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优化设计之配套课件、复习学案、及拓展提升(上册)第一单元化学方程式基础知识背记清单
- 格式:docx
- 大小:17.97 KB
- 文档页数:2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复习教案课题: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复习课)授课人:时间:班级: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熟练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了解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类型。
2、通过习题训练,提高图表分析、数据处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含杂质以及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解题的规范化练习,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及过程。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交流与共享1、说出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1)质量守恒定律;(2)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说出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1)设:设未知数;(2)写:正确写出化学方程式;(3)找:找出已知量、未知量的质量比;(4)列:列出比例式;(5)解:解出未知量;(6)答:答语简明扼要。
二、问题引领、考点探究探究一:已知纯净物质量的计算例1. 向20克石灰石中加入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4.4克的二氧化碳,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学法指导:1、如果题目中给出多个数据,一定要找出实际参加反应的或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这个关键数据。
2、涉及不纯物质的计算时,一定要把不纯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变式训练现有赤铁矿,其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炼铁厂利用该赤铁矿200t ,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0%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探究二: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计算解:设CaCO 3质量为XCaCO 3 + 2HCl === CaCl 2+ H 2O+CO 2↑ 100 44 X 4.4gX=10g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解:设可炼出含铁90%的生铁的质量为X Fe 2O 3+3CO === 2Fe+3CO 2 160 112 200t×80% X ×90%X=124.4t答:可炼出含铁90%的生铁的质量为124.4t高温例2. 在t℃时,将84.4克碳酸钠饱和溶液与20克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设生成NaCl的质量为x , CO2的质量为y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73 117 4420g×36.5% x yx=11.7gy=4.4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学法指导:1、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准确找出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精选17篇〕篇1: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二节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目的:认知目的: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目的: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情感目的: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理解观察与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内容:导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构造、用处与制法的根底自然学科。
它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学科,故在学习时,因注意实验的操作及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是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等;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例如发光、发热,火焰的颜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变化后生成的气体的颜色、状态等;P.S.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雾:是液体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实验1:蜡烛燃烧的实验观察点燃前:红色固体,燃烧时:黄色火焰,放出热量,蜡烛熔化为液体,有局部蜡油凝固,有少量黑烟生成用白瓷板压在火焰上:白瓷板上有黑色的粉末状固体从蜡烛火焰中引出“白烟”:能被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在烧杯内壁上有水雾产生迅速参加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火焰后:产生白烟实验2:加热试管中的火柴头实验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橡皮塞蹦出实验解释:经酒精灯加热后温度升高,使火柴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的`气体压强急速增大,将塞子弹出实验3: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实验实验现象:有特殊气味,葡萄糖、砂糖灼烧后变黄,变黑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产生的变化,如三态变化等;化学变化:通常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如蜡烛燃烧等;〔2〕化学变化的特征,或者说,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分就是有新物质产生举例:石墨在高温高压,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俗称钻石〕,该过程是化学变化石墨、金刚石经点燃,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3〕化学反响的现象:一般会伴随着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特别注意,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或生成沉淀等现象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中考化学总复习优化设计第一板块基础知识过关阶段检测二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化学方程式含答案阶段检测二物质构成的奥秘自然界的水化学方程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Mn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氮原子B.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可形成离子解析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所以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氮分子,故A错误;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故B错误;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同样原子得失电子后可以形成离子,故D错误。
答案C2.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A.ClB.O2-C.1228D.927解析A.Cl表示氯原子,既不需要得电子,也不需要失电子;B.O2-需要失去两个电子变成原子;C.图中表示的是镁离子,需要得到两个电子变成原子;D.图中表示的是氟原子,既不需要得电子,也不需要失电子。
答案C3.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B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更快受热情况下,分子运动速率加快C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两种溶液中都含有HD温度计中的酒精受热膨胀受热时原子间的间隔增大解析温度计中的酒精受热膨胀是由于酒精受热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答案D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
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228102A.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gB.钛合金可做保险丝C.钛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D.钛原子核内有22个中子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A项错误;钛合金不能做保险丝,因为它的熔点高,B项错误;根据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知,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约为4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2,又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故中子数48-2226,D项错误。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新版)华东师大版1第一篇: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 (新版)华东师大版1化学方程式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学情分析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3重点难点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力。
4教学过程 4.1 一.知识教学点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质量守恒一.知识教学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质员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2.难点:应用多媒体教学从化学反应的实质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3.疑点:(1)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2)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如“镁条燃烧质量增加;蜡烛燃烧后完全消失”,以上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4.解决办法:增加学生探索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边操作,边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
以理论为指导理解定律的本质,提高思维、分析推理能力。
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二)整体感知本节通过精心设疑,实验探究,刘不同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测定、分析、推理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然后分析实质,深化认识,并联系实际,在应用中加探理解,为学习化学方程式准备理论依据,为学好化学用语奠定基础。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3.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学生的科学的物质观、物质粒子观、初步形成“守恒〞意识2学情分析学习该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响,能用微粒的观点从质变的角度分析一些化学变化的实质,但对于化学反响中物质的质量是否改变还缺乏认识。
从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响的观念有待建立。
3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响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响中,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难点】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总和〞的理解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引入1.引入:各种变化的图片引入师:自然界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变化中,我们可以把物质的变化分成哪两类?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师:在你接触过的化学变化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几个?生:水电解;红磷燃烧;铁丝燃烧。
师:你能将这些变化用文字来表达出来吗?生:说出文字表达式教师书写在黑板上师:点评并追问:你为什么认为它们属于化学变化?生:有新物质生成师:也就是说化学变化中是有‘质’的变化的,那么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量有没有变化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问题。
活动2【讲授】讲授师:在文字表达式的左端是反响新生成的物质,右端是参加反响的物质,你有没有想过新生成物质的质量和参加反响的物质质量会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生:应该会相等师:你说的相等是是某一种物质相等还是质量总和相等?生:质量总和相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优化设计2023《九年级上册化学优化设计2023》学习指南亲爱的读者,您好!以下是《九年级上册化学优化设计2023》的学习指南,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封面首先,请您花一些时间欣赏一下精美的封面设计。
设计精美,颜色搭配和谐,不仅吸引了您的眼球,也能激发您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目录翻开本书的目录,您可以快速浏览到本书的主要内容。
通过目录,您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重点学习某些章节。
三、章节内容1. 引言:本章引言部分通常会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和学习目标,帮助您对本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请认真阅读这部分内容。
2. 实验部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
请按照指导,认真完成每个实验,并注意实验安全。
3. 知识讲解:这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包括各种化学概念、原理和规律。
请根据自身掌握的知识,认真阅读并做好笔记。
4. 练习题:练习题可以帮助您巩固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请认真完成每一道题目,并根据正确答案进行自我评估。
四、总结与复习本书的最后,我们提供了一些复习题和总结性的内容,帮助您梳理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请花一些时间进行总结和复习,加深对本章内容的理解。
五、使用建议1. 预习:在开始学习之前,请先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大致的学习方向和重点。
2. 结合实际:化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请尝试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理解程度。
3. 定期复习:学习是一个不断复习的过程,请定期复习所学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
六、参考书目最后,我们提供了参考书目列表,供您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化学相关知识。
请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适当参考相关书籍和资料。
希望这份学习指南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
祝您学习愉快!。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内容重点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和书写步骤。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联系质量守恒定律和进行化学计算的“中介”,学生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又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
化学方程式是继元素符号、化学式之后的又一重要化学用语。
从本课题开始,以后所学的化学反应均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会写化学方程式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方法;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归纳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3.通过练习书写的过程中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及步骤。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四、教学准备
教学PPT及相关视频。
五、教学过程
利用举例提出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两个基本原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之间的联系。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1课时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2)配;(3)等;(4)标;(5)查。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背记清单
(粘贴于教材第24页)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变化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3、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还常伴随能量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4、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的可燃性、稳定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5、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6、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出实验方案→④进行实验→⑤观察现象→⑥分析得出结论→⑦
反思与评价。
8、不用手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9、注意节约药品。
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10、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于桌面?
防止塞子上残留的试剂腐蚀桌面,同时也避免塞子接触到桌子上的污染物,以免污染瓶中的试剂。
②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快速倒还是缓慢地倒?
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是防止液体流到试管外或洒落。
应该缓慢地倒,一是为了便于控制液体的量,二是为了防止液体飞溅。
③拿细口瓶倾倒时,为什么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朝向手心?
防止瓶口残留液体沿试剂瓶外壁流下而腐蚀标签。
④倒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防止试剂与空气中的物质接触发生反应而变质;放回原处是为下一次取用提供方便。
11、向烧杯或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什么要把滴管悬空放在烧杯或试管上方?
防止滴管接触烧杯或试管内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
12、给试管里的固体物质加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热前应先进行预热,预热的方法是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试管。
对已固定的试管,可移动酒精灯,均匀受热后,再把灯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分加热。
(2)、加热时,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
因
为有些固体试剂受热时会放出水蒸气,试管口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3)、固体物质加热完,应待试
管冷却后,再直立试管,否则,管口处水滴倒流,试管会炸裂。
(4)、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
13、(1)、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2)、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因底面积较大,若直接加热会因因受热不均发生炸裂,所以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3)、不能用于加热的仪器:集气瓶、量筒。
1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要仔细查找原因,如是否应塞紧或更换橡胶塞,直至不漏气后才能进行实验。
15、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16、洗过的玻璃仪器上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明仪器已洗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