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3
(推荐)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ステップ1:准备工作
1.1 选择合适的体位,并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2 确定护理场所的清洁卫生,如果需要局部消毒,需要进行局部消毒;
1.3 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的相关知识,熟悉药品使用方法;
1.4 准备好所需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包括注射泵、床边滴定管、口服液等;
1.5 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口罩、手套等;
1.6 熟悉有关的礼仪规范,特别是熟胸腔闭式引流技术相关的临床行为规范。
ステップ2:护理操作
2.1 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调整引流参数;
2.2 按护理要求检查、调整及消毒引流管;
2.3 按要求处理患者的引流液,做好护理记录;
2.4 拧螺丝、连接引流管及管路系统,并强化监测;
2.5 执行必要的按摩护理,帮助患者排出合适的液体;
2.6 对引流液中的外来物质进行清洗,并对有病原学检出的液体采取特殊的措施;
2.7 注意患者的体征,如肢体麻木和发热的症状,及时反馈。
ステップ3:评分
3.1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评分标准主要根据就诊者的主观反应和客观数据进行评估,以衡量护理技术效果;
3.2 对技术操作的熟练度,以及操作前、中、后期患者体征及安全性进行认真评估;
3.3 分数范围从1-5分,满分5分,及格于3分;
3.4合格者可颁发实践证明书。
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流程
与评分标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实训十二胸腔闭式引流
【实训目的】
1.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操作用物】
1.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放置安尔碘消毒液、无菌棉签、无菌闭式胸腔引流瓶、两把无齿血管钳、治疗巾、弯盘、无菌生理盐水
2.治疗车下层医用垃圾桶
【操作要求】
全程时间10分钟,每超过15秒扣1分,提前不加分;超过12分钟停止操作。
【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案例:患者,王平,食管癌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
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技术】项目操作前准备15分操作标准及细则1.衣帽整齐,规范洗手、戴口罩(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2.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告知3.物品齐全(少一项扣1分)(1)引流装置:无菌胸腔引流瓶一套。
(2)治疗盘内备:止血钳2把、镊子、治疗巾、手套、含消毒液棉球等。
(3)更换液体:无菌生理盐水。
4.环境安静、整洁、安全、舒适1.打开无菌胸腔引流瓶,倒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
长玻璃管浸没于水下3~4cm,在引流瓶外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解释3.检查引流情况(检查引流管有无移位、脱落,有无皮下气肿,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手消毒4.铺治疗巾,戴手套5.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近侧端胸管,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6.分离胸管与引流管并消毒胸管接口7.连接水封瓶,检查连接是否牢固8.松开止血钳9.消毒胸壁置胸管周围皮肤并更换敷料10.撤去治疗巾,脱手套11.固定引流管,安置水封瓶。
引流管道保持密封状态,不可受压、扭曲、牵拉观察引流是否通畅(水柱波动范围大约4~6cm),患者的反应1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13.整理用物14.洗手,记录分值3462445454747310463扣分原因得分操作过程70分全程质量15分1.胸腔引流管通畅,患者无气促、呼吸困难及紫绀。
2.操作动作轻巧、稳重、准确、操作时间合适3.护士整体素质良好、沟通得体、流畅555胸腔闭式导流护理技术【目的】1.导流胸膜腔内的气体、暗哑或渗液。
2.扩建胸膜腔负压,并使肺复张。
3.便于观察胸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为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指导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的目的、配合方法、注意事项。
患者愿意配合,有安全感。
【注意事项】1.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和无菌状态。
2.维持引流管长度适合,东山再起活动时避免承压、歪曲、跳离。
3.维持引流管畅通,特别注意观测记录导流液颜色、性质、量。
胸腔引流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引言胸腔引流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治疗胸腔内积液或气体的情况。
该操作需要严格遵循特定的流程和评分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胸腔引流的操作流程,并介绍一些常用的评分标准。
一、胸腔引流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在进行胸腔引流操作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出生日期、住院号等信息,确保操作对象正确。
- 准备器械和药品:确认操作所需的引流系统、引流管、消毒剂、无菌手套等器械和药品是否齐全,并进行消毒。
2. 术前准备- 宣教:向患者解释胸腔引流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 体位:将患者安置于合适的体位,一般选择侧卧位,并保持身体处于适当的位置,以利于引流液体流出。
- 局部消毒:用无菌消毒液对需要操作的部位进行局部消毒。
3. 操作过程- 麻醉:一般情况下,胸腔引流操作需要进行局部麻醉,可以选择表面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
- 穿刺:用无菌操作的引流针穿刺胸腔,熟练操作以避免损伤血管、器官等重要结构。
- 引流管插入:将引流针更换为柔软的引流管,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积液或气体引流出来。
- 固定引流管:将引流管固定在皮肤上,防止移位或滑下。
- 连接引流系统:将引流管连接到引流系统,确保引流通畅,预防感染。
- 各项监测:定期测量胸腔引流的量和性质,并记录下来,以评估疗效和引流的情况。
- 术后处理:引流结束后,及时处理器械和废弃物,并对操作部位进行消毒和包扎。
二、评分标准胸腔引流的效果和术后处理情况可以通过一些评分标准来进行评估,以指导临床操作和疗效判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分标准:1. 引流量评分标准- 0分:没有引流出任何积液或气体。
- 1分:引流少量积液或气体,但不需要常规监测和处理。
- 2分:引流适量积液或气体,需要定期监测和处理。
- 3分:引流大量积液或气体,需要频繁监测和处理。
2. 引流性质评分标准- 0分:引流液体清亮,无异味。
胸腔闭式引流管更换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胸腔闭式引流管更换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流程:准备:护士应该穿戴规范的工作服,洗手并戴上口罩。
查对:在操作之前,需要核对医嘱、患者信息和腕带。
用物:需要准备一套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两把止血钳、手套、管道标签、无菌生理盐水1000ml、无菌治疗巾、消毒液、棉签和手消毒凝胶。
环境:需要在适宜的无菌环境中进行操作。
评估:在操作之前,需要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合作程度,以及伤口处敷料是否有渗血或渗液。
告知:需要告知患者或家属引流管的重要性和目的,并讲解配合方法。
更换引流瓶及护理:需要向瓶内注入适量无菌生理盐水,并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
水封瓶长管应该浸入水中3-4cm,并在引流瓶的水平线上注明日期和水量。
床上需要垫治疗巾,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闭引流管。
消毒引流管连接口,并与水封瓶连接。
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在引流管上标识引流管名称及置管日期。
将引流瓶放于安全位置,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腔60-100cm。
观察:需要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和引流速度。
术后引流液体:一般正常引流液量为第一个2小时100-300ml,第一个24小时500ml,第一个8小时多为血性液。
若1小时内引流出≥200ml温热的血性液,应立即判断活动性出血可能,并报告医生。
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阻塞,鼓励做深呼吸、咳嗽及变动体位,以利引流及促进肺扩张观察水柱波动,一般波动在4-6cm,若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是引流不通畅或肺已完全扩张。
指导患者:需要嘱患者经常做深呼吸和咳嗽,同时告知意外脱管时患者的紧急处理措施,不可自行倾倒引流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不可使引流瓶高于引流口,防止逆流造成感染,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需要整理床单位,用物分类处置,洗手并记录操作过程。
拔管护理:拔管指征:一般置管48-72小时后,无气体溢出或引流液明显减少,24小时引流液<50ml。
胸腔闭式引流术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
提问:
一、胸腔闭式引流适应症:
答:1、中大量气胸或张力性气胸
2、外伤性中大量血胸
3、持续渗出的胸腔积液
4、脓胸
5、开胸术后
二、胸引流管拔管指征:
答:引流后经X线证实肺膨胀良好,无再有气体和液体引出。
临床上一般认为引流液不呈现脓性或血性,每日引流液体100ml(不能有气体)以
下可拔管。
三、胸引流管护理就注意的事项
答:
1、半卧位以利气液引流;保证胸引流瓶处于引流管口水平以下50cm。
2、妥善固定、避免扭曲、经常挤压、保持通畅。
3、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及水柱波动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连续3小时每
小时引流量达200毫升以上,应注意进行性血胸可能。
4、按需更换引流瓶及连接管, 更换时应夹闭引流管,防止气体进入胸腔。
实训十二胸腔闭式引流
【实训目的】
1.保持引流通畅,维持胸腔内压力。
2.防止逆行感染。
3.便于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
【操作用物】
1.治疗车上层治疗盘内放置安尔碘消毒液、无菌棉签、无菌闭式胸腔引流瓶、两把无齿血管钳、治疗巾、弯盘、无菌生理盐水
2.治疗车下层医用垃圾桶
【操作要求】
全程时间10分钟,每超过15秒扣1分,提前不加分;超过12分钟停止操作。
【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案例:患者,王平,食管癌术后行胸腔闭式引流。
更换胸腔闭式引流瓶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