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损伤的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4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前列腺增生症是指前列腺组织增生所致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
护理常规】1、观察病人排尿情况,注意有无尿流变弱、尿潴留等,有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2、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液排出,但要避免过量饮水。
3、指导病人进行盆底肌锻炼,增强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力,减轻尿失禁的程度。
4、定期测量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观察病情变化。
5、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药物,如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缓解症状。
6、协助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后的恢复训练,如排尿训练、盆底肌锻炼等。
7、进行卫生宣教,讲解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如避免饮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是由前列腺细胞增生导致泌尿系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
男性35岁以上前列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评估方面,需要考虑病人的生命体征、排尿困难和尿频情况、尿潴留发生的频率及肾脏功能受损害的程度、心、肺和肝功能状况、既往排尿困难治疗的经过和效果、是否合并泌尿系感染或结石以及是否服用抗凝药物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病人对前列腺增生的认知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在术前护理方面,需要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裤。
病人因尿频和排尿困难而害怕喝水,需要向其讲明饮水的意义,并记录其排尿情况。
如果出现排尿困难,膀胱区憋胀,有尿不能完全排出,应通知医生给予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术,同时口服抗生素。
此外,还需要了解病人心肺功能和排便情况,对于惯性便秘病人可口服缓泻药物,保持排便通畅。
配合手术治疗,口服雌激素,使前列腺体缩小变硬,减轻充血,有利于手术。
在术后护理方面,需要观察出血情况,给予持续膀胱冲洗,密切观察尿管颜色,调节冲洗速度。
如果出现创面大量渗血,应立即通知医生,重新固定尿管,同时给予止血和输血治疗。
此外,还需要观察冲洗液有无外渗现象,注意饮食,进半流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大量饮水,防止便秘。
泌尿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1.术后创面护理:-定期观察术后切口,检查切口有无渗液、红肿、破损或感染迹象。
-按照医嘱更换或固定术后敷料。
-定期观察尿液排出情况,注意尽早发现和处理管路出血或堵塞。
2.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医嘱合适的镇痛药物。
-定期测量患者的疼痛程度,以评估镇痛效果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抗感染:-定期测量患者体温,及时发现体温异常,并按照医嘱给予抗生素。
-按照医嘱管理抗生素,确保患者按时、按量用药。
-建议患者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
4.积极恢复:-术后早期,鼓励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疲劳。
-鼓励患者尽早坐起、下床活动,但需遵守医嘱禁忌活动。
-根据医嘱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肌肉力量和功能恢复。
5.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手术后情况和饮食状况,设计合理的饮食方案。
-鼓励患者逐渐增加饮食量,避免过度饮食。
-针对营养不良或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营养补充。
6.定时观察体征:-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定期记录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
-定期检查尿液排出和颜色,及时报告异常。
7.术后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详细说明术后处理和注意事项,例如如何更换敷料或保持切口干燥清洁。
-给予患者和家属恢复期的饮食指导,包括合理膳食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总之,泌尿外科疾病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是多方面的,包括对术后创面护理、疼痛管理、抗感染、积极恢复和营养支持等方面的关注和照顾。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术后进展,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随时观察、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状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尿路结石症护理常规(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术前护理1.多饮水,饮水量要求每日在3000m1以上,起到生理性冲洗作用。
2.指导患者完善相关检查,如静脉尿路造影检查、CT、B超等。
3.疼痛的观察与护理观察疼痛的性质及部位,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
4.心理护理行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宣教。
5.术前准备遵医嘱通知患者禁食禁饮,行清洁皮肤或备皮、备血等。
(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警防出血性休克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2.饮食肛门排气后可进流质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普食,多饮水。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过度用力排便引起术后继发出血。
3.体位术后6小时,病人清醒,血压平稳时可取半卧位;血尿严重者,绝对卧床休息。
4.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并标识,保持引流通畅。
5.双J管的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跳跃、弯腰等剧烈活动,并按时返院拔管。
(三)出院指导1.大量饮水成人每天饮水3000-4000ml,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2.活动与休息有结石的病人在饮水后多运动,以利结石排出。
3.饮食指导根据结石成分适当调节饮食。
4.按时返院拔除双J管。
二、肾损伤护理常规肾损伤分为开放性和闭合性。
前者由于子弹、刺刀等贯穿而伤,伤口与表皮相通。
后者多由于直接、间接暴力造成。
主要表现为血尿、疼痛,损伤严重时,可出现休克。
根据肾损伤的程度,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心理指导:肾损伤多因突然受伤所致,病人一时难以在心理上接受,且担心血尿会影响肾功能,危及生命。
应安慰、开导病人,解释绝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卧床休息和药物治疗,能够愈合;损伤严重时,既使将患肾切除,对侧肾脏也能代偿。
从而消除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
(二)保守治疗指导:轻微肾损伤、多数肾挫裂伤,采取保守治疗和休息可以自愈,在行保守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1.卧位与休息: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4周,待病情稳定后,尿检查正常,才能离床活动。
膀胱冲洗护理常规1.病例分析和准备在进行膀胱冲洗护理之前,护士需要进行病例分析和合理的准备。
护士应该了解病人的病史、症状以及当前诊断,并准备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此外,护士还需要对病人进行详细的嘱咐和解释,告知他们整个护理过程的目的、意义和可能的不适感。
2.器械准备为进行膀胱冲洗护理,护士需要准备一些器械。
通常情况下,护士会准备一根导尿管、一支冲洗器、一些生理盐水或药物溶液等。
3.病人准备在进行膀胱冲洗护理之前,病人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准备自己。
首先,病人需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清洁外阴部,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其次,病人需要排尽尿液,保持膀胱为空。
如果病人无法主动排尿,护士可以使用导尿管来排除残余尿液。
4.护士操作在进行膀胱冲洗护理之前,护士需要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洗手、戴手套、佩戴口罩和鞋套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接下来,护士会将一根导尿管插入病人的膀胱中,通常通过病人的尿道进行插入。
插入导尿管时需要注意避免感染和损伤病人的尿道及膀胱。
5.冲洗操作当导尿管插入膀胱后,护士会使用冲洗器将生理盐水或药物溶液注入膀胱中。
冲洗器通常有两个管道,一个用于注入液体,另一个用于排出液体。
护士会轻轻挤压冲洗器,使液体进入膀胱,并观察冲洗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通常情况下,护士会冲洗膀胱数次,以确保彻底清洗。
6.冲洗完成和观察当冲洗操作完成后,护士会将冲洗液从膀胱中排出,并观察排出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同时,护士还需要观察病人有无不适症状,如疼痛、灼烧感、排尿困难等。
如果病人有不适症状,护士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冲洗液的浓度和注入速度。
7.器械清洁和记录综上所述,以上就是膀胱冲洗护理的常规步骤。
在进行膀胱冲洗护理时,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嘱咐,并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护士还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排出液的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和协调。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多数泌尿外科疾病常出现排尿异常及血压的变化。
除外科一般护理外还应注意:1 、鼓励病人多饮水。
但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青光眼等病人应限制饮水量。
2 、观察病人排尿情况,注意有无尿液颜色改变、尿潴留等,有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尿失禁病人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指导病人进行缩肛运动,每日3 次,每次30-40 个,锻炼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进而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力,减轻尿失禁的程度。
3 、准确记录出入量,分别记录日/ 夜尿量,定时测血压。
保持出入量平衡积极防治高血压,防止发生意外。
4 、协助做好各项诊疗和检查:检查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5 、正确采集血、尿标本,了解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确保数据准确,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6 、卫生宣教(1)向病人讲解预防感冒、泌尿系感染的卫生知识及意义。
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2)了解病人所患疾病种类及饮食要求,指导病人合理进食,如慢性肾衰病人应采用低蛋白的饮食,尽量少进食植物蛋白质,同时保证供给充分的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当病人行血透治疗后,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补充透析丢失的部分,维持相对的正氮平衡。
(3)泌尿外科老年病人居多,随生理变化,胃肠蠕动功能逐渐减慢,有发生便秘的可能。
指导习惯性便秘病人多食用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从而减轻腹压。
7 、掌握病人病情,及时了解其心理及要求,提出主要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1 、床头交接班,包括生命体征、睡眠情况、出入量、引流量、异常化验指标、皮肤情况、各种输液管道、以及病人的主诉要求和医生的指示。
2、给予口腔护理、床上擦浴、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肢体活动、女病人会阴冲洗。
3、按要求更换各种输液穿刺部位的敷料、三通、注射泵针及注射泵管,维护输液管道通畅。
4、检查各种管道并保持其通畅,如胃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腹腔引流管、尿管,有刻度的应记录。
第三十六、三十七章教学整体安排授课时间第七周课时安排3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十六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肾损伤第二节膀胱损伤第三节尿道损伤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一)掌握肾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临床表现及急诊处理原则。
(二)掌握肾损伤、膀胱损伤、尿道损伤的护理方法。
(三)熟悉肾损伤、膀胱损伤及前、后尿道损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了解泌尿系各部位损伤的发病及相关的病理解剖知识。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一、主要内容(一)肾损伤。
(二)输尿管损伤。
(三)膀胱损伤。
(四)尿道损伤。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一)重点:肾损伤、尿道损伤的致伤机制、典型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二)难点:尿道损伤的致伤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讨论、思考、作业:如何鉴别是否存在膀胱损伤?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1.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教学过程设计:复习10分钟,授新课115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10分钟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其他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填写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备课笔记第三十六章泌尿系统损伤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包括上尿路及下尿路。
上尿路包括肾及输尿管,下尿路包括膀胱及尿道。
泌尿系统损伤以男性尿道损伤最多见。
泌尿系统损伤的主要病理表现为出血及尿外渗。
第一节肾损伤肾损伤(injury of kidney)常合并有胸腹多脏器的复合伤。
【病因和分类】1.开放性损伤因弹片、枪弹、刀刃等锐器所致损伤,常伴有胸部、腹部等其他脏器的复合性损伤。
2.闭合性损伤因直接暴力,如撞击、跌打、挤压、肋骨骨折等或间接暴力,如对冲伤、突然减速、暴力扭转、坠跌、爆震波冲击、负重和剧烈运动等致肌肉强力收缩所致损伤。
膀胱损伤急救标题:膀胱损伤急救引言概述:膀胱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一旦受到损伤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对于膀胱损伤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一、急救前的准备1.1 确认膀胱损伤的症状:包括尿液中浮现血丝、尿液颜色异常、尿频等症状。
1.2 确保安全:在进行急救前,要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1.3 保持镇定:在面对膀胱损伤时,保持镇静有助于做出正确的急救决策。
二、急救措施2.1 即将就医:膀胱损伤属于严重的伤害,需要即将就医,及早进行治疗。
2.2 住手进食和饮水:在怀疑膀胱损伤的情况下,应住手进食和饮水,以免加重伤势。
2.3 避免过度活动:患者应保持平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损伤。
三、处理伤口3.1 清洁伤口:膀胱损伤后,应及时清洁伤口,避免感染。
3.2 用干净的纱布包扎:用干净的纱布包扎伤口,避免细菌感染。
3.3 避免碰触水:伤口包扎后,应避免碰触水,以免引起感染。
四、注意事项4.1 饮食调理:膀胱损伤后,应遵医嘱调整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
4.2 定期复查:膀胱损伤后,应定期复查,确保伤势得到有效控制。
4.3 遵医嘱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用药物,促进伤口愈合。
五、预防措施5.1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膀胱受伤的风险。
5.2 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5.3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有助于早发现膀胱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结语:膀胱损伤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但只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通常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愈。
希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预防膀胱损伤的发生。
膀胱损伤护理常规
(一)定义
膀胱空虚时位于盆腔深处,不易受损伤,膀胱充盈时壁薄,延伸至下腹部,在受到外力得作用时发生膀胱浆膜层、肌层、黏膜层得破裂,引起膀胱腔完整性破坏、血尿外渗。
(二)临床表现
1、休克:膀胱破裂合并其她脏器损伤或骨盆骨折出血严重者,易发生失血性休克;发生腹膜内型膀胱破裂时,外渗尿液刺激腹膜引起腹膜炎,产生剧烈腹痛。
2、腹痛:腹膜内型膀胱破裂时,尿液渗入腹腔,疼痛由下腹部开始随着尿液扩散至全腹,并出现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体征。
3、排尿困难,血尿:膀胱破裂患者出血常与尿液一起自破裂口外溢,外渗尿液刺激膀胱可出现尿意频繁,但一般不能自尿道口排出尿液或仅能排出少量血尿,很少出现大量血尿。
4、尿瘘:开放性膀胱损伤患者可见尿液从伤口流出,若同时见伤口处有气体逸出或粪便排出,或者直肠或阴道内有尿液流出,则说明同时合并有膀胱直肠瘘或膀胱阴道瘘。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恐惧——与外伤打击、害怕手术与担心预后不良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与膀胱破裂、骨盆骨折损伤血管出血;尿外渗或腹膜炎有关、
3、潜在并发症——与感染有关。
4、排尿异常-—与膀胱破裂不能贮存尿液有关、
(四)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排尿情况
3、腹部反应
4、造瘘口皮肤情况
(五)护理措施
1、非手术及术前护理
(1)减轻焦虑与恐惧:
①心理护理:主动关心、帮助病人了解伤情,解释目前采用得治疗方法得可行性,消除病人及家属得顾虑,以取得配合。
②加强入院宣教与沟通:通过认真细致得工作态度、娴熟得技术取得病人及家属得信任,与病人及时沟通,尽量满足病人得合理要求,使病人得恐惧心理减轻甚至消失、
(2)病情观察:
①严密观察潜在性损伤,了解受伤经过,评估有无合并其她脏器损伤、严密观察病人症状及体征得变化,做好抢救准备,配合医生作好各项实验室检查及B 超、X 线、CT等检查。
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
若有休克发生在抗休克治疗得同时作好术前准备、
③观察排尿异常情况,尿液量、色、质变化、必要时留置导尿管。
④密切观察下腹部疼痛、压痛、肌紧张,血尿及排尿困难及尿外渗情况。
(3)应急处理。
合并骨盆等损伤而致失血性休克时应积极抗休克治疗如输血、输液,镇痛等,并尽早使用广谱抗菌药及预防感染。
(4)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导尿
膀胱轻度损伤,如挫伤与膀胱造影仅见少量尿液外渗、症状较轻者,尤其就是腹膜外膀胱破裂时,可从尿道插入导尿管,持续引流尿液1—2周,保持尿管通畅。
腹膜内膀胱破裂者,若经留置尿管后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持续加重,应转为手术治疗。
(5)合理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
2、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定时测呼吸、脉搏、血压,准确记录尿量,了解病人得病情变化。
(2)输液护理:根据病人内环境变化情况给予合理输液,必要时输血,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同时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并发症得预防与护理
①观察病人体温变化;
②及时了解血、尿常规检查结果;
③保持伤口清洁、干燥,注意观察引流物得量、色、性状及气味;
④保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
若发现病人体温升高、伤口疼痛、引流管内容物及伤口渗出物为脓性、血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比例上升,常提示有继发感染,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应用抗菌类药物。
(4)排尿异常得护理病人因膀胱破裂行手术修补后1周内不能自行排尿,需留置导尿或膀胱造瘘,对此类病人应加强导尿或膀胱造瘘得护理。
①留置导尿管:定时观察,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逆行感染;定时清洁、消毒尿道外口;鼓励病人多饮水;遵医嘱8—10天后拔除导尿管。
②膀胱造瘘管:定时观察,保持引流通畅;造瘘口周围定期换药;拔管时间一般为10天左右,但拔管前需先夹闭此管,观察病人排尿情况良好后再拔除膀胱造瘘管,拔管后造瘘口适当堵塞纱布并覆盖、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膀胱损伤患者由于对腹腔镜膀胱全切缺乏了解,过分注重手术预期效果得不确定性,对术后尿控功能得恢复缺乏信心,损伤后病人恐惧、焦虑,担心预后、针对这些心理特点,运用沟通技巧,从腹腔镜手术得微创优势入手,从生活上关心、照顾病人,满足基本生活护理,使其感到舒适。
整理向患者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得主动配合以及增强战胜疾病得信心。
2、健康指导
(1)膀胱全切患者应教会病人及家嘱护理造瘘口得方法。
尿兜得保养:每日清水洗净(必要时可用煮沸法消毒, 水开后再将尿兜放入煮沸5分钟。
)晾干备用。
5个月—10个月每周更换2次尿袋,10个月以后每周更换一次。
造口周围皮肤可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干净软布擦洗,涂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防止皮炎及擦伤、ﻫ(2)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抗生素及化疗药。
(3)腺性膀胱炎行电切得患者,嘱患者按时医嘱定时进行膀胱灌注,多饮水,不要经常憋尿、尿急、尿频等及症状须过一段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3、出院指导
(1)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告诉患者要在心理上接受尿袋这一事实,不要心理上给自己增加压力,在生活上适应再从心理上培养自信心,带尿袋只就是一种排尿方式得改变。
(2)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劳逸结合,保持生活规律,戒烟、少饮酒,多加强营养,每日进食足够得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多吃肉类、蔬菜、水果。
4、健康促进ﻫ(1)三个月门诊复查,定期作检查,尤其注意有无血尿,若出现血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ﻫ(2)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得患者按时到门诊接受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