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需要生命教育?孙效智台大哲学系教授.ppt
- 格式:ppt
- 大小:446.50 KB
- 文档页数:31
生命教育的意义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对于概念的含义说明如下:其一,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是生命教育的目标。
这是从生理、心理和伦理三个层面关怀学生的生命历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感悟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每一天,关怀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真好人生的每一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其二,生命教育是在学生生命的历史中进行的,一个健全的生命是在社会、在自然、在内心自我之中获得养料和力量,继而成长和发展的。
生命向内探索构成了生命与自我的关系,生命向外探索构成了生命与社会的关系和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对生命的理解、珍爱、关怀、敬畏与欣赏是在生命与自我、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这三种关系中得以体现。
因此,生命教育要致力于帮助学生建立生命历程中的这三种和谐关系。
生命与自我的和谐关系。
身体是人的自然自我,心理是人的精神自我,我们既要重视精神的生命,又要重视自然的生命。
生命与自我的和谐,是指的人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处于心理上的第二次断乳。
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冲突是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主要面临的成长课题,顺利地解决这个危机,会使青少年变得更加成熟和社会化。
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自我认同感较好的学生,在学生和生活中能够体验到较强的自尊和自信,热爱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而自我认同感较差的学生,却常常体验自卑和沮丧,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被人排斥,对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模糊,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生命没有价值。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于生命意义的认识和体验开始丰富了、深化了。
他们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生命,而且感受着社会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
他们不断在内心追问自己:人为什么而活着?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何在?他们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对生命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理解。
实践告诉我们,人对生命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内心的自我信念,酷爱生命、酷爱生活的个体,往往拥有健康的身材,健全的、积极的自我意识与信念。
目录•生命教育概述•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问题•生命教育内容与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在生命教育中作用•校园文化建设在生命教育中作用•家庭、社会与学校协同推进生命教育策略•总结与展望生命教育概述生命教育定义与意义定义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个体生命成长、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意义通过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生命教育目标与原则01认知层面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价值和意义,认识生与死的关系。
02情感层面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培养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之心。
生命教育目标与原则•行为层面:帮助学生掌握保护生命、关爱他人的技能和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命教育目标与原则01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02科学性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科学设计教育内容和方法。
03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生命的真谛。
政策推动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生命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课程建设部分高校开设生命教育相关课程,纳入学分管理。
•社会参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命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关注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
生命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将生命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中。
多样化实施途径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心理辅导等多种途径实施生命教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体系。
社会支持体系完善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参与生命教育,形成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及问题大学生生命观调查与分析调查目的01了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调查方法02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多种方法,收集大学生的生命观数据。
调查结果03大多数大学生对生命持积极态度,但部分存在消极情绪和行为,如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