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发展史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7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革命武装力量,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渐发展壮大。
以下从多个阶段来分步骤阐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
第一步:建军初期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政治和社会变革,形成了复杂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自己的革命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军的建军初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在与国民党政府和其他反动派的斗争中建立起了初步的军事实力。
第二步:威震华夏的红军20世纪30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英勇斗争,打出了一系列著名的战役,如遵义会议、长征等,在国内外掀起了巨大的反响,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事件。
这些战役不仅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实力,更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和军事指挥人才,为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贡献。
第三步: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面临的一次重大历史考验,也是中国的一场大大小小的战争的总称。
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对国民政府展开的一场具有广泛意义的战争,最终取得了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实现了对政权的掌控。
经历了这场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实力越来越稳定、壮大,成为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
第四步:社会主义建设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参与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和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进行军事改革、拓展人民武装、启动军事预备役制度等,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是党和军队的共同历程,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军民团结和人民利益至上的核心精神,为中国的未来担当了重大的历史责任。
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秉承“人民军队人民的军队”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理念,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贡献更多更好的力量。
6I N R OR T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
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1937.8-1946.6)称八路军和新四军,从解放战争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至今。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一起向共产党发动大规模武装袭击,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使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
在惨酷的现实面前,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认识到组建军队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决心以共产党人所影响和掌握的江西南昌部分国民革命军为基础,组建自己的军队。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等人遵照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即“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后来被定为建军节)。
“八一南昌起义”7天后,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11日,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了“秋收起义”,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而在部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则是在三湾改编中完成,它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制度,制定了革命纪律。
这些原则、纪律和制度,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8年2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岗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此期间,毛泽东为工农红军规定了打在战火中诞生在辉煌中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79年发展简史文/刘俊桐时政热点C HINA RE PO RT时事中国200/8.CH A E P 27时政热点CHI NA R EPO R T 时事中国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优待俘虏政策。
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由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民军编成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岗山,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后称朱、毛会师)。
论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发展1、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始于1921年,那时center=中国共产党在1月庆祝成立,党总支发出建立共产党军队的号召。
此后,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斗争,使军队早早地发展壮大起来,奠定了国有领土和国家统一、主权独立的基础。
1925年,中央工农红军、中国人民革命军以及延安八路军等军队更名为中央苏维埃军。
其中,中央苏维埃军是正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194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开始大规模的重建人民解放军,扩大了其实力、改进了装备系统。
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开始了一条常规化发展的道路,把军队发展成为一支综合实力强大、科学化、现代化的军队。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路线,在政治、组织、作战、装备、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武力强大、作战能力高、能够在情报化、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战争中发挥出极大作用的军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一个革命过渡期和一个改革与发展期,建立成为一支具有独立自主意识、整体分步进步策略、中国化办法、遵照社会主义立国之本法以及灵活反应、自动变革的先进战斗力的军队。
4、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巩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守护着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和安全;它正式迎接新时代,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它积极参与推进发展,为国家出示了良好的战略示范。
今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高科技、信息化、高效运作的世界一流军队,为中国发展做出了贡献。
强军之路——用模型讲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上)作者:尚佳伟来源:《坦克装甲车辆》 2019年第23期尚佳伟今年6月,在福建省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公园里举办了一场名为《强军之路》的军事模型展,共展出各类模型作品105件,通过对比展示1949年以来的中外武器装备,让观众对新中国的军事建设成果产生直观的认识。
笔者精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批展品,与读者共飨这七十载的强军故事……取之于敌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此时的人民军队,使用的还是解放战争期间缴获的“万国牌”装备,,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发展战略,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伟大的复兴创业之路。
“功臣号”中型坦克兵器考证: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是1945年11月从沈阳日本关东军坦克修理厂搜集的三菱重工97式中型坦克改型。
在攻打锦州的战斗中,董来扶同志驾驶它,单车突入国民党军防御纵深,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为此董来扶同志荣立大功一次,而这辆坦克也被光荣地授予“功臣号”称号。
1949年开国大典时它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越战越强的象征。
该坦克现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模型简介:为重现开国大典上的“功臣号”坦克,我们选用了威龙公司的6880 “功臣号”版件,该款版件由威龙6870 直接发展而来,细节丰富、钉线锐利,但历史考证方面略有问题,不过仍是市面上该题材的不二之选。
(模型制作:魏炽锴)P-51D“野马”式战斗机兵器考证:P-51“野马”战斗机是美国空军在二战期间最有名的战机之一,其综合性能非常优异,堪称世界单发活塞战斗机中的巅峰之作。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把美国援助的P-51用于内战,但从1948年起大量该型战机或起义或被缴获加入人民军队阵营,至当年11月我军可用的P-51已达到39架。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共有9架P-51战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人民的检阅。
模型简介:本件作品来自MENG LS005,比例为1/48。
从百年党史看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作者:李游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15期李游1927 年8 月1 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一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由此诞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成为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回望党领导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能够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力。
一、始终坚持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建军之本、强军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鲜明提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1]。
党旗所指,军旗所向。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赋予了人民军队安身立命之本、建军强军之魂,是我军发展制胜的根本经验,也是我军走向更加辉煌未来的根本保证。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使我军保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回顾我军建设发展的历史,什么时候坚持了这些原则和制度,人民军队就能够取得胜利、不断发展壮大。
什么时候违背了这个原则,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能丢的军魂和命根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我们这支军队永远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
全军官兵要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枪杆子永远听党指挥。
二、始终坚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中国军队近代化历程(一)中国军队近代化,就其总体发展阶段而论,大致上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从1895年清廷小站练兵到1924年国共合作、黄埔建军;后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
从严格意义上讲,小站练兵是中国军队近代化的开端。
马克思主义认为,军队是国家机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王朝建立后,封建统治阶级依靠八旗兵和继起的绿营,统治了中国近三个世纪。
然而,作为封建没落政权的工具,八旗、绿营随着封建制度的沉沦衰败而日趋解体。
19世纪以后,八旗兵已成为名存实亡的"寄生集团",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绿营兵自乾嘉开始,也迅速走向衰朽。
在鸦片战争中,充分暴露了清军的腐败无能,有事则临阵溃逃,无事则虚糜粮饷。
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朝50余万军队,"遇敌辄糜",溃不成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60年代初叶开始,在洋务派"求强"、"求富"呼声推动下,清政府曾对军队进行了一些改革,如聘用外国军事教官,购买洋枪洋炮,推行西洋操典等等。
但由于清军积重难返,收效甚微,尤其其建制仍保持绿营的组织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变革。
这种表面的局部"西化",虽然为尔后的军队近代化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很快地在实践中碰了壁。
1894至1895年中日甲午一役,参战的中国陆军不堪一击,号称"北洋精华"的海军也全军覆灭。
堂堂天朝大国,居然败于东瀛弹丸小国。
失败的苦果,撞击着人们的心窗。
那种昏聩愚蠢的"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虚妄自尊,以及纲常名教等封建陈腐教条所筑起的樊篱,再次遭到重创。
朝野上下,"修明武备"的呼声日亮。
许多中外臣工,纷纷提出"筹饷练兵为急务"。
清朝最高统治者也从这次战争中看到了日人"专用西法制胜"之道,决定"仿照西法添设新军"。
简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艰苦奋斗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人民的重要力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建立。
这标志着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国家武装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可以分为若干个重要阶段。
建国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面临着军队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双重任务。
在战略上,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保卫国家安全。
在军队建设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不断完善组织体系,培养军事干部,加强装备建设,提高作战能力。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中越战争等重要战役。
这些战争锻炼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和作战能力,也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威慑力和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技术、装备建设和军事训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时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
近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贡献。
同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参与国内各类救灾行动,为民众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充满了光荣和辉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与时俱进,不断适应和引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不仅在国内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是中国崛起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人民军队的辉煌征程建国年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与强军目标人民军队的辉煌征程:建国年以来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与强军目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自那时起,人民军队成为国家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守护者,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建国年以来,中国军队经历了一次次壮丽的征程,在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强军目标的道路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一、建国初期的军队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国家经济崩溃、战争遗留的废墟和许多严重的内外安全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军队立即开始了现代化建设和强军目标的探索与建设。
在军事思想上,中国军队以人民军队的胜利经验和以人民军队的土地革命战争为基础,融合了外来先进军事理论,形成了独立自主的中国军事思想。
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人民战争和全民战争的理论,强调人民军队依靠人民,像鱼和水一样紧密结合,实现军民团结一致。
在战略和战术装备上,中国军队努力克服了苦难年代的困境,艰苦地探索着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军事装备。
如在装备方面,从解放初期的简陋武器装备,到50年代的国产轻武器,再到60年代开始引进苏联装备,直到70年代的国产装备实现了飞跃。
二、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军事建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实施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现代化建设。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中国军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
在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上,中国军队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开始深入研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军事理论,积极融入到全球军事变革的浪潮中。
特别是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军队逐渐实施了一系列的军事变革,注重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在装备建设方面,中国军队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经过不断的技术攻关和装备改进,中国军队逐渐拥有了一系列重要的先进武器装备,如舰艇、飞机、导弹等。
特别是近几年,中国军队不仅在国内制造出许多先进的装备,还开始向国际市场输出军事装备。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
建军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军队逐渐发展壮大。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复杂的局势和挑战。
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军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国防建设。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开始了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转变的历史性转折。
20世纪50年代,人民军队开始进行军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这一时期,人民军队积极参与抗美援朝战争,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场战争中,人民军队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战斗精神。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国面临着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这一时期,人民军队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
人民军队在这段时间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军事实力和战斗力。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军队进一步加强了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改革。
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军队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军队在这一时期内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军事实力和战斗力。
当前,人民军队正面临着新的历史使命和挑战。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军队正在进行全面建设现代化军队的进程中。
人民军队将继续坚决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结起来,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壮大、现代化建设的过程。
从建军初期的艰苦斗争,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人民军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威武之师形象和强大实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发展历程,是这支军队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是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为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牺牲并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而奋斗的历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又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军队。
这支军队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的主要称谓是中国工农红军。
在这一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路线、方针和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制度。
组建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当时红军的编制装备十分简陋,主要是步兵,并逐步组建了少量骑兵、炮兵、工兵、通信兵分队,使用大刀、长矛和缴获的步枪、机枪、轻型火炮作战,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和以运动战为主的反对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的战争。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取得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深入敌后,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这支军队英勇作战12.5万余次,抗击了58%-69%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以伤亡60余万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收复国土104.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55亿。
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与此同时,人民军队自身也取得巨大发展,正规军由抗战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127万余人,民兵达268万余人。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一、引言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从军队的创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详细阐述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二、军队的创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可以追溯到1927年,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南昌举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开始。
随后,红军经历了长征,最终在延安建立了根据地,发展起一支有纪律、有组织的军队。
三、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军队的重要里程碑。
1937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积极参与抗战,成立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了游击战争和正面战争,为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的又一重大胜利。
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解放战争。
最终,在人民军队的英勇奋斗下,国共两党达成了和平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五、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军队发展的新阶段。
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这也对人民军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后,人民军队逐步进行现代化建设,加强了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提高了军事科技水平,为国家的发展和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六、现代化建设中国人民军队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随着国家力量的不断增强,人民军队逐步实现了从数量规模型军队向质量效能型军队的转变。
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包括装备现代化、训练现代化、组织现代化等多个方面,提高了军队的整体战斗力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
七、结语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部光辉史。
从创建初期的艰苦奋斗,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再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人民军队始终站在保卫国家、维护和平的第一线。
未来,人民军队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坚决履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防教育教材资料之一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发展历程,是这支军队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是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为保卫祖国、巩固国防,维护世界和平付出巨大牺牲并建立丰功伟绩的历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为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而奋斗的历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两个历史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具有无产阶级性质、又有严格纪律、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人民军队。
这支军队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的主要称谓是中国工农红军。
在这一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确立了人民军队的建军路线、方针和原则,制定了相应的制度。
组建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当时红军的编制装备十分简陋,主要是步兵,并逐步组建了少量骑兵、炮兵、工兵、通信兵分队,使用大刀、长矛和缴获的步枪、机枪、轻型火炮作战,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和以运动战为主的反对国民党军大规模"围剿"的战争。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举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取得抗日民族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深入敌后,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这支军队英勇作战12.5万余次,抗击了58%-69%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以伤亡60余万人的重大代价,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收复国土104.8万余平方公里,解放人口1.255亿。
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与此同时,人民军队自身也取得巨大发展,正规军由抗战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127万余人,民兵达268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