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86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一、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对象为ICU内48例确诊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患者。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感染部位、感染类型、并发症等。
采用标准微生物学方法,对患者的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二、临床特点分析1. 年龄分布及性别比例研究对象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15例。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70岁之间,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较大。
说明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中以中老年男性居多。
2. 感染部位及感染类型研究对象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部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血液和伤口。
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占比达60%以上。
感染类型以院内获得性感染为主,说明ICU内患者感染来源主要为医院内部。
3. 并发症及病情严重程度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常常与多种严重并发症相关,如呼吸衰竭、脓毒症、感染性休克等。
病情严重程度高,治疗困难度大。
三、药敏分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如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帕尼匹林,耐药率分别为80%以上。
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等耐药率相对较低。
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药敏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临床治疗中需注意加强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防控工作,同时结合临床药敏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在药物选择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避免盲目和不当的使用,防止细菌耐药性的进一步扩散。
本研究对ICU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能够进一步提高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导言嗜麦芽窄食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常引起呼吸道、血液、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
近年来,ICU患者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给治疗和预后带来了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本研究对4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提供临床治疗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54岁。
入院时平均APACHE II评分为25.3分。
二、临床特点分析1. 感染部位48例患者中,25例感染部位为呼吸道,13例为血液感染,5例为皮肤软组织感染,5例为泌尿系感染。
其中11例患者合并有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2. 临床表现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感染部位为血液时,患者常有寒战、高热、意识改变等症状;皮肤软组织感染时,患者有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泌尿系感染时,患者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3. 合并症在48例患者中,10例合并有呼吸衰竭,6例合并有败血症,8例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合并有休克,3例合并有DIC,2例合并有脑积水。
三、药敏分析1. 药敏结果48例患者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显示,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4.6%、58.3%和43.7%,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9.2%。
而对头孢菌素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敏感率分别为39.6%和45.8%。
2. 药物选择根据药敏结果,本研究使用头孢他啶/舒巴坦和美罗培南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其中10例患者采用复合抗生素治疗,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ICU中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药敏分析。
通过临床资料收集、研究方法等步骤,我们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在ICU患者中具有一定的特点,并且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一定差异。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抗生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数据分析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在ICU中具有一定的风险因素,且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机制及预防策略,以提高ICU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合研究结果,我们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在ICU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提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药敏、研究、核心、资料、收集、方法、表现、试验、结果、数据分析、启示、展望、结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尤其在ICU环境中感染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给感染治疗带来了挑战。
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对ICU中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药敏试验结果及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感染治疗的针对性。
通过对这一患者群体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全面的指导,降低感染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CU患者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情况。
具体目的包括:分析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特点,明确不同感染部位的好发情况;调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探讨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启示,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好的治疗策略;进一步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发病机制,为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罕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ICU患者中引起感染的报道较少。
随着ICU患者数量的增加和免疫力低下状况的加剧,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频率也有所增加。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给治疗带来一定的挑战。
对综合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药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48例综合ICU患者中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同时为将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预防和治疗综合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对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病原学分析及耐药性分析,来了解该感染在ICU患者中的流行情况及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从而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抗生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疗效,探讨药敏试验结果对治疗方案的指导意义,为提高ICU患者感染治疗的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信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案。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在ICU患者中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参考。
此病原菌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治疗造成一定困扰,因此深入分析其耐药机制和药敏试验结果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进一步完善对这种特殊感染的认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成功率。
总结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可以为今后开展更多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拓展临床研究领域,推动医学科研的发展和进步。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药敏情况。
通过临床资料收集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发现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部分患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但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感染严重程度评估指出,多数患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部分患者病情危重。
治疗方案采用联合使用抗生素和支持性治疗,疗效良好。
总结表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具有一定的临床表现特点,药敏分析结果为制定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加强对该细菌的监测和治疗。
【关键词】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药敏分析、研究、病原微生物、治疗、严重程度、评价、结论、特点、策略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更为常见。
随着综合ICU患者数量的增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
该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呈现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药敏情况以及治疗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尤其是在综合ICU患者中的研究更是稀缺。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ICU中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病原微生物鉴定、药敏试验、感染严重程度评估以及治疗方案与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系统性地分析这些感染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策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在ICU患者中的临床表现、药敏特点以及治疗策略。
通过对4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我们旨在全面了解这种罕见感染的临床特点,并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建议。
48例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现状及对策。
方法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X光影像及实验室资料48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测定。
结果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5/48)占93.7%。
易感因素有:长期大量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的使用,机械通气及侵入性操作,年老、免疫功能低下及住院时间长等。
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处理不当可导致ICU 内易感人群中流行。
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作病原学检查,针对性联合应用TMP-SMZ头孢派酮/舒巴坦或左旋氧氟沙星等,可提高该菌的清除率。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易感因素;耐药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属非发酵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有一定困难。
现总结我院近3年来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48例,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病人共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56~89岁。
基础疾病:COPD 31例,脑血管意外7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5例,红斑狼疮1例,糖尿病2例,肺脓肿1例,胸腹联合外伤1例。
病人来源:ICU26例,呼吸科病房7例,普通病房15例。
1.1诊断标准①发热,咳嗽,咳痰和/或气促;②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③肺部X线或CT有肺实变、斑片状或大片浸润阴影;④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见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优势菌或纯培养2次以上。
同时符合4点诊断为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
符合院内获得性肺炎标准[1]者,为院内获得性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
1.2留取标本方法漱口后取深部痰送检,使用机械通气或无力咳痰者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深部吸痰或用纤支镜加保护性毛刷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所得痰液标本立即送检。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常见。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人体免疫力下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越来越成为临床医生头痛的问题。
对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该病原体的了解,还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目前国内外关于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报道数量虽然逐渐增多,但相关研究多为单中心病例分析,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数据。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ICU中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该病原体的临床表现、药敏特点以及治疗方案,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信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抗生素的不断更新,我们相信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ICU中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药敏分析结果,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该种细菌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及对治疗的影响。
通过对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对该感染疾病的挑战。
本研究将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药敏性进行详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以期提高感染治疗的效果和降低药物耐药性的发生率。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信息,为临床实践中的感染病例提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率提供更大的帮助。
1.3 研究意义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对ICU患者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药敏分析及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疗参考。
通过对这些病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在ICU患者中的发病特点和药敏规律,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策略。
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感染率较高。
随着微生物耐药性的增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治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在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临床及药敏分析核心研究中,对该病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药物敏感性、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策略。
随着ICU患者数量的增加,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已成为严重威胁ICU患者生命的因素之一。
目前对于该病原体的临床特点、药敏信息及最佳治疗方案仍存在不足之处。
本研究旨在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数据分析,全面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ICU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综合ICU48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具体目的包括:1.分析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表现,了解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规律;2. 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包括感染部位、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特征;3. 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不同抗生素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4. 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探讨最佳治疗方案;5. 探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预测患者预后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提高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认识和处理水平。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是本研究的重要性所在。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在ICU 患者中逐渐增多,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和致病性,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深入研究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治疗方案对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指导临床用药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现状及对策。
方法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表现、x光影像及实验室资料48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用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并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测定。
结果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5/48)占93.7%。
易感因素有:长期大量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化疗药物的使用,机械通气及侵入性操作,年老、免疫功能低下及住院时间长等。
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处理不当可导致icu内易感人群中流行。
结论减少易感因素,早作病原学检查,针对性联合应用tmp-smz头孢派酮/舒巴坦或左旋氧氟沙星等,可提高该菌的清除率。
?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易感因素;耐药
?
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属非发酵菌,是院内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之一,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有一定困难。
现总结我院近3年来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48例,报告如下。
?
1对象和方法?
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住院病人共48例,男34例,女14例,年龄56~89岁。
基础疾病:copd 31例,脑血管意外7例,肺癌并阻塞性肺炎5例,红斑狼疮1例,糖尿病2例,肺脓肿1例,胸腹联合外伤1例。
病人来源:icu26例,呼吸科病房7例,普通病房15例。
?
1.1诊断标准①发热,咳嗽,咳痰和/或气促;②肺部可闻及干湿性?音;③肺部x线或ct有肺实变、斑片状或大片浸润阴影;④痰液或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见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优势菌或纯培养2次以上。
同时符合4点诊断为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
符合院内获得性肺炎标准[1]者,为院内获得性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
1.2留取标本方法漱口后取深部痰送检,使用机械通气或无力咳痰者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连接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深部吸痰或用纤支镜加保护性毛刷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所得痰液标本立即送检。
细菌室将合格标本接种于血平板,常规方法培养分离纯化。
采用美国德灵公司microscan-4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测定。
?
2结果?
①48例中,医院内感染者45例,占93.7%;②基础疾病:具有1种基础疾病的33例;2种组以上基础疾病者15例;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3例,进行化疗者3例;③使用抗生素情况:发生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感染前均有使用抗生素史,使用抗生素时间为18~32 d。
其中,使用2种组抗生素的5例,3种抗生素的11例,3种以上的32例。
曾使用的抗生素主要为:头孢呋辛、头孢拉定、头孢曲松、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亚胺培南等;④临床表现:咳嗽46例;咳痰44例;咳脓痰28例;发热40例;气促或原有气促加重40例,发绀11例;肺部湿?音或原有湿?音增多45例,干性?音12例;⑤x线及ct表现:肺实变6例,肺大片模糊阴影14例,斑片状阴影28例,伴少量胸积液5例;⑥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10×10?9/l者39例,80%者43例;⑦混合感染26例,其中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5例,白色念珠菌感染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溶血鲍曼不动杆菌3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阴沟肠杆菌3例,大肠埃希氏菌2例;⑧药敏测定结果见表1;⑨转归:根据药敏用药后39例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转阴,3例替换,3例未消除;清除率为93.3%。
死亡10例,死于原发病7例,死于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感染2例,死于其他感染1例。
?
3讨论?
本组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炎患者,发生于院内感染的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icu病房为多(26例),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期间,icu中发生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院内获得性肺炎9例,有流行的趋势。
追寻其源头,首次发生感染病例为1例copd患者,长时间使用机械通气,长时间应用广谱抗生素,并留置深静脉导管、尿管、胃管。
随后发生感染的病例,均符合以下的条件:①住院时间长24~60 d;②先后使用过多种抗生素(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他定、亚胺培南等其中2~3种);③年老(平均年龄66岁);④应用机械通气(8/9例);⑤侵入性操作(9/9例)。
而不具备以上易感条件的同期入住icu的患者,则发生该菌感染的甚少,说明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部感染,其产生和流行并非偶然,而是患者自身条件和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发现icu中感染该菌频率较高后,立即采取了分散、隔离措施,对空间空气及呼吸机等器械严格消毒,阻断其传播途径,控制了感染的继续传播。
?
从文献资料观察,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肺感染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其咳嗽,咳痰,发热征状及x线表现均与一般的细菌性炎症表现相似,故病原学的检查十分重要。
该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因宿主免疫力低下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细菌定位转移,引起内源性感染。
在首次培养出该菌后,应立即行病原学复查,并检查有无该菌的易感因素,如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侵入性操作,使用机械通气等,结合临床表现,如患者的咳嗽,咳痰情况变化,是否发热,x线表现及血象等,鉴别是该菌的定植或感染,以便及时针对性用药。
?
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耐药种类多样,机制复杂,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的抗性与外膜渗透屏障、外排系统、各种酶类及迅速突变的靶位有关,其中多重外排系统,是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固有和获得性多重耐药重要原因[2]。
尤其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所以,对一些重症感染患者,亚胺培南等抗生素的使用,使得该菌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嗜麦芽寡养食单胞菌的感染,使这些重症患者的救治更加困难。
从表1可见,大多数菌株对大部分的3、4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仅有tmp-sme、头孢哌酮/舒巴坦。
左旋氧氟沙星等为数不多的几种抗生素有较好的抗菌治性。
由于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tmp-sme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故用来抗该菌的感染,效果较好。
为取得更好的疗效,主张联合用药。
本组该菌阴转的39例患者,均是使用了tmp-sme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左旋氧氟沙星联合治疗。
除应用敏感抗生素外,积极治疗混合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去除诱因也是十分重要的。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加强气道护理,严格遵守吸痰时无菌操作,严格消毒,定期处理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瓶,对预防该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