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工艺流程图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7
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1、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2、路堑石方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3、填土路堤施工工艺流程图
4、填石及土石混填路堤施工工艺流程图
5、钢筋砼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6、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7、浆砌排水沟施工工艺流程图
8、挡土墙(护面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9、浆砌、干砌石及网格植草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10、路堑边坡锚索(锚杆)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1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12、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13、承台系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14、墩台肋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15、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16、后张法梁预制施工工艺流程图
17、预制梁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18、满堂支架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19、桥面系施工工艺流程图
1、路堑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2、路堑石方爆破施工工艺流程图
3、填土路堤施工工艺流程图
4、填石及土石混填路堤施工工艺流程图
5、钢筋砼圆管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6、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
7、浆砌排水沟施工工艺流程图
8、挡土墙(护面墙)施工工艺流程图
9、浆砌、干砌石及网格植草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10、路堑边坡锚索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
11、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12、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13、承台系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14、墩台肋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15、盖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16、后张法梁预制施工工艺流程图
17、预制梁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二、导梁安装
18、满堂支架现浇连续箱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19、桥面系施工工艺流程图。
填方路基路基填方工艺流程图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路基填筑施工流程图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1.1工艺框图: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工艺框图1.2工艺说明:(1)测量放样后,沿路基边线开挖排水沟,以保持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2)将路基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及原地面以下30cm的草皮和表土予以清除,并进行地面压实,压实度按设计要求;当地面横坡或沿线路纵向坡度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宽度大于1m,向内倾斜2%的台阶。
(3)路基填筑前,按要求先填筑试验路段,通过试验路段记录压实设备类型、碾压遍数、工序、松铺厚度、含水量等参数,试验结果待工程师批准后,作为该种填料施工时的控制依据。
(4)路基填筑施工时,优先安排水田、低洼地段的路堤填筑,然后重点突击一般路堤的填筑施工,并按照规范要求,当填料中石料含量等于或大于70%时,按填石路堤施工,小于70%时,按填土路堤施工。
(5)填料来源设计主要为借方,填筑时重点抓好填筑方法、填料粒径、分层和压实几个环节。
对于填料粒径不符合要求的,先用机械进行解小处理,土石方运输采用推土机清运及挖土机、装载机配自卸汽车运输。
(6)填施工时,采取分层填筑,分层厚度30cm~40cm左右,并使粗细粒分布均匀,石块间用土或石屑填充,每层填料铺设宽比设计超出30cm,分层铺设后,用平地机平整,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至规定的压实度,待工程师检验合后,再进行下一层填筑。
(7)施工中,试验检测人员随时跟班作业,每一压实层面进行足够数量的压实度抽检,以确保填筑质量。
挖方路基路堑边坡光面爆破施工工艺框图全断面开挖施工工艺框图台阶法开挖施工工艺框图软基处理超粉煤灰混凝土桩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塑料排水板加固软基施工工艺框图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基层、底基层及垫层砂砾垫层工艺流程图路面基层施工工艺框图沥青路面沥青砼面层工艺流程图水泥砼路面水泥砼路面工艺流程图水泥混凝土面板施工工艺框图桥梁工程下部结构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框图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框图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框图挖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框图承台施工工艺框图(一)基坑开挖桩基检测合格后由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坑,靠近桩头的部分由人工开挖,避免机械损伤桩头。
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流程图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流程图(史上最全)1前期准备工作<1>路基开工前,首先要进行测量定线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断面检查与补测。
测量精度以交通部颁布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为标准。
测量的工具,使用精度符合要求的全站仪,红外线测距仪,经纬仪和水准仪。
当导线点与水准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对其进行加密,成果资料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后签字认可后使用。
在开工前进行施工放样,放出路基边缘、坡口、坡脚、边沟护坡道、借土场等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对工程沿线及借土场应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按JTJ051-93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天然液限、塑性指数、密度、含水量等的试验。
用于填方的土样,测量最大干容性、最佳含水量或毛体积比重和土的加州承载比GBR值,测试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清理掘除。
在路线用地范围内的树木、杂草、灌木等应予清除,按照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深度和范围清除并运至工程师指定地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结构物按要求清除,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予以适当加固,对文物古迹妥善保护。
路基表面清理完工后,并根据规范的要求进行填前碾压并达到监理工程师的规定要求。
挖方或填方区域内,所有的腐植土、淤泥、表层植土均应挖出干净,按环保规定弃置路基范围用地以外,并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弃土条例要求处理,对因挖出孔穴、障碍物而留下的孔洞、树根按要求进行处理。
2路基的填筑方法路基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果原地面不够平坦,填筑应从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达到符合规定要求后,再添一层。
对于原路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
可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沿纵坡逐层、分层填压达到密实。
但填之路堤的上部,仍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标准版)(标准施工方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质量保证工作体系质量检查程序图不格不合格质量检测体系安全保障组织机构图安全保障检查程序图不合格不合格保证工期组织机构图现场压实试验工艺框图案否软基处理施工工艺流程图手摆片石垫层施工工艺框图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工艺流程图水泥砼路面面层施工工艺框图公路路面施工工艺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1材料要求1.1砂:应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
1.2砂石:应采用天然级配材料,用强度均匀、未风化的砂石,粒径一般为5~40mm,其中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且不易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3%。
1。
3砂和砂石中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质。
2主要机具手扶式振动压路机、机动翻斗车、蛙式打夯机、人力夯、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靠尺、铁锹、铁耙、喷水用胶皮管、小线、钢尺、楔形尺、级配筛、振捣器等。
3作业条件3。
1施工前,对砂和砂石进行材料进场检验,检查原材的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及检测报告,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2 当地下水位高于垫层底面标高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和降水措施进行降水,达到垫层以下无积水.3。
3 与垫层有关的电气管线、设备管线及埋件等已安装完毕,位置准确,固定牢靠,并已办理各种验收手续。
3.4 根据设计要求,已经进行了必要的压实试验,已选定的砂或砂石料,确定了铺设厚度、夯实或碾压遍数等参数。
3。
5 已经放好控制地面、标高水平线,在地面设标桩,找好标高、挂线,作控制铺填厚度的标准.3.6 按照有关规定对操作者进行施工交底.4 操作工艺4。
1 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检查原材材质-—分层铺设——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4。
2 铺设砂或砂石垫层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使表土密实。
4。
3 砂石垫层的厚度一般不宜小于100mm,铺时按线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铺设,摊铺均匀,不得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流程图(史上最全)1前期准备工作<1>路基开工前,首先要进行测量定线工作,其内容包括导线、中线、水准点复测、断面检查与补测。
测量精度以交通部颁布的《公路路线勘测规程》的要求为标准。
测量的工具,使用精度符合要求的全站仪,红外线测距仪,经纬仪和水准仪。
当导线点与水准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对其进行加密,成果资料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后签字认可后使用。
在开工前进行施工放样,放出路基边缘、坡口、坡脚、边沟护坡道、借土场等具体位置,标明其轮廓,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批准。
对工程沿线及借土场应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按JTJ051-93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天然液限、塑性指数、密度、含水量等的试验。
用于填方的土样,测量最大干容性、最佳含水量或毛体积比重和土的加州承载比GBR值,测试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2>清理掘除。
在路线用地范围内的树木、杂草、灌木等应予清除,按照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深度和范围清除并运至工程师指定地点,路基用地范围内的结构物按要求清除,对于路基附近的危险建筑予以适当加固,对文物古迹妥善保护。
路基表面清理完工后,并根据规范的要求进行填前碾压并达到监理工程师的规定要求。
挖方或填方区域内,所有的腐植土、淤泥、表层植土均应挖出干净,按环保规定弃置路基范围用地以外,并按《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弃土条例要求处理,对因挖出孔穴、障碍物而留下的孔洞、树根按要求进行处理。
2路基的填筑方法路基宜采用水平分层填筑,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次,逐层向上填筑。
如果原地面不够平坦,填筑应从最低处分层填起,每填一层经过压实达到符合规定要求后,再添一层。
对于原路面纵坡大于12%的地段。
可采用纵向分层填筑法施工,沿纵坡逐层、分层填压达到密实。
但填之路堤的上部,仍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