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调查研究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92.0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就红河州569名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具备基本生物科学素养的比例为48.7%,在生物科学素养的主要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并与所受教育程度相关。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中学生调查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生物学科学素养正式引入中学生物学课程,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广大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本次调查抽取了云南省红河州三所中学中开设生物课的三个年级的569名学生(男生267人,女生302人),其中高二200人,男生106人,女生94人;初二99人,男生48人,女生5人;初一270人,男生113人,女生157人。参照《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结合中学生物学学科特点和中学生特点设计问卷,对中学生基本生物学科学素养的主要方面,即对生物学“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基本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态度”等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中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对样本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了解基本生物学科学知识的比例为51.4%;了解基本生物学科学方法的比例为56.59%;基本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例为61%;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中学生的比例为47.80%.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高中生的比例高于初中生。

二、结果分析

(一)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状况

1.中学生基本生物学科学知识水平

参照国内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模式,基本科学知识由基本科学术语和基本科学观点组成。根据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我们选取了下列生物学基本科学术

语和基本观点作为衡量中学生掌握生物学基本科学知识水平的标准。基本科学术语包括1、2题:“DNA”和“科学研究”2项。基本科学观点问题包括3-9题的判断选择:“所有生物都是细胞构成的”“抗菌素能杀死病毒。”“早期人类和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植物在夜间的呼吸过程是吸进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被辐射过的牛奶经过煮沸后可以安全饮用吗”;而10-13题则是衡量生物学科学方法的理解掌握情况,出于问卷调查的简要性,在13道题目中,我们设计题目同时考虑一题多面,如“抗菌素能杀死病毒。”“被辐射过的牛奶经过煮沸后可以安全饮用吗?”,这两题既是对生物学基本观点考察,也是对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了解的考察。

在处理过程中,我们将答对9道基本科学和知识观点题中的6道及6道以上的被调查者.称为“了解基本生物学科学知识学生”。把同时具备了解基本科学知识、了解基本科学方法以及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三个方面的被调查者称为“具备基本生物学科学素养的中学生”。其数据如下

以上数据表明:

1.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整体水平都不是很高,为47.8%,与“2049计划”的全民具有基本科学素养目标相距较远;

2.在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方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在方法上略强于男生,高出 2.71%,但是在基本知识了解上女生低于男生 4.5%,科学与社会关系了解上关系了解上低了11%,差距很大,这说明男生更关注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初高中存在明显差异,高中生整体生物科学素养显著高于初中生。尤其在基本知识了解上,高中生高于初中生50多个百分点,这说明知识层次与教育程度有一定的正相关,但是初二学生与初一学生相比较,在知识和方法上反而表现出负相关,这也许与样本学校选择有关,(样本学校选择的该地区一所城乡结合部和两所城区学校)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中学生对各类题答对的比例参差不齐.在“DNA”和“恐龙”两个知识点是正确率是最高的,“DNA”一题女生答对占97%,男生低一些也达到89%;总的答对率为:93%,这与当今社会媒体的宣传和学生的关注点,对恐龙知识有较浓厚兴趣有一定关系。错误率最高的是第10题、“一个人摔伤以后,需要对伤口进行临时清洗和包扎处理,再去医院。下列清洗方法中哪一种最不科学”正确率仅为27%,该题目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却错误率很高,说明教学中存在和生活脱节的问题,以及学生知识应用实践能力的欠缺。

(二)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

1.中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

你知道的有关科学技术的消息主要来源于下述哪些渠道? (可选1-3项)

A、电视

B、杂志

C、报纸

D、因特网

E、图书

F、和亲友、同学的谈话

G、课堂

H、广播

I、其他渠道

从数据来看电视、因特网是中学生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课堂来源仅位列第四,由此来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思考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怎么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使其成为传播科学信息的主渠道;二是学校如何利用好电视、网络的传递作用,引导学生更好的获取科学正确的相关科技信息。

2.中学生对科学研究人员的看法

为了解中学生对科学研究人员的看法,我们设置了相关问卷。

(1)在下列的几种职业中,你认为哪些职业的声望最好?(可选1- 3项)

A、科学研究人员

B、律师

C、政府官员

D、医生

E、工程技术人员

F、企业管理人员

G、新闻记者、编辑

H、大学教师

I、作家

J、演员、歌手

K、军人、警察

L、中小学教师

(2)你自己最希望将来从事的职业的调查

A、企业管理人员

B、科学研究人员

C、政府官员D 、新闻记者、编辑E、律师F、工程技术人员G、医生H 、大学教师I、作家J 、演员、歌手K 、军人、警察L、中小学教师

从以上结果来看,声望最好的是研究人员,其次是歌手演员,而声望最低的是中小学教师,其次是大学教师,并且学生最希望从事的职业中,老师的百分比也是最低的,这很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在学生希望从事的职业中,最高的是企业管理人员为27%,这应该和社会的现实追求有联系,但是我们也看到,在职业选择上,学生对各种职业都有选择,应该和同学对职业的认同和个人实际有关联,整体不是特别大的差距,反应出学生一定理性和现实的追求与自我价值追求趋向。

3.中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看法

为了解中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看法,我们设置了问题:“在你看来,从总体上看,科学研究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或利弊差不多?”

调查表明,58%的中学生认为科学研究是利大于弊,5%认为弊大于利,20%的中学生认为科学研究是利弊差不多,还有17%的中学生认为说不清楚。可见,绝大多数中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看法是比较理性和客观的。

4.中学生对科技的评价和态度

为了解中学生对科技的评价和态度,我们设置了问题:“有人向你推荐与自己有关的某项科技新产品或新技术(包括新品种),你会怎样做?”

调查表明,选择“观察别人用的结果再做决定”的占51%,选择“自己试一试”的占34%,选择“马上用”的占2%,选择“不理会”的占5%,选择“拒绝或不相信”的占8%。可见,中学生对于科技新产品的推广并不是一味的盲从,也不是拒之门外,而是要经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后才会决定是否使用,这意味着中学生对于科技新产品推广的看法日趋成熟,对科技的评价和态度是积极的。

另一道题目是:你认为耗巨资、冒风险进行空间探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调查表明,选择利大于弊的占26%,选择利弊参半的占41%。由此可见当今中学生对有风险的科技投资支持率并不低,总体比较慎重。

国民科学素质状况是决定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当今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2049计划”目标的实现,生物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