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392.00 KB
- 文档页数:16
泌尿外科肾上腺疾病抗菌药物应用原则:一、腹腔镜手术:1. 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2. 手术时间超过1.5小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可延至96小时(经验用药)。
3. 老年患者,术前有肺部疾病患者抗菌药物在上述情况下延至48小时。
4. 发热病人应查找原因,验血常规以及病原学检查,依具体情况用药。
二、开放手术(含腹腔镜改为开放手术)1. 应用头孢一、二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间为72小时(经验用药)。
2. 其它同一项2、3、4泌尿外科病人泌尿系结石的抗菌药物应用原则:1. 推荐根据治疗前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2. 一般推荐治疗7-14天,有时需要延长至21天(均为静脉用药)。
3. 尿路结石相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需要彻底清除结石,同时给予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
如果不能完全清除结石,则应该考虑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
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泌尿系结石及存在尿路梗阻是特殊危险因素。
合并感染的尿路结石,术前应该使用抗生素治疗,直至达到标准。
5. URL、PCNL、输尿管切开取石、肾盂切开取石均为清洁-污染手术,而感染性结石手术为污染手术。
6. 预防用药时间为24-48小时。
污染手术依据患者情况酌情延长,依据临床实际情况,考虑5天左右比较合适(经验用药)。
7. 对于URS、PCNL、输尿管下段结石切开取石,不伴有其它危险因素者,推荐术前30-60分钟静脉输注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
单次用药即可。
8. 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碎石、嵌顿性结石、感染性结石、合并感染、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者,术前用药基础上维持用药需要达72小时。
推荐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二代)抗生素。
女性泌尿外科手术的抗生素应用尿道手术:包括清洁-污染手术,污染手术和感染手术。
1. 清洁-污染手术中,例如尿道肉阜,尿道外口囊肿等,经尿道膀胱颈切开等,属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抗菌谱应该覆盖以大肠埃希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并覆盖常见阳性球菌,可以应用可选用头孢一代,二代以及喹诺酮类,术前30分钟开始给药,如果手术超过3小时,术中应用第二剂,并持续应用至术后48小时,可加用甲硝唑。
尿路感染的联合用药方案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统感染,是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导致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菌尿和脓尿。
尿路感染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的。
抗尿路感染药物治疗总体原则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无病原学结果前,一般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在尿和肾内的浓度要高,选用肾毒性小、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单一药物治疗失败、严重感染、混合感染、出现耐药菌株时应联合用药。
对不同类型的尿路感染给予不同治疗疗程,综合考虑感染部位、菌种类型、基础疾病、中毒症状程度等因素。
1、急性膀胱炎短疗程疗法可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任选一种药物连用3天,约90%的患者可治愈。
如仍有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菌药物治疗。
2、盂肾炎首次发生的急性肾盂肾炎的致病菌80%为大肠埃希茵,在留取尿细菌检查标本后应立即开始治疗,首选针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
病情较轻者:可在门诊口服药物治疗10~14日,通常90%可治愈。
常用药物有喹诺酮(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素类(如头孢呋辛)等。
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需住院治疗静脉给药。
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
必要时联合用药。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肾毒性大,应慎用。
可于热退后继续用药3日再改为口服抗菌药物,完成2周疗程。
治疗72h无好转,应按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物,疗程不少于2周。
3、复发性尿路感染(包括再感染和复发)再感染:治疗方法与首次发作相同。
复发:复发且为肾盂肾炎者,特别是复杂性肾盂肾炎,在去除诱发因素(如结石、梗阻、尿路异常等)的基础上,应按药敏选择强有力的杀菌性抗菌药物,疗程不少于6周。
反复发作者,给予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4、无症状菌尿(ASB)推荐筛查和治疗的人群:孕妇以及接受尿路侵入性操作的患者,非妊娠女性及老年人常出现无症状菌尿,但不推荐对其进行治疗;不推荐对无症状的下列患者进行菌尿筛查和治疗包括:患糖尿病的女性,健康的男性,有长期护理设备,留置导尿管、肾脏造瘘管或输尿管支架管,脊髓损伤和念珠菌尿的患者。
尿路感染及用药尿路感染及用药一、定义: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
好发人群: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尿路感染是临床较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之一,在感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而屈居第二。
二、分类:根据感染部位:尿路感染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前者为肾盂肾炎,后者为膀胱炎。
分别又分急性和慢性。
根据有无尿路结构及功能的异常,尿路感染还可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单纯性尿路感染。
三、治疗:1、一般治疗:1)急性期注意休息,多喝水,勤排尿。
2)膀胱刺激征及血尿明显者口服碳酸氢钠。
3)反复发应急性寻找因素并去除。
2、抗感染治疗:1)用药原则:选择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无病原学结果前,一般选用对G-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尤其是首发感染。
治疗3天症状无改善,应按药敏调整用药。
选择在肾内和尿液中浓度高的抗生素。
推荐初始经验治疗的抗菌素:喹诺酮、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类(2代或3代)。
如初始失败,可根据微生物检查结果调整,如无结果,可选择针对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推荐联合用药。
疗程:一般推荐7-14天,疗程与潜在疾病的治疗相关。
根据临床需要可延长至21天。
对于长期留置导尿及尿路支架的,尽量减少疗程避免耐药。
不推荐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防止复发。
1、急性尿道炎:1)病症:尿道分泌物较多,开始为粘液,后逐渐变成脓性,同时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2)常用药物短疗程疗法:任选以下任一种药物服用3天,约90%的患者可治愈。
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环丙沙星0.25g,每日2次);②磺胺类(复方磺胺甲噁唑);③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0.25g,每日2次)等。
治愈标准:服用3天无好转,应按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物。
停服抗菌药物7天后,需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
如结果阴性表示急性细菌性膀胱炎已治愈;如仍有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菌药物治疗。
3)联合用药:抗生素(如氨苄西林、头孢等)+清热通淋药(石淋通胶囊、热淋清片等)2、慢性尿道炎:1)病症分泌物少,症状轻,部分患者无症状。
视点锦囊·妙计Family life guide -31-黄纯玉(富顺县人民医院)尿路感染在临床上也被称为泌尿系统的感染,在尿路中各种病原微生物增殖,引起炎症的疾病,通常伴随着菌尿和脓尿。
女性比男性患尿路感染的几率更大,尤其是育龄女性。
由于长期卧床或久坐、免疫系统衰弱、尿路异常导致尿路感染的风险越大。
临床上将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两种,引发尿路感染的通常为细菌、病毒、真菌等。
一般情况下,尿路感染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
那么,治疗尿路感染应该如何用药呢?以及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呢?尿路感染的症状尿痛或烧灼感,频尿或急尿,尿少,血或粉红色,尿混浊,强烈的尿味,骨盆或耻骨疼痛,痉挛(尤其是女性)。
上尿路感染的症状为背部或侧面疼痛、发烧、发冷、恶心或呕吐,如肾盂肾炎。
老年患者可能有非典型症状,如精神状态改变、嗜睡、虚弱等。
尿路感染的原因尿路感染中95%的女性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UTI 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
这是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而且靠近肛门,所以大肠杆菌等细菌容易进入。
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pH 值上升也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女性在发生性行为后,使用横膈膜或杀精剂避孕时也容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导管使用、尿路结构异常、糖尿病和免疫系统抑制。
尿路感染的治疗方式治疗尿道感染的药物在接受相关治疗前需要明确诊断,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病原学治疗:对致病菌采取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一般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相应的药物种类。
(2)对症疗法:缓解频尿、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状,常用药物含碳酸氢钠。
(3)中成药治疗:中成药能缓解和改善患者的症状,缩短尿路感染周期。
除上述药物外,患者还可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多喝水、加强会阴卫生等。
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尿路感染的治疗首先应确定疾病类型,是急性还是慢性感染,此外,还需要确定是上尿路感染或下尿路感染,是由什么样的致病细菌和病原菌性敏感程度如何,对肾脏功能造成多大影响,有没有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以及其他诱因。
业务学习尿路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尿路感染是指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感染。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带血等。
尿路感染主要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
抗菌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以下是针对尿路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1.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必须进行尿液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对感染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青霉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磺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更强效的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药物联合治疗。
3.根据病情选择用药方式和剂量:对轻度尿路感染,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泌尿系结构异常或低免疫力患者,应采用静脉给药。
剂量方面,通常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来确定。
4.持续时间:尿路感染在用药治疗后一般可以在2-7天内痊愈。
根据病情的不同,治疗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
但通常不建议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5.监测治疗效果:在抗菌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尿液培养以判断治疗效果。
如果细菌在治疗后仍然存在或感染症状未缓解,可能需要更换抗生素或延长治疗时间。
6.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使治疗变得困难。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7.预防复发:尿路感染容易复发,特别是女性。
为了预防复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使用卫生纸等;增加饮水量,促使频繁排尿;尽量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总之,针对尿路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病情选择用药方式和剂量,治疗时间视情况而定,定期监测治疗效果,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复发。
㊃专家共识㊃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版)尿路感染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及特殊类型㊀㊀尿路感染的治疗建议尿路感染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DOI: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5.04.002通信作者:郑军华,Email:zhengjh0471@sina.com;陈山,Email:shanchentr001@163.com㊀㊀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㊁剂量㊁给药次数㊁给药途径㊁疗程等,需综合考虑病原菌㊁感染部位㊁感染程度和患者的生理㊁病理情况㊂一㊁抗菌药物选择策略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注意以下几点㊂(一)品种选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㊂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尿路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合格尿标本,在怀疑存在血流感染时应留取血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案㊂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上尿路还是下尿路)㊁发病情况㊁发病场所(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㊁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㊂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㊂此外,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并结合患者感染部位选择抗菌药物㊂对于下尿路感染,应选择尿中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的抗菌药物,否则即使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为敏感,但尿中药物浓度不足,也不能有效清除尿中病原菌㊂如卡泊芬净㊁米卡芬净和伏立康唑,尿标本分离的真菌通常对这些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因这些药物尿中浓度低,不能用于治疗真菌所致尿路感染[1]㊂而对于上尿路感染患者,因不能除外血流感染,故所选择抗菌药物不仅需要在尿中有高浓度,血液中也需要保证较高浓度㊂呋喃妥因和磷霉素氨丁三醇等药物可在尿液中具有很高的浓度,但其血药浓度较低,故仅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而不能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2]㊂左氧氟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均高,既可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又可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㊂(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㊂治疗上尿路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时,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中药物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㊂同时,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给药剂量㊂(三)给药途径对于下尿路感染的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㊂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①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②患者存在可能明显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㊁严重腹泻㊁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③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④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㊂对于上尿路感染,初始治疗多选用静脉用药,病情稳定后可酌情改为口服药物㊂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如前列腺注射和膀胱灌注抗菌药物宜尽量避免㊂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膀胱灌注给药只有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导致的膀胱炎,可膀胱灌注两性霉素B[3]㊂(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发挥最大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原理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肝肾功能状况等决定给药次数㊂抗菌药物分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㊂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增加浓度抗菌作用无明显增强,其抗菌效果与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T>MIC)相关,即感染部位游离药物浓度高于MIC时间越长,抗菌效果越好㊂这一类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和碳青霉烯类等,除半衰期长的头孢曲松和厄他培南等外,大多一日多次给药㊂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浓度越高抗菌效果越好,因此这类药物大多一日一次给药㊂(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对于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疗程基本少于7d,但上尿路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疗程一般为2周㊂对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可根据情况进行长期抑菌治疗[2]㊂二㊁特殊类型的尿路感染(一)无症状菌尿1.定义:无症状菌尿又称无症状尿路感染,即尿标本中分离出一定量的细菌,而患者无任何尿路感染的症状或体征㊂无症状菌尿的诊断标准为[1]:对无症状女性患者或留置尿路导管的患者,尿培养细菌菌落计数ȡ105CFU/ml;男性患者清洁尿标本培养出1种菌株菌落计数ȡ103CFU/ml;男性或女性患者的导尿标本,1次菌落计数ȡ102CFU/ml㊂2.患病率:健康的绝经前女性无症状菌尿的患病率为1.0% 5.0%,妊娠期女性为1.9% 9.5%,绝经后女性(50 70岁)为2.8% 8.6%,糖尿病人群女性为9.0% 27.0%,男性为0.7% 1.0%,社区老年女性>15.0%,社区老年男性为3.6% 19.0%,长期护理的老年女性为25.0% 50.0%,男性为15.0% 40.0%,对脊髓损伤人群,间断导尿管导尿者为23.0% 89.0%,括约肌切开术后者为57.0%,血液透析人群为28.0%,短期留置导尿管者为9.0% 23.0%,长期留置导尿管者达100.0%[4]㊂3.无症状菌尿和脓尿的关系:无症状菌尿患者同时伴发脓尿的发生率从年轻女性的30%[5]至留置尿路导管患者的100%,需要指出的是,脓尿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6]㊂4.治疗(1)不需要筛查和治疗的情况有:绝经前㊁未孕女性㊁糖尿病女性㊁老年人㊁脊髓损伤的患者㊁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和儿童的无症状菌尿㊂(2)需要筛查和治疗的情况①妊娠期女性:无症状菌尿是首个被明确的与围产期不良结局密切相关的亚临床感染之一㊂无症状菌尿的孕妇产出早产儿或低体重儿的概率是没有菌尿的女性的20 30倍[7]㊂建议在妊娠前3个月每月均行一次尿培养检查[8]㊂怀孕期间治疗无症状性菌尿可使孕妇继发肾盂肾炎的风险从20% 35%降低到1% 4%,也能改善胎儿的状况,减少产出低体重儿和早产儿的概率[9⁃10]㊂患有无症状菌尿或有症状尿路感染的孕妇应该接受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并定期复查㊂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疗程包括[1]:阿莫西林500mg口服,每8小时1次,3 5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500mg口服,每12小时1次,3 5d;头孢氨苄500mg口服,每8小时1次,3 5d或磷霉素氨丁三醇3g口服,单剂治疗㊂②需要泌尿道手术操作的患者:此类患者术中有黏膜破溃㊁细菌入血出现菌血症的风险,需要进行筛查和治疗㊂以前列腺增生为例,术前的无症状菌尿如果不被控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菌血症的概率高达60%,有6% 10%的患者会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11],而术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大大减少这些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㊂具体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㊂应用方案[6]:术前1d或手术前即刻应用均可,术后如果未留置尿路导管可以不再使用,如果仍有导尿管留置,术后直至导尿管拔除方可停用抗菌药物㊂(二)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recurrenturinarytractin⁃fections,RUTI)必须符合:尿路感染6个月内发作ȡ2次,或1年内发作ȡ3次[12]㊂即使对于尿路解剖和功能正常的健康成年女性,RUTIs也是很常见,约27%的泌尿系感染患者可在6个月之内发生再次泌尿系感染,而6个月内3%的患者感染可超过3次[13]㊂1.分类(1)细菌持续存在:由同一种细菌引起,并且在较短的期间内再次复发,患者在使用敏感性抗菌药物治疗2周后,尿中仍可培养出同种细菌即可诊断㊂这种情况常见于合并泌尿系统解剖或功能异常,属于复杂性尿路感染㊂(2)再感染:是指患者由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引起的再次感染㊂患者属于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感染的原因是自身抵抗力低下出现的新的感染而不是首次感染治疗的失败[14]㊂2.诊断:诊断反复发作尿路感染最为重要的是其发病的次数必须满足诊断标准㊂发作时的症状㊁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与一般尿路感染类似㊂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腹部X线平片㊁静脉尿路造影㊁膀胱尿道造影㊁泌尿系B超㊁CT㊁MRI等㊂其目的是发现泌尿系统可能存在的解剖结构异常和/或合并疾病㊂女性患者要行妇科检查,排除妇科畸形及妇科生殖道感染等疾病㊂3.治疗:应区分患者是细菌持续存在还是再感染,如果是细菌持续存在,则患者多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参照复杂性尿路感染治疗原则,采取外科手术方式去除或治疗感染灶并给予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再感染患者,通常尿路解剖和功能是正常的,治疗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㊂(1)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同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的抗菌药物短程疗法㊂(2)发作间期的预防:①行为治疗,包括多饮水㊁性生活后排尿㊁排便后从前向后擦肛门等;②使用OM⁃89(Uro⁃Vaxom®)疫苗(大肠埃希菌溶解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疾病反复发作,但国内目前尚无此药物;③植物药预防,主要指通过口服蔓越莓制品减少尿路感染复发,疗效有争议;④低剂量㊁长疗程抗菌药物治疗:在急性发作治疗后1 2周,尿培养阴性后可以开始此抗菌药物预防疗法㊂持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㊁性交后2h内单次使用抗菌药物可预防尿路感染的反复发作[2]㊂用药方案包括: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MP/SMX)40 200mg口服,每24小时或48小时1次,甲氧苄氨嘧啶100mg口服,每24小时2次,头孢氨苄125 250mg口服,每日1次,头孢克洛250mg口服,每24小时1次,呋喃妥因50 100mg口服,每24小时1次或磷霉素氨丁三醇3g口服,每10天1次,以上所有药物疗程为长期服用3 6个月㊂另一种方案是性生活后单次服用,包括:TMP/SMX40 200mg口服,环丙沙星125mg口服,头孢氨苄250mg口服,诺氟沙星200mg口服,氧氟沙星100mg口服或呋喃妥因50 100mg口服或磷霉素氨丁三醇3g口服㊂(三)泌尿生殖系真菌感染念珠菌属是原发性累及泌尿生殖道最常见的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医院内真菌尿路感染病原体[15]㊂在美国,念珠菌属在院内获得性菌血症病因中占第4位,病死率高达40%,为所有菌血症中病死率之首[16]㊂危险因素和诱因主要有糖尿病㊁肾移植㊁高龄㊁尿路有创操作㊁女性性生活㊁伴随细菌尿㊁长期住院㊁先天性尿路畸形或结构异常㊁住ICU病房㊁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㊁尿路内置导管㊁膀胱功能障碍㊁尿路梗阻性疾病㊁肾结石等[17]㊂1.临床评估:膀胱和前列腺真菌感染多无症状,仅4%的患者会出现尿频㊁排尿困难㊁血尿等症状,膀胱镜检查可发现膀胱壁白色斑片㊁黏膜水肿和红色斑点等;肾脏是念珠菌血症侵犯的主要靶器官,肾脏念珠菌感染表现为肾盂肾炎的症状,有腰部疼痛和发热,并可能产生输尿管梗阻,形成念珠菌感染性肾周脓肿或脓肾等㊂念珠菌尿的诊断主要依据尿液真菌涂片及尿液真菌培养,但标本易污染㊂B超和CT检查有可能发现集合系统的真菌感染相关变化,并对尿路梗阻进行评估㊂2.治疗(1)抗菌治疗原则及常用抗菌药物①无症状念珠菌尿的治疗:同无症状菌尿㊂②有症状念珠菌尿均需要接受治疗[18],需要参照标本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药物㊂a.膀胱炎和肾盂肾炎:氟康唑400mg口服,每天1次,2 4周;氟胞嘧啶25mg/kg口服,每天4次,7 10d;两性霉素B0.3 1.0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1周㊂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需适当延长治疗疗程㊂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5 7d)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属有效,可有效清除念珠菌尿,但很快复发㊂b.前列腺炎和睾丸附睾炎:氟康唑400mg口服,每天1次,4周;有脓肿形成需进行外科引流㊂c.真菌球:氟康唑400mg口服,每天1次,2 4周;氟胞嘧啶25mg/kg,口服,每天4次,2 4周;两性霉素B0.3 1.0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1 7d;结合外科引流㊂d.多数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性低,推荐两性霉素B治疗;有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和肌酐清除率调整抗真菌药物剂量,氟康唑可经常规血透清除,需血透后给药或追加剂量,两性霉素B不被血透清除[19]㊂(2)手术及外科干预:留置导尿管或肾脏输尿管内支架管患者予以拔除或更换新的导尿管和内支架管,需永久性尿流改道者选择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B超及CT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有泌尿系梗阻性疾病需手术治疗解除梗阻者,有真菌球或局部脓肿形成需手术引流;有先天性畸形或结构异常在感染控制后进行手术矫形㊂编写组成员(按单位汉语拼音排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郑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唐伟),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泌尿外科(陈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吴文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杨为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泌尿外科(钟山),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郑军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泌尿外科(陈山㊁乔庐东),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王毅)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EuropeanAssociationofUrology2014.GuidelinesonUrologicalInfections[EB/OL].http://www.uroweb.org/gls/pdf/19%20Urological%20infections_LR.pdf.[2]㊀LaiB,ZhengB,LiY,etal.InvitrosusceptibilityofEscherichiacolistrainsisolatedfromurinesamplesobtainedinmainlandChi⁃natofosfomycintrometamolandotherantibiotics:a9⁃yearsur⁃veillancestudy(2004⁃2012)[J].BMCInfDis,2014,14:66.[3]㊀TuonFF,AmatoVS,PenteadoFilhoSR.BladderirrigationwithamphotericinBandfungalurinarytractinfection:systematicre⁃viewwithmeta⁃analysis[J].IntJInfectDis,2009,13:701⁃706.[4]㊀NicolleLE.Asymptomaticbacteriuria:whentoscreenandwhentotreat[J].InfectDisClinNorthAm,2003,17:367⁃394.[5]㊀HootonTM,ScholesD,StapletonAE,etal.Aprospectivestudyofasymptomaticbacteriuriainsexuallyactiveyoungwomen[J].NEnglJMed,2000,343:992⁃997.[6]㊀NicolleLE,BradleyS,ColganR,etal.InfectiousDiseasesSoci⁃etyofAmerica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symptomaticbacteriuriainadults[J].ClinInfectDis,2005,40:643⁃654.[7]㊀Kincaid⁃SmithP,BullenM.Bacteriuriainpregnancy[J].Lan⁃cet,1965,191:395⁃399.[8]㊀WadlandWC,PlanteDA.Screeningforasymptomaticbacteriuriainpregnancy.Adecisionandcostanalysis[J].JFamPract,1989,29:372⁃376.[9]㊀MittendorfR,WilliamsMA,KassEH.Preventionofpretermde⁃liveryandlowbirthweightassociatedwithasymptomaticbacteri⁃uria[J].ClinInfectDis,1992,14:927⁃932.[10]㊀RomeroR,OyarzunE,MazorM,etal.Meta⁃analysisoftherela⁃tionshipbetweenasymptomaticbacteriuriaandpretermdelivery/lowbirthweight[J].ObstetGynecol,1989,73:576⁃582.[11]㊀GrabeM.Antimicrobialagentsintransurethralprostaticresection[J].JUrol,1987,138:245⁃252.[12]㊀CarJ.SheikhA.Recurrenturinarytractinfectioninwomen[J].BMJ,2003,327:1204.[13]㊀GormleyEA.Recurrenturinarytractinfectioninwomen:emer⁃gingconceptsregardingetiologyandtreatmentconsiderations[J].CurrUrolRep,2003,4:399⁃403.[14]㊀DasonS,DasonJT,KapoorA.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managementofrecurrenturinarytractinfectioninwomen[J].CanUrolAssocJ,2011,5:316⁃322.[15]㊀RichardsMJ,EdwardsJR,CulverDH,etal.Nosocomialinfec⁃tionsincombinedmedical⁃surgicalintensivecareunitsintheUnitedStates[J].InfectControlHospEpidemiol,2000,21:510⁃515.[16]㊀EdmondMB,WallaceSE,McclishDK,etal.Nosocomialblood⁃streaminfectionsinUnitedStateshospitals:athree⁃yearanalysis[J].ClinInfectDis,1999,29:239⁃244.[17]㊀FisherJF,SobelJD,KauffmanCA,etal.Candidaurinarytractinfections treatment[J].ClinInfectDis,2011,52(Suppl6):S457⁃466.[18]㊀PappasPG,RexJH,SobelJD,etal.Guidelinesfortreatmentofcandidiasis[J].ClinInfectDis,2004,38:161⁃189.[19]㊀陈楠.尿路感染的抗真菌治疗[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119⁃120.(收稿日期:2015⁃03⁃23)(本文编辑:霍红梅)。
尿路感染的药物治疗原则和方法潘佳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T_b目的要求1. 掌握治疗尿路感染的几种抗生素的临床应用范围、禁忌证、慎用情况、不良反应、使用方法2. 掌握治疗尿路感染的三种中成药的临床应用范围、用法用量3. 熟悉抗生素类治疗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4. 了解尿路感染的分类内容介绍1. 尿路感染的定义2. 尿路感染的的分类3. 尿路感染的治疗药物(抗生素、中成药)T_e一、定义B_e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引起的尿路炎症。
【我的笔记】二、分类B_e1.根据感染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2.根据有无基础疾病分为复杂性尿路感染和非复杂性尿路感染。
【我的笔记】三、治疗药物B_e治疗尿路感染的主要的药物分为两大类别,第一类是抗生素,第二类是中成药。
(一)抗生素类1.治疗原则(1)急性膀胱炎口服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或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对于致病菌对磺胺甲基异噁唑耐药率高达10%~20%的地区,可采用呋喃妥因治疗。
(2)急性肾盂肾炎轻症病例:口服喹诺酮类药物或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如果是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单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
重症病例或不能口服药物者:静脉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广谱的头孢类抗生素治疗。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者,可选用氨曲南治疗;如果致病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可使用氨苄西林和舒巴坦钠,必要时可采取联合用药来治疗。
复杂性急性肾盂肾炎:首先,应及时有效控制糖尿病、尿路梗塞等基础疾病;静脉使用广谱。
【我的笔记】2. 复方磺胺甲噁唑(1)临床应用①用于成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儿童急性中耳炎。
②可以用于治疗大肠杆菌、克雷菌属、普通变形杆菌以及敏感菌株所致的细菌性尿路感染。
从药效学上来讲,复方磺胺甲噁唑属于一种全身应用的中效磺胺药,属于广谱抑菌剂。
(2)禁忌证①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任一成分过敏者。
②孕妇、哺乳妇女。
③2个月以下婴儿、早产儿。
④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
⑤对其他磺胺类药物过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