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5.56 MB
- 文档页数:1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二、数学:《九章算术》和珠算1、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
2、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由算筹演变为算盘。
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繁荣,珠算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石氏星表》和浑仪1、天文学产生发展的原因:为了采集、狞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其目的是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
2、成就:①设置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②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以及太阳黑子、哈雷彗星的记录;③编出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④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历法和农学四大农书1、历法:①夏朝时,就有了历法《夏小正》;②商朝改进为“殷历”③秦汉以后,历法越来越精确;④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布早300年。
2、四大农书:①西汉《氾胜之书》;②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③元代王祯的《农书》;④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医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2、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集大成的中医专著,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被称为“万世宝典”。
3、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4、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3、统治者的重视4、发达的文化教育5、劳动者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6、国内民族间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
必修三核心知识点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必修三核心知识点之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内容,具体内容:科学技术是科学与技术的通称,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我所用,为人类所用的知识。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希...科学技术是科学与技术的通称,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我所用,为人类所用的知识。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考纲要求】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程标准】1、以四大发明为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灿烂辉煌,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2、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是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3、京剧等发展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整合】一、科技成就:1、四大发明:(重点)(1)、造纸术:(西汉、东汉)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2)、印刷术:(隋唐、北宋、西传)提高印刷效率,加速文明进程,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
(3)、火药:(唐朝、宋朝、西传)加速西方封建骑士阶层的衰落;(4)、指南针:(战国、北宋、西传)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5)、马克思关于三大发明作用的论述:"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天文学:(1)、天文学著作:(2)、天体测量:东汉——唐代——元代3、数学:(1)、计算方法: (2)、数学著作: (3)、圆周率:4、医学:(1)、医学成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华佗。
国的科技发明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代文学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一)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二)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推动欧洲社会在文化、思想、航海及政治上的巨大进步,欧洲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推动全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1)造纸术传到欧洲,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2)火药传到欧洲,推动了火药武器的发展;火药及火药武器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3)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4)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自己的活字印刷机。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古代文学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文学发展趋势:平民化、通俗化2、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兴盛原因: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三、汉字与古代中国的艺术、(一)了解汉字的演变1、背景: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末年,安徽徽班戏曲进京,风行一时。
【专题归纳】1.四大发明中,大大推动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发明是活字印刷术2.四大发明中,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和被用作打开世界市场的法宝的是指南针;3.四大发明中,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最为显著、久远的是造纸术4.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阿拉伯的商人5.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文人画6.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的是草书8.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楚辞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9.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古代成就最高的伟大戏剧家;10.《三国演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揭示专制帝国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历史,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揭秘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导语: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古代文明国家,其在科学技术与文化领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将为你详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让我们一起揭开古代东方的智慧发展之谜。
第一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精密制造古代中国人在制造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他们精于制造各种工具和武器,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
早在汉代,中国人已经发明了可以指南的磁石,而指南针则出现在唐代,成为中国航海事业的重要突破。
不仅如此,古代中国还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等对世界同样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在农业、水利以及建筑等领域的科技发展也非常突出。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就出现在古代中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水利方面,古代中国人发明了水车、水轮等设备,改善了农田的灌溉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也相当发达,如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等建筑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第二部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之医药学与数学古代中国人对医药学的探索和实践也十分深入。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药学名著《黄帝内经》被誉为中国医学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古代中国人对疾病的理解、诊断和治疗方法。
在古代医学中,中药的应用广泛而独具特色,经过千余年的沉淀与实验,形成了中药学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至今,中草药在世界范围内仍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同疾病。
古代中国人在数学方面的成就同样不容小觑。
中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被认为是世界数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九章算术》包含了九个不同的算术问题,涵盖了代数、几何、方程等多个数学领域。
此外,中国古代还发明了十二地支、天干纪年等独特的计数法,对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古代中国的文化与哲学思想古代中国的文化和哲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
高中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详细阐述:一、科学技术1.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初期,纸作为书写材料已初现雏形,但质地粗糙,难以普及。
东汉时期,蔡伦凭借其智慧,对造纸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创制出质地优良、价格低廉的“蔡侯纸”,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被誉为书写材料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全球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刷术: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的出现标志着书籍复制技术的重大突破。
至北宋,毕昇更是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一创举不仅大幅提高了印刷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印刷成本,加速了文化的传播与知识的普及,对后来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火药:唐代,中国炼丹家在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意外发现了火药,这一发现最初被用于娱乐和庆典,但很快便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面貌。
唐末至宋,火药武器逐渐成熟,并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传播至欧洲,对欧洲的社会变革和军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助力了欧洲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胜利。
指南针:战国时期,中国先民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原型。
至北宋时期,指南针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广泛应用于航海领域,极大地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为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技术基础。
2.天文学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观测与研究,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系统的记录闻名于世。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不仅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其中的《石氏星表》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展现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星辰运行的深刻理解和精准观测。
唐代僧一行主持的子午线实测,以及元代郭守敬创制的“简仪”和编定的《授时历》,均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在观测仪器、历法编制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数学中国古代数学以其独特的体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著称于世。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学习方法指导】1、中国古代科技进步,领先世界。
尤其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方面如数学、农学、医学、建筑、天文历法等方面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
中国古代艺术种类繁多,名家辈出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传统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到中国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艺术门类齐全。
这些艺术门类既各自独立发展又相互借鉴融合吸收,不断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在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活力;中国古代文学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文学体裁丰富,佳作迭现。
上古的神话、先秦诗歌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先后相继,又一脉相承。
各领风骚数百年,构成中国文学的壮丽画卷。
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把握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基本脉络,了解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从科学与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了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进步的原因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专题重难点】重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基本概况1、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除了举世闻名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及火药的四大发明外,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建筑、医学、数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这些发明和成就对其后整个世界面貌的改变起了巨大的作用,但是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开始落后于西方。
2、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成就灿烂辉煌。
古代文学成就包括诗、词、歌、赋、小说、戏曲等形式多样,作品繁富;古代艺术主要包括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音乐舞蹈艺术和雕塑艺术等。
学习中可采用图表法勾勒出古代科技发展地方基本脉络。
结合时代背景,形成知识结构。
难点:科技文化发展作用和影响从古代科技发展的内容和功能作为切人点,以政治、经济、思想、为纽带分析掌握古代科技文化的历史作用。
了解古代科技文化对当时和现今的影响。
【学法引导】本专题讲述的是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
高二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课标要求l_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目标引导目标一:复习“发明和发现的国度”,掌握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在数学、天文学、农学、医学、建筑、航海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就,认识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领先地位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贡献。
目标二:复习“辉煌灿烂的文学”,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体裁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掌握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文学的特色,认识古代文学是封建经济发展繁荣和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完善及国家大一统的反映。
目标三:复习“繁花似锦的戏曲”,掌握元杂剧、明传奇、清京剧的特点和成就,认识不断创新的古代戏曲是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目标四:复习“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掌握汉字的起源和形体演变过程、书体演变过程、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发展、繁荣的基本历史脉络,掌握古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代表及其代表作,认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同步练习单项选择越1.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A.火药 B.指南针 C.造纸术 D.印刷术2.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的中国数学成就是A.算筹记数B.十进位值制 C.割圆术 D.二进制3.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是中国A.战国时期的石申 B.东汉时期的X衡c.唐代的僧一行 D.元代的郭守敬4.对穴位、针灸有详细记载的是A.《伤寒杂病论》 B.《千金方》c.《黄帝内经》 D.《本草纲目》5.中国是最早掌握混合选择法和无性嫁接杂交技术的国家,这两项技术的最早记录可见.于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c.《物种起源》 D.《汜胜之书》6.辽代应县木塔最主要的特色是A.以木料为主要的建筑材料B.以石料为主要的建筑材料c.存在的时间是古代建筑中最长的D.能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7.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牵星术,主要应用了A.物理学知识 B.生物学知识c.天文、地理知识 D.数学知识8.孔子编订《诗经》时,不选赵国诗歌的原因是A.赵国没有好的诗歌B.赵国偏远,孔子没有去过C.赵国和鲁国当时是敌对的国家D.当时诸侯国中没有赵国9.西汉时期兴起的一种新文学体裁是A.楚辞 B.诗歌C.散文D.赋10.唐诗兴盛的原因有①社会经济繁荣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③④11.下列诗人被称为“诗圣”的是A.李白 B.自居易C.杜甫D.杜牧12.下列作品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史实的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D.《红楼梦》13.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汉赋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B.初唐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c.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 D.《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14.中国最初的戏曲产生于A.春秋战国 B.唐代 c.宋代 D.元朝15.元杂剧的奠基人是A.关汉卿 B.马致远 C.邓光祖 D.白朴16.下列关于《牡丹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作者是汤显祖B.主题是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追求个性自由C.充满了现实主义色彩 D.曲文华丽优美,富于诗情画意17.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18.京剧走向成熟是在A.乾隆年间 B.嘉庆年间 c.道光年间D.同治、光绪年间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的戏曲是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专门以乐舞为业的艺人c.宋朝时期,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戏曲D.明清时期,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20.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至今仅存的一种方块表意字 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c.商代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D.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21.汉字演变的序列是①甲骨文②篆书③金文④秦隶⑤楷书⑥隶书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②①③④⑥⑤D.③④(D②(9⑥22.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使用的字体是A.草书 B.楷书C.行书 D.隶书23.隋唐绘画风格多姿多彩,主要表现不包括A.某某画生活气息浓厚 B.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神志c.山水花鸟湖成为绘画主题 D.风俗画盛行24.元明清时期的绘画,成就最突出的是 A.人物画 B.山水画 C.某某画D.文人画25.自东汉至今一直在通用的字体是 A.隶书 B.草书 C.楷书D.甲骨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重点讲解: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标要求】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讲解】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一、主要成就二、我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原因1、经济:生产不断发展,农业、手工业长期领先,为科技发展创造物质条件。
2、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制度较先进,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3、民族:各民族之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持续不断并加强。
4、外交:明清之前,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科技相互交流。
5、治学: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有智慧和创新精神。
三、中国古代科在明清衰落的原因(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及其启示大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自然科学在西欧兴起,中西科技差距拉大。
1、内容科技上,中国侧重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等;西方侧重对事物及其规律探索的理论科学。
2、研究方法上,中国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西方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我国科技不但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而且日益走向衰落。
3、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度意识。
而西方4、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以及医学、天文历法等方面。
而西方5、从影响看,推动了传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落后的原因:1、原因:根本原因------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1)经济:封建自然经济限制生产力发展,不能为科技提供发展动力。
2)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失去科技发展的民主氛围。
3)政策:A、重农抑商政策,压制手工业,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应用。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古代中国科学技术:1.农业:古代中国是全球最早实施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中国农业在古代水利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如修筑水利工程来灌溉农田和排除涝灾。
另外,中国还发明了许多农具和农业工具,如犁、耧车、水车等,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四大发明:古代中国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发明,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发明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3.医学:古代中国医学精湛,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经典之一,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
古代医学家还发明了针灸和草药疗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广泛使用。
4.数学: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
中国古代数学家发明了零的概念,提出了十进制计数法,并掌握了许多解方程和计算几何问题的方法。
古代中国的数学知识对于后来的代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工艺品和手工业: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工艺品和手工业传统。
中国的陶瓷、丝织品、漆器和金属器具等手工艺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古代中国的工匠们善于采用各种材料和技术,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二、古代中国文化:1.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主张以仁爱和孝顺为核心的关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东亚地区的文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2.佛教文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融合也贡献了重要的文化传统。
佛教思想强调人类的内心修养和超越世俗的追求,给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带来了新的元素。
3.文学与诗歌:古代中国文学发达,中国古代文人写作了许多传世之作。
古代诗人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以及小说家如施耐庵和曹雪芹等都创作了许多经典之作,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绘画和书法:中国的绘画和书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的绘画与书法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通常以自然风景和人物为主题。
人民版历史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详解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一、专题主干知识: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及对中国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艺术:中国古代艺术的概貌及中国古代艺术精神。
3、中国古代文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二、专题知识详解(1)重视社会人文问题,忽视对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即重视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3.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高度发达的原因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②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
③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
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⑤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
(2)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①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②科举制度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③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④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以及环境气候、语言与文字、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成熟的市场(3)启示:①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②明清科技滞后是农耕经济与工业文明较量的必然。
4.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1)书法艺术:①含义: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②特点: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标: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四大发明:A:造纸术〈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火药,印刷术指南针B:造纸术:廉价耐用的纸张代替了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推动欧洲火药的发展,使封建堡垒不堪一击,骑士阶层衰落下去,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
2、十进位值制(马克思语: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A:特点:逢十进一;每个数码既有其自身的绝对值,又有其所在位数的十进制的B:中国是最早使用国家;春秋战国一算筹计数法(数码的写法形式外,与今天通行的相同〉3、割圆术:A:圆周率的精确度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数学水平B:西汉一一《周髀算经》一一有"周三径一"后称"古率"魏晋时期——刘徽一一首创"割圆术”一一为计算圆周率建立了严密的理论和算法,含有近代微积分的思想。
南北朝——祖冲之一一约率22/7,密率355/113二一领先世界一千多年。
4、赤道坐标(中国最早使用的国家):优点:比黄道坐标更易描述日月星辰每天的东升西落A:石申一战国一一《天文》'一一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置的B:《石氏星表》一一一现存最古老的星表;星表是研究天文的重要工具C:浑仪(天文观测工具〉:至迟出现汉在帝时期,元代郭守敬改进叫"简仪”5、人工育种:混合选择法最初见于西汉《氾胜之书》一一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国是最早掌握无性杂交技术的国家。
6、中医学的代表:《皇帝内径》和针灸疗法A:《皇帝内径》中医学的奠定之作,提出经络学说(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B:中医四诊法:望,闻,问,切C:针灸疗法:特点:不吃药,用针刺或火疗;源于新石器时代7、辽代应县木塔:辽代:山西应县;楼阁式: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建筑材料:中国:砖瓦和木料;西方:石料。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课程标准]一.《标准》内容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标准》分析1、古代中国的书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由于中国文字的固有特色,中国古代往往书画一体,即使后来各分其途,也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之处颇多。
在学习中,可从汉字和绘画的起源谈起,概述其演变历程,进而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2、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大量的文学作品问世,各文学流派及其代表作家众多,作品特色鲜明,其中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最有代表性,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通过了解典型的文学成就和作者,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形成对中国文学的整体认识。
3、中国戏剧在古代亦独树一帜,尤其是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剧目繁多,剧种多样,在民间和宫廷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京剧是中国戏剧界的一朵奇葩。
学习中可以京剧为典型,通过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进而阐明中国古代戏剧艺术的辉煌成就。
4、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科学技术与文化方面的成就灿烂辉煌,世所瞩目,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卓著。
本专题主要阐述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成就,精选亍一些天文学、算学、医药学的科技文化典型为基本内容。
在学习中,可通过对张衡、祖冲之、李时珍等科学家以及成就的了解,进而认识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一系列科技文化成果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课前练习]一、科技成就二、汉字与书法三绘画四文学五戏剧[精析与探究]1.古代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1)天文历法:夏朝的《夏小正》;殷商有日食、月食的记录;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确立了19年7闰的历法原则,天文学著作有《甘石星经》;西汉时期制订“太初历”,留下太阳黑子的记录,张衡发明地动仪;唐朝僧一行制订《大衍历》,实际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宋朝沈括著《梦溪笔谈》,提出“十二气历”;元朝郭守敬制作高表,制订《授时历》。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点睛】本专题讲授的主要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科技、汉字演变与书画艺术、古代文学及古代戏剧艺术。
通过本专题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卓越贡献,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以及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艺术成就,了解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文化艺术成就的辉煌,增强学生对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认识,培养基本文化素养,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中国古代的科技与文化,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课标考点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主要包括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及四大发明等,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解析考点1】1.列举我国古代在天文、数学、农学、医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及意义。
(1)天文学成就:①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②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他的地圆见解比西欧人早1000多年。
张衡还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③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并制成了以水流为动力的水运浑象仪。
④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浑仪——“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 300 多年。
编制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
它以365.2425天为一年,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差 26 秒。
(2)数学成就:①春秋时期已出现九九乘法表。
②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③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这一成果领先世界达1000年之久。
(3)四大农书:①《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作者是北朝时的贾思勰,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