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石头书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石头书》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第五册课文]17石头书一天,川川和磊磊在山上玩,看见一个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我在读书呢。
”叔叔笑着说。
“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石头就是书。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叔叔说:“有。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密林,地上有花有草,还有许多昆虫。
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年,地壳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用处可大了。
这本书会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 石头书》评课稿《石头书》评课稿之一
《石头书》这篇课文情味盎然,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
的对话中,科普作品成了风趣的小孩读物,能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
毛老师采纳以问设疑、以疑激趣的方法,鼓舞学生释疑、怀疑,深入研究,从“石头能够成为书吗 ?”的发问开始,到石头书里能否真的“有字”、“有画”、“有知识”、“有财产”的深入商讨,课文中全部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几乎都是学生经过自主研究获取、解决的。
这对培育学生踊跃主动的学习态度和
怀疑、研究能力很有利处。
这堂课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得较好,
不单突出了重点,节俭了时间,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线。
最后还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国家地理网和
中国化石网两个网址。
笔者以为,这不是形式,而是一种故意
的指引和追求。
许凤英:在这堂课中,毛老师做到了“三个开放”,即“向教科书外的文本资源、网络资源开放:向丰富的生活资源开
放;向语文资源的拥有者开放。
”“依靠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鼓舞学生对四周感兴趣的事物追根问底,乐于研究,培
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这是毛老师为这堂
课确立的一个教课重点。
应当说毛老师优秀达成了教课任务,
达到了预约的教课目的,给听课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一
堂充足表现语文课改精神、拥有研讲价值的好课。
《石头书》评课稿之二。
三年级上册17课《石头书》教学反思«石头书»教学反思之一«石头书»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仰仗言语文字的朗诵感悟,鼓舞先生对周围感兴味的事物追本溯源,乐于探求,培育先生热爱大自然,热爱迷信的志趣。
«石头书»是一篇科普文,这类文章先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本文共有14个自然段,经过人物间的6次对话,写出了石头像书的缘由:1、外形: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书一页一页的。
2、石头上的雨痕、波痕、矿物就像书上的字。
3、石头上的树叶、贝壳、小鱼等化石就像书上的画。
4、人们经过石头上的化石能知道许多知识,就像书天分通知人们知识一样。
在教学时,我以课题为打破口,引导先生质疑,激起先生的学习愿望。
首先,让先生结合往罕见过的书说说。
其次领先生齐读课题后,让先生末尾质疑:石头书上有字吗?石头书和我们如今的书一样吗?石头书上也有画吗?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重不重?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此时孩子们一个个十分激动,眼里是对新知的剧烈渴求。
这样的导入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将他们引领到生疏的新的知识范围中去。
接着,我让先生带着这些效果去读书,从文中将答案找出来,全体掌握课文。
由于是第一课时,生字词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课里有一个〝壳〞字是多音字,我便结合图片停止解说。
学习课文内容我以六次对话为中心,将石头书与如今的书停止比拟,发现效果处置效果。
在解说石头书的字这一局部时,重点让先生依据课件展现的图片对雨痕、波痕以及矿石有直观的了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先生经过观察后再回到课文中去找找,给先生观察思索的空间,并联络生活中的书来回答〝为什么石头像书?〞让先生在比拟中,渐渐体会为什么称为石头书的缘由,由观到思到悟,让先生会学习。
还有在讲授〝矿物〞时,关于矿物外面的小不点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我让先生想象这些红的、黄的、闪光的、透明的像我们生活中见过的哪些东西,如钻石、红宝石、煤炭-----把课堂与生活衔接起来。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初步了解课文大意,认识人物对话。
理解“刨根问底”意思、石头书的含义。
3.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分角色朗读课文。
4.欣赏课文对话片段,看提示语位置的变化,领悟对话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2.欣赏课文对话片段,看提示语位置的变化,领悟对话写作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检查学生预习、针对学困加强指导训练方式落实字词、读书的教学目标。
2.在读书感悟中,采用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认识化石上的字和画是本文的难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先读,找出字和画,并随机进行解释,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3.分角色朗读课文,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鼓励性评价。
4.通过读写结合的小练笔活动,促进学生对写作方法的习得和运用。
四、教与学的准备:教学课件各种石头、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激趣导入1.板书课题:17、石头书(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件出示各种石头。
【设计意图:此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精神,意在激起学生对石头的兴趣,想进一步的了解。
另外,学生提出的问题也能在后面环节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2.提要求初读感知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理解词语,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铺垫。
)⑶齐读生字词。
⑷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5)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17 石头书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石这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对地壳的变化比较陌生,学习这一课,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课前再查阅一些资料,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只识不写,认识多音字“壳”,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掌握反问句和因果关系的句子,练习说话。
3.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明白石头书的含义,学会观察生活。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石头怎么能做书呢?石头书有多重啊?石头书的作者是谁?石头书上有什么内容?石头书有什么作用?教学准备: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弄清文章脉络。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17石头书”2.学生读题,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指导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及不理解的词语。
(2)读会生字词。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名试读课文,适时解释词语。
矿石:含有有用矿物并有开采价值的岩石。
刨根问底:追究底细,寻根究底。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理清文章脉络1.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泗阳县南刘集乡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内容17、石头书设计日期使用日期设计者庄永峰三年级上册第2课时 / 总第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学习课文:学习1-5自然段。
1、朗读课文: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2、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3、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4、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学习6-13自然段。
1、朗读课文:思考: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2、小组学习,交流;(1)、你读了课文后,明白了什么?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2)、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3、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课文12-14段:1、分角色读。
2、理解:(1)、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2)、"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3)、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1、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
17 石头书一、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通过川川和磊磊两个孩子与勘探队员的交谈,介绍了许多有关岩石的知识,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科学、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
全文有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
(一)、(1~5)勘探队员告诉两个孩子,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二)、(6~11)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三)、(12~14)石头书里的学问真不少,石头书的用处可大了。
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和二类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教时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有关的字、词。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理解、品析课文。
一、复习检查:1、检查复习课后的词语。
2、自由提问: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课文,看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二、学习课文:学习1~5自然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17石头书》说课稿一、说教材«石头书»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有三篇课文,«石头书»在记叙一件真实的事情进程中引见了化石,«小稻秧遇险记»寓农业知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笼统地写出了杂草关于稻秧生长的危害,以及喷洒除草剂对维护稻秧所起的重要作用。
«航天飞机»那么从普通飞机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引见了航天飞机的基本特点和相关知识,展现了现代迷信技术在航天事业上的新效果。
这三篇课文均为迷信性的小品文或童话,对先生停止热爱迷信的教育,培育先生探求自然、探求迷信的兴味。
«石头书»为一篇迷信小品文,讲两位小冤家——川川和磊磊向勘探队员讯问〝石头书〞——化石的情形,引见了化石和化石的作用等有关知识。
也表现了两个孩子热爱迷信,探求知识的剧烈愿望,赞扬了他们追本溯源的肉体。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1-5):写石头的外形一层一层的,像一册厚厚的书;第二局部( 6 - 11) :引见了石头书的内容:〝字〞和画;第三局部( 12-14 )写石头书的作用。
课文情味盎然,寓迷信知识于充溢童真的对话之中,科普作品成了幽默的儿童读物,能激起先生的阅读兴味,进而使其发生阅读等候。
二、说教学目的1. 知识与才干目的:(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2) 初步了解什么是石头书、石头书里有哪些学问;(3) 初步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以及研讨化石的作用。
2. 进程与方法目的:(1) 经过默读课文找出川川和磊磊的效果初步学会默读的方法;(2) 经过欣赏图片了解课文内容,对矿物、化石留下直观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初步构成热爱大自然,热爱迷信的志趣并对周围感兴味的事物追本溯源,乐于探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石头书〞是一本怎样的书。
17、石头书备课时间:2007年10月29日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4、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石头的知识。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初步了解研究化石的作用,培养学生从小具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石头的知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分角色朗读法,默读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
课时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
2、看了课题,你后什么想法?二、初读指导1、自学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三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吕晓丹 课时编号:055三年级语文备课 主备人:吕晓丹 课时编号:055(2)指名逐个读,读准字音。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引导学生写好“勘探”“叔”“矿“刨”。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点。
三、精读训练1、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过程中感情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请在文中勾画出有关表示感情的词语。
(好奇奇怪高兴)2、导读第1、2自然段。
“好奇”是什么意思?川川为什么觉得奇怪?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4、过渡:勘探队员叔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心。
那么,勘探队员究竟在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布置作业:1、读读写写2、比较组词。
一、导入新课:师:前几天,我们才学了一篇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通过这一课,知道生活处处有学问,大自然就是一本无字词典。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读一本特别的书——石头书。
课前认真预习了吗?书读了几遍?生:五遍生:六遍师:同学们预习得真认真啊!二、检查预习、学习生词:师:预习时,你知道了文中两位小朋友,他们是:【出示】川川磊磊还有一位:【出示】勘探队员叔叔生:读词。
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勘探队员是干嘛的吗?生:我知道勘探队员要找煤炭、石油,还有化石。
生:我知道他们还要观察地形,看看石头上都有什么。
生:我知道他们是进行地质研究的,看看矿藏分布的情况。
师:真棒,你一定是不仅读了课文,还查了相关的资料。
他们的本领可大了,能读懂石头书。
通过实地调查,调查矿藏分布情况进行地质研究。
工作很辛苦,要花费时间精力,所以勘的右边是个“力”。
师:看,这些都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出示词语:矿物矿石化石地壳石油煤炭师:他们能够发现岩石中的矿物含有矿物的石头叫矿石;能够根据找到的化石研究地壳运动;还能够发现深藏在地底的石油、煤炭。
生:读词。
师:“壳”有两个读音。
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出示】:表示坚硬的外皮时,用作书面语读qiao 地壳、金蝉脱壳。
用作口语时,通常可以读成儿化音,读ke,如,蛋壳儿、贝壳儿。
生:齐读词语。
三、学习课文:师:预习时,你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生:这篇课文对话很多,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川川磊磊问,叔叔答。
师:川川、磊磊一共向叔叔提了多少个问题?请你默读课文,画出问题。
生:一共提了六个问题。
师:看看跟老师画的是否一样?【出示】川川好奇地问:“叔叔,您在看什么呀?”“书?哪里有书哇?”他俩看了看面前这块光秃秃的石头,感到很奇怪。
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
“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川川特别爱刨根问底。
师:这两个好奇的孩子,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17石头书心爰础过兴一、把正确读音后的“☆”涂成红色。
地壳(qiao^ kc^) 好奇(h^o^ hao^)埋藏(cang^ 贝壳(qiaoiiir ke^) 好看(hao'Ar hao^) 二、读拼音,写词语。
四、 根据意思写四字词语,再任选一个词语造句。
1. 形容专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样子。
(2.比喻追究底细,形容钻研的精神。
( 我的创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按要求写句子。
1. 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变为陈述句)2. 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变为感叹句)•%*按究应刖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石头书”指的是 ___________ , “石头书”上有 ___________ ,也有 ____________,称它为“书”是因为七、 课内阅读。
石头书(节选)川川不禁笑了起来,说:“这书上有字吗? ”“有哇,你们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 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
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磊磊问:“这书上有画吗? ”叔叔说:“有。
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1. 根据上下文我知道画横线的句子是 ________ 说的。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了选文,我知道石头书上的字有雨狼、 _ 和 ________ -石头书上的画有树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这些都是化石。
3. 看懂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就可以推测 ________________ 的变化,还可以发现地下的 ___________ o八、 课外阅读。
有趣的现象有人特别爱观察,在自然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石头书》教案(4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熟悉三个多音字。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舞学生对四周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育喜爱大自然,喜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鼓舞学生对四周感兴趣的事物刨根问底,乐于探究,培育喜爱大自然,喜爱科学的志趣。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日教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好玩的课文(板书:17、石头书)一起读课题当你看到石头书这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什么是石头书?石头怎么能叫书?石头书上有什么?石头书在哪里?)同学们依据课题,脑海中一下子就出现了这么多问题,真好。
那么就让我们轻轻地翻开书,到课文中去问个明白,探个毕竟吧!二、初读指导,把握生字词依据教师的要求去读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①读准字音,遇到不熟悉的字可以问教师和同学。
②读通读顺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③思索课文的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效果刚刚同学们读得可仔细了,现在教师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效果。
认读生字词语,指导字形,理解词义A组:川川磊磊叔叔a、指读正音b、这是课文中消失的三个人物再读B组:地壳贝壳奇怪好处藏着藏语a、指读b、强调这是两组多音字,读的时候肯定要留意。
c、齐读C组:脚印脚印雨痕波痕矿物煤炭矿石a、指读b、读句: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指导读流利。
c、再读理解:雨点留下的脚印是波浪留下的脚印是还有哪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亮的叫勘探员叔叔说石头书还会告知我们,哪座山下埋着哪块地下藏着D组:一册书惊奇刨根问底指读齐读咱们的读书效率可真高呀!你看,才一会儿功夫,大家就熟悉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再次认仔细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①川川和磊磊问了几个问题,用横线画出来②他们刨到了哪些问题,用曲线划出来。
1、学生读课文,做记号2、沟通板书书?哪里有书哇?一层一层的这书上有字吗?雨痕、波痕、矿物这书上有画吗?树叶、贝壳、小鱼化石?化石能说明什么呢?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用呢?3、小结:同学们,川川和磊磊通过这三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样子,通过这两个问题就明白了石头书的用处。
泗阳县南刘集乡中心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17、石头书设计日期使用日期
设计者庄永峰三年级上册第1课时 /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的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思考与调整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齐读课题:石头书
2、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读,做做小老师。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三、弄清课文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勘探队员告诉川川和磊磊,山上的石头一层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2)、勘探队员叔叔介绍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四、学习生字:
1、学生合作、交流学习10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意思。
2、自学、领读二类字
3、检查朗读有关的词语。
五、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7 石头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科学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我在课堂中设计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和声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积极。
另外,好文章一定要多读,教学中,坚持以读为主。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提示语,读好对话。
2、知道勘探队员为什么说石头是书,了解“石头书”的作用。
教学媒体使用:课件PPT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⒈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能汲取营养,获取丰富的知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与书有关,题目是:17 石头书
⒉看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⒈课件出示生字词。
⑴指名学生试读。
⑵开火车读,小组读。
⑶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⒉学生自读课文。
⒊检查自学情况。
⑴课件出示词语,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⑵指名解释词语: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勘"、"探"、"叔"、"矿"、"刨"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⒊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⒋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⒌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⑴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⑵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⑶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精读课文
(一)引出全文的感情线索。
读课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这件事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变化,请在书中画出有关描写他们俩感情变化的词语。
1、朗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种好奇的心情表现出来。
2、过渡:勘探队员的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川川和磊磊的好奇,哪们,勘探队员到底在干什么?下节课学习。
(三)导读课文3、4自然段。
过渡:第1、2 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
哪么叔叔究竟在干什么?
川川和磊磊听了叔叔的回答后为什么感到很奇怪?
比较"奇怪"与"好奇"的异同。
指导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四)导读学习5~13自然段。
思考:勘探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⑴川川和磊磊听了勘探叔叔的话,为什么“不禁笑了起来”,“不禁”是什么意思?
⑵石头上的字指的字是什么?画指的是什么?
⑶读第12自然段,联系第8、10自然段,想想勘探队员叔叔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里曾经是海洋和密林?
⑷"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这本书究竟有什么用?只是根据什么来推断的?
1、川川和磊磊为什么高兴?为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这里的“读字”应怎样理解?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⒈说说“石头书”的含义。
⒉教师小结:今天我们随着作者阅读了“石头书”,了解了有关石头里蕴藏了这么多知识。
在大自然种,还有许多类似的"石头书"这样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究,去研究。
我们现在应努力学习,长大了去揭示哪些奥秘。
五、课件出示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查阅一些科普读物,将收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图片集,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17 石头书
好奇叔叔趴在石头上聚精会神
有字
奇怪有画
有用
高兴也要学都这本书学问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