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二章算法初步-2算法框图的基本结构及设计(3)循环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5
§2.2.3循环结构一、课程标准: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2.掌握运用程序框图表达循环结构的算法;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三、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循环结构的算法。
教学难点:循环体的确定,计数变量与累加变量的理解.四、教学过程(一)、回顾练习:引例:1. 设计一个算法,从5个实数中找出最大数,画出算法框图.分析: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取两个数比较取大,再与下一个数比较取大,一直这样下去,最后的一个结构就是最大数。
用顺序结构如下:2.设计一个算法,求100个实数中的最大数,画出算法框图.能用上述方法吗?在本题中如果我们仍然用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来画流程图,就显得比较繁琐,为了使得算法简洁我们今天学习循环往复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
(二)、新课例1 (见课本P93 例7)归纳: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也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种结构称为循环结构..计数变量:在循环结构中,通常都有一个起到循环计数作用的变量,这个变量的取值一般都含在执行或终止循环体的条件中. 例2 ( 见课本P94 例8)解:(1)变量y是循环变量,控制着循环的开始和结束.(2)虚线所框部分,其功能是判断年份y是否是闰年,并输出结果.(3)算法的处理功能是:判断2000~2500(包括2500)年中,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不是闰年,并输出结果.例3 (见课本P94 例9)例9 设计一个算法,求100个实数中的最大数,画出算法框图.分析:点评:需要反复进行的相同操作,如果按照顺序结构来描述,算法显的十分烦琐,不利于阅读,如果采取循环结构来描述,算法就显得简洁,清楚。
循环结构是一种简化算法叙述的结构。
练习1:画出100321⨯⨯⨯⨯ 的程序框图. 练习2;见课件课时训练小结:画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前: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②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③确定循环的转向位置;④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 (四)、课堂小结1. 理解循环结构的逻辑,主要用在反复做某项工作的问题中;2. 画循环结构程序框图前: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条件;②确定算法中反复执行的部分,即循环体;③确定循环的转向位置;④确定循环的终止条件。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列:试求自然数1+2+3+……+99+100的和。
显然大家都能准确地口算出它的答案:5050。
而能不能将这项计算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呢?你能写出它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吗?【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累加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惟一的,当然程序的设计也是有多种的,只是程序简单与复杂的问题。
此环节旨在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复习顺序结构,导入新课。
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探究新知】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①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方法和途径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的值。
第1步,0+1=1第2步,1+2=3第3步,3+3=6即21324312,3,4(2,3,,100)i i S S S S S S S S i i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111(2,3,100)ii S i S S i -=⎧=⎨=+⎩ 即第i 步的结果=第(i -1)步的结果+i 。
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变量S 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i S +的结果仍记为S ,从而把第i 步表示为i S S +=, 其中S 的初始值为0, 依次取1,2,……,100.由于i 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② 对赋值语句“1i i =+”、“ i S S +=”含义的解释赋值语句, 用来表明赋给某一个变量一个具体的确定值的语句。
2.2.3 循环结构本节教材分析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理解程序框图的概念;能够利用循环结构设计一些较复杂问题的流程图,对一些多变量问题能够找到循环变量及初始值,以及循环体;(2)掌握运用程序框图表达循环结构的算法;(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课前准备、引入实例)→授新设疑(自主探索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能识别框图)→质疑问难、论争辩难(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突破难点)→沟通发展(反馈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二、教学重点:运用程序框图表达循环结构的算法三、教学难点:循环体的确定,计数变量与循环变量的理解.四、教学建议《循环结构》是数学必修3的内容.(1)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算法的思想是非常重要的,算法思想已逐渐成为每个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数学素养.(2)本节课的内容是循环结构,它与顺序结构、条件分支结构是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可以表示任何一个算法.并且循环结构是算法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它的重要性就是充分体现计算机的优势,也即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计算.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算法和框图的基础知识.绝大多数同学对算法和框图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 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那n +⋅⋅⋅+++321的和能用前面的两种结构设计出算法吗?有没有更简单的算法呢?我们在电影里可能看到过黑客破解密码的镜头,只见荧屏上数字不断闪烁,不大一会儿,密码就被破解了,他们是利用什么方法破解的呢?学习了本节这些问题,我们就会有点头绪了.导入二引例:德国著名数学家高斯幼年时代聪明过人,上学时,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题让同学们计算:1+2+3+4+…+99+100=?老师出完题后,全班同学都在埋头计算,小高斯却很快算出答案等于5050.你能否写出求1+2+3+4+…+99+100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导入新课思路1(情境导入)我们都想生活在一个优美的环境中,希望看到的是碧水蓝天,大家知道工厂的污水是怎样处理的吗?污水进入处理装置后进行第一次处理,如果达不到排放标准,则需要再进入处理装置进行处理,直到达到排放标准.污水处理装置是一个循环系统,对于处理需要反复操作的事情有很大的优势.我们数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反复操作,今天我们学习能够反复操作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思路2(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像一条没有分支的河流,奔流到海不复回;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条件结构,条件结构像有分支的河流最后归入大海;事实上很多水系是循环往复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循环往复的逻辑结构——循环结构.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请大家举出一些常见的需要反复计算的例子.(2)什么是循环结构、循环体?(3)试用程序框图表示循环结构.(4)指出两种循环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讨论结果:(1)例如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数列求和等.(2)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某些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的步骤称为循环体.(3)在一些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构.即从算法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重复执行某一处理的过程.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1°当型循环结构,如图(1)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件P成立时,执行A框,A 框执行完毕后,返回来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返回来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返回来判断条件P不成立时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2°直到型循环结构,如图(2)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重复执行的A框,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返回来继续执行A框,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继续重复操作,直到某一次给定的判断条件P时成立为止,此时不再返回来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继续执行下面的框图.见示意图:当型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4)两种循环结构的不同点:直到型循环结构是程序先进入循环体,然后对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满足时终止循环.当型循环结构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先对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两种循环结构的相同点: 两种不同形式的循环结构可以看出,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用于确定何时终止执行循环体.应用示例思路1例1 设计一个计算1+2+……+100的值的算法,并画出程序框图.算法分析: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1+2+……+100的值.第1步,0+1=1.第2步,1+2=3.第3步,3+3=6.第4步,6+4=10.……第100步,4 950+100=5 050.显然,这个过程中包含重复操作的步骤,可以用循环结构表示.分析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发现每一步都可以表示为第(i-1)步的结果+i=第i步的结果.为了方便、有效地表示上述过程,我们用一个累加变量S来表示第一步的计算结果,即把S+i的结果仍记为S,从而把第i步表示为S=S+i,其中S的初始值为0,i依次取1,2,…,100,由于i同时记录了循环的次数,所以也称为计数变量.解决这一问题的算法是:第一步,令i=1,S=0.第二步,若i≤100成立,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输出S,结束算法.第三步,S=S+i.第四步,i=i+1,返回第二步.程序框图如右:上述程序框图用的是当型循环结构,如果用直到型循环结构表示,则程序框图如下:点评: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循环结构解决求和的问题,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可把它作为一个范例,仔细体会三种逻辑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作用,学会画程序框图.变式训练已知有一列数1,,43,32,21+n n Λ,设计框图实现求该列数前20项的和. 分析:该列数中每一项的分母是分子数加1,单独观察分子,恰好是1,2,3,4,…,n ,因此可用循环结构实现,设计数器i ,用i=i+1实现分子,设累加器S ,用S=1++i i S ,可实现累加,注意i 只能加到20.解:程序框图如下:方法一: 方法二:点评:在数学计算中,i=i+1不成立,S=S+i 只有在i=0时才能成立.在计算机程序中,它们被赋予了其他的功能,不再是数学中的“相等”关系,而是赋值关系.变量i 用来作计数器,i=i+1的含义是:将变量i 的值加1,然后把计算结果再存贮到变量i 中,即计数器i 在原值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变量S 作为累加器,来计算所求数据之和.如累加器的初值为0,当第一个数据送到变量i 中时,累加的动作为S=S+i ,即把S 的值与变量i 的值相加,结果再送到累加器S 中,如此循环,则可实现数的累加求和.例2 某厂2005年的年生产总值为200万元,技术革新后预计以后每年的年生产总值都比上一年增长5%,设计一个程序框图,输出预计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万元的最早年份. 算法分析:先写出解决本例的算法步骤:第一步,输入2005年的年生产总值.第二步,计算下一年的年生产总值.第三步,判断所得的结果是否大于300,若是,则输出该年的年份,算法结束;否则,返回第二步.由于“第二步”是重复操作的步骤,所以本例可以用循环结构来实现.我们按照“确定循环体”“初始化变量”“设定循环控制条件”的顺序来构造循环结构.(1)确定循环体:设a 为某年的年生产总值,t 为年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量,n 为年份,则循环体为t=0.05a,a=a+t,n=n+1.(2)初始化变量:若将2005年的年生产总值看成计算的起始点,则n 的初始值为2005,a 的初始值为200.(3)设定循环控制条件:当“年生产总值超过300万元”时终止循环,所以可通过判断“a>300”是否成立来控制循环.程序框图如下:思路2例1 设计框图实现1+3+5+7+…+131的算法.分析:由于需加的数较多,所以要引入循环结构来实现累加.观察所加的数是一组有规律的数(每相临两数相差2),那么可考虑在循环过程中,设一个变量i,用i=i+2来实现这些有规律的数,设一个累加器sum,用来实现数的累加,在执行时,每循环一次,就产生一个需加的数,然后加到累加器sum中.解:算法如下:第一步,赋初值i=1,sum=0.第二步,sum=sum+i,i=i+2.第三步,如果i≤131,则反复执第二步;否则,执行下一步.第四步,输出sum.第五步,结束.程序框图如右图.点评:(1)设计流程图要分步进行,把一个大的流程图分割成几个小的部分,按照三个基本结构即顺序、条件、循环结构来局部安排,然后把流程图进行整合.(2)框图画完后,要进行验证,按设计的流程分析是否能实现所求的数的累加,分析条件是否加到131就结束循环,所以我们要注意初始值的设置、循环条件的确定以及循环体内语句的先后顺序,三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关键的是循环条件,它决定循环次数,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条件不是“i<131”或“i=131”,如果是“i<131”,那么会少执行一次循环,131就加不上了.例2 高中某班一共有40名学生,设计算法流程图,统计班级数学成绩良好(分数>80)和优秀(分数>90)的人数.分析:用循环结构实现40个成绩的输入,每循环一次就输入一个成绩s,然后对s的值进行判断.设两个计数器m,n,如果s>90,则m=m+1,如果80<s≤90,则n=n+1.设计数器i,用来控制40个成绩的输入,注意循环条件的确定.解:程序框图如下图:知能训练由相应的程序框图如右图,补充完整一个计算1+2+3+…+100的值的算法.(用循环结构)第一步,设i的值为_____________.第二步,设sum的值为_____________.第三步,如果i≤100执行第_____________步,否则,转去执行第_____________步.第四步,计算sum+i并将结果代替_____________.第五步,计算_____________并将结果代替i.第六步,转去执行第三步.第七步,输出sum的值并结束算法.分析:流程图各图框的内容(语言和符号)要与算法步骤相对应,在流程图中算法执行的顺序应按箭头方向进行.解:第一步,设i的值为1.第二步,设sum的值为0.第三步,如果i≤100,执行第四步,否则,转去执行第七步.第四步,计算sum+i并将结果代替sum.第五步,计算i+1并将结果代替i.第六步,转去执行第三步.第七步,输出sum的值并结束算法.拓展提升设计一个算法,求1+2+4+…+249的值,并画出程序框图.解:算法步骤:第一步,sum=0.第二步,i=0.第三步,sum=sum+2i.第四步,i=i+1.第五步,判断i是否大于49,若成立,则输出sum,结束.否则,返回第三步重新执行. 程序框图如右图:点评:(1)如果算法问题里涉及的运算进行了许多次重复的操作,且先后参与运算的数之间有相同的规律,就可引入变量循环参与运算(我们称之为循环变量),应用于循环结构.在循环结构中,要注意根据条件设计合理的计数变量、累加和累乘变量及其个数等,特别要求条件的表述要恰当、精确.(2)累加变量的初始值一般取0,而累乘变量的初始值一般取1.课堂小结(1)熟练掌握两种循环结构的特点及功能.(2)能用两种循环结构画出求和等实际问题的程序框图,进一步理解学习算法的意义.。
“循环结构”教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首例破坏计算机硬件的CIH病毒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恐慌,2001年4月26日,“CIH”病毒大爆发,中国受损计算机超过几十万台,硬件损坏,数据丢失,中毒用户损失惨重。
这个CIH病毒它其实就是计算机程序,它的算法流程图主要是循环结构。
于是,反病毒程序设计员根据CIH病毒的代码特征更新,推出相应的杀毒软件,它的处理功能是检查并破坏这种病毒,从检验出到破坏它反复执行,从而达到杀毒的目的。
杀毒软件的算法流程图主要还是循环结构,既然循环结构的作用这么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算法基本结构中重要的,优秀的结构---循环结构”(板书课题)后下页:“这幅图上的花朵,它不停,重复在动,给我们留下循环的印象,对于数学算法初步中循环结构的认识与理解,我们从问题1开始。
”下页:问题1 设计一个算法,输出1 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画出算法流程图.(学生读题参与,教师引导明确算理3种,引导画出第三种流程图.学生独立模仿完成1或2任意一种,教师点评)师:首先我们来明确算理:思路1:“这1000个正整数,最小的是(1),我们从1开始,检验能否被3和5整除,能则输出,不能则判断下一个数2,再检验,一直检验到最后一个数(1000),我们总共要作出多少次判断?(1000),这逐个判断能否被3和5整除实际上是一个循环,我们如何让算法来循环”回想赋值语句:n=n+1,n 从1开始,到1000。
这种思路可行。
但总的来说不好操作;我们换一个思路:能被3整除,也能被5整除,就是能被15整除.最小的一个是(15),后面的依次加15,以此加上15仍然是一个循环,引入变量n,用n=n+15来表示这种循环,这是另一种思路,可行!从第二种思路知道符合要求的数一定能被15整除那请思考,1 000以内有多少个正整数能被15整除?生:用1 000除15,有66个正整数能被15整除.师:很好,那我们只要输出这66个正整数就可以了,这66个正整数都是15的倍数.师:我们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此问题的步骤:引入变量a表示待输出的数,那么66个15的倍数的正整数就是我们所求,即a=15n,n应该从(1)开始,,一直到66就可以,反复输出a,就能输出1 000以内能被3和5整除的所有正整数。
2.3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运用框图表示循环结构,运用循环结构的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结构,设计循环结构算法。
教学难点 :循环结构的设计和表示。
教学方法:发现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具使用:多媒体课件 ppt课时安排 : 1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 、想一想:若要从五个不同的数中找出最大数,可以用什么结构 ?2 、请几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3 、思考 : 设计算法,求 100 个数中的最大数,画出流程图。
4 、引入循环结构。
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 选择结构 )通过思考,让学生清楚须将数比较 99 次。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1 、利用课件展示例 1 。
例 1 :设计算法,输出 1000 以内能被 3 和 5 整除学生认真读题,从题目中找关键词。
的所有正整数,画出算法流程图。
2 、让学生与学伴相互交流。
3 、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讨论活动,并引导学生画出算法流程图。
(见附流程图1 )4 、教师分析算法流程图的结构。
并指出这就是循环结构。
5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循环变量、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的含义。
6 、教师让学生反思例 1 的解答过程,谈谈收获。
7 、利用课件展示时时收获一。
8 、出示例 2 。
(见附流程图 2 )9 、教师逐个提出问题:(1) 变量在这个算法中的作用是什么 ?(2) 这个算法的循环体是那一部分,功能是什么 ?(3) 这个算法的功能是什么 ?让学生分组讨论,各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与学伴讨论、交流。
学生发言。
学生观察循环结构,找出关键的三部分。
让学生身临其境,担当三要素的角色。
目的是让学生深刻体会三要素的作用。
循环结构一、教学内容分析《循环结构》是北师大版必修3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与顺序结构,选接结构是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特别是循环结构,是整章的重点和难点,它的优点在于能够让计算机快速的重复计算。
二、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算法的思想以及框图的基本含义,还有顺序结构,大部分学生对算法感兴趣,这就大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循环结构的概念,把握循环结构的三个要素。
(2)体会循环结构在有关重复计算的算法设计中的重要作用,能识别和理解循环结构的框图以及功能。
(3)掌握三种算法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探索,操作,学习设计程序框图的表达,解决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启发,自主探究,让学生感受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循环结构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难点:循环结构三要素的确定以及循环执行时变量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方式教师启发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日本取得2020奥运会主办权的投票过程:对遴选出的五个城市进行投票表决的操作程序: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超过一半,那么这个城市取得主办权;如果没有一个城市得票超过一半,那么将其中得票最少的城市淘汰,然后重复上述过程,直到选出一个城市为止。
(请学生思考并回答奥运会主办权投票过程的算法)1、投票;2、计票:如果有一个城市得票超过一半,那么这个城市取得主办权,进入3;否则淘汰得票数最少的城市,转入1;3、宣布主办城市。
奥运会主办权投票表决程序框图:设计意图:通过大家熟知的奥运会举办城市选取的具体事例,让学生明确整个选取的步骤,用框图的形式表达来引入课题。
其实这种程序的设计有多种,区别在于复杂与简单。
这此环节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兴趣,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2概念探究例1如何画出1+2+3+……+100的框图?(这是一个数累加的过程,我们都知道它的结果是5050,但是能否设计程序让计算机快速的把它算出来呢?)通常,我们按照下列过程计算1+2+3+…+100的值第1步,0+1=1第2步,1+2=3第3步,3+3=6……第100步,4950+100=5050也就是21324312,3,4(2,3,,100)i i S S S S S S S S i i -=+=+=+=+= 即第i 步的结果=第(i -1)步的结果+i 。
1a = 3b = a a b =+ b a b =- PRINT a ,bIF 10a < THEN 2y a =* else y a a =* “n=”,n i =1 s=1 i< =n s=s*i i=i+1 PRINT s END(数学3必修)第一章:算法初步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1.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算法只能用自然语言来描述B .算法只能用图形方式来表示C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D .同一问题的算法不同,结果必然不同 2.用二分法求方程022=-x 的近似根的算法中要用哪种算法结构( )A .顺序结构B .条件结构C .循环结构D .以上都用 3.将两个数8,17a b ==交换,使17,8a b ==,下面语句正确一组是 ( ) A. B. C. D.4.计算机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是( )A .1,3B .4,1C .0,0D .6,0 5.当3=a 时,下面的程序段输出的结果是( )A .9B .3C .10D .6二、填空题1.把求!n 的程序补充完整2.用“冒泡法”给数列1,5,3,2,7,9按从大到小进行排序时,经过第一趟排序后得到的新数列为 。
a=b b=a c=b b=a a=c b=a a=b a=cc=b b=ai=1 s=0 WHILE i<=4 s=s*x+1 i=i+1 WEND PRINT s END3.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12345)(2345+++++=x x x x x x f ,当x=2时的值的过程中,要经过 次乘法运算和 次加法运算。
4.以下属于基本算法语句的是 。
① INPUT 语句;②PRINT 语句;③IF-THEN 语句;④DO 语句;⑤END 语句; ⑥WHILE 语句;⑦END IF 语句。
5.将389化成四进位制数的末位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1.把“五进制”数)5(1234转化为“十进制”数,再把它转化为“八进制”数。
《循环结构》教学设计1、教材及学情分析(1)教材地位:本节是北师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内容,本节所在章节“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新内容,而循环结构是算法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它的重要性就是能使计算机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计算。
同时,本节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与顺序结构、选择结构是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可以表示任何一个算法;另一方面,把算法转化为框图,为后面算法语句打下基础。
(2)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以前,已经学习了算法的概念、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及简单的赋值问题,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在循环结构中更多的涉及了变量和对变量的处理,正是这些内容使得循环结构的理解和使用变得困难,为了分散难点,教材在讲循环结构之前已利用一个课时来分析变量和赋值,但在这节课中这些依然是学生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学生逐步经历循环结构设计的全过程(确定循环变量、循环体和循环终止的条件),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正确表达循环结构,并尝试整理成程序框图。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学生应达到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循环结构概念;学生把握循环三要素:循环变量赋初值、循环体、循环的终止条件;并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简单的算法框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操作、探究,学习设计循环结构程序框图,体会算法思想(程序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识图用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数学能力以及程序化的思想意识。
3、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的制定: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难点:循环结构中的循环变量、循环体和循环终止条件的确定(2)重难点的突破:本课的重点主要是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