能更轻松地记忆和理解词汇。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词根、词缀、音近字等方法来记忆词汇。
词根是指词汇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如“家”、“人”等。
词缀是指附加在词根前后的部分,如“小”、“不”等。
音近字是指发音相近的汉字,如“车”和“车”、“兴”和“星”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运用词汇。
此外,汉字的音韵规则还与词汇的联想记忆有关。
联想记忆是通过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来记忆词汇的一种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与具体事物的联系来记忆汉字。
如“人”字可以与“口”字联想,因为人的嘴巴是用来说话的。
通过这种联想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汉字。
总之,汉字的音韵规则是汉语词汇记忆的重要基础。
掌握了这些规则,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字。
通过了解汉字的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结构和音变规律,我们可以准确地发音和辨别汉字。
通过词根、词缀、音近字等方法,我们可以更轻松地记忆和理解词汇。
通过联想记忆,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汉字。
因此,掌握汉字的音韵规则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汉语发音的特点和规则汉语发音的特点和规则一、声母的发音声母的不同发音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一)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按发音部位分,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七类。
(1) 双唇膏(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
(2) 唇齿音(f)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
(3) 舌尖前音(z、c、s)由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
(4) 舌尖中音(d、t、n、1)由舌尖抵住上齿跟阻碍气流而形成。
(5) 舌尖后音(zh、ch、sh、r)由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
(6) 舌面音(j、q、x)由舌面前部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又叫做“舌面前音”。
(7) 舌根音(g、k、h)由舌面后部抵住或接近软腭阻碍气流而形成。
又叫做“舌面后音”。
(二)声母的发音方法声母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等三个方面来观察。
1.看阻碍的方式根据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不同,(发声母时,阻碍形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成阻-一阻碍开始形成,(2)持阻一一阻碍持续,(3)除阻-一阻碍解除。
)可以把普通话声母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五类。
(1)塞音(b、p、d、t、g、k)发音时,发音部位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2)擦音(f、h、×、sh、r、s)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下窄缝,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3)塞擦音(j、q、zh、ch、z、c)发音时,发音部位先形成闭塞,软腭上升,堵塞鼻腔的通路,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从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先破裂,后摩擦,结合成一个音。
就是说塞擦音的前一半是塞音,后一半是擦音,前后两半结合紧密,成为一个语音单位,是一个辅音,并不是两个辅音的复合(《汉语拼音方案》用两个字母标记的塞擦音zh、ch和擦音sh,它们都是一个音,不是复辅音)。
普通话的技巧顺口溜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但是,对于一些学习者来说,学好普通话并不容易。
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些有趣的顺口溜,帮助您掌握普通话的基本技巧。
1. 拼音声调汉语拼音共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平声不降不升,上声声调从第二声向上,去声从第三声向下,入声第四声是一个特殊情况。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顺口溜来记忆:一声降,二声扬,三声平,四声长。
入声不变调上提,这是我们的拼音规矩。
2. 声母韵母声母是拼音的第一个音节,韵母是拼音的后面部分。
一个声母加一个韵母组成一个音节。
下面的顺口溜可以帮助您记忆声母和韵母:清气去雾,重阳月光,春风吹绿麦苗,四季都美好。
3. 声调符号声调符号是用来标注汉语拼音中的声调的。
下面的顺口溜可以帮助您记忆声调符号的名称和含义:一撇高,二撇扬,三撇抽,四撇长。
轻声无调,这点大家要放在心上。
4. 常用词汇掌握常用词汇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下面的顺口溜可以帮助您记忆一些常用的词汇:橘子橙子大大小,苹果香蕉各半半。
老师学生人人会,上下左右心中间。
5. 发音准确发音准确是学好普通话的关键。
下面的顺口溜可以帮助您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发音准,嘴巴开,舌头靠,气息上。
声音长,韵母清,四声俱到,脚步轻。
以上是一些有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您轻松掌握普通话的基本技巧。
当然,要学好普通话,还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并且尽量在实际生活中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试析南昌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特征自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开展以来,各方言区的普通话水平有极大的提高,方便了人们的交际。
但在普通话与地方方言的相互影响下,一种两者接触的产物——地方口音普通话形成了。
本文以南昌口音普通话为例,从语音角度对具有动态性的地方口音普通话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做一探讨。
标签:语言接触南昌口音普通话语音特征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中华民族共同的通用语言和交际工具。
我国地域广阔,方言众多且差异大,为了实现各地区不同方言区人们之间的口语交流,自建国以来,国家就着手实施推广普通话的任务,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普通话推广工作开展得更为广泛深入。
作为赣语代表的南昌方言,其所在区域被认为是普通话推广工作开展得较好的地区之一。
但事实上,南昌方言区人们所学习的普通话是一种南昌口音普通话,这是普通话和南昌方言相互接触下而形成的一种中介语形式的普通话,并非规范普通话。
南昌方言区的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受方言母语的影响,往往把这种普通话当作规范普通话来学习。
那么,这种南昌口音性质的普通话具有怎样的特征?它与规范普通话的差异在何处?这样的特征和差异是怎样形成的?本文试对以上问题做一探讨。
南昌口音普通话是普通话与南昌方言接触下的产物。
我们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到了部分南昌口音普通话的真实语料,然后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并与普通话①作比较之后,发现南昌口音普通话在语音上具有以下特征:一、声母方面1.普通话中的舌尖后音[t?]、[t??]、[?],在南昌口音普通话中一般都读成舌尖前音[ts]、[??]、[s]。
例如:注意[tsu51]、建筑[tsu51],城市[???n35]、汽车[???55],手机[sou214]、睡觉[suei51]。
这一语音特征在南昌口音普通话中十分普遍,广泛存在于老年、中年和青年三大人群②中,是南昌口音普通话主要的语音特征之一。
究其原因,这与南昌方言的语音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普通话词语读轻声的规律doc普通话中词语读轻声的规律一、定义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二、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ì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énggà([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é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 ([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ì(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三、轻声的规律1.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2.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 :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3.名词的后缀“子、头、儿”:桌子椅子木头石头4.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5.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动词“来、去、起来、下去”等。
例如:走进来送来起来过去6.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7.量词“个”一般读轻声: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十个几个这个那个哪个每个某个8.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A】爱人【B】八哥巴结扒拉爸爸白净摆布扳手棒槌包袱包涵报酬辈分本子蹦达鼻子比方比量鞭子扁担辫子便当憋闷别扭拨拉拨弄伯伯脖子簸箕补丁部分步子【C】财主苍蝇差事柴火搀和颤悠长处厂子车子称呼尺寸虫子抽搭抽屉出落出息锄头畜生窗户窗子伺候刺猬凑合村子错处【D】耷拉答理答应打扮打发打量打听大爷大夫耽搁耽误胆子担子叨唠刀子倒腾道士灯笼凳子提防嘀咕底下弟弟弟兄掂掇点心钉子东边懂得动静动弹兜肚斗篷豆腐嘟噜嘟囔肚子队伍对付多么【E】恶心儿子耳朵【F】法子房子风筝疯子奉承扶手福分福气斧头斧子富余【G】盖子干巴甘蔗高粱膏药稿子告示疙瘩胳膊哥哥个子跟头根子功夫勾搭估摸姑姑姑娘谷子骨头故事寡妇官司棺材管子罐头逛荡归置规矩闺女棍子【H】哈欠孩子害处含糊寒碜行当好处合同和气和尚核桃盒子后头厚道厚实狐狸胡琴胡子葫芦糊涂护士花哨坏处黄瓜晃荡晃悠活泛活计活泼火烧伙计【J】叽咕饥荒机灵脊梁记得记号记性嫉妒家伙价钱架势架子嫁妆奸细煎饼见识将就缰绳讲究交情娇嫩搅和饺子叫唤结巴结实街坊节气姐夫姐姐芥末戒指进项镜子舅舅橘子句子觉得【K】考究磕打咳嗽客气窟窿苦处裤子快当快活筷子宽敞宽绰框子亏得困难阔气【L】拉扯喇叭喇嘛来路篮子懒得烂糊牢靠老婆老实老爷累赘冷清篱笆里头力气厉害利落利索例子莲蓬链子凉快粮食铃铛菱角领子笼子萝卜骆驼落得【M】妈妈麻烦麻利马虎码头买卖卖弄麦子馒头忙乎帽子玫瑰眉毛妹妹门路门面眯缝迷糊密实棉花免得苗条名堂名字明白模糊磨蹭蘑菇牡丹木匠木头【N】那么奶奶难为脑袋脑子闹腾能耐你们腻烦年成年月黏糊念叨念头娘家扭搭扭捏奴才女婿暖和疟疾挪动【P】拍打牌楼牌子盘缠盘算炮仗朋友皮匠皮实疲塌脾气屁股篇幅便宜漂亮苤蓝瓶子婆家婆婆笸箩铺子【Q】欺负漆匠旗子气性前头俏皮亲戚勤快清楚情形亲家圈子拳头【R】热乎热和热闹人们认得认识任务日子软和【S】洒脱嗓子嫂嫂嫂子扫帚沙子山药晌午上边上司上头烧饼烧麦芍药少爷舌头舍得身份身量身子神甫什么婶婶生分牲口绳子省得尸首师父师傅师爷狮子石榴石头时辰时候拾掇使得使唤事情势力收成收拾寿数书记叔伯叔叔舒服舒坦疏忽熟识属相数落刷子摔打爽快顺当说合说和思量松快俗气素净算计随和岁数【T】他们踏实摊子抬举态度太太梯子踢腾嚏喷添补笤帚铁匠停当亭子头发吐沫妥当唾沫【W】娃娃瓦匠袜子外甥外头晚上王八王爷忘性尾巴委屈位置味道温和稳当蚊子窝囊窝棚我们【X】稀罕席子喜欢虾米下巴吓唬先生显得箱子响动相公相声消息小气晓得笑话歇息鞋匠谢谢心思薪水星星猩猩腥气行李休息秀才秀气絮烦玄乎学生学问【Y】鸭子牙碜牙口衙门哑巴雅致胭脂烟筒严实阎王眼睛砚台燕子央告秧歌养活痒痒样子吆喝妖精钥匙爷爷衣服衣裳姨夫已经椅子义气益处意思影子应酬硬朗用处油水冤家冤枉院子约莫月饼月亮月钱云彩匀溜匀实【Z】杂碎再不在乎咱们早晨早上造化怎么扎实咋呼栅栏张罗丈夫丈母帐篷招呼招牌找补折腾这么针脚枕头芝麻知识直溜指甲指头种子主意柱子转悠庄稼壮实状元桌子字号祖宗嘴巴作坊琢磨做作。
南方人普通话发音特点及普通话学习方法南方人普通话发音特点及普通话学习方法不同地区的语言发音有不同的特别,下面是店铺精心收集的南方人普通话发音特点及普通话学习方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规律:南方人学普通话感觉最难的就是字音难记。
普遍存在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不分的情况。
其实,只要找到了普通话的语音规律,要记住普通话的正确读音就不再成为难事了。
汉字的四大造字法中,造字量最大的是形声字。
形声字以形旁表意,以声旁读音。
我们根据形声字的规律可以很简单的记住大量的普通话正确读音。
如:“成”字(cheng),我们只须记住它读音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卷舌音“ch”另一个是后鼻音“eng”。
由此,我们可以掌握一个规律,凡是和“成”字有关的字都具备这两个因素。
如:成、城、诚、铖、盛,它们的读音都是cheng。
即便“盛”字是多音字(另一个读音:sheng)和“晟”(读音:sheng),但它们仍然具备“卷舌音”和“后鼻音”这两个因素。
又如:“青”字,我们只须记住它读音的一个因素,后鼻音“ing”。
由此,我们也可以掌握一个规律,凡是和“青”字有关的字都具备后鼻音这个因素。
如:请、清、情、晴、氰、圊、蜻、箐、鲭、(以上是声母为q的字);静、精、睛、靖、菁、婧、腈、靓(以上是声母为j的字)。
尽管这17个字声母有所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韵母“ing”。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青”的读音不假思索地判断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
另外还有一种规律,根据偏旁的左右位置不同来判断字的正确读音。
如:“且”字。
如果在它的左边加上偏旁,如:组、阻、租、祖、诅、俎,它们的声母都是平舌音(z),如果在“且”字的右边或两边同时加上偏旁,字的读音就变成了卷舌音。
如:“助”、“锄”,它们的声母分别是“zh”和“ch”。
以上是掌握普通话读音规律的一种有效方法。
我们掌握了规律,再以次类推、举一反三,就可以很容易的掌握大量的普通话正确读音。
方法:我们了解了普通话的读音规律,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2019年江西省普通话考试高分技巧(敏试教育)【导读】时间已经进入到了2019年了,江西省各地市之间也正在开展普通话考试的报名工作了,想要报考的小伙伴一定要多关注一下具体的报名考试时间哦,下面敏试教育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2019年江西省普通话考试高分技巧”吧,希望能帮助到考生,早日取得普通话证书!首先在谈技巧之前考生们需要先了解清楚一下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具体情况,江西普通话考试分为了4个部分,分别是读单音节字,读双音节词,朗读短文,命题说话这4个部分,其中前面三个都是属于机考的,最后一体才是考官检验。
从这里面就能够看出一点东西了,那就是江西普通话考试前面三题是不要求考生怎么怎么读出来的,考生主要需要注意的就是考试的读音准确性,对于语句卡顿什么的都是没关系的,所以建议考生在考试时间的允许范围内尽量慢一点读,吐字清楚一点,这样会对于机考拿高分很有帮助。
至于最后一题的命题说话就不一样了,这题是老师考的,主要就是考察考生对于普通话的运用,所以这部分考生在考前一定要准备好合适的短文,最好是那种朗朗上口,文字简单的,这样读起来轻松不费力,语气方面我们也能很好的进行掌握,这样拿下高分不是梦。
命题说话的题目总共 30 个,考生需要注意的是,在命题说话测试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①语音存在大量错误, 特别是平翘舌音不分、鼻音和边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等;②词汇、语法错误, 应试者使用了方言词汇、语法;③缺时现象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 测试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应试前充分准备(1) 将话题合并归类《普通话水平测试话题》中所提供的 30 个话题可以归纳成 3 大类型: ①叙述类, 如《我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难忘的旅行》等;②说明类, 如《我喜爱的职业》、《我知道的风俗》、《我喜爱的文学艺术形式》等;③议论类, 如《谈谈个人修养》、《谈谈社会公德》、《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等。
将话题合并归类后, 针对每一类话题准备一些说话的题材。
第一节江西人学习普通话的词汇规律本部分主要从江西省内客赣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来总结方言词汇的规律。
一、词语构成的音节数量不同方言区的普通话练习者要注意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对比关系,寻求练习的规律(以下例子,“——”前为方言,后为普通话)。
1.客赣方言中有一部分单音词,与之相应的普通话是复音词。
塘——池塘田——水田壮——肥胖碱——肥皂2.有些词在客赣方言中是复音词,但在普通话中却是单音词。
脚鱼——鳖虾公——虾3.普通话中是双音词,但在客赣方言中是三音节词。
手指甲——指甲打摆子——疟疾檐老鼠——蝙蝠胸脯前——胸脯二、构词语素不同方言中存在许多与普通话同义异形的现象,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当兵——参军晓得——知道告化——乞丐土狗——蝼蛄2.部分语素不同。
月光——月亮春上——春天裤脚——裤腿新妇——媳妇锁匙——钥匙对子——对联作田——种田面盆——脸盆番薯——红薯3.语素相同,但顺序不同。
天晴——晴天干笋一笋干紧要——要紧闹热——热闹欢喜——喜欢碑石——石碑三、词义不同有些词方言和普通话中都有,但词义却不尽相同。
1.方言词义范围大于普通话。
丑——普通话中主要形容人的容貌,客、赣方言中却还能形容“脾气”,指脾气不好时说“脾气丑”。
碗——普通话中主要指“吃饭的碗”,方言中还兼指茶杯。
茶——普通话中主要指“用茶叶泡成的饮料”,方言中所有喝的开水都能称为“茶”。
跌——普通话里,“跌”主要有以下几个义项:①摔倒;②(物体)落下:跌水③)物价下降:跌价。
客赣方言中除了上述意义外,还有④遗失:跌了钱;⑤家道衰微:跌苦;⑥丢丑:跌面子。
2.方言词词义范围小于普通话。
饭——方言中只指“干饭”,普通话中“饭”可指各种主食。
面——方言中专指“面条”,普通话中凡磨成粉的东西都叫“面”。
3.有些词在客赣方言中与在普通话中意义完全不同。
房——普通话中,“房”指整个房子;客赣方言中,“房”只指屋子,即房子里的房间。
屋——普通话中,“屋”指房子里的房间;客赣方言中“屋”指整个房子,所以建房称为“建屋”。
4.有些意义,普通话通常只用一个词来表达,客赣方言却要据具体的情况用多个词来表达。
例如“买米”、“买油”、“买布”“买肉”、“买豆腐”、“买药”在普通话中都用“买”。
但在客赣方言中却要依购买对象的不同而取用不同的动词。
如说“挑米”、“舀油”、“扯(剪)布”、“斫肉”、“捡(或端、称)豆腐”、“点(或捡)药”。
5.方言中有些词词形与普通话完全一致,但搭配对象的范围却比普通话广。
如“打”这一个词:“打毛线”(织毛衣)、“打席子“(织草席)、“打石脚”(奠基)、“打草鞋”(编草鞋)、“打脚球”(踢足球)、“打××声”(讲××方言)。
第二节江西人学习普通话的若干方言语法问题本节所论述的均为普通话测试“说话”环节中常会出现的语法现象。
一、方言中惯用的副词及虚词1.倒“倒”用在动词后,作用相当于普通话的助词“着”。
(1)用于存现句中表示持续状态。
客厅里坐倒几个客人。
桌上放倒本书。
(2)出现在祈使句中,表示命令、请求、建议、提醒或安排。
莫动,困倒!(别动,睡着!)站倒!(站着!)(3)出现在连动句中,前一个动词作为后一动词的方式或手段。
你坐倒说。
你可以扶倒墙走路。
2.紧“紧”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没完没了地持续着,有“一直、总是、不停地做什么”的意思。
小王紧吃也不觉得饱。
紧落雨。
(总是下雨。
)“紧+V”也可以重叠为“紧V紧V”,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多含有腻烦的情绪。
紧话紧话,耳朵都聋了。
3.过普通话中的“V+过”表示曾有过某种经历,如“我到过北京”。
方言中除了这种语义之外,“V+过”还可表示重复已发生的动作。
画得不好,画过!(再画一遍)手表坏了,我要买过一只。
(再买一只)4.几“几+形容词”,相当于普通话“多么……”,常用于感叹句。
今天电影几好看哟!他几会吃哟!如果用于疑问句或否定旬中,相当于普通话“多少……”。
昨天来个人有几高?青菜几多钱一斤?昨日来个人冒几高。
(昨天来的那个人不太高。
)5.净“净+V”,相当于普通话的“全”、“都”。
该个教室净是男个。
(这个教室全是男生)该箩花生净是坏个。
(这箩花生都是坏的)二、方言中数量词的习惯用法1.客家方言中,数词是“一”的时候,往往可以省略,只说量词就行了。
借块钱我。
(借给我一元钱)2.宁都、石城、瑞金一带,如果所说的钱数字开头是“一”,又没有小余数,就可以将“一”及后面的单位名词都省略。
买只饼要角半。
(一块饼要一角五分钱)一部电视机要千五。
(一部电视机要一千五百块钱)3.客赣方言中“子”经常与数量词组合,表示多种意义。
①“一”+量词+“子”,表示数量不多,“一”常可省。
倒滴子水。
(倒一点水给我)②“两/几”+量词+“子”,也可表示数量不多,但多数情况下是说话人为了表示轻视或谦虚而故意将本来并不太少的数量说成不多。
我买了几斤子肉。
(表示不多)我只吃了两块子肉,你就说我吃多了。
③不定数字+量词+“子”,表示约数,相当于普通话的“左右”、“上下”。
三四块子(三四块左右)十几斤子④“把”字置于“子”之前构成“把子”,再置于量词之后,表示的数目是“一”,却通常只是个约数。
斤把子(一斤左右)里把子(一里左右)个把子(一个左右)有时不指约数,而是说话人在感情上认为数量少,不值什么。
里把子路一下子就到了。
(认为很近)买斤把子菜还要带篮去装?(认为很少)三、方言中的特殊语序1.时间先后状语普通话通常将“先、后、早、晚”等时间词置于动词之前,作为表示时间先后的状语。
在通常情况下,客赣方言也如此。
但在一些特殊场合,为了表示对对方的礼让、关切、叮咛或解释,常将这些表示先后迟早的词放在动词之后当补语。
你走起。
(你先走)吃酒起,再吃饭。
(先喝酒,再吃饭)2.用“凑”(或“添”)表示加量普通话通常用“再+动词+数量”表示在原来的基础上加量。
例如“再吃一碗”“再写几行”。
客赣方言一般不用这种句式,而是在句末加“凑”或“添”来表示。
(大部分赣方言用“凑”,客家方言和部分赣方言用“添”)我吃碗添。
(我再吃一碗)我还要话几句事凑。
(我还要再说几句)3.过量状语普通话常用“太”表示过量,置于形容词之前。
例如“太多”、“太长”。
赣方言南昌片用“伤”、“绝”等词置于形容词后作补语。
辣伤(绝)了。
恶伤(绝)了。
4.宾语和可能补语的顺序普通话中,可能补语的位置通常在宾语之前。
如:他挑得起三百斤。
客赣方言中的可能补语总是放在宾语之后。
如:方言普通话我打你不赢。
我打不过你。
吃得饭下。
吃得下饭。
拖得他动。
拖得动他。
拿得这些东西到。
拿得到这些东西。
四、方言中的特殊语气词“是”“是”在普通话中是动词,这一点方言与普通话一致。
但在南昌及部分赣方言区中,“是”还可作语气词,它是一个颇具地域特色的特殊语气词。
其用法大致有两种:用于不出现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用于陈述句或感叹句。
(一)用于不出现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1.这类问句句末的“是”主要用来表示询问原因。
今年冬天紧落雨,冒落雪是?(今年冬天怎么总下雨,不下雪?)他还冒来是?(他为什么还不来?)普通话中没有“是”的这种用法,因此,南昌人在讲普通话时,要么用南昌话的这一结构,要么改成带有疑问代词的特指问句,句末不再用“是”,而用“啊”或“呢”。
小万就结婚哪?我不晓得是?——小万就结婚哪?我怎么不知道呢?2.表示询问结果询问的结果是指假设的“结果”。
“是”字前面论述一件可能发生的事情,是一种假设,常出现“要是”、“万一”等词。
“是”字表示询问结果。
要是人家晓得是?(要是人家知道了,怎么办?)万一你不吃是?(万一你不吃怎么办?)普通话与这类“是”字句相当的句子是“要是(如果,万一)……呢”。
你明天不来是?——你明天要是不来呢?3.“名词性成分+是”也可构成特指问句。
这一结构与普通话“名词性成分+呢”构成的特指问句相当,可用来表示询问原因、结果等。
他病了冒去,你是?(你为什么没去)今天就一起吃光了,明天是?(明天怎么办呢)(--)用于陈述句或感叹句1.表示原因。
A:你不吃饭哪? B:我刚才吃了是。
2.表示提醒。
词典是,要不要带去?(词典呢,要不要带去?)3.表示对所谈对象的某种看法,可褒可贬,视句子语义而定。
其中语气词“是”相当于普通话的“这/那个人哪”。
小芳是,一年都冒回来一下。
(小芳这个人哪,一年都没回家一趟)他是,一年可以赚几十万。
(他这个人哪,一年可以赚几十万。
意为这个人很有本事。
)4.表示假设。
这是天晴哦,碰到落雨是!(意思是如果碰到下雨天,路泥泞得根本没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