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学案(74)总复习压轴题2(2)
- 格式:doc
- 大小:130.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压轴题汇编二(含答案)1.如图所示,R1=10 Ω,小灯泡L的规格为“2.5 V0.5 A”,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1)求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当S1、S2都断开时,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求电源电压。
(3)当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示数变为0.9 A,求R2的阻值。
2.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灯L标有“4 V 2 W”字样,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电压表的量程为0~3 V,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20 Ω,只闭合开关S、S1,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流表的示数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求:(1)灯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电源电压及定值电阻R2的阻值。
(3)只闭合开关S和S2,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灯L的IU图像如图丙所示,在保证各元件安全工作的情况下,滑动变阻器R1允许的取值范围。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R1=150 Ω,R2=300 Ω。
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2的示数为5 mA。
求:(1)电阻R1两端的电压。
(2)电流表A1的示数。
(3)电路工作5分钟,R1产生的热量。
(4)R2的功率。
4.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R1、R2为两个定值电阻,L为“2.5 V0.5 W”的小灯泡。
开关S1、S2、S3均闭合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0.55 A,A2的示数为0.1 A;保持S1闭合,断开S2、S3,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
求:(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阻值R L。
(2)小灯泡正常发光1 min所消耗的电能。
(3)电源电压和电阻R1、R2的阻值。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电压表的量程为0~15 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 A,灯L上标有“6 V 3W”字样(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定值电阻R2=30 Ω。
当只闭合开关S1、S2,调节滑片P至距B端25处时,灯L正常工作;当只闭合开关S1、S3,调节滑片P至中点处时,电流表示数为0.3 A。
2024年初三物理全套总复习教案精华一、教学内容1. 力学部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二章《力的作用》、第三章《压强与浮力》、第四章《简单机械》。
2. 热学部分:第五章《热现象》、第六章《物态变化》。
3. 电学部分:第七章《电路》、第八章《电流与电压》、第九章《电阻与电功率》、第十章《磁现象》。
二、教学目标1. 巩固学生对力学、热学、电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学部分的重点难点在于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热学部分难点在于物态变化的判断及热力学定律的应用;电学部分难点在于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力学部分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热学部分的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电学部分的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天平、电压表、电流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2. 复习内容:(1)力学部分: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2)热学部分:讲解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阐述。
(3)电学部分:讲解电路图的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随堂练习:针对复习内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上讲台解答问题,或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与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2. 热学部分:物态变化、热力学定律。
3. 电学部分:电路图识别、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的计算。
2024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学生对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等基础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内容1.力学部分: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摩擦力、压强、浮力等。
2.热学部分:温度、热量、比热容、热效率等。
3.电磁学部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磁现象等。
4.光学部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透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的基础知识及运用。
2.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电磁感应现象、光的折射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学部分1.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拔河比赛、抛物线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力学基础知识。
2.知识点讲解(1)力的合成与分解: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2)牛顿运动定律:回顾牛顿运动定律,强调惯性、加速度等概念。
(3)摩擦力:讲解摩擦力的产生原因、种类及计算方法。
(4)压强: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液体压强的特点。
(5)浮力:讲解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浮力原理。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分析解题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
(2)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热学部分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烧水、散热器等,引导学生回顾热学基础知识。
2.知识点讲解(1)温度:讲解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热量:讲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传递方式及计算方法。
(3)比热容:讲解比热容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
(4)热效率:讲解热效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提高热效率的方法。
3.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分组讨论,分析解题过程中的疑问和困难。
(2)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电磁学部分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手机充电、电磁炉等,引导学生回顾电磁学基础知识。
中考物理压轴题讲解教案教案标题:中考物理压轴题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中考物理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 提高学生在解答压轴题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压轴题的题意和要求。
2. 掌握解决压轴题的基本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分析压轴题中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2.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压轴题。
教学准备:1. 中考物理压轴题集。
2. 教学投影仪和计算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压轴题的概念,解释其在中考物理中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解答压轴题的重要性。
二、讲解压轴题的题意和要求(10分钟)1. 选择一道典型的压轴题,解读题目中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分析题目要求,明确解题思路和方法。
三、解题示范(15分钟)1. 通过投影仪将压轴题的题目展示给学生。
2. 分步骤解答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强调解题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
四、学生练习(2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的压轴题。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讲解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上台依次讲解自己解答的压轴题,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六、拓展练习(10分钟)1. 提供一些类似的压轴题供学生自主练习。
2.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
2. 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布置类似的压轴题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提升物理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解题表现。
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压轴题的理解和解答能力。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个别辅导和指导。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考物理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中考压轴计算题的专题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学生会使用计算公式解答常见的中考物理压轴计算题二、重、难点:多个计算公式的综合使用三、学习流程:(一)、自主学习:1、计算电功率的常用公式是:。
2、吸热公式是:。
3、功的计算公式是:、电功的计算公式:。
4、教师描述计算题的解答步骤。
(二)、合作展示:1. (2013年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lO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l4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若在6min内完全燃烧了2kg的煤,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煤的热值约为3×107j/kg。
求:(1)煤完全燃烧产生的热量:(2)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3)煤炉烧水时的热效率。
2.(2014年中考)电信公司机房接到某用户反映,他家的电话不能使用。
经过机房人员初步测试,判断为接入该用户的电话线某处短路。
为了确定短路的具体位置,机房人员利用测量仪器接成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
已知电话线由两根导线并排而成,该用户家到机房的电话线长5km,设单根电话线每米的电阻为3×10-3Ω,测量时电压表示数为12V,电流表示数为1A。
若只考虑电话线的电阻,求:(1)该用户家到机房单根电话线的电阻值;(2)短路位置到机房的距离s;(3)测量时电路消耗的功率。
3、(2015年中考)如图18所示,电源电压6V恒定不变,灯泡L标有“6V 3W”字样,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20 Ω。
求:(1)小灯泡的电阻:(2)S、S l都闭合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3)S闭合、S1断开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
(四)、课外拓展(2015年中考)电动汽车是世界各国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我国生产的某品牌的一款电动汽车充满电后,除了提供车内用电还能以80km/h的速度连续行驶360km。
若该车行驶时整车总质量为1.5t,受到的阻力为整车总重的9%,电动机的牵引功率占电源输出总功率的75%。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大全15篇教案中的教学活动和方法都经过了反复实践和优化,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而变化的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课前复习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原子的结构是怎样的?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各有什么特征?其微观结构是怎样的?二、引入新课我们去商店购买粮食、蔬菜、水果时,我们关注的是物质的量的多少?售货员要用秤称量货物的质量的'大小。
在物理学里,质量的含义是什么?质量有什么特性?如何利用测量工具去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三、新课教学1、质量①定义:在物理学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注意区分“物体”和“物质”的概念。
②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1kg=103g,1g=103mg,1t=103kg③质量单位千克的由来学生阅读P12“科学世界”。
规定4℃时1dm3的纯水的质量为1kg。
并且用铂制作了标准千克原器,这个标准千克原器也叫“档案千克”。
④认识一些物体的质量(P9)2、质量的测量①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实验室用)磅(秤)、杆秤(生活中用)②认识天平:底座、支架、横梁、平衡螺母、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称量,感量。
a、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b、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当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幅相等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5篇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九年级物理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希望你喜欢。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难点:照相机的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教学器材:透镜、纸片、放大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凸透镜、凹透镜对光各有什么作用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光心有什么特点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进行新课:1、照相机: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的结构:镜头……凸透镜胶卷……快门……图3.2-1示2、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10分钟)3、投影仪: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结构:图3.2-4示4、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实际是一个凸透镜怎样使用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照相的一些技巧。
教学后记:考虑二个问题:如何讲解结构、原理时具体化如何连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你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初三物理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要很用心的去写教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物理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
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
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
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
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
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学案(74)课题总复习压轴题2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12年海淀一模)38.如图25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
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A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流表示数为I1,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P A,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1;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2。
保持开关S1闭合、S2断开,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最右端调至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A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3,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3。
继续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B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4=2.4W。
已知P2-P3=1.2W,U1:U2=4:9,I2:I3=4:3。
求:(1)P2与P3的比值;(2)R A与R B的比值;(3)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 A消耗的电功率P A。
图2539.图26是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在岸边打捞水中物品的装置示意图。
该装置由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两部分组成。
悬挂机构由固定杆OD和杠杆BC构成,O为杠杆BC的支点,CO:OB=4:1。
配重E通过绳子竖直拉着杠杆B端,其质量m E=500kg。
安装在杠杆C端的提升装置由支架、电动机Q、定滑轮K及动滑轮M构成。
其中支架和电动机Q的总质量m Q=12kg,定滑轮K和动滑轮M的质量均为m0。
可利用遥控电动机拉动绳子,通过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品。
在一次打捞一批实心金属材料过程中,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竖直上升,此时电动机Q牵引绳子的功率为P1,绳子H端的拉力为F1,金属材料上升速度大小为v1,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在金属材料全部露出水面后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绳子H端的拉力为F2,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5篇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阅读教科参考书,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编写好教案制定好教学计划。
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差生,课堂密切注意他们,教育他们求学勿半途而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考物理总复习课教案1一、基本说明1、本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作者2、教学内容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2)年级或模块:九年级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4)教学时间45分钟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
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5篇九班级物理总复习教案5篇最新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九班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吗?它能关心你的物理教育活动顺当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乐观的关心。
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九班级物理总复习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184022九班级物理总复习教案1爱因斯坦说:“爱好是的老师”。
可见,爱好对学习多么重要。
心理学指出:学习爱好是指同学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
由此可见,要想让同学学好物理,同学只有对物理感爱好,才想学、爱学,最终学好,用好。
因此,如何激发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导课好玩“授业无趣,必不乐学”。
物理规律和原理一般都比较抽象、概括,假如老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填鸭式讲授,对同学就缺乏吸引力,会使同学感到枯燥无味,昏昏欲睡。
那么,怎样在授课一开头的时候,就能引起同学剧烈的求知爱好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导入课题的问题。
老师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应想方设法创设各种好玩的物理情境,让同学在此情境中感受到物理的生动活泼和趣味性,从而对本节内容产生深厚的探究热忱。
例如讲“汽化和液化”时,演示“纸锅烧水”,会立刻吸引同学的留意力。
在“流体压强和流速”教学中,老师用力向漏斗管口吹气,请同学观看下方紧贴漏斗壁的乒乓球是否会掉下来?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由此引入新课,也能激发同学学习新学问的欲望。
除演示试验作为引子外,还可以叙述一些趣味小故事,也能吸引同学的留意力,引起同学爱好。
例如讲授“重力”时,可以讲一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既展现了“万有引力”的物理情景,又激发了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
二、举例寓趣,设疑激趣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化枯燥为生动,擅长举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做法。
例如讲授“声音可否在液体中传播”时,举例:“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来说明问题,在进行“汽化和液化”教学时,举例: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杯子会“出汗”,用此来说明液化原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
综合题压轴训练(二)一、填空题(共4道,每道24分)1.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体育健身活动。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小明重600N,1min钟内做俯卧撑30个,每做一次肩膀升高50cm。
小明身体可视为杠杆,O为支点,A′为重心,OA=1m,B到O点的距离OB=1.5m。
求:(1)地面对手的支持力为____N;(2)若每个手掌的面积为0.016m2,则双手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pa;(3)1min钟内小明所做____J的功;(4)小明做功的功率为____W。
答案:400, 1.25×104, 6000, 100解题思路:(1)如图,根据杠杠平衡条件F×OB=G×OA,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
(2)地面受到的压力:F′=F=400N,双手对地面压强:。
(3)W=nFs=30×400N×0.5m=6000J;(4)。
试题难度:一颗星知识点:功和功率的计算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薄壁柱形容器质量分别为1kg和0.5kg,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0.015m2和0.01m2,均放在水平面上,甲容器中装有3.0×10-3m3的水。
(g取9.8N/kg)求:①甲容器中水的质量为____kg;②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____pa;③现将甲容器的水倒一部分到乙容器中,使两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都相等,则倒入乙容器水的质量△m=____kg。
答案:3, 1.96×103, 1.3解题思路:(1)甲容器中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103kg/m3×3×10-3m3=3kg;(2)甲中水的深度;水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ρgh=1×103kg/m3×9.8N/kg×0.2m=1960Pa;(3)因为两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p´甲=p´乙所以;整理得:;解得△m=1.3kg。
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5篇任时光飞逝,我们辛勤工作,蓦回首,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
回顾一学期的物理教学工作,我们感叹良多,点滴作法涌上心头,存在的问题还需努力解决。
谨记于下,权作经验教训的总结。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引入[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
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四、小结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
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5篇)初三物理总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
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教学上打算在全面抓好的同时,拔出一部分尖子起领头作用,对有学习积极性而基础一般和较差的人给予大力的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对躺倒不学的人首先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在采用较低难度的作业和要求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理论学习:抓好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理论的学习,及时了解课改信息和课改动向,转变教学观念,形成新课教学思想,树立现代化、科学化的教育思想。
2、备好每堂课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4、做好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以中考为指挥棒,以自主、创新、合作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批改作业精批细改好每一位学生的每份作业,学生的作业缺陷,师生都心中有数。
对每位同学的作业订正和掌握情况都尽力做到及时反馈,再次批改,让学生获得了一个较好的巩固机会。
6、做好课外辅导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生障碍,增强学生信心,尽可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激光源、各种透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完成光路图:空气玻璃水空气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进行新课: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2、透镜的做法: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重、难点:1、试验的过程。
反射、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由于光的 而形成的 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体大小 ,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3.小明同学身高1.5m ,他站在平面镜前2m 的地方,这个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 ,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m ,这个同学向镜前移动0.5m ,此时像与他的距离为 m 。
4.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影”,其光学成因是不同的,阳光下人影是由 引起的,“水中倒影”是由 引起的。
5.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6.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7.一人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5m 时,则他到镜面的距离为 m,如果他向镜面走过去,这过程他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S 第5题B A第6题第10A B A B第118.小强同学身高1.7m ,他站在平面镜前3m 的地方,则这个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m ,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 m ,这个同学向镜前移动0.5m ,此时像与他的距离为 m 。
9.在平面镜里看到时钟指针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间为:( )A .1时50分B .2时50分C .10时10分D .9时50分10.在下图中根据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A第13A 第1511.A 'B '是物体AB 在平面镜所成的像,请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12.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
13.如图所示,S '是S 的像,SA 是S 发出的光线,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并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
14.图中A 'B 'C '是物体ABC 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试根据图中的像画出原物。
15.如图所示,AB 、CD 是发光点S 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 和它在平面镜中的像S '。
16.完成下面两图反射光路图35。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学案(78)课题期总复习压轴题6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12年门头沟一模)38.如图2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不变。
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A端时, 电压表示数为U1, 电流表示数为I1,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为P1,此时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电功率为16W。
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滑到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2,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阻R3消耗的电功率为P3。
已知:U1:U2=4:3,P1:P3=1:9求:(1)电流I1与I2的比值;(2)电阻R1与R2的比值(3)当开关S1、S2图2239.如图23甲所示,某工人用滑轮组从水深为H=5m的井底匀速提起高为2m,底面积为0.02m2的实心圆柱体M(圆柱体底部与井底不密合),该物体的密度为2.5×103kg/m3,如果动滑轮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相连,绕在滑轮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的拉力F=500N。
当工人作用在绳端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时,实心圆柱体受到井底的支持力为N;从实心圆柱体刚刚离开井底到刚好要露出水面前始终以某一速度匀速上升时,工人作用在绳端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工人做功与时间的图像如图23乙所示。
已知:F1׃F2=2׃5。
不计摩擦和绳重及水的阻力,g=10N/kg。
求:(1) 当实心圆柱体在水中匀速上升时(未露出水面)所受的浮力;(2) 当作用在绳端的拉力为F1时,实心圆柱体受到井底的支持力N;(3)实心圆柱体上表面刚刚露出水面后继续上升,当绳子刚好能被拉断时,实心圆柱体M所受的拉力F0。
23 乙。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学案(25)课题总复习功和能练习二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1、如图,粗糙水平面上有一重为100N的物体,用10N的水平推力使其以3m/s的速度沿力的方向运动了10s,在此过程中()A、重力做了3000J的功B、推力的功率为30WC、推力做了1000J的功D、摩擦力为100N2.一个小朋友从滑梯上匀速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C.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3.在水平街道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一边行驶一边向道路上洒水。
下列关于其机械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 B.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C.动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D.动能减小,机械能增大4.小红按照图示情景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她把一个悬挂起来的铁锁拉到自己的面前并接触鼻子,然后将铁锁由静止释放,保持头的位置不变,铁锁摆回时不会撞击她的鼻子。
铁锁由接触鼻子的位置a开始,沿弧线abc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运动的过程中,关于它的动能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锁在位置a有最大的动能B.铁锁在位置b有最大的动能C.铁锁在位置c有最大的动能D.铁锁在a、b、c三处的动能相同5.阳阳在蹦床上做游戏,从高处落到蹦床上又被弹起。
当她从接触蹦床床面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阳阳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B.蹦床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C.阳阳的动能逐渐减小 D.阳阳受到的合力先减小后增6.一个同学用120N的力将一个4N的足球踢到25m远处,对他踢球时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300JB.100JC.没有做功D.做功的条件不足,无法计算7、用图1示滑轮组把重G=12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绳端的拉力为F=50N,则:绳端移动的距离为m,有用功W有用=J 总功W总=J,额外功W额外=,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北大附属实验学校九年级物理教学案(74)
课题总复习压轴题2主备张继维审定时间
(12年海淀一模)
38.如图25所示,电源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
当开关S1、S2都闭合,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A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流表示数为I1,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为P A,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1;当开关S1闭合、S2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位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2。
保持开关S1闭合、S2断开,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最右端调至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A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3,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3。
继续改变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 B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4=2.4W。
已知P2-P3=1.2W,U1:U2=4:9,I2:I3=4:3。
求:
(1)P2与P3的比值;
(2)R A与R B的比值;
(3)当开关S1、S2均闭合时,滑动变阻器R A消耗的电功率P A。
图25
39.图26是某科研小组设计的在岸边打捞水中物品的装置示意图。
该装置由悬挂机构和提升装置两部分组成。
悬挂机构由固定杆OD和杠杆BC构成,O为杠杆BC的支点,CO:OB=4:1。
配重E通过绳子竖直拉着杠杆B端,其质量m E=500kg。
安装在杠杆C端的提升装置由支架、电动机Q、定滑轮K及动滑轮M构成。
其中支架和电动机Q的总质量m Q=12kg,定滑轮K和动滑轮M的质量均为m0。
可利用遥控电动机拉动绳子,通过滑轮组提升浸没在水中的物品。
在一次打捞一批实心金属材料过程中,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竖直上升,此时电动机Q牵引绳子的功率为P1,绳子H端的拉力为F1,金属材料上升速度大小为v1,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1,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1;在金属材料全部露出水面后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绳子H端的拉力为F2,地面对配重E的支持力为N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2。
已知F1=200N,v1=0.2m/s,η2=95%,N1:N2=6:1,绳和杠杆的质量、捆绑金属材料的钢丝绳的质量和体积、滑轮与轴及杠杆支点处的摩擦、水对金属材料的阻力均可忽略不计,g取10N/kg。
求:
(1)金属材料浸没在水中匀速上升时电动机牵引绳的功率P1;
(2)动滑轮M的质量m0;
(3)被打捞金属材料的密度ρ金。
图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