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_伸出你的手
- 格式:ppt
- 大小:2.78 MB
- 文档页数:39
第四课《伸出你的手》教案《在关爱中成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题名称在关爱中成长学科思品总课时数课时版本名称人民出版社年级九年级册次下册单元章节名称第二单元第四课框《在关爱中成长》页码第46~48页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在理解他人的关爱和关爱他人方面,初中生面临着一些矛盾。
一方面,他们需要与人交往,渴望他人的社会关爱。
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从父母等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本课对此做出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编写的意图和特点:编写此课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生活中的种种关爱,学会对关爱自己的人感恩。
教材编写突出了初中学生的生活话题。
本课采用分享感受、绘画、诗歌创意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体验在生活中自己得到的关爱与帮助,体验感恩之心。
三、学生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父母等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主人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爱的教育。
知识目标:①人与人之间有关爱,我们的社会也有关爱;②许多政策,法律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③懂得这些关爱的手带给我们的帮助。
能力目标:①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怀;②社会也对我们提供了帮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要把爱心撒在我们的周围;②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③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
教学重点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社会的帮助。
教学难点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之心。
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执教者个性化调整一、导入新课二、讲授新三、归纳总结师深情的说:“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发生,得益于我们的自身努力,更是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关爱,伴随我们从懵懵懂懂走向明白事理,从青涩走向聪慧成熟。
闽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心理健康课《伸出你的手》教学设计授课老师:李惠红,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心理健康老师,教育学硕士学历,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教师。
指导老师:朱月蓉,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黄美琼,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是闽教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
一方面,大部分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彼此之间逐渐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同伴关系,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中心日益突显,语言行为上的不良表现直接影响同伴之间的交往,更有甚者,付诸以攻击性行为。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渴望能拥有更多的朋友,但由于害羞、不知道如何交朋友等原因,他们成为了班级里的独行侠。
本节课旨在教会学生学会主动热情地交友,用自己真诚的态度、恰当的语言、得体的行为提高交友的成功率,从而达到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一)体会和感受交友所带来的愉悦感,培养主动交友的意识。
(二)掌握主动交友的技巧,敢于和乐于向他人伸出友谊之手。
(三)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感受与人交往的乐趣,掌握主动交友的技巧。
四、教学难点学会主动向他人伸出友谊之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交友自信心。
五、设计思路首先,以猜谜语导入主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活跃气氛,又能紧扣题目,引出本节课内容。
其次,通过有趣有料的《交友竞赛》活动,用三条具有鲜明对比性的交友妙计,引起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活动,思考,为什么三位同学的交友结果如此不同?保证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教师再联系学生实际,总结出交友过程中应主动热情,面带微笑这一重要的交友妙计。
为巩固知识点,我在这一环节最后让全班都能用这一妙计向同桌伸出手,面带微笑打招呼。
再者,自制拍摄符合学生学习生活的交友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反思,在交友过程中,光主动热情可不够,我们还需要注意交友时的说话要和气,待人需礼貌,更要用自己的真诚态度去打动别人,才有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
辽大版心理健康二年级下册《伸出你的手》教案一、教材分析:《伸出你的手》是辽宁大学版心理健康教材二年级下册的第四课。
本课主要通过故事讲述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互助、友爱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互助、友爱对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学会通过故事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情感交流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乐于助人、友爱他人的品质。
-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理解互助、友爱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他人需求的关注和积极帮助的意愿。
四、学情分析:学生年龄为二年级,他们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经验。
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但在情感交流和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知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幅插图或播放相关视频,例如插图中有一个孩子正在帮助另一个孩子拾起掉落的书包。
2. 提问引导:教师提问学生是否有过帮助别人或被别人帮助的经历,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帮助的情况?你们是怎么帮助别人的?”示例:教师:同学们,我给大家展示一张图片,请看这张图片,你们能描述一下图片中发生了什么吗?学生A:图片中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的书包掉在地上了,另一个孩子正好走过来帮他拾起来。
教师:非常好,你描述得很清楚。
那么,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帮助的情况?第二环节:故事阅读与理解1. 教师朗读故事《伸出你的手》,并辅以图片展示。
2. 学生跟读故事,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四课伸出你的手伸出你的手: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四课【引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其中,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培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伸出你的手是小学心理健康教案第四课的主题,通过该课程的开展,旨在帮助孩子们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增强他们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
【背景介绍】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来自于学业的压力,还有来自于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压力。
而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3. 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和改善亲子关系;4.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感交流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或亲人之间的互动经历,让他们感受到情感交流的价值和重要性。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提问一些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
二、情感沟通1.与学生一起探讨情感沟通的重要性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沟通对于解决问题和改善关系的重要性。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例如表演情境剧、进行角色扮演等。
三、亲子关系建立与改善1.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一些典型的亲子关系问题,并让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教授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和改善亲子关系。
例如,倾听对方、尊重对方、分享自己的感受等。
四、培养自我反思与问题解决能力1.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语对亲子关系的影响,以及他们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的行为和言语。
2.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思考一些与亲子关系相关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小学心理健康第四课《伸出你的手》(教学设计)伸出你的手——培养小学生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引言:心理健康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继续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课程,我设计了一堂关于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教学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培养他们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参与各类游戏和互动活动,学生将能够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进而增加他们在学校和社交生活中的自信心。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社交技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3. 增强学生认知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社交技能的重要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友谊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并与他们一起讨论朋友和社交互动的重要性。
3. 向学生解释社交技能的概念,并提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社交技能。
第二部分:团队合作与互动游戏(30分钟)1. 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至5名学生组成。
2. 选取合适的团队合作游戏,如“通过手牵手传递球”、“搭积木比赛”等活动,同时注重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3. 活跃氛围,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 引导学生讨论每个游戏的目标,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团队中协作解决问题的。
第三部分:情感表达的重要性(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如“你喜欢分享自己的感受吗?”、“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2. 讨论学生的答案,并解释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3. 向学生介绍一些情感表达技巧,如用适当的言语表达情感、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达情感等。
第四部分:情感表达互动活动(40分钟)1.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2至3名学生。
2. 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扮演发情感的人和倾听者的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表达自己的感受或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感受。
二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四课伸出你的手|辽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在团队中伸出援手的意义。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 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 伸出援手的意义3. 团队合作的方法与技巧4. 团队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中伸出援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团队合作游戏道具2. 学具:团队合作活动手册、彩色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2. 新课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团队合作意义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团队合作重要性的思考。
3. 讲解:介绍团队合作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团队中发挥作用。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团队合作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团队合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6. 课堂实践:组织一次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伸出援手。
板书设计:1. 课题:伸出你的手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团队合作的文章。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团队合作游戏,并尝试在课后与同学一起完成。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4. 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团队合作教学的效果。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中伸出援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江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记录表
_二00五学年第二学期
第__6__周执教老师潘文红班级_一2
江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记录表
_二00五学年第二学期
第__8__周执教老师潘文红班级_一2
江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记录表
_二00五学年第二学期
第__10__周执教老师彭雪青班级_一4
江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记录表
_二00五学年第二学期
第__12__周执教老师彭雪青班级_一4
江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记录表
2005学年第二学期
第14周执教老师陶春燕班级一1
江镇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记录表
2005学年第二学期
第16周执教老师陶春燕班级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