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对现代爱情的借鉴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4
《戏剧之家》2019年第25期 总第325期217文化天地浅析“柏拉图式爱情”的哲学意蕴张瑞祥(昆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一、“柏拉图式爱情”的历史渊源(一)从文本阐发“柏拉图式爱情”的内涵。
首先,“柏拉图式爱情”是由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巴尔德沙尔·卡斯诺提创造出来的。
意指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渴望与思慕,(即精神与精神之间的交流)其中剔除了肉体交流的部分,卡斯诺提本人将其解释为“顺从精神而不是顺从情人”。
①由此,这种心灵或者精神上的玄妙交流被同性恋人士当作与传统爱情婚姻文化制度相违背的恋爱根基和土壤,更有甚者,将古希腊时期的同性恋风气也归因于柏拉图的爱情观,但是,这些都是对“柏拉图式爱情”的曲解和误会。
柏拉图的爱情哲学主要体现在两部著作中,分别是柏拉图的《斐德罗篇》和《会饮篇》。
在《斐德罗篇》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驳斥了斐德罗一篇有关爱情的文章,并作了反讥式的的评价:“你和我不仅要赞美它的作者(吕西亚斯)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首尾一贯的精确性、精心修饰的辞藻,而且还要赞扬他所说的内容吗?”②苏格拉底对这篇文章的论点即将爱情视为一种肉体的欲望给予完全的否定,并作了充分的论证。
他首先确定关于爱情的原则和定义,即“爱情有一种是旨在追求快乐的天生的欲望,另一种是旨在追求至善的后天获得的判断力。
当我们在判断力的理性指导下追求至善时,我们有了一种指导,称作节制;但当欲望拉着我们不合理地趋向快乐并统治我们时,这种统治的名称就是奢侈。
当追求美的享受的欲望从其他相关的欲望中获得竭力追求肉体之美的新力量时,这种力量就给这种欲望提供了一个名称——这是最强烈的欲望,叫作爱情。
”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对爱情做出的二重划分,只有真正在理性的指导下追求关于至善的知识时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才叫做爱情,是真正的快乐,而肉体的交欢所展现的快乐是柏拉图所不屑的。
在《会饮篇》中,众人讨论爱神,礼赞爱神,裴卓,包萨尼亚、鄂吕克锡马柯等人依次做了发言,阿里斯多潘通过神话的方式,从人的本性(不能确定真假的本性)出发,将人分为男人、女人,以及阴阳人三种形态,人与人相爱的欲望就根植于人心,它要恢复原始的整一状态,把两个人合成一个,治好从前剖开的伤痛。
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对现代爱情的借鉴第一篇: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对现代爱情的借鉴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对现代爱情的借鉴综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自古以来,人间就不乏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有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众多鲜为人知的感人爱情。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另一种崇高的爱情观,也是一种区别于普世的爱情的升华。
但是什么是爱情呢?爱情与其他情感有什么联系?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与现在社会爱情相比有哪些优点?柏拉图式的爱情对于当今社会爱情又可以有什么样的借鉴?在此,我将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
正文: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会思考,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有喜怒哀乐,有爱情、友情、亲情··正因为人类的大脑思维的发达,人类难免会产生孤独感,渴望在精神上或者生理上有人交流,有人理解。
当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感受外界事物的时候,爱情也随之产生了。
在一定程度看来,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原始生命的动力。
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进化,人们有意识地把这种情感划分出来,也许最早的划分依据就是以性爱为标志的。
不同于友情和亲情,爱情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异性之间的感情,也成为了争议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种人类情感,为我们现在普遍理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提供了前提。
柏拉图式的爱情观的提出为人类在爱情的理性认识上跨出了一大步。
柏拉图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拥有着异同寻常的感情世界。
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充满了理性的光芒。
爱情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也同样可以在同性之间产生倾慕之情。
在柏拉图的思维中,他想的是:爱情存在于观念世界,也就是精神世界里。
性与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
性是动物的本能,而情是人类的标志。
人类只有把性与情区分开来才可能达到心境的平和,也能达到人类追求理性的目的。
他强调的是纯精神上的交流。
但是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如同很多男系社会的情况一样,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所以能与他进行交流的多数是同性者。
浅析拉图式爱情观——以《会饮篇》为例作者:徐畅来源:《速读·上旬》2014年第10期摘要:柏拉图式的爱情常常被人们简单的说成是精神之恋,或者说是同性之恋,其实它并不能被人们简单的用一两个词语来概括。
在柏拉图的数十篇对话篇中,《会饮篇》详细地讲述了柏拉图对爱情的观点。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流畅,为后世人所喜爱,让人们记住了“柏拉图式爱情”这个术语,精神之恋也随之被后世之人所向往。
其实柏拉图式爱情的核心不在于精神之恋,而是对于爱情需要节制这一观点。
关键词:柏拉图式爱情;会饮篇一、柏拉图与他的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他原名叫做阿里斯托勒斯,后来因为他身体强壮、胸膛宽阔,他的体育老师就为他取名为柏拉图,意指“宽阔”,后来被一直沿用至今。
“柏拉图式爱情”是作为精神恋爱被广泛流传的,但精神恋爱这一词并非最早出于柏拉图口中,而是由巴尔德沙尔·卡斯诺提出来的。
巴尔德沙尔 ·卡斯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学者,精神恋爱这一词本意是指:除掉肉体的欲望,追求心灵之间的沟通。
所以,人们在提到柏拉图式爱情的时候很自然的想到了精神爱情。
精神爱情只是柏拉图爱情思想中的一点,但并不代表柏拉图式爱情的全部。
柏拉图式爱情在现代社会常常被人们误解为只是单纯的精神恋爱,没有肉体的结合,让人们感受真正的纯洁的爱情。
其实,柏拉图式爱情并不仅仅是体验精神上的感受,也包括了肉体的结合。
只是现代人仅仅记住了精神之恋,而抛弃了他的其他理论,而产生了误读。
这种复杂的爱情观,柏拉图是通过《会饮篇》来详细解释的。
二、从《会饮篇》中分析“柏拉图式爱情”的观点柏拉图在《会饮篇》中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柏拉图的《会饮篇》基本上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
斐德罗是整个会饮中第一个讲话的人,并且他也是整个谈话的发起者。
他说道:“我认为爱神在诸神中是最古老,最尊严的,而且对于人类,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他也是最能引起德行和幸福的。
柏拉图式爱情与网络
和许多网络中的人儿一样,他们在网络中相识,在网络中相知,也在网络中发展。
逐步走到了他们网恋。
中间的情节就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两个人自然地吸引了对方,并且确定了感情的存在,在一些条件的约束下,他们不能够在一起,所以想起来了柏拉图式的爱情,且不说这样的爱情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但是他们真的这样做着,当然在这样的过程中也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他们是否能够完美的走下去。
这个故事会记录他们所有的故事,以及那令人期待的结局,也许他们的结局不完美,很凄美。
也许他们会在一起。
追求其柏拉图爱情的结局好像是两个人永远互相守望,成为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在这里有必要把柏拉图爱情用语言表达出来,给这个故事做一个很好的诠释。
只是站在爱人的身边
默默的付出,静静的守候
不奢望走进
也不祈求拥有
即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
却仍然执迷不悔
也就是这种不求回报的伟大
注定了它悲剧的结局
最后,也只能是一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衡线
只留下回忆中美好的片段
当做永恒
我想这就是柏拉图式的爱情
只有回忆是永恒的
看着这段文字,我的心情就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情愫由心底而起,但愿这个故事中,大家可以得到点什么,理解到点什么。
给大家在网络恋情里有新的认识。
对于柏拉图式恋爱,你的看法是什么?Q:你介意另一半有亲密的异性朋友吗?A:好像,最近的问题问得有些频繁。
虽然,存在即合理的。
但这样的合理,也有道德底线不可逾越。
男女之间,我向来都不认为有单纯的友谊。
毕竟,男女有别。
除非,你也没有性别观、对方也没有性别观。
这样的几率,可以说约等于零。
毕竟,这样的“纯友谊”需要大家都有着不约而同的规矩。
有分寸感,不会说对方不满意的话、做对方不喜欢的事。
凭什么?只是朋友吗?不不不。
所有的解释,都很难自圆其说。
既然这样,又何必给彼此增加麻烦。
接着,我会介意另一半有亲密的异性朋友吗?当然介意。
在这点上,我有些别人无法接受的执拗。
你已经有我这个女朋友了,还要什么异性朋友?工作上的,那没办法避免。
生活中的,那请远离了吧。
别说有没有容人之量,反过来问问男人:你愿意自己的女朋友有很多男闺蜜吗?估计,接下来的炸毛会更加厉害、更加夸张。
大家都自觉一些,情感就少一些杂质。
如果,你有你的男闺蜜、我有我的女红颜——乱套了,不是吗?Q:对女朋友冷暴力的人有着怎样的感情观?A:首先,了解一下什么叫冷暴力。
这个人,太自以为中心。
遇到问题,更多时候就是逃避。
或者,直接将它扔给女朋友。
他的冷暴力,让你觉得很难与他继续沟通下去。
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你只能选择分手。
其次,这个人知不知道自己在冷暴力的对待自己女朋友?估计,当时并不清楚。
只是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不该做的事,这才会有心理暗示。
接着,冷暴力对待女朋友,有两种可能。
一,他想逼着女朋友分手。
明白着说,仿佛自己就是渣男。
那还是等女朋友自己说,这样分手也轻松一些。
二,他想得到女朋友更多的关心。
然而,他的做法是错的、适得其反。
最后,我只能劝奉冷暴力对待女朋友的男人说一声:爱她,就给她温暖、给她安全感。
不爱,那就分手吧。
这年头,少了谁、地球照样会转。
这样的精神折磨,很不好受。
你这样的耗着,难道你就觉得很好玩吗?冷暴力虽然不等于暴力,但对人一样造成伤害。
请,好自为之。
柏拉图式的爱情给我们的启示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指出,我们通常总是首先在一个特殊的事物或人身上体会到美,但我们很快就“觉察到一种相的美和另一种相的美是类似的”,也就是说,美的所有类型都具有某种相似性。
当我们发现了美的一般本质时,“他将减轻他对一个东西的爱的狂热,他将把他。
视为微不足道的东西,他将成为一个所有美的相的爱好者;在下一个阶段,他将认为心灵的美比外部的相的美更荣耀。
”然后,“把美的汪洋大海尽收眼底,凝神观照,在对智慧无限的爱中,他将创造出许多美好崇高的思想;直达精力弥漫的顶点,最终在他面前展示出一个唯一科学的前景,它是一切美的科学。
”柏拉图是在追求一种普遍的美、抽象的美甚至可以说是观念形态的美,而舍弃具体的事物和具体的人的美,尽管抽象的美是由具体的美升华而来,但是抽象的美是具体的美所无法比拟的。
在这里我们不禁要怀疑柏拉图在追求具体的恋爱对象中是否经常遭遇失败?然后才转而去追求抽象的美,并最终找到了观念形态的美。
因此,柏拉图的爱情就是一种精神的恋爱。
大凡爱情都必然有精神爱恋的成分,爱既是一种感情,也是一种精神、一种想象、一种思维,但一般的爱必然有其现实的对象,而柏拉图式的爱情,其爱恋的对象不是现实的、具体的个人,这种爱是跨越了一切现实的、具体的对象的爱,或者说,他爱的对象是一种想象中的对象,是一种理念。
但是,不管怎么说,柏拉图式的爱情为人们追寻更高层次的爱及恋爱心理咨询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青少年陷入早恋而不能自拔,许多青年陷入单恋或失恋的痛苦而无法解脱,也有人把死亡看着是解脱单恋和失恋的痛苦的唯一途径,并因而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实际上,这都是由于对具体的人的狭隘的爱所造成的悲剧。
这种狭隘的爱会蒙蔽人的眼睛、遮挡人的视线,使人看不到美好的未来,看不到更美好的远景。
实际上,比死亡更好的解脱方法有很多,譬如歌德把失恋的痛苦融入到文学的创作之中,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身上,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
爱情的理想国——对“柏拉图式爱情”的个人理解一提到“柏拉图”这个名字,首先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这样几个词: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理想国、柏拉图式爱情。
这位古希腊的先哲,无论是在政治哲学方面,还是文艺教育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但我,对他的爱情观特别感兴趣。
“柏拉图式爱情”,即一种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是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
但我觉得这充满罗曼蒂克气息的“柏拉图式爱情”,是爱情的最高境界。
它超越生与死的界限,摆脱身体和物质的束缚,最终达到精神与思想天衣无缝的契合。
在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柏拉图的爱情观就已经超越时空的限制,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怎能不令人佩服呢?阅读王太庆译著的《柏拉图对话集》,在其中一篇比较重要的对话《会饮篇》中,它描写在一次宴会上,参加者每人致一篇对爱神的颂辞。
柏拉图就提出肉体的爱不如精神上对智慧和美德的爱,这样的爱就是至善,并描述了认识美的过程。
从这些谈话中,可以看出柏拉图的爱情思想带有美学的色彩。
“美的相”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绝对的、单一的,所以柏拉图眼中的爱也是持之以恒的、超凡脱俗的、纯真纯洁的。
柏拉图对爱情的阐释应该也受到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启发。
曾经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麽是爱情?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柏拉图去做了。
许久之后,他却空著双手回来了。
苏格拉底问他怎麽空手回来了?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著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麽都没有摘到〃〃〃〃〃〃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解析柏拉图的理念爱情观摘要:理念爱情观是柏拉图对于爱情的正确解释,通过对理念论的认识,我们知道理念是柏拉图爱情的理论基础,而这种爱情则是理念的生活实践。
柏拉图的理念爱情体现的是人对至善至美、永恒的纯粹追求,虽然这种理念爱情是形而上学,唯心的,在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存在,但对于现今爱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依然有很大的魅力。
虽然我们不赞成柏拉图的理念爱情,但它却给我们对待爱情有了一个理性指导。
正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所以理念爱情的影响也将不会停止。
Idea of the concept of love is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Plato’s views on l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on the concept, we know that the concept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Plato’s love, this love is the living practice of philosophy. Plato’s concept of love is reflected in the goodness and beauty, the eternal pursuit, although this concept of love is metaphysical, idealist, could not exist in the real world, but for present-day love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charm. Although w do not agree with Plato’s concept of love, but it gives us about love to have a rational guidance. Because loveis the eternal topic of mankind, so the concept of love will not stop.关键词:理念理念爱情至善至美不朽一说到爱情人们常会想到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什么意思柏拉图式恋爱怎么谈有很多人都想谈一场柏拉图式的爱情,但是往往遇不到那个人。
也有很多网友好奇柏拉图式爱情什么意思,柏拉图式恋爱怎么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这话题吧,看看大家喜不喜欢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什么意思大家都是知道柏拉图是西方的一个哲学家,柏拉图式爱情就是用他命名的。
柏拉图式爱情,也可以被称为是精神恋爱,就是注重精神上的交流,不掺杂肉体的恋爱方式。
在15世纪的时候,柏拉图式爱情被提出来,柏拉图式爱情和苏格拉底式爱情比较像,都是注重精神方面,不注重肉体方面。
柏拉图式爱情就是如果两个人应该肉体才在一起,这样的爱情是不纯洁的,玷污了爱情这个词汇。
爱情就应该是纯洁的,从精神谈恋爱,这才是两个人灵魂的结合,才是最纯洁的爱情。
柏拉图式恋爱怎么谈柏拉图式恋爱就是追求精神恋爱,但并不是完全禁止肉体的交流。
如果想谈一场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难的。
不仅是精神上的考验,更是身体上的考验。
首先就是两个人要有自己的空间,就是不要束缚对方,不要干涉对方的自由,整天管着对方。
要给彼此足够的信任,不要占有欲太强。
再者两个人要有合适的三观,有聊不完的话题,生活品味要一样。
而且两人的想法一致,就算不一致能够有妥善的处理办法,精神层面一致。
其次两个人在一起会有安全感,虽然平平淡淡但是过的很开心。
不会经常想起对方,但是自己不舒服,或者很累的时候,对方会给足够的帮助,知道有对方的地方才是家。
最后要愿意为了对方,做一些对方感兴趣的事情,两个人之间相同的地方越来越多,精神方面越来越富裕,哪怕身处异地,也不会分离。
柏拉图式爱情虽然存在,但是也特别少。
毕竟在这个开放的社会,柏拉图式爱情太难存在了。
那么大家喜不喜欢柏拉图式爱情呢?想不想来一场柏拉图式恋爱呢?以上就是柏拉图式爱情什么意思柏拉图式恋爱怎么谈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柏拉圖對愛情的啟示柏拉圖有一天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愛情蘇格拉底叫他到麥田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麥穗,但只可以摘一次。
柏拉圖覺得很容易,充滿信心地出去,誰知過了半天他仍沒有回去。
最後,他垂頭喪氣出現在老師跟前,訴說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難得看見一株看似不錯的,卻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棄,再看看有沒有更好的,到發現已經走到盡頭時,才發覺手上一棵麥穗也沒有。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愛情”柏拉圖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婚姻蘇格拉底叫他到彬樹林走一次,要不回頭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適合用來當聖誕樹用的樹材,但只可以取一次。
柏拉圖有了上回的教訓,充滿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後,他一身疲憊地拖了一棵看起來直挺、翠綠,卻有點稀疏的杉樹。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樹材嗎?”柏拉圖回答老師:“當我穿越樹林的時候,看到過幾棵非常好的樹,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麥穗的教訓,看到這棵樹還不錯,就選它了,我怕我不選它,就又會錯過了砍樹的機會而空手而歸,儘管它並不是我碰見的最棒的一棵。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婚姻”柏拉圖又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外遇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柏拉圖又充滿信心地出去,兩個小時之後,他精神抖擻地帶回了一支顏色豔麗但稍稍焉掉的花。
蘇格拉底問他:“這就是最好的花嗎?”柏拉圖回答老師:“我找了兩小時,發覺這是最盛開最美麗的花,但我采下帶回來的路上,它就逐漸枯萎下來。
”這時,蘇格拉底告訴他:“那就是外遇”又有一天又問老師蘇格拉底什麼是生活蘇格拉底還是叫他到樹林走一次,可以來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圖有了以前的教訓,又充滿信心地出去。
過了三天三夜,他也沒有回來。
蘇格拉底只好走進樹林裏去找他,最後發現柏拉圖已在樹林裏…安營紮寨。
蘇格拉底問他:“你找著最好看的花麼?”柏拉圖指著邊上的一朵花說:“這就是最好看的花嗎?”蘇格拉底問:“為什麼不把它帶出去呢?”柏拉圖回答老師:“我如果把它摘下來,它馬上就枯萎。
西美尔:柏拉图式的爱欲与现代人的爱欲一在柏拉图看来,爱是一种绝对的活力。
因此,理解之路必须经由爱,并通过爱达到诸终极理念和形而上的潜能,达到被体验着的生命与这些潜能联系在一起的所有地域。
二由柏拉图发展到顶点的希腊精神的终极意向与现代精神法则所规定的终极意向,不可同日而语。
三希腊人的世界观以一种存在的理念为基础,以一种统一的实在的丰富理念为基础,这种理念自身包含着创造的表达,并被希腊人尊为神性。
四根据希腊世界观,柏拉图把诸事物的所有价值和所有实际的现实性统统转移到诸理念之域。
亦即转移到形而上的诸实体之域,这些实体是我们关于诸事物的概念的形而上的复本,是超越于诸事物的真理之载体。
尘世的事物之所以拥有意义和价值,只是由于形而上之域的光照亮了它。
五神话把严肃的信仰和诗意的幻想结合在一起,柏拉图则在这融合着信仰和幻想的中给灵魂以安宅,灵魂之家即是这前世之域。
在尘世中,我们自身怀有一种以我们的前世存在为根据的对普遍美的永恒渴求六美是理念是所有理念中唯一可见的,正是美把理念引导到尘世中来,而爱则通过相同的道路把尘世的现象引导到理念。
七美的人仅只是一个经验性中介,被用来唤起对先前美的理念的回忆。
在人身上,美只是过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以绝对完美的形式出现。
八人身上的美即便激发起最高的激情,它也并不真正与这个人本身相关,而只表明人的更高一级的存在的爱需要持续可见的,自足的对象。
由于世俗世界并不提供这种对象,美的人才唤起这种爱。
换言之,人的美并非因为人是美的,而是由于他在纯粹性和实体性中所看到的实体的美之光洒落在他身上,并留待在他身畔,这样,他就与美之光维系在一起了。
九现代人的生命感的特征是动力性的活力,事实上,这种生命感在我们面前显现为一种活的的运动形式,并在健动不息的流动中消耗自身,从不顾及恒定和忠诚,而是依从一种总是新的节律。
这种生命感与希腊人的实体感及其永恒性的设定完全背道而驰。
十十分明显,在希腊人的思想中包含着相当精微的灵魂创造性的理论意识。
灵魂至爱,理性至爱——论《会饮》柏拉图式的爱李闫瑞德灵魂至爱,理性至爱——论《会饮》柏拉图式的爱古希腊哲学智慧大师柏拉图,为人类奉献出著名的“柏拉图式的恋爱”。
虽然每当人们谈起“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总是会有一些讽刺的韵味,但其实,这种“精神恋爱”中包含着博大精深的内涵。
它对后世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的性爱观念都有很大影响,这源于柏拉图对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分,源于对爱的理念、灵魂的世界与我们生活中凡庸之爱的区别。
柏拉图的爱情理论完全类似于神话,在他撰写的《会饮篇》中,他对他的爱情观念做出了详细的阐述。
在介绍《会饮》之前,我想要先来谈一谈古希腊的性爱观。
自希腊时代起,性爱观就以一种十分奇怪的方式在人们的思想中绵延发展,大量的性爱故事经师人荷马、赫西俄德等人的诗篇在群众中扩散。
甚至自公元前五世纪开始,出现了公共妓院开始和某些祭祀场所合一的现象1。
事实上,整个希腊社会看似热衷于性爱,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而且可以说这是一种出于对西方古代文化的误会,实际上,是人们对宗教、神话、英雄主义充满了虔诚的崇拜之情,就拿荷马的《伊利亚特》来说,阿基琉斯是《荷马史诗·特洛伊》中的英雄,在他的身边有一位挚友——帕特罗克洛斯,因为他的死亡导致了阿基琉斯的真正愤怒,从而推动了整个诗篇的展开:歌唱吧,女神,歌唱裴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1. (美)保罗·埃尔默·摩尔《柏拉图十讲》,第214页。
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给阿开亚人带来了受之不尽的苦难,将许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入了哀地斯,而把他们的躯体,作为美食,扔给了狗和兀鸟,从而实践了宙斯的意志。
2当安提洛克斯告诉阿基琉斯帕特罗克洛斯被杀死,剥去了身上的铠甲:阿基琉斯一听陷入了痛苦的黑云,他用双手抓起地上发黑的泥土,撒到自己的头上,涂抹自己的脸面,香气浓郁的袍褂被黑色的尘埃玷污,他随即倒在地上,摊开魁梧的躯体,弄脏了头发,伸出双手把它们扯乱 (3)其实我们不难看出,阿基琉斯与帕特罗克洛斯是情侣关系,在他们之间是同性的仰慕与爱恋,而因为他们二人都是人们普遍传诵的英雄,符合当时人民的英雄崇拜情怀,因此更加受到人们的仿效与推崇。
1、柏拉图的爱情观是什么2、柏拉图爱情观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3、人们对柏拉图爱情观的理解4、在社会主义中国,如何定义爱情的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先哲之一,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方面都有相当成就的建树,其深邃的思想、睿智的理性之光曾给在黑暗中探索的人们开启一扇扇文明之门,为人类的思想进化搭起了一级级向上攀登的天梯,在人类文明进化史上曾占据一个个思想制高点.在柏拉图的众多疯狂的理念中最为大家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爱情观了。
有人说他的爱情观是“精神恋爱”,是“纯爱情”,也有人说他的爱情是空想的,是不切实际的。
在这里,我不想说柏拉图的爱情到底是怎样的,我只想辩证地看待他的爱情观,以及分析他的爱情观给后世爱情观带来的影响。
一、柏拉图的爱情观的内涵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二、人们对柏拉图爱情观新的解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柏拉图爱情观。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
而有一位美国学者却对今人所理解的这种柏拉图的爱情观,提出了新的见解。
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
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
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对现代爱情的借鉴
综述: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自古以来,人间就不乏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有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有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有众多鲜为人知的感人爱情。
正如我们所了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是另一种崇高的爱情观,也是一种区别于普世的爱情的升华。
但是什么是爱情呢?爱情与其他情感有什么联系?什么是柏拉图式的爱情?柏拉图式的爱情与现在社会爱情相比有哪些优点?柏拉图式的爱情对于当今社会爱情又可以有什么样的借鉴?在此,我将浅谈柏拉图式的爱情。
正文:
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会思考,具有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有喜怒哀乐,有爱情、友情、亲情··正因为人类的大脑思维的发达,人类难免会产生孤独感,渴望在精神上或者生理上有人交流,有人理解。
当人们能够有意识地感受外界事物的时候,爱情也随之产生了。
在一定程度看来,爱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类原始生命的动力。
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进化,人们有意识地把这种情感划分出来,也许最早的划分依据就是以性爱为标志的。
不同于友情和亲情,爱情一开始就被定义为异性之间的感情,也成为了争议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种人类情感,为我们现在普遍理解的柏拉图式的爱情提供了前提。
柏拉图式的爱情观的提出为人类在爱情的理性认识上跨出了一大步。
柏拉图作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拥有着异同寻常的感情世界。
对于事物的理解也充满了理性的光芒。
爱情可以发生在异性之间,也同样可以在同性之间产生倾慕之情。
在柏拉图的思维中,他想的是:爱情存在于观念世界,也就是精神世界里。
性与
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
性是动物的本能,而情是人类的标志。
人类只有把性与情区分开来才可能达到心境的平和,也能达到人类追求理性的目的。
他强调的是纯精神上的交流。
但是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如同很多男系社会的情况一样,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所以能与他进行交流的多数是同性者。
因此基于社会的实际情况,他更推崇男性之间的爱情,也就是同性恋——却不同于现在的意义。
我个人认为如今同性恋的含义已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同性之间也存在着性的要求。
已经不再有精神交流的内容。
如今的同性恋者们有的是为了挑战传统的道德标准,有的是厌倦异性之间的感情,还有的仅仅只是为了媒体的炒作,很多因素的混合使我们再也看不到理性思维的存在。
毕竟如今的时代,哲学并没有占据大多数人的心灵,也不是一个可以静下心来研究哲学理性的时代,而是充满了娇、充满了躁、充满了金钱与欲望··
柏拉图式的爱情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含义,它是一种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相爱的双方不存在任何依附或者占有的关系,他们完全是自愿地结合或分离。
爱一个人不是把他当成自己的物品,任何人都不得占有;也不是攀附于他,希望自己能够得以生存或发展。
不论是这两种的哪一种情况,都会让爱情陷于不义之地,相爱的人们也会有无穷无尽的苦恼,最终可能会造成爱情悲剧的发生。
正如当下的爱情:新闻里总会爆出某某明星婚变了,你还相信爱情吗?某某商人发迹后抛弃糟糠之妻,你还相信爱情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一个时代的文化,爱情也与社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的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媒体文化无不时刻影响着爱情的方方面面,改变着爱情原始的面目。
追求功利的心也转化了爱情的方向,挑动了爱情的作用,把爱情当成了利益的工具。
甚至愿意去做别人的二奶,寄人篱下,靠人供给生存,这是怎样一种畸形的爱情观啊!这样的两方不
正是柏拉图式的爱情观的对立面吗?包养的人用金钱将对方占为己有,被包养的人由于金钱而依附于他。
人类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明白的道理难道在现实面前就如此地不堪一击吗?只要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就不会存在“你还相信爱情吗?”的问题。
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是一种自由的爱情观。
爱情给了人们莫大的动力,但要让爱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需人们的智慧——给对方足够的空间和时间。
现代的人们总是调侃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似乎表面上看是有所道理的,符合现代家庭的一些情况,但仔细一想,它对爱情所包含的内容是有所偏差的。
他只看到了爱情得到法律上确认后的法律责任,并且觉得是一种累赘,这难免会有狭隘。
婚姻对于相爱的人来说是给了他们一个温暖的港湾,一个需要共同经营的地方,相对于单纯的爱情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多的责任,道德需要履行和遵守,也会觉得给他们的束缚更多。
但是爱情并不是一个牢笼,他可以是自由的,是要求给对方隐私,给对方空间。
就好像一把握在手中的米,如果握得更紧,手中的米就会越来越少,以至最后可能手中什么都没有了,如果可以尝试给它更多的空间,可能就不会少得如此快了吧。
现在社会的离婚率越来越高,除了思想上的开放外,也有现代人在繁重的生活压力和现实压力下,把爱情看得太牢,以至于无法忍受而分手。
自由是爱情得以呼吸的条件,柏拉图式的爱情拥有着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开放思想。
根据柏拉图式的爱情的定义,爱情甚至可以是一种纯浪漫的感情。
只是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
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
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
这应该是哲学家或者诗人才能拥有的情怀吧?很羡慕能够拥有这样心境的人们!在他们的眼里
应该不会有默默付出带给他们的快乐感还要强烈的东西了吧?正如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感情,他一直静静守候着她,把她奉为自己心目中的女神,即便自己和她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家庭。
但爱情并没有让他们变得狭隘,还是依然像朋友间来往、帮助。
在徐志摩的飞机失事后,梁思成还专门为林带了一块飞机残骸留作纪念,而徐志摩乘坐飞机也正是为了去听林徽因的讲座··如此和谐的爱情怎能不让人感动呢?这对于现在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人们不无借鉴作用,不断反思自己,我们人类才能够进步,才能拥有做人的本质。
柏拉图——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几千年前提出、实践的爱情,在我们现在依然拥有着众多积极意义。
人类的思想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但已经被认为成真理的认识,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思考。
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如果能够运用以往的认识来纠正现在的思想,具有批判意识也是发挥真理作用的一个方法。
2012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