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及并发症的防治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陈静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等排尿障碍的发生率随之增加。
排尿障碍不仅可使病人丧失正常的生活能力,剥夺人的尊严,而且还可以降低自主活动意识,严重影响老龄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排尿障碍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导尿和留置导尿。
导尿术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同时也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病人的重要护理措施。
近年来,气囊导尿管用于留置导尿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因气囊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中的一个腔直接联系气囊,用水或气充满后大于尿道口,可固定于膀胱内不宜滑脱,从而取消了使用普通导尿管作留置,省去了备皮的工作程序,避免了胶布固定尿管于会阴部使病人不适的感觉,摆脱了固定的胶布易于污染脱落,尿管在尿道中来回滑脱,需要及时更换固定等麻烦。
因此,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临床上已取代了普通留置导尿管。
本文主要介绍护理工作中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导尿管的选择;润滑剂的选择;放置尿管的长度;插管的方法及尿管拔除方法;留置气囊导尿管引起的并发症:尿道损伤出血、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气囊导尿管尿路感染并发症在临床的工作中,医务人员在给患者导尿时,都愿意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作为普通尿管的替代品,它最大的优点是固定性好,不容易滑脱,可避免重复插管而引起感染。
此外,它还具有操作简单,管壁柔软,对黏膜刺激小等优点。
所以在临床上很受欢迎。
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由于护理工作不当,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给患者增加了痛苦。
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对留置气囊导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现综述如下:1 气囊导尿管的使用1.1 导尿管的选择: 以聚四氟乙烯、全聚硅酮、硅胶、乳胶及其合成品为佳,常规选用硅胶导尿管,它与传统的橡胶管相比有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对尿路刺激的优点[1]。
导尿前选择大小适宜的导尿管,并且常规检查导尿管是否完好无损,气囊是否漏气、漏液、有无抽吸不畅等现象[2]。
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标签: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并发症气囊导尿管是双腔硅胶导尿管,其质量不断更新,在组织相容性、引流效果、固定方法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单腔橡胶导尿管。
对患者刺激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仅减轻了患者长期卧床带来的排尿困难,还控制了尿失禁引起的皮肤刺激与感染,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目前已基本取代传统橡胶尿管,广泛用于引流尿液、经尿道治疗用药等方面。
但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不少,给患者带来了伤害,做好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临床资料笔者所在医院自1994年开始使用气囊导尿管,2005年1月~2010年10月共用于1302例患者,发生尿道渗尿321例,下泌尿道感染101例,拔管后尿潴留28例,导尿管堵塞9例,尿道損伤出血8例,拔管困难5例,尿管脱落5例,尿道外口溃疡3例,应激性血尿1例。
2 气囊导尿管的构造气囊导尿管是一条双腔硅胶管。
长约30~40 cm,前端侧孔呈现多孔状,约2 cm处有一可容纳气体或液体5~30 ml的气囊,其型号8~22号不等。
导尿管的末端是一个“Y”形状,侧管为气囊管,可注气或者注水,起固定作用,直管为导尿管,可接引流袋引流尿液。
3 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3.1 尿道口渗尿原因:(1)尿管过细或气囊内所注液体或气体过少致漏尿。
认为若尿管较细且气囊内所注液体太少,使膀胱颈处于一个开放状态,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夹闭能力时即漏尿。
(2)气囊漂浮于尿道内口之上,与尿道内口贴合不严密致漏尿。
(3)尿道松弛而致漏尿,老年女性,颅内病变,截瘫的患者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
(4)导尿管堵塞而致漏尿。
由于气囊的畸形而致充满气体或液体的气囊堵塞了导尿管的侧孔,导致尿管堵塞而引起漏尿。
护理对策:(1)导尿前选择大小适宜的导尿管,检查导尿管是否完好无损,气囊是否漏气、漏液、畸形,有无抽吸不畅的现象,插入导尿管成功后注入气囊10 ml无菌用水,并稍牵拉导尿管,使气囊与膀胱颈紧密贴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处理导尿及留置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一)尿道粘膜损伤1. 发生原因(1)操作者不熟悉尿道的解剖结构,插管或拔管时操作动作粗暴,易造成男性尿道的狭窄和弯曲部位损伤。
(2)患者精神紧张,在插管时发生尿道括约肌痉挛;下尿道病变,尿道扭曲变形,插管易造成尿道粘膜损伤。
(3)所选用导尿管粗细不合适、质地僵硬、反复插管等均易造成尿道粘膜损伤。
(4)使用气囊导尿管导尿时,插管深度不够即向气囊内注水造成气囊压迫后尿道,导致粘膜水肿后出血。
2. 临床表现尿道内疼痛,局部压痛明显,排尿时加重;尿道外口溢出血,有时伴血块;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尿道粘膜损伤严重者可伴有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甚至直肠瘘,损伤并发感染者出现体温升高、尿道流脓或尿道周围脓肿。
3. 预防及处理(1)操作者置管前认真评估患者,了解患者有无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或其它尿道病变,并向患者做耐心解释,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患者的配合。
(2)选用粗细合适、质地柔软的导尿管,插管前润滑导尿管,尤其是导管的气囊部位,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
(3)操作时严格执行操作规范,手法轻柔。
插管速度要缓慢,切忌强行插管,亦不要来回抽插和反复插管。
(4)对于患有尿道不全梗阻、前列前增生等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插管,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5)导尿所致尿道粘膜损伤、前列前增生等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小心插管,操作过程中认真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
(二)尿路感染1. 发生原因(1)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使用的导尿管受到细菌、使细菌逆行侵入尿道和膀胱,造成尿路感染。
(2)操作者技术不熟练、选用导尿秘粗细不合适或质地太硬、尿管插入不顺利而反复多次插管造成尿道粘膜损伤,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机会。
(3)导尿技术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常可导致尿道粘膜损伤,破坏了尿道粘膜的屏障作用。
气囊导尿管临床应用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气囊导尿管;并发症气囊导尿管导尿既是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一种治疗的常用手段,操作简单,应用普遍,但临床上常因操作和导尿器具等原因出现一些问题,增加病人痛苦,影响病人健康。
如何安全进行导尿,恰当的护理是目前护理工作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1临床资料2007年2月至2008年3月我科留置尿管患者230例,其中男140例,女90例;婴幼儿29例,老年患者70例,成年患者131例;颅脑外伤40例,脑血管病50例,颅内肿瘤80例,椎管肿瘤50例,癫痫10例,留置尿管时间最短2 d,最长4月。
2导尿管插入困难的常见原因及应对措施2.1婴幼儿患者导尿新生儿及婴幼儿尿道较细,尿管插入较困难。
普通导尿管多因过粗而不能使用,我们试用一次性输液器的头皮软管在无菌操作下去掉针头部分,稍加修整,使前端圆钝,用头皮软管替代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进入膀胱[1],本组6例患儿通过此法获得成功。
2.2成年患者导尿成年清醒患者由于对插尿管存在恐惧及羞涩感,男性出现尿道括约肌收缩,女性则因双腿内收影响暴露尿道口,造成插管困难,应做好心理护理,屏风遮挡,避免过多暴露[2]。
手术患者必要时可在全身麻醉后再行导尿术。
15例烦躁患者受到刺激可能发生过激反应,尿道括约肌痉挛性收缩,使尿管插入困难,此时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应用保护性制动措施,将导尿管插入尿道内口时用无菌石蜡油3~5 mL和2%利多卡因5 mL同时注入导尿管内,稍待1 min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内。
2.3老年患者导尿法老年男性病人多因前列腺增生、肥大而使尿道狭窄造成导尿管插入困难,将病人取侧卧位,垫高臀部呈30度角即可插入;高龄女病人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尿道口暴露困难,在消毒好会阴之后戴好无菌手套,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 cm,屈曲远端指间关节,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并可以调整手指的位置,可以见到阴道前壁的所有黏膜,即可以找到尿道口。
气囊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留置导尿是临床工作中一项基本的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大部分外科手术前后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排尿困难及尿潴留均需留置导尿。
操作中要求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动作要轻柔,操作要熟练,要注意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生理、解剖特点,正确掌握导尿管插入的深度,选择粗细合适、质量良好的导尿管等,这有利于导尿成功。
留置尿管对危重病人的观察、护理起着重要的作用。
1技术操作1.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消毒完毕后,将尿管涂石蜡油,轻轻插入尿道约4~6cm。
见尿液流出后再进2cm;男性病人尿道长,插管时应注意两个生理弯曲和三个狭窄部位,插入尿管约20~22cm,见尿液流出,再继续插入2cm。
另外,女性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尿道长度也会发生改变,孕妇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及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盆底组织疏松、充血、水肿。
尿道相对延长。
因此,剖宫术孕妇留置导尿,尿管插入长度以8~10cm较为合适,能使膀胱彻底排空,有利于手术和护理。
1.2 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应选择型号适当的前列腺气囊尿管,插管时如遇到阻力,嘱病人作深呼吸,减轻腹压。
使膀胱部肌肉放松,并持注射器沿尿道口注入液体石蜡2~5ml。
捏紧尿道口,再徐徐插入,切不可强用力增加病人痛苦,甚至造成损伤。
2留置导尿的护理与尿路感染的控制2.1 做好医护人员双手的清洁、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对初次留置尿管者。
应选择适宜型号的尿管,不宜过粗,成年男性一般采用12-16号尿管,女性16-18号为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避免反复多次插入,减少污染机会。
妥善固定尿管,采用封闭引流装置,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放置必须低于尿道20~40cm,以防尿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
2.2 鼓励病人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减少细菌进入尿道机会。
2.3 如膀胱有感染者,根据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
选用恰当抗生素加入生理盐水中作膀胱冲洗,每日1~2次。
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导尿术并发症一、尿道黏膜损伤1、原因(1)导尿时病人情绪高度紧张,插导尿管时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易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2)操作者插导尿管动作粗暴,或因技术不熟练,反复插管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3)导尿管型号不合适,或质地僵硬,插管前没有充分润滑。
(4)男性病人尿道长,有两弯(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三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道外口)的解剖特点,易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5)有些男性病人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插入导尿管易致损伤。
(6)使用气囊导尿管时,导尿管未进入膀胱或刚进入膀胱,即向气囊内注水,肿大的气囊压迫后尿道引起损伤。
2、临床表现病人主诉尿道疼痛,伴局部压痛,排尿时加重。
可见尿道出血,甚至发生会阴血肿。
有些病人伴有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3、预防和处理(1)导尿前耐心解释,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
(3)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导尿术的操作技能和相关解剖生理知识。
(4)插管时动作应轻柔,切忌强行插管,充分润滑导尿管。
对于前列腺增生肥大的病人,遇插管有阻力时,从导尿管末端快速注入灭菌石蜡油5-10ml,借助其润滑作用将导尿管迅速插入。
(5)插管时延长插入长度,见尿液流出后继续前进5cm以上,气囊充液后再将尿管轻轻拉回至有阻力感处,避免尿管未完全进入膀胱,气囊充液膨胀压迫损伤尿道。
(6)发生尿道黏膜损伤时,轻者无须处理或采用止血镇痛治疗,严重损伤者,根据情况采取尿道修补等手术治疗。
二、尿路感染1、原因(1)无菌导尿用物未达到无菌要求。
(2)操作者未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使细菌侵入尿道和膀胱。
(3)导尿过程中发生了尿道黏膜损伤,破坏了尿道黏膜的屏障作用。
(4)插导尿管时误人阴道,拔出重新插时没有更换无菌导尿管。
(5)所采用的导尿管粗细不合适或质地太硬。
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病人主诉尿频、尿急、尿痛。
尿常规结果示有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可有阳性。
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关键词】气囊导尿管
近年来,气囊导尿管用于留置导尿在临床已被广泛应用。
因气囊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中的一个腔直接联系气囊,用气或水充满后大于尿道口,可固定于膀胱内不易滑脱。
从而取消了使用普通导尿管作留置,省去了备皮的工作程序,避免了胶布固定尿管于会阴部使病人不适感觉,摆脱了固定的胶布易污染、脱落,尿管在尿道中来回滑脱,需要及时更换、固定等麻烦。
因此,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临床已取代普通留置导尿管。
随着留置气囊导尿管的应用增多,现将容易出现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措施阐述如下。
1 严格掌握插管深度防止尿道损伤
多年来在使用普通留置导尿管时,男性病人插管深度掌握在18~20cm,女性病人插管深度掌握在4~6cm或插管见尿后再进1~2cm。
而气囊导尿管,根据它的结构特点,要求插管深度必须保证气囊能固定在尿道内口上膀胱内,否则气囊位于尿道内口下,甚至尿道中,造成导尿管气囊在尿道内膨胀而损伤尿道黏膜出现血尿。
为避免气囊尿管充液之气囊部引起尿道损伤,将114例男性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以不同方法观察留置气囊尿管插入长度,结果表示,留置气囊尿管的实际插入长度男性为18.5~25cm;插管过程中须见尿后再进5~8cm,然后轻拉尿管至拔不出为度,使气囊部分正好嵌在尿道内口处。
为保证插管长度准确无误,首先在插管前必须试验性地注入
气体或液体,检查气囊(水囊)膨胀的情况,准确记录囊泡充盈时所占的长度,然后抽出推进顺利,无漏气(水)方可使用;其次还应注意的是插入所设的长度后,要一次注入气体或液体的量,尤其是气体,否则会影响所设长度的准确性;此外,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尿道的解剖结构特点,尤其是男性尿道的特点。
管理人员要制定使用气囊导尿管的护理操作常规以及注意事项。
插管的长度,原则掌握宁长勿短,在插入所需的长度注入气体(水)后再继续送进1~2cm,若无阻力证明囊泡在膀胱之中,然后轻向回拉尿管感觉无阻力至有阻力不能拔出为度(禁止尿管向回拉后再继续送进),证明气囊已嵌在尿道内口以上。
插管深度=尿道长度+气囊前段管长度+充气(水)后气囊段的长度。
2 常见拔管困难的原因
2.1 气囊导尿管插管与拔管的特点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有别于普通导尿管,在离尿管头2.5cm处有一小球囊,可容纳气体或液体,给病人使用可采用注入生理盐水(注射用水)或气体(15~20ml)后尿管头处的球囊随即膨大,取下注射器,开口处的活塞即可自动关闭,起到固定尿管和防止尿液外流的作用,需要拔管时,先用注射器抽吸完液体(气体)就可拔管。
2.2 气囊导管特点气囊导管几乎贯穿导尿管的全程,管腔极细,且导尿管由橡胶制成,容易老化,致使管腔阻塞;气囊导尿管的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管腔最细,又有角度,在制作时,也极易形成结节,使管腔内壁不光洁,此部位是最容易发生阻塞的;气囊导尿
管的气囊材料质量太差,注入水(气)后,气囊自行封闭,无法将液体吸出来。
因此造成拔管困难。
2.3 护士自身因素护士对气囊导尿管理论认识不足,操作不熟练,对注入气囊水(气)时注意的事项不清;没有牢固掌握尿道的长度尤其是男性尿道的解剖特点,使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尿管气囊未进膀胱或部分气囊仍在尿道内。
当注入液体(气)后,膨大的气囊压迫尿道,临床组织产生水肿、出血、炎症、粘连而影响拔管;对留置尿管后护理不当,尿管停留时间过长,没有及时冲洗膀胱,尿垢附着尿管;病人不良情绪反应;对实习生带教不严。
2.4 病情反应及治疗需要留置尿管时间延长大手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困难,如直肠手术后创伤,后尿道黏膜水肿,覆盖尿道内口压迫尿道,引起管腔狭窄;骨盆骨折需6~8周才能稳定,过早拔除导尿管,尿道会迂曲、错位、变形,尿道会师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高。
3 对拔管困难处理的几种方法
首先分析造成拔管困难的可能原因,气囊导管所处的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
根据尿管Y字型分叉处气囊导管的特点,可从Y字分叉处下端剪断尿管,有时可以直接绕过阻塞部位,在气囊的压力下,囊内液体可自动喷出。
但在剪断导尿管前,一定要固定好近端尿管,以防导尿管缩回尿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考虑可能导尿管有质量差异,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老化,致使气囊导管腔阻塞无法顺利抽空气囊,拔管时首先要轻轻旋转、牵拉
导尿管,有时即可使粘连的管腔恢复通畅,从而使囊内液体易抽回。
对气囊嵌顿在尿道,可用注射器从耻骨联合上入路刺破气囊,再轻轻地拔管。
确定气囊在膀胱内,而且气囊的通路出现只进不出的情况,病人无尿潴留时,可从通往球囊管腔注入空气;或不断注水至140ml 时致气囊自然破裂;也可往球囊内注入乙醚,球囊破裂时拔管。
对注水后球囊确定部位有困难时,可利用B超准确定位,再在B超引导下,在耻骨上方以细针头刺破水囊,将水抽出,拔除导尿管。
对女性病人在用以上方法处理无效时,可将手指插入阴道固定气囊,在耻骨上1cm处以细长针头穿破气囊,拔除导尿管。
对男性病人,取用直肠上窝刺破气囊,将注射器在直肠上、阴囊下正中线处经皮肤、皮下组织平衡刺入,待水囊消失后,再轻轻将尿管拔出。
4 预防措施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气囊导尿管的结构、性能、特点及注意事项,正确掌握气囊导尿管的拔管方法。
(1)管理者制定使用气囊导尿管的护理常规,气囊内注入量常规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共识并将囊内注入量成为护理记录的内容,形成制度,供拔管时查阅。
(2)导尿管内注入注射用水可避免注入生理盐水而致结晶沉淀,使囊球不可复原致拔管困难。
(3)注意经常检查尿管及尿袋的位置,尿管与尿袋之间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妥善固定尿袋防止用力牵拉气囊导尿管。
(4)导尿管常规检查气囊有无抽吸不畅现象。
(5)除病情、治疗需要外,长期留置尿管病人导尿管必须定期更换,并按常规冲洗膀胱,防止尿
垢附着尿管。
(6)实习生操作之前,应对所操作的内容进行预习,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困难应及时主动请教老师,对留置尿管后,带教老师必须要进行检查,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根据病人在留管、拔管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心理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以良好情绪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