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 单元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6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单元测试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
好读书,善击剑。
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
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
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
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
……三府并辟,皆不就。
愿归侍虞。
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
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瓒壮其对,释不诛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B.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C.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D.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三、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字形单元测试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摩娑坍塌覆水难收化干戈为玉帛B.涵养巨擘对簿公堂不登大雅之堂C.吞噬辑拿抑扬顿挫如堕五里雾中D.颠簸召唤出神入化返其道而行之“摩娑”的“娑”应为“挲”;C项,“辑拿”的“辑”应为“缉”;解析:选B。
A项,D项,“返其道而行之”的“返”应为“反”。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厄运发祥地大事渲染放之四海而皆准B.蝉联发牢骚以老卖老有过之而无不及C.名分副作用形迹可疑男儿有泪不轻谈D.欠收肇事者因噎废食解铃还需系铃人解析:选A。
B项“以老卖老”应为“倚老卖老”;C项“男儿有泪不轻谈”应为“男儿有泪不轻弹”;D项“欠收”应为“歉收”。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观摹就序分内事顾名思义B.青睐表率侯车室起浮不定C.请柬容幸伤原气作贼心虚D.修缮诵读猜谜语完璧归赵解析:选D。
A项,“观摹”应为“观摩”,“就序”应为“就绪”;B项“侯车室”应为“候车室”,“起浮不定”应为“起伏不定”;C项“容幸”应为“荣幸”,“伤原气”应为“伤元气”。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赌博辨别功败垂成一张一弛,文武之道B.抉择度假李代桃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C.戡乱题词殉情枉法失之东隅,收之桑榆D.赝品锻练再接再厉城门失火,泱及池鱼解析:选A。
B项“李代桃缰”应为“李代桃僵”;C项“殉情枉法”应为“徇情枉法”;D项“锻练”应为“锻炼”,“泱及池鱼”应为“殃及池鱼”。
5.(2016·枣庄市重点中学月考)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沿用鹏程万里养虎遗患饮鸩止渴B.编纂肺腑之言开门楫盗暴殄天物C.诀别事必恭亲旁征博引颐指气使D.焦躁苦思冥想应接不暇裨官野史解析:选A。
B项“开门楫盗”应为“开门揖盗”;C项“事必恭亲”应为“事必躬亲”;D项“裨官野史”应为“稗官野史”。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留恋流连忘反厉害利害得失B.质疑不容置疑符合随声附合C.变换变幻莫测旁证大大咧咧D.株连珠联碧合大意微言大义解析:选C。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字音单元测试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漩.涡(xuán)症.结(zhēng)果脯.(fǔ) 犯而不校.(jiào)B.骠.骑(piào) 辟.谣(bì)碑帖.(tiè) 间.不容发(jiān)C.着.陆(zháo) 机杼.(zhù)契.机(qì) 以讹.传讹(é)D.蹩.脚(biě) 掮.客(qián)劲.头(jìn) 委曲.求全(qū)解析:选A。
B项“辟”读pì,C项“着”读zhuó,D项“蹩”读bié。
2.(2016·宁波市高三质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慰藉.(jiè) 安谧.(bì)追溯.(sù) 溘.然长逝(kè)B.篡.位(cuàn) 汲.取(jí)缱绻.(juǎn) 妍媸.毕露(chī)C.祓.除(fú) 赧.然(niǎn)伉.俪(kàng) 风声鹤唳.(lì)D.累.赘(léi) 僭.越(jiàn)污垢.(ɡòu) 稗.官野史(bài)解析:选D。
A.谧—mì,B.绻—quǎn,C.赧—nǎn。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启碇.(zhàn) 马厩.(jiù)茕.茕孑立(qióng) 妄自菲.薄(fěi)B.啮.噬(niè) 烙.印(lào)断壁残垣.(yuán) 安土重.迁(zhòng)C.慰藉.(jiè) 齑.粉(jǐ)重峦叠嶂.(zhàng) 命运多舛.(chuǎn)D.羁.绊(jī) 自诩.(xǔ)亘.古如斯(gèng) 汗流浃.背(jiā)解析:选B。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0351.【怜】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可惜,令人遗憾)B.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可惜)C.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值得怜悯)D. 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西厢记》(怜悯,同情)52.【弥】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更加)B.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滕王阁序》(长)C.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离骚》(愈,更加)D. 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史记》(长,久)53.【莫】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遣去慎莫留。
《孔雀东南飞》(不要,不能)B.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没有)C.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孟子》(代词,没有谁)D. 稍出近之,然,莫知。
《黔之驴》(副词,不)54.【乃】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是,就是)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项羽本纪》(刚,才)C.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孔雀东南飞》(如此,这样)D. 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仅)55.【内】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通“纳”,译为“接纳”“放进”)B. 西宫南内多秋草。
《长恨歌》(里面)C.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国内,内政)D. 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促织》(内室,里面,内部)56.【期】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穿一年孝服的人)B. 不期而遇《中国成语大词典》(希望)C.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满一年)D.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时期,期限)57.【奇】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六国论》(特殊的,罕见的)B.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题。
(18分)(2017上海卷)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
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
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
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皆不就。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②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夏,甚得江汉之心,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患之,竟以诡计①令吴罢守。
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
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以下,侍卫不过十数人,而颇以渔畋废政。
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綮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
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
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
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
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涡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翁然悦服。
称为“羊岱”,不之名也。
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抗常病,祜馈之药。
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④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令有归载者,祜黯然不应,遂告诸子曰:“人臣树私则背公,是大惑也,汝宜识吾此意。
”(节选自《晋书·羊祜传》)【注】①诡计:奇计。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1)博学能属.文(2)祜独安.其室2.为下列居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1)皆计所侵.,送绢尝之()A.侵占B.侵占C.侵害D.侵袭(2)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A.结交B.连接C.往来D.沟通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今君乃.亡赵走燕B.称为“羊公”,不之.名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祜女夫尝劝祜有所.营置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D.人臣树私则.背公及诸河,则.在舟中矣4.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2017’新课标·名师导学·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语文(二)(文言文阅读)班级 姓名 学号 模块一 史传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
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
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
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
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
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
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
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
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
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
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
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
徙邓州。
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
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
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
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
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
帝颔之。
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
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
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
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
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移书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
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
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
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
”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
明日,卒,年六十三。
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B.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C.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D.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答案讲评】D (车驾再出郊,帝曰:“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
文言文翻译(分值:59分;时间:45分钟)[对点突破练1.译准关键实词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0分)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摄尉。
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
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等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
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
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
或言常平[注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
檄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
(1)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
译文:(2)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译文:218答案:(1)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关键实词:“科”“榜”“俾”“赋”)(2)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关键实词:“常平”“发”“缓急”)参考译文:叶衡字梦锡,是婺州金华人。
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代理县尉。
因捕获盐寇改官,任临安府于潜县县令。
户口簿上累积弊端,富户大多隐瞒漏报,贫弱户困于重复缴纳(赋税),叶衡把民户定为九等,从五等以下除去他们的名籍,而把他们应缴纳的份额均摊给上四等的民户,贫穷的人顿时得救。
征收科税定下期限在县衙门口张榜(公布),让里正告诉百姓,不派一个官吏而赋税自然收足。
治绩成为各县中最好的,郡长官把他的政绩向皇上报告。
提升为常州知州。
当时发大水造成灾荒,叶衡开仓煮粥给饥民吃。
有人说常平仓不可以轻易打开,叶衡说:“储蓄粮食正是预备紧急的事情,怎可看着百姓挨饿而不救助呢?”瘟疫大起,叶衡单人独骑命令医生跟随自己,到处访问疾苦,救活的人很多。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综合检测0231.【过】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过失,错误)B.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超过,过分)C. 《过故人庄》(经过,通过)D.一日,大母过余曰《项脊轩志》(到,来到)32.【何】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什么)B.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怎么)C.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为什么)D.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怎么)33.【恨】选出和“抱恨终天”的“恨”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B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C.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D.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34.【胡】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为什么)B.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诗经·伐檀》(怎么)C.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D. 田园将芜,胡不归《归去来兮辞》(为什么)35.【患】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患得患失(担心,忧虑)B.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祸害)C.此数者用兵之患也(忌讳)D.祸从口出,患从口入(生病)36.【或】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六国论》(有的人,有人)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或许)C.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有时)D.或王命急宣,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三峡》(有时)37.【疾】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病,生病)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快”,引申为“强,猛烈”)C. 庞涓恐其贤于已,疾之《孙膑》(通“嫉”,忌妒)D. 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梁惠王下》(弊病,缺点)38.【及】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过秦论》(涉及,延及)B.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比得上)C.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屈原列传》(赶上,追上)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达到,到)39.【即】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促织》(即使,纵使)B.若即若离(走近,靠近)C.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即使)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就)40.【既】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A..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已经,……以后)B.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赤壁赋》(已经)C.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高考AB卷: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含解析传记类A卷全国卷一、(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文化常识与文言实词(时间:45分钟分值:70分)题组一文化常识1。
(2016·名师原创)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
“季秋”是指秋天的最后一个月,即农历九月,古代一个季度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
C.因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但“有司”并不是某个具体的部门,而是代指官吏.D.“再拜"是指再次拜谢,这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用于表达敬意。
解析“再次拜谢”错,应该是“拜两次”。
答案 D2.(2016·石家庄质检)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
“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
“昆弟”指兄弟,常比喻亲密友爱。
古代表达此类意义的词语有很多,如“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庙食”指的是古代有功之人死后,政府为他立庙,让他接受奉祀,享受祭飨。
解析“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
答案 C3。
(2016·山西四校联考)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中的“黜”指晋升、进用,“陟”指降职或罢免,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
“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射礼有大射、宾射、燕射、乡射四种。
C。
“旧典",“典”有可以作为标准的书籍、标准或法则等意思,“旧典"指旧时的制度、法则,古代的典籍或老典故等。
D.“留守”,古时皇帝出巡或亲征,命大臣督守京城,便宜行事,担当这种职责的就称为“留守”。
解析“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实词单元测试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御史梁晳次先生传[清]王士禛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晳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注],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取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内典:佛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坐终日晏:平静B.子孙不肖而居.厚实居:积储C.不接当事..当事:权要D.必合古人矩度..矩度:气度答案 D解析“矩度”应该是“规矩法度”的意思。
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缉,晳次是他的别号。
先生出生在世族,幼年时就不喜欢富家子弟的习气,喜欢读古代的书,认为名利不值一提。
在诗歌上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曾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年纪大的人都(对此)感到诧异。
他十三岁填补空缺成为秀才中的第一名,善于写文章的名声很大。
参加顺治三年的乡试考中,又考中顺治十年的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他看待老百姓如子,政绩在三辅地区位居第一。
在咸宁做官半年,入朝任云南道监察御史。
这时,世祖章皇帝正推崇臣子向朝廷进言,台省一类的官员都逞强好胜、趾高气扬,像猛禽一样凶狠残暴来博取名声。
只有先生一人淡泊宁静,在宫中当值结束就焚香扫地,整天安安静静坐着,如同一个远离寺院的僧人。
闲暇的时候,他就和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这些人出游丰台、草桥这些圣地,有时在寺庙、道观之中聚会吃饭。
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
先生默默坐在那里,有时微笑却一语不发。
偶尔说一句,人人就感觉若有所失,觉得自己的话语是多余的。
先生本来就沉迷佛经,对三藏十二部这类书无不研究,而对《楞严》尤其领悟初因证果的要义。
我每次拜访他的住处,除了绳床药灶外,只有数卷经论罢了。
先生曾经到秦地巡视茶马互市,不私自占有一文钱。
有的人用这个来说他,他就笑着说:“我仔细地筹划过了。
当官谋利,是为子孙考虑。
(如果)子孙没有才能而家里却积储丰厚,三蠹就会来了,(分别)是盗贼、赌徒、倡优。
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他在京城,每天都有回归田园的想法。
嘱托长洲的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明志向,我们这些人都为画赋诗。
不久,因病辞官回乡。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说:“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大概记录的就是他的实际情况。
他回乡后,性情特别孤介自我克制,不和权要交往。
这一年王中丞巡视河南,多次馈赠慰问他,他都不接受。
他以书信答复说:“我生来就有癖好习性,酷爱古帖,也如同古人赏玩龙团茶、廷珪墨的乐趣。
听说宋仲温的《兰亭十三跋》的摹本在松江府亭,赵子昂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能馈赠给我看一遍,我非常感激。
”他高雅的情操就是这样。
先生在古文方面没有写很多,但如果有写出来的,一定合乎古人的规矩法度,他在禅悦文字上特别擅长。
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死于康熙壬申年,年纪七十一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
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
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
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
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
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
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
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
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
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
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
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
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
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
帝皆深纳.之。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
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
帝悉褒纳。
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
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
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
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
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答案 A解析登:考中。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召拜.左都御史拜:授予官职B.振饥民,捕.盗贼捕:捕快C.尽心戎.务戎:军务D.帝皆深纳.之纳:接纳答案 B解析捕:逮捕。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抚安流移..,绩甚著流移:流民B.承平既久,兵政废弛..废弛:废除放松C.文升请命所司振恤..振恤:救济抚恤D.厉廉隅,直道..而行直道:坚守正道答案 B解析废驰:荒废松驰。
参考译文马文升,字负图。
相貌奇异很有气力。
景泰二年,考中进士,授御史职。
历任山西、湖广巡按,以风纪严明著称。
成化初年,担任南京大理卿。
满四之乱中,按功劳提升为左副都御史。
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政绩突出。
这时,马文升在黑水口打败入侵之敌,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
晋升为右都御史,总管漕运。
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马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
孝宗即位,授马文升左都御史之职。
弘治元年,他又上疏谈论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部实行。
孝宗仿古天子亲耕藉田,教坊进献杂戏。
马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该知道农事的艰难,进献杂戏干什么?”孝宗立即赶走教坊人员。
第二年,任兵部尚书,仍督领团营。
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政荒废松弛,西北部落时时伺机入侵。
马文升严格考查诸将校,贬退三十多个贪婪懦弱的人。
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箭守候在他家门旁,有的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
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他多次上疏陈述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应办的事。
只要是对国家有利的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
马文升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请求挑选纯朴严谨、老成又熟悉书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的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
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练士卒以备不测。
奏言都被孝宗接纳。
在朝廷官员中最是年高德劭,皇上也诚心诚意任用他,诸位大臣没有人敢望其项背。
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代替屠滽任吏部尚书,倪岳死后,朝廷使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
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孝宗减食撤乐,修德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非急务之事,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贼。
事后,马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部表示赞赏并采纳。
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中,马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职,皇帝答应了。
在家闲居,无事从不到州城去。
说到当时政事,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
正德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
马文升文武双全,擅长应对事变,朝中大事往往等待他决断。
建功在边镇,外国都知道他。
马文升尤其注重气节,品德端方不苟,一生行正直之道。
他死后一年多,一伙强盗来到钧州,因为文升的家在那里,强盗放弃钧州而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