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基与肾结石关系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75.76 KB
- 文档页数:3
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陈伟1,龚茂迪2,吴义坤2,文饶2,洪光毅2,江克华2,徐述雄1,21 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州遵义563003;2 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摘要:草酸钙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复发率高,防治困难。
自噬是机体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代谢机制,可通过溶酶体途径维持细胞稳态。
研究表明,草酸钙诱导自噬通过影响细胞氧化损伤参与草酸钙肾结石的发生、发展。
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保护性或破坏性的双重作用。
适度自噬有助于减轻草酸盐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晶体沉积,而自噬过度激活则可加重相应的损伤、促进草酸盐沉积。
基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外泌体等途径调控自噬,有望成为防治草酸钙肾结石的新方法。
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多为基础研究,其临床转化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自噬;氧化应激;外泌体;草酸钙;肾结石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0.020中图分类号:R6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0-0080-05肾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是草酸钙结石,其中50%的患者在结石初次治疗后5 ~ 10年内再次复发[1-2]。
目前研究认为导致肾结石形成的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纤维化、自噬等[3-5]。
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内源性细胞蛋白聚集物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在肾损伤、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6-7]。
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受到高草酸、高钙尿等刺激时,将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及炎症因子,导致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损伤,促使晶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黏附、聚集并形成肾结石。
由此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是肾结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8-9]。
通常在生理条件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稳态,但在高草酸尿症等病理情况下,自噬过度激活则会加重细胞氧化损伤。
肾舒颗粒辅助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及对NAG、CysC及自由基水平的影响徐凯;汪小利;吴哲;林渊【摘要】目的:探讨肾舒颗粒辅助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效果及对患者尿NAG、血清胱抑素C(CysC)、肾功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因肾结石于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观察组40例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联合用肾舒颗粒,术后7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NAG、CysC、肌酐更低,SOD更高(P<0.05);观察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92.50%,对照组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2.50%.结论:肾舒颗粒辅助mPCNL治疗肾结石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期刊名称】《华夏医学》【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5页(P61-65)【关键词】肾舒颗粒;mPCNL;肾结石;NAG;CysC;自由基;肾功能【作者】徐凯;汪小利;吴哲;林渊【作者单位】徐闻县人民医院,广东徐闻524100;徐闻县人民医院,广东徐闻524100;徐闻县人民医院,广东徐闻524100;徐闻县人民医院,广东徐闻52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4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可发生于肾盂、肾盏或肾盂与输尿管连接处,以尿痛、血尿、排尿中断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对肾脏造成损伤。
治疗上,肾结石的治疗可分为内科保守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对于直径较大的结石内科保守往往效果并不理想,且可能因结石易位引起尿路梗阻,甚至肾功能损伤[1]。
外科微创技术的开展弥补了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的弊端,目前经皮肾镜取石术已成为直径>2 cm 肾结石患者治疗的首选[2]。
标准通道(PCNL)对于通道的要求较高,而微通道PCNL(mPCNL)则将F24~F30的通道减小至F16~F20,因此微创优势更显著。
肾结石治疗的新进展与未来趋势近年来,肾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困扰。
为了更有效地治疗肾结石并预防其再次发作,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肾结石治疗的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进展1. 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肾结石的微创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
其中,以腔内微创手术为代表的内窥镜技术在肾结石的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
内窥镜技术通过直接进入尿道、膀胱和输尿管,将镜头引入肾脏内部进行石头碎石、摘除、磨除等操作,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2. 新型药物的推出除了微创治疗技术的应用外,新型药物也为肾结石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例如,某些药物能够改善尿液中的草酸盐含量,减少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另外,一些溶石剂的研发也为肾结石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这些溶石剂能够直接溶解结石,使其变成小颗粒随尿液排出体外。
3. 激光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激光技术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激光通过高能光束将结石迅速碎裂,使得结石颗粒变小并容易排尿。
激光治疗不仅可以精确地破碎结石,还能保护肾脏组织,减少手术对患者的伤害。
二、未来趋势1. 高科技设备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肾结石治疗所使用的设备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改进。
例如,图像引导下的手术系统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影像,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和摘除结石。
此外,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也将使手术更加精准和安全。
2. 个体化治疗的实施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每位肾结石患者的情况都存在差异,因此未来趋势将会发展出个体化治疗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 家庭护理的重视除了医院治疗外,未来肾结石治疗的趋势也将更加重视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患者在治疗期间可以通过饮食控制、水分摄入、运动等自我管理措施来预防结石的再发,减少复发的风险。
4. 多学科的协作未来肾结石治疗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多学科的协作。
自由基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脏损伤的关系自由基是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正常产物,它不仅参与许多正常的生理功能,还参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机体损伤的分子病理基础。
早期的研究已经证实,TH可影响组织器官的氧化和抗氧化状态。
本文将阐述自由基与甲减肾脏损伤的关系。
1自由基与氧化应激自由基是指外层轨道含未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或分子,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状态,具有活泼的化学性质,其中最常见、最重要且研究最多的是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en species ROS)O2.- 、H2O2、.OH 。
其他还有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一氧化氮(NO)。
生理情况下,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量很少,在体内可以调节细胞生长、基因表达、杀菌、调节血管舒缩状态,发挥重要生理功能,同时体内自由基清除系统可以及时去除自由基,不致产生危害。
1969年Mcdord和Frido Vich从牛红细胞中发现并命名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它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催化超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专一清除生物体内的超氧阴离子。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 )是引起许多疾病和机体损伤的分子病理基础,是由于氧自由基生成和/或细胞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受损,导致氧自由基及其代谢产物过量集聚,从而对细胞产生多种毒性作用。
氧自由基主要以脂质、蛋白质及核酸为攻击靶点。
它与脂质的反应称为脂质过氧化(Lipid peroxidation LP)。
整个过程分3期:①启动期:自由基与不饱和脂肪酸形成脂肪酸自由基;②生成期:反应体系中加入氧原子,生成过氧自由基或H2O2 ,H2O2及过氧自由基进一步分解成酮类、醛类和烷烃类物质;③终止期:在LP反应过程中,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分解释放出反映性醛如丙二醛(MDA)。
氧自由基对生物膜中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共价键有特殊的亲和力,使其发生一系列反应,从而破坏生物膜的完整性和流动性。
高纯硒对肾结石的预防作用研究引言: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主要成因与高尿酸血症、高尿钙血症、高尿酸尿、低尿钙尿等因素有关。
肾结石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并且容易引发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如尿路感染和肾功能损害。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研究人员探索了一种新的预防和治疗肾结石的方法,即使用高纯硒。
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效。
本文旨在探讨高纯硒对肾结石的预防作用,并提供相关研究结果。
硒的生物学功能:硒是一种必需微量元素,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硒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阻止其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此外,硒参与甲状腺激素代谢、促进免疫系统的健康功能以及抗肿瘤等生理功能,使其成为一种重要的保健元素。
硒与肾结石的关系:研究表明,硒与肾结石的发生率和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硒缺乏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而合理的补充硒元素对于预防和治疗肾结石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硒抗氧化作用对肾结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氧化应激是肾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硒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肾脏的损伤,从而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第二,硒影响尿酸代谢,对尿酸性肾结石有预防作用。
尿酸性肾结石是由尿酸盐沉积在肾脏中形成的。
研究发现,硒可以影响体内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过程,从而改善尿酸代谢,预防尿酸性肾结石的形成。
第三,硒与钙代谢相关,对钙结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钙结石是最常见的肾结石类型之一。
硒参与调节钙离子的平衡,对钙结石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硒对肾结石预防作用的研究进展:近年来,一些研究对硒对肾结石的预防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一项德国的研究发现,通过人群调查发现,硒摄入量与尿酸结石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即硒摄入量越高,尿酸结石的发病率越低。
这表明合理的硒补充可以降低尿酸结石的风险。
一项中国的研究发现,硒摄入量与肾结石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即硒摄入量越高,肾结石的发生率越低。
茯苓在肾结石预防中的作用探讨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肾结石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尿道堵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预防肾结石的发生变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中草药中,茯苓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肾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茯苓在肾结石预防中的作用,并总结其相关的科学研究。
茯苓,又名猪苓、木贼苓,是一种由马鞭草科植物茯苓味秧构成的中药材。
中医学认为,茯苓具有清热利湿、利尿通淋的功效。
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糖、三萜皂苷、黄酮和黄铜酮等。
这些活性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肾结石的预防作用。
首先,茯苓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可通过促进肾小管排泄作用,增加尿液中的水分排泄,防止尿液浓缩,减少结晶体的形成。
研究结果显示,茯苓可明显增加尿液中的水分排泄率,从而减少结石的形成。
其次,茯苓具有抗氧化作用。
肾结石的形成与氧化应激有关,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能力,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肾脏的损害,从而降低肾结石的风险。
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茯苓提取物可以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肾脏组织中的自由基生成。
此外,茯苓还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
肾结石的形成和发展常伴随着炎症和感染的存在,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菌的生长,降低结石相关的炎症和感染风险。
除此之外,茯苓还能促进尿液酸化。
尿液酸化是肾结石预防中的一种重要策略。
茯苓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改变尿液的酸碱平衡,增加尿液的酸性度,降低结晶体的溶解度,减少结石的形成。
对于茯苓在肾结石预防中的作用,已有一些科学研究进行了验证。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茯苓对患有肾结石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茯苓能明显减少结石的复发率。
另一项实验研究则发现,茯苓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尿液中结石形成的结晶体数量。
这些研究结果为茯苓在肾结石预防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然而,茯苓在肾结石预防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外和动物模型实验中,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茯苓的效果。
氧自由基、炎症反应与肾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刘鑫;陈洁;粟宏伟【摘要】肾小管上皮细胞暴露于钙盐晶体中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及炎症蛋白/因子,同时诱导细胞自噬活动增强,对肾小管上皮细胞造成损伤,为钙盐晶体提供了黏附点,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肾结石患者或大鼠肾结石模型中均可检测到高浓度的氧化应激反应标志物、炎性标志物及肾脏损害因子。
炎症反应、氧自由基与肾结石的形成存在紧密联系。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6(056)033【总页数】3页(P111-113)【关键词】肾结石;氧自由基;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自噬【作者】刘鑫;陈洁;粟宏伟【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四川泸州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4肾结石形成过程包括钙盐晶体的黏附、聚集、成核和生长。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引起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化,为钙盐晶体的黏附提供有效位点,促进了钙盐晶体的黏附。
研究发现,在钙盐晶体形成的情况下,尿液中的钙离子、草酸盐、磷酸盐及草酸钙/磷酸钙晶体将会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和炎症蛋白/因子,致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炎症和损伤,同时诱导细胞自噬活动增强。
现就氧自由基、炎症反应与肾结石的形成的关系综述如下。
1.1 氧自由基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与草酸钙晶体的沉积有关,而这种损伤是由细胞内烟酰胺脲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激活产生氧自由基介导[1~3]。
氧自由基可以催化氨基磷脂移位酶(APLT),而APLT可以使细胞膜上的磷脂酰胆碱外翻,改变了细胞膜磷脂选择性,促进膜表面的草酸钙晶体选择性成核[4]。
其次,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主要成分是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磷脂,氧自由基对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不饱和键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从而产生过氧化反应。
肾小管上皮细胞微结构在氧自由基作用下发生改变,使细胞发生干瘪收缩,胞膜表面粗糙,鞭毛、突触大部分断裂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