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红丽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蓝色的树叶》导学案(第一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2
---------------------------------------------------------------范文最新推荐------------------------------------------------------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教学目标:1 会认9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4 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教学重难点:1 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读准字音,区别字形.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1/ 5教学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设计思路: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能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思想内容.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板书:树叶,学生认读.提问:如让你在树叶前加一个适当的词?你会加什么词?(请学生举手回答) 师点评看老师加上的:蓝色的提问:你看行吗?生议论今天我就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请齐读课题.---------------------------------------------------------------范文最新推荐------------------------------------------------------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树叶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示多媒体2 学生听完朗读后,同桌交流问题答案(因为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蓝树叶了)三、深入课文,激发情感芝麻开门,智多星评选1.读一读请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2.听一听: 请学生说说,(示多媒体)你读这篇课文的感受?相机引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印象很深刻的段落或语句3.理解词:吞吞吐吐;不要不要不要.并能用这些词说话.3/ 54.评一评评选智多星5.指导学生分角色读6.让学生小组自由分角色读7.比一比自荐或推荐小组上台表演,评选最佳组合.四、展示台述:最佳组合的评选,让我看到了集体的团结协作.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中,在集体生活中,我该怎样与身边的人相处呢?(示多媒体)请拿出你手中的笔,描绘出你心中的世界吧!(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让学生自由绘画.或写一段话)1.作品展示2.师点评或学生自评五、小结---------------------------------------------------------------范文最新推荐------------------------------------------------------ 在这节课中,我们认识了李丽和林园园,你有什么话对她们说吗?感谢同学们,在你们身上,让老师看到了一个五彩缤纷.充满友善的美丽世界.5/ 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蓝色的树叶》教案【导语】《蓝色的树叶》告知我们相互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支援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动习惯。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蓝色的树叶》教案),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知道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帮助。
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新词。
2、知道园园为何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帮助。
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出示课文插图,提问:图上画着什么?什么地方让你感到惊奇呢?看到这片树叶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有的可能问:怎么会是蓝色的树叶?还有的更惊奇地问:真成心思,我从来没见过蓝色的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对呀?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教师边说边把蓝色的树叶粘在黑板上)。
那我们就一起学习19课《蓝色的树叶》,一起读读题目。
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样是什么色彩的?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2、读句子识字(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
(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分)(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
”(皱、吐、注用红色区分)3、辨论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辨论多音字: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5、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6、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美术课、绿铅笔、引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四、指导写字1、分析字的结构特点2、描红3、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4、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蓝色的树叶》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蓝色的树叶》导学案教学案第19课蓝色的树叶学习内容:小学语文教材第三册P89—91学习目标:1.熟悉“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会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进展顺序记叙的方式,使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忙。
学习重难点:重点: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忙。
难点:初感知课文按进展顺序叙的方式。
学习具预备:教具预备:图片,实物、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熟悉9个生字,会写出10个字,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二、教具预备。
生字片、图片。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窗们,树叶一都是什么颜色的?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班19课。
(板书课题)(二)识字写字。
1.自由读课文:画诞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结合生活实际,读句子识字。
(1小明削好铅笔,放进铅笔盒,预备上美术课。
(2他皱起眉头,结结巴巴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我的笔弄坏了。
”2.重点指导:“术、惹、桌、注、皱”的读音。
(吐:t u 削:多音字,在本课读xiao)(四)利用加偏旁或换偏旁,经历以下汉字。
木—术土—吐住—注沿—铅(五)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左右结构“吐、注、课、铅”:左窄右宽。
教师范写:上下结构的“笔”字。
(三)自由读课文。
说说:蓝色树叶是怎么回事?三、板书设计。
术铅惹吐桌盒注削皱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忙。
教具预备。
图片、生字卡片学习进程。
一、温习导入。
朗诵课文,说一说:林园园的绿色的树叶可爱吗?读读有关的语句,并说一说理由。
(树叶那么绿,真引人喜爱。
)自由认读。
二、观看第一幅图,想象一下他们说了些什么。
1.读一读课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体会说了什么?2.角色读对话:读出语气。
三、观看第二幅图。
1.自由读课文:课文哪部份写的是图的内容?2.李丽和林园园他们别离在做什么?3.他们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讨论后发言)4.分角色读第三、四自然段:读出语气。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
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会仿照课文中的例句说句子。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
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
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切忌把她当作批判的对象。
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课后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对这一扩展性活动,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批评或说理上,最好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要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在朗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可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风景图:远处有小山,近处有美丽的房子,房子周围有小树,但树叶是蓝色的。
这是二⑴班李丽同学的作品,好看吗?2、看看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吗?3、总结学生感想导入课题:这幅图画是有点怪,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呢?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把课文读给同桌听。
2、交流: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一件什么事?三、认读生字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书铅惹吐桌盒注削皱2、自由读生字,四人小组读,互相正音。
3、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读句子识字。
出示下面的句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读一读:⑴”李明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趴在桌上准备上美术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第19课《蓝色的树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会说、会读、会写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颜色的辨别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蓝色树叶的成因和特点。
2.培养学生对蓝色的树叶进行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PPT。
2.展示蓝色树叶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出示一张展示蓝色树叶样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猜测树叶是怎么变成蓝色的。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放映PPT,出示课文标题《蓝色的树叶》,先请学生读一遍,让他们猜测一下蓝色的树叶是如何产生的。
2.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自己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3.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借助图片等辅助工具理解并记忆。
三、讨论与探究(10分钟)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蓝色的树叶是怎么来的。
2.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解释。
3.教师引导学生从"为什么树叶是绿色的"开始,引导学生逐步了解叶子中的叶绿素与自然环境中的阳光、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四、实践探究(10分钟)1.在课堂上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由探究叶子的颜色变化。
2.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用笔轻轻描绘叶片,观察树叶变色。
3.学生结果进行观察记录,搜集相关的资料和想法,可以在下节课中进行展示。
五、归纳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课程,总结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知识点。
2.梳理学生对蓝色的树叶的认识和理解,并与课文进行比较。
3.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叶子变色的原因与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找一片叶子,并描绘叶子的颜色。
2.指导学生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将观察和描述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3.提醒学生在家与家长讨论叶子颜色变化的原因,以及在家中还有哪些变色的物体。
《19、蓝色的树叶》导学案(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
1、通读全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读文,大体了解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读通每句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小老师领读。
小组内互相抽认读生字。
游戏“你指我读”。
3、认读带拼音的生字词语
4、交流识字方法。
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和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5、小组内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读音。
【达标测评】
一、我能选择正确的读音。
惹(rě réi)盒(huóhé)邹(zòu zhòu)
二、看拼音,写词语和句子。
ná zǒu qiān bǐkè zhuō
zhù yì měi shù fēnɡ jǐnɡ
三、写近义词。
用心——()连忙——()只能——()用劲——()
四、组词
田()木()毛()土()
由()术()笔()吐()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片片()一张张()用心地()不由得()。
《19 蓝色的树叶》导学案导学目标1.熟悉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3.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帮忙。
导学重点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导学难点知道人与人之间应该彼此帮忙。
导学进程(一) 启发导入出示:美术课上,老师教同窗们画风光,要画上小树、屋子和小山。
(出示:画着绿树叶的同窗绘画作品)这是咱们班吕煜奇同窗的作品,美不美?哪儿最美丽?(学生:树叶那么绿,真引人爱。
)那请你想象一下,树叶如果蓝色的,会怎么样?怎么会出现蓝色的树叶?请看19课《蓝色的树叶》。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1.既然有疑问,那就快快读课文吧!出示朗诵要求初读要求:(1)边读边标诞生字,划新词。
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读不熟和喜欢读的段落多读几遍,(3)不熟悉的字请教你的“好伙伴”帮忙吧!2.大家读得太认真了,谁能勇敢地闯过字词关?字词闯关:皱眉借铅笔趴在削铅笔禁不住结结巴巴盒子引人喜爱脸红(三)精读感悟读悟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读流畅,体会语气。
2.指导朗诵。
(1)指导长句子的停顿:美术课上,\老师教同窗们\画风光,\要画上树、\屋子\和小山。
(2)指导读出语气:她正要画树,可是绿铅笔找不到了。
(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李丽找不到绿铅笔时的焦急心情,再听教师范读,仿照读。
)读悟第2至4自然段。
1.自读课文。
看问题,想答案:导学设计:①数数两人有几回对话。
②用——画出李丽的问话,用波浪线画出林园园回答的话。
③李莉和林园园心里想什么?应该如何读?2.各队组展示。
3. 指导朗诵。
(1)抓住“小声”“行吗”“结结巴巴”这几个关键词语,先让学生自己体会两人说话时的不同预期,自读自悟。
(2)指名读,师生给予评价。
(3)教师范读:读李丽的话“小声”读,用商量的口气;读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想借又不直接说的语气。
学生看老师表情,听老师语调。
(4)学生仿照练读,分角色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