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2.75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条件,分析影响蜡烛燃烧的主要因素,包括温度、氧气浓度、燃料性质等,并验证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石蜡与氧气在高温下发生氧化反应的过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燃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足够的氧气供应。
2. 燃料(石蜡)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
3. 燃料与氧气接触。
三、实验材料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的石灰水一瓶5. 温度计一个6. 氧气浓度计一个7. 秒表一个8. 记录本和笔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硬度等物理性质。
-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温度等。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在一个密封的容器中,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燃烧情况。
- 每次实验后,打开容器,测量蜡烛燃烧后的氧气浓度,并记录数据。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蜡烛放入不同温度的水中,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温度下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火焰的燃烧情况。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将不同种类的蜡烛(如蜡烛、油灯、酒精灯等)进行燃烧实验,观察燃烧情况。
- 记录不同燃料的燃烧时间、火焰的燃烧情况等。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是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无气味。
-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温度较高。
2. 探究氧气浓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氧气浓度的降低,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弱,燃烧时间缩短。
3. 探究温度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蜡烛燃烧的火焰逐渐变强,燃烧时间延长。
4. 探究燃料性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 不同种类的蜡烛燃烧时间、火焰燃烧情况不同,燃烧效率也不同。
5. 验证蜡烛燃烧的生成物:-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 掌握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物质及其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蜡烛的主要成分石蜡在燃烧过程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中通过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分析燃烧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三、实验用品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净烧杯一个4. 水槽一个5. 澄清石灰水一瓶6. 小刀一把7. 秒表一只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2.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3.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变化。
a. 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b. 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热量。
c.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
d.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
4.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五、实验现象1. 蜡烛颜色:白色。
2. 蜡烛形状:圆柱状固体。
3. 蜡烛状态:较软。
4. 蜡烛硬度:较软。
5. 蜡烛气味:无气味。
6.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7. 蜡烛火焰:黄色,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
8. 蜡烛燃烧热量:放热。
9. 蜡烛燃烧烟雾:黑色。
10. 蜡烛燃烧声音:轻微的“噼啪”声。
11. 烧杯壁上出现小水珠。
1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3. 熄灭蜡烛后,白烟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燃烧时放热,产生烟雾和声音。
3. 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4. 蜡烛熄灭后,白烟中的石蜡蒸汽被点燃,蜡烛重新燃烧。
七、实验讨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为什么外焰温度最高?2. 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对人体有何影响?3. 如何提高蜡烛燃烧效率?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火灾。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组成和燃烧过程。
2. 掌握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3. 学习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提高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25H52 + 38O2 → 25CO2 + 26H2O在燃烧过程中,蜡烛中的碳氢化合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三、实验器材1. 蜡烛2. 火柴3. 烧杯4. 玻璃片5. 烧杯夹6. 秒表7. 记录本8. 铅笔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蜡烛固定在烧杯上。
2.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火焰颜色和形状。
3. 记录蜡烛点燃的时间。
4.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变化,记录火焰颜色、形状、大小等。
5. 在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用玻璃片盖住烧杯口,观察蜡烛熄灭后烧杯内的现象。
6. 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7.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五、实验现象及结果1. 蜡烛点燃后,火焰呈黄色,火焰中心温度较高,边缘温度较低。
2.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颜色逐渐变淡,火焰形状逐渐变小。
3. 用玻璃片盖住烧杯口后,蜡烛熄灭,烧杯内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蒸气。
4. 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的温度逐渐升高,达到蜡烛燃烧温度。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25H52 + 38O2 → 25CO2 + 26H2O。
2.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颜色、形状、大小等都会发生变化。
3. 蜡烛燃烧会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4. 实验过程中,烧杯内的温度逐渐升高,达到蜡烛燃烧温度。
七、实验讨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颜色、形状、大小等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是如何传递到烧杯内的?3. 如何提高蜡烛燃烧效率?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蜡烛燃烧过程的观察和分析,使我们了解了蜡烛的组成、燃烧原理以及实验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提高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 实验目的1. 探究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过程。
2. 观察并分析蜡烛燃烧时的物理现象。
3. 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产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 实验用品- 新蜡烛一支- 火柴一盒- 干净烧杯一个- 水槽一个- 澄清的石灰水- 小刀一把- 玻璃片一片- 秒表一个#### 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外观和组成- 将蜡烛放置在桌面上,观察其颜色、形状、状态和硬度。
- 使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嗅其气味(注意安全,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2. 石蜡的性质探究- 将切下的蜡烛小块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 记录石蜡的浮沉状态,并得出结论。
3. 蜡烛燃烧的观察- 点燃蜡烛,用秒表计时,观察蜡烛燃烧的时间。
- 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和高度变化。
- 使用玻璃片轻轻触摸蜡烛火焰的不同层次,记录各层温度。
4. 燃烧产物的检测- 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
-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5. 熄灭蜡烛后的观察- 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物理变化。
-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现象。
#### 实验现象1. 蜡烛外观和组成- 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2. 石蜡性质- 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说明其密度比水小。
3. 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现黄色,高度逐渐增加。
- 玻璃片触摸火焰不同层次,发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4. 燃烧产物检测-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水。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
5. 熄灭蜡烛后的观察- 熄灭蜡烛后,蜡烛芯逐渐变黑,说明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炭黑。
-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说明白烟中含有未完全燃烧的石蜡。
#### 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石蜡在氧气的作用下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2. 蜡烛燃烧过程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化学蜡烛燃烧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1.1 了解燃烧过程嘿,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聊聊化学蜡烛的燃烧实验。
这可不是简单的点蜡烛,咱们要深入了解燃烧的奥秘。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咱们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蜡烛是怎么“发光发热”的。
1.2 学习实验方法在这次实验中,我们不仅要看蜡烛燃烧,还要学会怎么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这就像是玩侦探游戏,要寻找那些“神秘的线索”,揭开蜡烛燃烧的秘密。
2. 实验材料2.1 必备工具首先,咱们得准备一些工具。
你需要一根蜡烛,一些火柴(小心别把手烫到哦),一个烧杯,还有一块玻璃板。
这些工具就像是咱们的小助手,没它们可不行!2.2 实验环境接下来,选个地方进行实验,最好是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毕竟,咱们可不想在这里“闹火灾”!准备好后,咱们就可以开始了,像个小化学家一样。
3. 实验步骤3.1 点燃蜡烛好啦,首先就是点燃蜡烛。
轻轻地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看着那火焰跳动,简直像个小精灵在舞蹈。
此时,蜡烛的蜡开始融化,释放出一些可爱的气体。
就像小朋友们玩雪一样,瞬间就变得软绵绵的。
3.2 观察燃烧现象接下来就是观察燃烧的过程。
咱们可以把烧杯倒扣在蜡烛上,看着蜡烛的火焰慢慢减小。
就像一个小动物被困住了一样,越来越无力。
最后,火焰熄灭,咱们就能看到一些黑色的残留物,嘿,这就是燃烧不完全的结果。
4. 数据记录4.1 记录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咱们要认真记录每一个观察到的细节。
比如,蜡烛燃烧的时间、火焰的颜色变化,还有最后的残留物。
就像一个侦探在记录案情,越详细越好。
4.2 分析数据接着,咱们可以分析这些数据,试着回答几个问题:为什么蜡烛会熄灭?是不是因为氧气不够?蜡烛到底在燃烧什么呢?这些问题都能帮助咱们更深入地了解燃烧的原理。
5. 实验总结5.1 总结实验收获通过这个实验,咱们不仅能看到蜡烛燃烧的过程,还能了解到其中的化学反应。
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人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5.2 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蜡烛的燃烧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小把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
2、探究蜡烛燃烧产物的性质。
3、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用品1、蜡烛:一支白色圆柱形蜡烛。
2、火柴:一盒。
3、干燥的烧杯:一个。
4、澄清石灰水:一瓶。
5、小刀:一把。
三、实验步骤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外观,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
蜡烛为白色圆柱形固体,质地较软。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观察其硬度和切痕。
用小刀切割时,感觉蜡烛较软,容易切割,切痕平整。
把切下的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其是否溶解以及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小块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2、点燃时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从内到外分别是焰心、内焰和外焰。
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 秒钟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的燃烧情况。
处于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变黑,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
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现象。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3、熄灭后蜡烛熄灭时,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会有一缕白烟产生。
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靠近白烟,观察蜡烛是否重新被点燃。
火柴靠近白烟时,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四、实验现象及分析1、点燃前蜡烛为白色圆柱形固体,质地较软,说明蜡烛是由石蜡制成的。
蜡烛能被小刀切割,且切痕平整,进一步证明蜡烛质地较软。
小块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2、点燃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
这是因为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更充分,释放的热量更多。
干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这是因为蜡烛中的氢元素与空气中的氧元素结合生成了水。
3、熄灭后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这可能是石蜡的小颗粒。
五、实验结论1、蜡烛在点燃前是白色圆柱形固体,质地较软,密度比水小。
2、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燃烧生成了水。
3、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具有可燃性。
小学蜡烛燃烧实验报告研究背景蜡烛是我们常见的民用照明用品,其主要成分是蜡和导热芯,通常由蜡料和棉芯制成。
蜡烛的燃烧与氧气的供应、燃烧温度以及蜡料成分有关。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并了解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
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蜡烛的燃烧特点;2. 测量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3. 了解蜡烛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实验器材与试剂- 蜡烛- 火柴- 温度计- 打火机- 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蜡烛插入固定支架上,并确保蜡烛竖直稳定。
2. 打火机点燃火柴,然后将火柴放在蜡烛的导热芯上,使蜡烛点燃。
3. 使用温度计测量蜡烛燃烧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温度。
4. 记录蜡烛的燃烧时间、燃烧高度和温度变化,并及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5. 等待蜡烛完全燃烧完,完成实验。
实验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和相关讨论:1. 蜡烛的燃烧特点:当点燃火柴接触到蜡烛的导热芯时,蜡烛开始燃烧。
随着时间的推移,蜡烛的火焰逐渐变高。
蜡烛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和热量。
2. 温度变化:我们通过温度计测量了蜡烛周围环境的温度,发现刚开始时温度较为平稳,随着蜡烛燃烧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
3. 蜡烛燃烧时间和燃烧高度:我们记录了不同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燃烧高度。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燃烧高度有所差异,这与蜡烛的制作材料和结构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蜡烛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产生火焰和热量。
2. 蜡烛燃烧过程中周围环境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3. 蜡烛的燃烧时间和燃烧高度受到蜡烛的制作材料和结构的影响。
实验启示本次实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燃烧特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的记录,我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并学到了很多知识。
1. 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的供应,没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将导致蜡烛燃烧受限。
2. 蜡烛的燃烧是一种有序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温度、氧气和燃料的相互作用。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分析蜡烛燃烧的原理,并验证蜡烛燃烧产物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石蜡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和光能。
本实验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分析火焰分层及温度分布,验证燃烧产物,进一步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三、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烧杯、澄清石灰水、玻璃棒、温度计、秒表等。
2. 实验步骤:(1)点燃蜡烛,观察火焰分层现象。
(2)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澄清石灰水,将玻璃棒靠近蜡烛火焰,观察石灰水变化。
(3)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现象。
(4)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5)熄灭蜡烛,观察蜡烛残余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火焰分层现象: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颜色最亮;内焰温度次之,颜色较暗;焰心温度最低,颜色最深。
2. 石灰水变化:将玻璃棒蘸取澄清石灰水靠近蜡烛火焰,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3. 烧杯内壁现象: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这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4. 温度变化: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发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5. 熄灭蜡烛现象:熄灭蜡烛后,观察到蜡烛残余物。
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石蜡熔化,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体,形成蜡烛残余物。
五、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石蜡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3.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冷却过程中凝结成固体,形成蜡烛残余物。
4. 蜡烛燃烧过程中,热量和光能被释放出来。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观察,验证了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了解了火焰分层及温度分布,为后续化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探究蜡烛熔化、燃烧的过程及产生的现象。
3. 分析蜡烛燃烧产物,并验证其成分。
二、实验原理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石蜡是一种碳氢化合物,具有较低的熔点和沸点。
当蜡烛受热时,石蜡熔化并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石蜡蒸气在火焰中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三、实验材料1. 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石灰水适量5. 水槽一个6. 小刀一把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物理性质-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等。
- 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槽中,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2. 点燃蜡烛-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熔化、燃烧的现象。
- 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
-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声音、气味等。
3. 探究火焰各层的温度- 将一根火柴横在火焰上方片刻,观察火柴梗的碳化位置,确定火焰各层的温度。
4. 观察燃烧产物-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
-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其现象。
5. 熄灭蜡烛- 观察熄灭蜡烛后的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其现象。
五、实验现象1. 蜡烛的物理性质- 蜡烛为白色、圆柱状固体,硬度较小,稍有气味。
-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2. 蜡烛燃烧现象-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 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产生烟雾。
3. 火焰各层温度- 火焰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4. 燃烧产物- 蜡烛燃烧时,烧杯壁上出现水雾,说明产生了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
5. 熄灭蜡烛后的现象- 熄灭蜡烛后,蜡烛逐渐凝固,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 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1. 蜡烛主要由石蜡、棉线等材料制成。
2. 蜡烛燃烧时,石蜡熔化、气化,形成石蜡蒸气。
化学实验蜡烛燃烧的探究报告1. 实验目的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蜡烛燃烧这个看似简单但其实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
蜡烛,嘿,谁没有见过呢?不管是过生日的蜡烛,还是晚上蜷缩在沙发上点燃的那根,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伙伴。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要探究蜡烛是怎么燃烧的,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
就像我们常说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理解蜡烛燃烧的过程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哦!2. 实验准备2.1 材料为了这次实验,我们需要准备几个简单的材料:一根蜡烛、一只火柴、一个玻璃杯、以及一个托盘。
听起来简单吧?没错,这就是化学实验的魅力,往往用的材料就那么几个,但能产生的效果却让你大吃一惊。
2.2 安全措施说到安全,咱们得注意了。
点蜡烛的时候,别忘了远离易燃物,不然可就要出大乱子了!再者,实验的时候最好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不然呼吸到太多烟雾可就不好了哦。
毕竟,安全第一嘛!3. 实验步骤3.1 点燃蜡烛好啦,咱们正式开始吧!首先,用火柴点燃蜡烛。
哇,火焰冒出来了,真是壮观呀!看到火焰的那一刻,仿佛世界都亮了起来。
接下来,火焰的颜色是橙色的,这是因为蜡烛在燃烧的时候,释放了热量,蜡烛的蜡质和空气结合,形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就是燃烧反应!说到这儿,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句话:“火星四溅,魅力无限”,这火焰的美感可不是一般的!3.2 观察现象接着,我们把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
大家仔细观察,火焰的亮度逐渐减弱,最后熄灭了。
这是因为,蜡烛燃烧需要氧气,而玻璃杯把氧气隔绝了,火焰就无奈地熄灭了。
哎,真是让人心疼的小火苗!这就像我们平时的生活,缺了氧气(也就是支持和鼓励),就没法继续燃烧下去。
这时,我不禁想到一句老话:“水无常形,火无常灭”,意思就是一切都有变化,永远不要以为一成不变。
4. 实验总结4.1 化学反应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这也提醒我们,虽然蜡烛看似简单,但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却让人叹为观止。
第1篇一、实验背景蜡烛作为一种常见的照明工具,其燃烧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现象。
为了深入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我们通过动画实验的方式,模拟蜡烛燃烧的全过程,并分析其相关化学变化。
二、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分析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光和烟雾等。
3.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的分解与氧化反应。
三、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摄像设备4. 软件编辑工具(如Adobe After Effects等)5.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 将蜡烛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蜡烛稳定燃烧。
- 使用摄像设备记录蜡烛燃烧的全过程。
2. 观察阶段:- 观察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变化。
-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和热量。
- 观察蜡烛燃烧时蜡烛本身的变化,如蜡烛长度、直径等。
3. 分析阶段:- 使用软件编辑工具将摄像设备拍摄到的蜡烛燃烧过程进行编辑,制作成动画。
- 分析动画中蜡烛燃烧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光和烟雾等。
4. 实验记录:- 将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分析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蜡烛燃烧的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时,蜡烛的长度逐渐缩短,直径逐渐减小,表明蜡烛在燃烧过程中逐渐消耗。
- 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随时间变化,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温度和热量分布发生变化。
2. 蜡烛燃烧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时,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炭黑等物质。
- 实验动画显示,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炭黑,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炭黑生成。
3. 热量、光和烟雾:-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 火焰发出光,为黑暗中的环境提供照明。
- 烟雾中含有炭黑和水蒸气,表明蜡烛燃烧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下发生分解和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炭黑等物质。
实验探究一:蜡烛的燃烧1.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2.实验用品:烧杯、玻璃片、火柴、蜡烛、澄清石灰水。
3.实验探究方案:实验步骤及方法实验现象分析过程及结论点燃前探究:观察蜡烛的外观,嗅其气味;切一小块放入水中,观察其浮沉①蜡烛的组成:石蜡和棉芯②形状:圆柱体③颜色:呈半透明状的白色④硬度:可用小刀切割,硬度小⑤密度:取一小块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层上,一段时间后才沉下⑥气味:难以形容石蜡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燃着时探究:点燃蜡烛,观察石蜡的熔化、蜡烛被点燃及燃烧现象,观察火焰的分层情况等。
①燃烧过程中,伴随有熔化、放热、发光等现象;②烛焰分三层,焰心呈浅蓝色,内焰呈较深的橙红色,外焰呈较淡的橙红色用镊子夹着火柴梗平放入烛焰中,火柴梗外侧变黑而脆,靠里侧颜色焦黄,火柴梗中间几乎不变色③用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可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将烧杯迅速翻转,倒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摇动烧杯,石灰水变浑浊④用火柴点燃石蜡时很快会熔化石蜡可燃烧,熔点较低;当蜡烛燃烧时,有水以及二氧化碳生成;烛焰的焰心温度最低,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熄灭后探究:熄灭蜡烛,观察是否有白烟出现,并点燃白烟;观察冷却后的蜡烛①有白烟出现,点燃白烟时蜡烛重新燃烧;②冷却后的蜡烛逐渐变回固体蜡烛熄灭时所产生的白烟为可燃性气体;冷却后的石蜡会凝固实验探究二: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基本原理(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白色浑浊物越多,二氧化碳含量越高;(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充足;(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4)空气中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1.实验目的:主要观察呼吸前后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变化。
2.实验用品:4只集气瓶、水槽(盛水)、玻璃片4块、细口瓶(盛澄清石灰水)、胶头滴管、火柴、木条、饮料管。
一、实验目的1.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2.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 了解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二、实验用品1. 新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净烧杯一个4. 水槽一个5. 澄清石灰水6. 小刀一把7. 镊子一把8. 纸巾一包三、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外观- 将蜡烛放置在桌面上,观察其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并嗅其气味。
- 记录观察结果。
2. 石蜡密度和溶解性实验-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将其放入水槽中。
- 观察石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结果。
- 用镊子取出石蜡,用纸巾擦拭干净。
3. 蜡烛燃烧实验-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包括火焰颜色、形态、高度等。
- 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和光。
- 记录观察结果。
4. 蜡烛火焰温度分布实验- 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烧杯,观察烧杯壁上的水珠和炭黑。
- 记录观察结果。
5. 蜡烛燃烧产物检测- 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 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并记录结果。
6. 熄灭蜡烛实验- 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如白烟、烛心变化等。
- 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现象及分析1. 蜡烛外观- 蜡烛呈白色,较软,圆柱状固体,无气味。
- 蜡烛由白色棉线和石蜡组成。
2. 石蜡密度和溶解性- 石蜡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3. 蜡烛燃烧-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 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燃烧时发光、放热、冒黑烟。
4. 蜡烛火焰温度分布- 烧杯壁上出现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
- 烧杯内壁出现炭黑,说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炭黑。
5. 蜡烛燃烧产物检测-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6. 熄灭蜡烛- 熄灭蜡烛后,白色棉线烛心变黑,易碎。
- 刚熄灭时的白烟点燃后,蜡烛重新燃烧。
五、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时,石蜡受热熔化,燃烧时发光、放热、冒黑烟。
2. 蜡烛燃烧时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2.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
3. 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4.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和数据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_xH_y + O_2 → CO_2 + H_2O在燃烧过程中,蜡烛的固态石蜡在火焰的高温作用下熔化成液态,液态石蜡受热蒸发成气态,气态石蜡与氧气在火焰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酒精灯、火柴、秒表、温度计、蜡烛、烧杯、量筒、玻璃棒等。
2. 实验材料: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各仪器是否完好。
2. 将蜡烛固定在烧杯中央,用玻璃棒将其与烧杯固定。
3. 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和形状。
4. 用秒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5.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用温度计测量蜡烛火焰的温度。
6. 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7. 待蜡烛燃烧完毕后,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
8. 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蜡烛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发生了变化。
初始阶段,火焰呈蓝色,随着燃烧的进行,火焰逐渐变为黄色,最终变为黑色。
2. 实验记录了蜡烛燃烧的时间,从点燃到熄灭,蜡烛燃烧了约2分钟。
3. 实验过程中,温度计测量到的蜡烛火焰温度最高可达400℃。
4. 实验记录了蜡烛燃烧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曲线如下:时间(s) | 温度(℃)--- | ---0 | 2030 | 10060 | 20090 | 300120 | 400150 | 350180 | 200210 | 100240 | 205. 实验结束后,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_xH_y + O_2 → CO_2 + H_2O。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蜡烛燃烧的原理。
2. 掌握蜡烛燃烧时产生的气体成分,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主要成分石蜡在点燃后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燃烧过程中,蜡烛受热熔化,燃烧产生光和热,同时产生气体和灰烬。
三、实验用品1. 蜡烛:白色、黄色、红色等不同颜色的蜡烛各一支。
2. 火柴:用于点燃蜡烛。
3. 烧杯:用于收集燃烧产生的气体。
4. 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5. 滤纸:用于过滤燃烧产生的灰烬。
6. 镊子:用于取用蜡烛和灰烬。
7. 秒表:用于计时。
8. 实验记录表: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不同颜色的蜡烛分别点燃,观察其燃烧现象。
2. 记录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形状、高度和燃烧时间。
3. 用烧杯收集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观察气体颜色和气味。
4. 将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5. 用滤纸过滤燃烧产生的灰烬,观察灰烬的颜色和状态。
6.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或白色,火焰高度约为10-15厘米,燃烧时间约为1小时。
2. 燃烧产生的气体为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 燃烧产生的灰烬为黑色粉末,经过滤纸过滤后,灰烬质量约为蜡烛质量的1/10。
4.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蜡烛燃烧产生的主要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过量排放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水蒸气对环境无影响。
六、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其主要成分石蜡在点燃后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蜡烛燃烧时,火焰呈黄色或白色,燃烧产生的气体为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3. 蜡烛燃烧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报告
学校:**********中学班级:*****班姓名:*******
日期:2024年10月6日环境数据(气温、气压等):气温25℃、气压:101.325kPa 实验目的:蜡烛燃烧时,观察并记录玻璃杯中发生的变化和现象。
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时,会消耗玻璃杯内的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由于燃烧消耗的氧气多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器皿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形成低气压区。
实验仪器:蜡烛、火柴、玻璃杯、盘子、温度计
实验试剂:无。
实验步骤与现象记录:
实验结论:
(1)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
(2)一段时间后,玻璃杯内水面上升。
(3)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盘子中的液面。
讨论与拓展:
实验活动无法保证严密的封闭环境,蜡烛燃烧时,周围空气受热膨胀,玻璃杯罩住蜡烛,部分热空气以气泡形式逃出玻璃杯,玻璃杯内部气体减少。
蜡烛熄灭后,玻璃杯内部温度下降,气体体积收缩,导致玻璃杯内水位上升。
反思与评价:
本次实验虽然无法在完全封闭的环境下操作,但观察到的实验结论与实验目的符合,由于没有气压计,无法精确测量室内大气压和玻璃杯内大气压的具体数值,无法进一步判断气压相差数据。
蜡烛燃烧的现象和产物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对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并对其燃烧产物的性质进行探究。
我们希望通过实验,使参与者更全面地理解燃烧反应的机理,提升实验操作技巧和观察力。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典型的有机物燃烧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蜡烛的蜡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一反应可简化为:蜡 + O2 → CO2 + H2O。
此外,由于蜡烛成分的复杂性,还可能产生其他副产物,如未完全燃烧的有机物和烟尘。
三、实验材料1. 蜡烛:优质石蜡制成,无烟、无味。
2. 火柴:安全、易燃。
3. 烧杯:透明玻璃材质,用于盛放澄清石灰水。
4. 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二氧化碳。
5. 实验支架:稳固、高度适中,确保蜡烛稳定燃烧。
四、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将蜡烛固定在实验支架上,确保其稳定不倒。
选择一个合适的高度,以便于观察火焰及燃烧现象。
2. 点燃蜡烛:使用火柴轻轻点燃蜡烛,观察火焰的颜色、形状及亮度。
注意火焰是否稳定,是否有黑烟产生。
3. 二氧化碳检测: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将烧杯放置在蜡烛火焰附近,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注意记录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以此判断二氧化碳的生成情况。
4. 观察记录:详细记录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的颜色变化、烟尘的产生情况以及燃烧时间。
同时,注意观察燃烧是否充分,是否有剩余物质残留。
5. 熄灭蜡烛:待实验结束后,使用灭火器或直接吹灭蜡烛。
待其冷却后,观察其残留物的状态和分布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获得了一系列详细的信息:1. 在蜡烛燃烧过程中,火焰呈现蓝色,这表明氧气被完全消耗并参与到燃烧过程中。
然而,我们也观察到有少量黑烟产生,这可能是因为蜡烛中含有一些未完全纯净的蜡或其他有机物杂质,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未能完全氧化而产生了黑烟。
2. 当我们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靠近蜡烛火焰时,发现石灰水逐渐变得浑浊。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导致石灰水变浑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蜡烛燃烧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其原因。
4. 探讨蜡烛燃烧的节能与环保问题。
二、实验原理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其主要成分为石蜡。
在点燃蜡烛时,蜡烛燃烧释放出光和热,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现象,分析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
三、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钳子4. 秒表5. 滤纸6. 烧杯7. 铁架台8. 烧杯夹9. 火焰熄灭器四、实验步骤1. 将蜡烛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钳子夹住蜡烛底部,使蜡烛垂直于桌面。
2. 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和高度。
3. 用烧杯夹夹住烧杯,将烧杯底部与蜡烛火焰接触,观察烧杯底部是否有黑色物质附着。
4. 用滤纸蘸取蜡烛火焰燃烧后的气体,观察滤纸颜色变化。
5. 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并计算蜡烛燃烧的热值。
6. 使用火焰熄灭器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蜡烛火焰颜色:蜡烛火焰分为内焰、外焰和焰心。
内焰温度较低,颜色较暗;外焰温度较高,颜色较亮;焰心温度最高,颜色最亮。
2. 观察烧杯底部:烧杯底部有黑色物质附着,说明蜡烛燃烧不完全,产生炭黑。
3. 观察滤纸颜色:滤纸颜色变黑,说明蜡烛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碳黑。
4. 记录蜡烛燃烧时间:蜡烛燃烧时间为5分钟。
5. 计算蜡烛燃烧的热值:蜡烛燃烧热值约为3.5×10^5 J/g。
六、实验讨论1. 蜡烛燃烧过程中,石蜡在火焰高温下分解成炭黑、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炭黑附着在烧杯底部,导致蜡烛燃烧不完全。
2. 蜡烛燃烧释放出的热量主要用于加热蜡烛和周围空气,实际用于做功的热量较少。
3. 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对环境有一定影响,应尽量减少蜡烛的使用,推广使用环保型蜡烛。
七、实验结论1. 蜡烛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主要成分为石蜡。
2. 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光、热和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
一、实验目的1.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3. 分析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化学式为CnH2n+2。
石蜡在燃烧过程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热量。
CnH2n+2 + (3n+1)/2 O2 → nCO2 + (n+1)H2O三、实验器材1. 蜡烛一支;2. 火柴一盒;3. 干燥的烧杯一个;4. 澄清石灰水一瓶;5. 滤纸若干;6. 秒表一只;7. 火柴夹一个;8. 量筒一个;9. 温度计一个。
四、实验步骤1. 观察蜡烛的外观: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硬度等,记录数据。
2. 测量蜡烛的熔点:将蜡烛放入烧杯中,用温度计测量蜡烛的熔点。
3. 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
4. 观察火焰:观察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记录数据。
5. 观察燃烧产物: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是否有水雾生成。
6. 检验二氧化碳:将烧杯取下,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7. 检验水:将烧杯取下,倒入少量水,观察是否有水滴生成。
8. 观察熄灭后的蜡烛:观察蜡烛熄灭后的现象,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蜡烛外观:白色、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 蜡烛熔点:约50℃。
3. 火焰颜色:外焰呈黄色,内焰呈蓝色,焰心呈红色。
4. 火焰形状:外焰较宽,内焰较窄,焰心较小。
5. 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6.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 烧杯内壁有水滴生成。
8. 蜡烛熄灭后,烛芯变黑,烛泪滴落。
六、实验分析1. 蜡烛燃烧时,石蜡受热熔化,形成液态石蜡,液态石蜡在火焰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
3.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4.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5. 蜡烛熄灭后,烛芯变黑,烛泪滴落,说明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了炭黑。
蜡烛燃烧的实验报告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姓名:___班级:___第__组
合作者:_____实验日期:__年_月_日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报告?
姓名:高唱????????????合作者:冯凌亢、古柏城、周全、杨松霖、邓皓?
班级:三(九)班??????日期:2007-8-26?
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
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火柴、适量的水、适量的澄清石灰水?
备注:因为没有烧杯,故用玻璃杯替代,实验效果不变。
?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①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气味;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水面还是沉入水底?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还是大。
??
1)?蜡烛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放入水中水中的部分蜡烛漂浮起来,且没有溶于。
?
1.?蜡烛(实验中)呈白色,状态为固体,圆柱状,硬度较软,无气味。
?2.?蜡烛的密度比水小,且不溶于水。
?②点燃时: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并比较火柴梗在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焦的情况,说明火焰哪部分的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分别在火焰上罩上一只干燥的小玻璃杯和一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小玻璃杯,仔细观察玻璃杯的内壁上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
推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
1)?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亮,最内层最暗。
?2)?平放入火焰中的火柴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3)?罩在火焰上的玻璃杯内壁有水雾生成。
?4)?火焰使得玻璃杯壁上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产生了白色沉淀。
?
1.?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
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其中外焰最亮,焰
心最暗。
?
2.?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效果最好;焰心温度最低,不宜用于加热。
? 3.?蜡烛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
③熄灭后:(3)熄灭蜡烛?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能否继续燃??
1)?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
生,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可使蜡烛重新被点燃。
??
1.?蜡烛熄灭时会产生漂浮
在空中的固态的石蜡小颗粒。
它们是由固态石蜡在燃烧时融化后,再汽化,然后液化并再次凝固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