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述评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商业模式定义和理论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如何在市场中运作和盈利的规划和设计。
它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传递和捕捉价值。
商业模式通常包含了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目标市场、盈利方式、竞争优势、价值主张、组织架构和运营流程等要素。
一个有效的商业模式应该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盈利,并与其他企业竞争。
商业模式理论主要包括创造者视角和破坏者视角两种观点。
创造者视角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创新来创造和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并带来盈利。
破坏者视角则关注如何通过打破现有的商业模式和创新来改变市场格局,并获得竞争优势。
在商业模式设计中,企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重要要素:1.价值主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解决市场需求或问题,并提供独特的价值。
2.目标市场:企业需要确定具体的目标市场,并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
3.盈利方式:企业需要决定如何获得收入,例如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订阅收费、广告收入等方式。
4.竞争优势:企业需要确定自身的竞争优势,例如产品创新、品牌声誉、低成本等。
5.组织架构:企业需要建立合适的组织架构来支持商业模式的运行,包括人员配置、流程设计、决策机制等。
6.运营流程:企业需要设计有效的运营流程,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制造和交付高效且质量可控。
商业模式理论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理解市场需求并定位产品或服务。
通过了解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商业模式,企业可以合理研发和调整自身的策略,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发掘新的市场机会。
例如,通过创新和改进现有商业模式,企业可以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提供全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第三,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建立稳定和可持续的盈利方式。
通过精心设计和调整商业模式,企业可以在市场中保持竞争力,获得持续的收入流。
最后,商业模式理论也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过程提出了要求。
企业需要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运营流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挑战。
《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_要素及其关系》篇一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_要素及其关系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要素及其关系一、引言商业模式是现代企业经营的核心,它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以及获取价值的过程。
理解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及其要素间的关系,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分析其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二、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商业模式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价值主张、客户群体、渠道、客户关系、收入来源、关键活动与资源、合作伙伴和成本结构等要素。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企业商业模式的核心框架。
三、商业模式要素分析1. 价值主张: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特性、优势及价值。
价值主张应明确企业为哪些客户提供何种价值,并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
2. 客户群体:企业所服务的目标客户群体。
企业需根据客户需求、购买力、地域等因素进行细分,以确定最适合自己的客户群体。
3. 渠道:企业将产品或服务传递给客户的途径,包括线上渠道(如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和线下渠道(如实体店、代理商等)。
4. 客户关系: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方式,包括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等。
良好的客户关系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5. 收入来源:企业从提供产品或服务中获取的收入途径。
收入来源应与价值主张和客户需求相匹配,以保证企业的盈利。
6. 关键活动与资源:企业为实现其商业模式所需的关键业务活动和资源,包括生产、营销、研发等。
7. 合作伙伴:企业在实现商业模式过程中与其他企业或组织的合作关。
合作伙伴可以提供企业所需的资源、技术或市场支持。
8. 成本结构:企业为实现其商业模式所需承担的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
合理的成本结构有助于企业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四、商业模式要素间的关系商业模式的各个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价值主张和客户群体是商业模式的基石,它们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定位和竞争优势。
渠道和客户关系是连接企业和客户的桥梁,对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至关重要。
商业模式概念及框架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是一个企业或组织运作的核心,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实现盈利,并满足客户需求的方式。
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以创新、灵活性、可持续性为基础,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将介绍商业模式的概念和框架,并探讨它在企业成功中的重要性。
商业模式是一个企业所做的一系列决策的总和,决定了企业如何创造、交付和捕获价值。
商业模式包括以下几个关键要素:1. 价值主张(Value Proposition):企业提供给客户的产品或服务的独特价值,解决了客户的需求或问题。
2. 客户细分(Customer Segments):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群体,并发现他们的共同需求和行为模式。
3. 渠道(Channels):将产品或服务通过何种渠道传递给客户,包括线上和线下等多种贩售渠道。
4. 客户关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建立和维护与客户的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并增加客户忠诚度。
5. 收入来源(Revenue Streams):企业从客户获得的收入,可以是销售产品、提供服务或许可权费用等形式。
6. 关键资源(Key Resources):企业为提供产品或服务所必须拥有的重要资源,包括人力、技术、设备等。
7. 关键合作伙伴(Key Partnerships):与其他公司或组织合作,共同创造价值,并扩大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8. 成本结构(Cost Structure):企业为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材料成本、运营成本等。
商业模式框架是一种用来分析和描述商业模式的工具。
以下是常用的商业模式框架:1. 权力冰山模型(Power Iceberg Model):以激励和操控行为的能力为核心,分析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
2. 价值链模型(Value Chain Model):将企业的各个环节划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揭示了价值创造的过程。
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随着全球经济的全球化和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探索和研究优秀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先进而成熟,对于我们学习借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进行评介,并介绍其中几种经典的商业模式。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在产品、服务、市场等方面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
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特定市场环境下运用的一种商业逻辑,它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核心提供方式、盈利模式、资源支持以及市场定位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和运用商业模式,企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二、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概述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已经积淀了大量的经验和理论,其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的构建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定价和盈利、商业模式的资源整合等方面。
其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经典的商业模式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商业模式的本质和提升商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商业模式创新理论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改变现有商业模式的要素和结构,以创造新的价值和实现竞争优势的过程。
创新的商业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开辟新的市场,实现新的盈利模式。
阿尔特商业模式创新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创新需要从价值观、产品和服务、运营模式以及盈利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思考和设计。
谷歌的广告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为用户提供免费搜索服务并利用广告收入实现盈利。
四、商业模式的定价和盈利理论商业模式的定价和盈利是企业经营中的关键问题,影响着企业的盈亏平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门捷列夫提出了商业模式利润公式,认为商业模式的盈利能力取决于企业的收入和成本。
亚当斯密的价值链理论则从价值创造和分配的角度分析了商业模式的盈利机制。
亚马逊的电子商务模式就是基于低价策略和强大的供应链来实现规模经济和盈利。
五、商业模式的资源整合理论商业模式的资源整合是指企业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实现商业模式的顺利运行和实施。
巴恩斯的网络视角理论提出,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网络中合作伙伴的数量和质量。
商业模式研究理论综述内容摘要: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得到业界的高度重视。
本文主要从商业模式的含义、功能、构成要素、特点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商业模式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
关键词:商业模式含义功能构成要素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在经济日益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尚不够系统、完善,本文对商业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后续研究有所帮助。
商业模式的含义关于商业模式(又称商务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盈利模式论。
此种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的运营模式、盈利模式。
埃森哲公司的王波、彭亚利(2002)认为,对商业模式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经营性商业模式,即企业的运营机制。
二是战略性商业模式,指一个企业在动态的环境中怎样改变自身以达到持续盈利的目的。
迈克尔•拉帕(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他认为,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
价值创造模式论。
此类理论认为商业模式就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模式。
阿米特和左特(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
Petrovic等(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一个通过一系列业务过程创造价值的商务系统。
马格利•杜波森等人(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
阿福亚赫和图西(2000)提出,应当把商业模式看成是公司运作的秩序以及公司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公司依据它使用其资源、超越竞争者和向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
商业模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商业模式是指企业在市场上获取利润的方式和途径,它是企业在实现商业目标过程中的经济形式。
商业模式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
商业模式的设计涉及到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分发和推广等方面。
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中,需要考虑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与市场、消费者、竞争对手和政策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一、价值主张价值主张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它是指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独特价值。
价值主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包括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功能、质量、价格等方面。
2、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企业需要通过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使其与竞争对手产生区别,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3、对消费者的价值:企业需要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优点,从而获得消费者认可和赞赏。
二、盈利模式盈利模式是指企业从产品或服务中获得利润的方式和途径。
盈利模式取决于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市场环境,常见的盈利模式包括以下几种:1、销售模式: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服务获得利润。
2、订阅模式:企业通过订阅方式向消费者提供服务,获得稳定的收入。
4、开源模式:企业通过开源软件和免费服务获得广告收入或其他收入。
5、付费模式:企业通过向消费者收取一定金额的费用获得利润。
三、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指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和员工的分工和配合。
它对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灵活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组织架构必须要适应企业的商业模式和战略目标,它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的规模和结构:规模和结构的大小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商业目标紧密相关。
2、员工的分工和配合:员工之间的分工和配合是企业良性运转的基础。
3、管理层的角色:管理层除了制定企业策略外,还要关注企业的组织架构和日常运营。
总之,商业模式作为企业实现商业目标的途径和形式,需要建立在价值主张、盈利模式和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企业能够在市场中不断调整和优化商业模式,以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
商业办法的全然实践一、商业办法的典范按照上述理解,可以把商业办法分为两大年夜类(1)运营性商业办法。
重点处理企业与状况的互动关系,包括与产业价值链环节的互动关系。
运营性商业办法制造企业的中心下风、才能、关系跟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多少多个方面的要紧内容。
产业价值链定位:企业处于什么样的产业链条中,在谁人链条中处于何种地位,企业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跟展开战略应怎么样定位。
赚钞票办法方案(收入来源、收入分配):企业从那儿获得收入,获得收入的形式有哪多少多种,这些收入以何种办法跟比例在产业链中分配,企业能否对这种分配有话语权。
(2)战略性商业办法。
战略性商业办法对运营性商业办法加以扩大年夜跟使用。
应当说战略性商业办法涉及企业破费运营的方方面面。
业务办法;企业向客户供应什么样的价值跟益处,包括品牌、产品等。
渠道办法;企业怎么样向客户转达业务跟价值,包括渠道倍增、渠道汇合/压缩等。
结构办法;企业怎么样树破提高的管理把持模型,比如树破面向客户的结构结构,通过企业信息系统构建数字化结构等。
每一种新的商业办法的出现,都意味着一种创新、一个新的商业机遇的出现,谁能领先把持住这种商业机遇,谁就能在商业竞争中先拨头筹。
商业办法存在生命性,一个世纪前,金桔祥通过赠送产品来赢得财富,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办法,而改日当各商家都用打折或买一送一的办法来促销时,这就不再是一种商业办法;商业办法存在可移植性,假设改日我们破费剃须刀片的企业仍然通过免费赠送剃须刀来卖刀片,它就不克不迭称之为商业办法,而当新型的收集企业通过各种免费办法赢得眼球时,我们就能称这种免费办法为收集企业的新商业办法。
在企业的创办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有多种创新办法,偶然的一个创新也许就能修改企业的全部运营办法,也的确是说企业的商业办法存在偶然性跟宽敞的衍生性。
二、商业办法方案的结构性维度理解商业办法的要紧一步,是需求考察商业办法的实践维度。
描画商业办法的实践维度与描画人的特色跟躯体特色的办法特不相似。
《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快速发展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商业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商业模式是企业运营的基础,它决定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以及获取价值。
本文将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理论框架、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商业模式理论框架1. 定义与构成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为实现价值创造、传递和获取而采取的一系列战略、组织和经济逻辑的组合。
它包括价值主张、客户群体、渠道、关键业务、核心资源、重要合作以及收入来源等要素。
2. 理论模型根据不同的研究视角,商业模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基于实体产业的商业模式等。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适用范围。
三、实践应用:企业商业模式案例分析1. 共享经济模式——以滴滴出行为例滴滴出行通过整合闲置车辆和司机资源,提供共享出行服务。
其商业模式以需求为导向,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匹配和交易。
滴滴出行的成功证明了共享经济模式在出行领域的巨大潜力。
2. 平台经济模式——以淘宝为例淘宝通过搭建电商平台,为卖家和买家提供交易机会。
其商业模式以平台为核心,通过聚集供需双方,实现价值创造和传递。
淘宝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完善的信用体系。
3. 订阅经济模式——以Netflix为例Netflix通过提供流媒体服务,为用户提供影视内容订阅服务。
其商业模式以用户体验为核心,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和便捷的服务,吸引用户付费订阅。
Netflix的成功在于其精准的用户定位和持续的内容创新。
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1. 创新驱动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
创新驱动是商业模式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需要关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积极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 数字化与智能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商业模式的重要趋势。
企业需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价值链,提高运营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
商业模式的理论框架述评
作者:罗珉
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第11期
[摘要]新经济的出现和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企业经营规律认识的深化,使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论研究出现了方兴未艾之势。
文章在对近十年有关商业模式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商业模式的含义和商业模式的本质,提出了商业模式设计的结构性维度。
[关键词]商业模式;企业经营理论;理论框架;结构性维度
[中图分类号] F27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11-0001-08
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便是竞争。
市场竞争与企业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挑战和回应的
关系。
今天,新经济的出现和互联网公司的大起大落大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企业经营规律认识的
深化,进而使企业商业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美国管理学家加里·哈默尔(Hamel,2003)认为,为了创造新市场和财富,管理者首先需要考虑整个商业概念的创新。
商业概念或商业模式是一个框架,用于明确如何创立公司、销售产品和获取利润。
先行者们不是小幅度调整已有的商业模式,而是以非常规的方式创造出全新的模式。
[1]哈佛大学管理学家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认为,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对任何一个成功的组织来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不管它是一家新企业还是一家老公司。
[2]
一、商业模式的含义
任何一个组织,无论是否涉及商业领域,都存在着一个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①问题。
商业模式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计算机科学杂志上,是被用来描写资料与
流程之间关联与结构的(Konczal, 1975[3];Dottore, 1977[4])。
在电子商务兴起后,大量的新公司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经营他们的业务,为了和“传统经营”进行区别而广泛的使用商业模式一词。
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这个术语最初来自电子表格软件的广泛应用,它使
得计划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假设方便地修改参数,从而得到不同的计划方案。
[2]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Drucker,1994)将商业模式称为企业经营理论(business theory)。
[5]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汉默博士(Hammer,2004)将商业模式称为“运营创
新”(operational innovation),并认为这是企业的深层变革(deep change)。
汉默强调,运营创新可能很陌生或者缺乏魅力,但它却是实现卓越业绩的惟一持久基础。
它不同于运营改良和运营优化,
运营创新意味着要用全新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开发产品,提供客户服务,或者完成企业运作的其他活动。
今日的经济充斥着天花乱坠的宣传手法,而顾客从未像现在这样成为市场的强大主宰,运营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为高级经理人手中最强大的战略武器。
只有理解运营创新如何产生,以及理解运营创新的障碍来自何处,经理人才能娴熟地运用这一利器,使企业在竞争中遥遥领先,并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6]
琼·马格丽塔(Magretta,2002)认为,商业模式是在描写企业的每个部分如何匹配起来进而组成的一个系统,是为了帮助顾客创造价值所进行的活动。
[2]瑞士洛桑大学学者马格利·杜波森(Dubosson et al,2002)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为了进行价值创造、价值营销和价值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以产生有利可图且得以维持收益流的客户关系资本。
[7]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公司战略学助理教授阿兰·阿福亚赫(Afuah,2004)进一步指出,商业模式是企业在给定的行业中,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将企业推到自己获利的位置上,运用其资源执行什么样的活动,如何执行这些活动以及什么时候执行这些活动的集合。
这就决定了商业模式是运用企业的资源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执行特定的活动为目的,明确为了创造卓越的客户价值并确立企业获取市场价值的有利地位的各种活动的集合。
[8]
印度班加罗尔管理学院教授马哈迪温(Mahadevan,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对企业至关重要的三种流量——价值流、收益流和物流的惟一混合体。
[9]罗素·托马斯(Thomas,2001)认为,商业模式是开办一项有利可图的业务所涉及流程、客户、供应商、渠道、资源和能力的总体构造。
[10]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拉菲尔·阿米特和法国枫丹白露大学助理教授克里斯多夫·左特(Amit and Zott, 2000)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创新的焦点和企业为自己、供应商、合作伙伴及客户创造价值的决定性来源。
[11]
加里·哈默尔(Hamel,2003)认为,我们必须拓展创新的观念,商业模式创新是产品的延伸。
更重要的是,狭窄的创新观念不可能创造新的市场和财富。
如今,只有彻底创新才能引领明显的进步。
这要求我们必须急剧增加现有的战略变化,创造能够让我们寻找新主题和新方向的成千上万新思想。
然后最高管理层的角色——即最高管理人员——从战略制造者的角色发生转换,变成在最革新的公司里不断涌现的思潮中寻找新商业模式的人。
[1]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迈克尔·拉帕(Rappa,2004)认为:“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是指做生意的方法,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
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并指导其如何赚钱。
”他进一步指出,商业模式明确了一个公司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来创造价值、在价值链中如何选取上游和下游伙伴中的位置以及与客户达成产生收益的安`类型。
[12]
笔者认为,商业模式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组织的商业模式都隐含有一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条件,如经营环境的延续性,市场和需求属性在某个时期的相对稳定性以及竞争态势等等,这些条件构成了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其二,商业模式是一个结构或体系,包括了组织内部结构和组织与外界要素的关系结构,这些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存在内在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了
模式的各种运动;其三,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创新或变革,是使组织能够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制度结构的连续体。
笔者定义,商业模式是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
事实上,在实业界和理论界对企业商业模式还有多种描述,如台湾宏基集团总裁施振荣的著名的“微笑曲线”模式,[13]马哈迪温(Mahadevan,2000)的基于互联网的模式,[9]以及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林达·阿普尔盖特(Applegate,1999)等人的三要素模式。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