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
第四幕:曲终人散 ——戊戌政变
变法内容触及守旧势力的封建传统和切 身利益,引起顽固派对变法的惊恐和敌视。 他们决定发动一场宫廷政变来破坏变法,打 击维新派人士——
九月十三日,光绪帝写密诏给康 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 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 第等,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结果
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 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失败)
李
鸿
(拍桌子)住嘴,此不忠不孝之论,不可宽
章
容。
今天祖宗留下的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祖宗之法,就拿 总理衙门来说吧,祖宗之法里并没有,是最近跟洋人打交道 才新设立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必须变。
翁
同
(捋胡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见解,难得
龢
he
难得,我会尽最大努力把他引见给皇帝的。
上书皇帝,恳请变法 “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 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 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失败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巩固提高
1.下面是八年级某班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举办的图片
展中的3张图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 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
康有为
公车上书这件
事反映了当时中国 先进的知识分子什 么样的主张和精神?
梁启超
“公车上书”意即 “举子上书” 。汉 朝时,政府都是用公 车接送应试的举子, 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 试的举子叫做“公 车”。在这里,由于 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 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 省举子所为,因此历 史上就称为“公车上 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