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图
- 格式:doc
- 大小:168.00 KB
- 文档页数:2
统计图知识点六年级统计图知识点(六年级)统计图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图示方法,用来展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六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见的统计图形式。
本文将介绍六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统计图知识点。
一、统计图的定义统计图是一种用图形来表达数据的形式。
它通过图形的形状、颜色和位置等来展示数据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统计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二、柱状图柱状图是一种用矩形柱表示数据大小的统计图。
柱状图的横轴表示要比较的类别或时间段,纵轴表示关键数据的数值。
每个柱子的高度代表相应类别或时间段的数值大小。
三、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用折线连接数据点的统计图。
折线图适合用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横轴表示时间或事件的顺序,纵轴表示关键数据的数值。
四、饼图饼图是一种用圆形区域表示数据比例的统计图。
饼图将一个圆形分成若干个扇形,每个扇形的面积和角度代表相应数据的比例大小。
五、数据的分类统计图的数据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1. 数量数据和百分比数据数量数据是指直接给出的数值,可用于绘制柱状图和折线图。
百分比数据是指相对于总数的比例,适用于绘制饼图。
2. 单变量数据和双变量数据单变量数据是指只关注一个变量的数据,适合用柱状图和折线图展示。
双变量数据是指关注两个变量的数据,适合用散点图展示。
3. 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断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指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适合绘制折线图。
横断面数据是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各个变量的数据,适合绘制柱状图。
六、统计图的制作步骤为了制作一个有效的统计图,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收集数据:收集所需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表格的形式。
2.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式:根据数据的性质和目的选择适合的统计图形式,如柱状图、折线图或饼图。
3. 选择横轴和纵轴:确定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即分别表示类别或时间段和关键数据的轴线。
4. 绘制统计图:根据数据的数值,绘制相应的统计图形,如柱状图的柱子、折线图的折线和饼图的扇形。
六年级统计图知识点统计图是数学中用来表示大量数据信息的图形工具,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趋势。
在六年级学习统计图知识点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统计图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统计图形式。
1. 条形图条形图是用来比较不同类别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
它由一系列的长方形条纹组成,每个长方形的高度表示数据的数值大小。
条形图通常用于展示非连续的分类数据,例如不同水果的销售量比较、不同季度的气温变化等。
2. 折线图折线图是展示数据随着时间或其他连续变量而变化的趋势。
它通过连续的折线将数据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条曲线。
折线图常用于表示气温变化、股票价格波动等连续数据的趋势。
3. 扇形图扇形图是用来表示数据在整体中的占比情况。
它将整个圆分成几个扇形区域,每个扇形的角度大小表示数据的相对比例。
扇形图常用于表示人口结构、饼状图中各类食物的能量占比等数据。
4. 柱状图柱状图可以比较不同类别数据的大小,也可以展示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与条形图类似,柱状图使用矩形柱表示数据的大小,不同的是柱状图的柱形是竖直的。
柱状图常用于表示不同城市的人口数量、一年中各个月份的降雨量等数据。
5. 散点图散点图用于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一个变量位于水平轴上,另一个变量位于垂直轴上。
每个数据点表示两个变量的取值情况,通过这些散点的分布可以看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散点图常用于表示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学习时间和考试成绩之间的关系等。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统计图类型,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分析需求。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统计图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统计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数据信息。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图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图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
(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
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12 8 5 6 9百分比30% 20% 12.5% 15% 22.5%【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要表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 )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选()统计图比较合适。
★3、如果要将下列具体事例制成统计图,你会选择什么统计图?
(1)某班参加兴趣小组所占总人数比率的统计。
()
(2)股票股价2008年各月涨落情况的统计。
()
(3)病房护士要统计一位病人一昼夜的体温情况统计。
()
(4)某厂各车间人数情况的统计。
()
(5)某生在第一学期各单元数学测验成绩的统计。
()
(6)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的统计。
()
★★4、下图是某超市各种商品存放率的统计图。
有人认为食品类的商品最多。
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5、上图是六(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图。
分析判断:
(1)六(1)班同学最喜爱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2)六(1)班同学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
★★6、某工厂甲、乙两个车间2~5月份产量如下图:
(1)初看两幅统计图,你感觉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的快?
(2)把乙车间的产量情况画在甲车间产量统计图中,再看看哪个车间的产量增长的较快?★★7、小明家四月份支出及储蓄情况统计图(右图):
(1)小明家四月份的伙食费共花了800元,小明家
的支出及储蓄总共是多少元?
(2)根据扇形统计图,把下表填完整。
★★★8、小刚和小强赛跑情况如下图。
(1)()先到达终点。
(2)请用“快”、“慢”来描述他们
的比赛情况:小刚是()后
()
(3)开赛初()领先,开赛
()分后()领先,比赛
中两人相距最远约是()
米。
(4)两人的平均速度分别是每分多少米?(保留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