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中世纪神学政治观2010
- 格式:ppt
- 大小:11.38 MB
- 文档页数:62
试论中世纪神学政治学发表时间:2019-07-09T16:51:43.613Z 来源:《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9年第1期作者:孙澄澄[导读] 在西方中世纪时候开始神学政治学的出现,基督教中教会教皇日常化,平民大多转变为信教徒,阿奎那在基督教的传播范围内,将基督教的神学自然法通过“法”的改造,形成了理性自然法。
孙澄澄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淮北 235000摘要:在西方中世纪时候开始神学政治学的出现,基督教中教会教皇日常化,平民大多转变为信教徒,阿奎那在基督教的传播范围内,将基督教的神学自然法通过“法”的改造,形成了理性自然法,将自然法同神法区分开来,并以法律理性化取代神学意志论。
关键字:神学政治学;阿奎那;自然法古希腊时期,西方社会一直奉行人学政治学,谈论人性说,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可制造各种工具,同各国推理可以获得必需的知识,还能够懂得个人能力的有限性,人是注定比其他一切动物都适合过合群生活的。
但是,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学开始兴起、发展、高涨。
追其原因:第一,基督教教义所导致,也就是所谓的“原罪”。
人人有罪,所以人人都要救赎,这样的想法一直围绕着人们,而当时的旧教即天主教认为只有上帝才能拯救大家,原罪和救赎感让人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因信得救,所以有更多的人们开始选择相信上帝。
第二,宗教国家化,基督教成为当时的国教,每个人都在信教,而且基督教奉行简朴,人们生时所受的苦楚是为了之后的幸福。
第三,信教生活方式化、日常化,由于它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方方面面,让人们已经将信教形成生活必需品。
所以,到了中世纪神学政治学开始产生。
一.神学政治学的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在当时关于君权、神权的关系可概述为“神权高于政权、教权高于君权”,建立国家的目的在于:过有德行的生活,最终享受上天的快乐。
国家的设立必须关注基督徒,政治系统的每个成员都必须服从教皇,维护社会安宁。
具体来说,当时的神学政治学主要包括君权神授、注重精神修养、轻视尘世、注重精神之国、教会至上、教会是代行社会意志的上帝代理机构、世俗政权是教会权力的一部分、政权从属于教权、神法至上等。
西方政治思想史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
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
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
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
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
(奥古斯丁、阿奎那。
路德、加尔文)(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
摘要一、神权统治得以建立的经济与理论基础如果你要问在中世纪的欧洲哪个阶层或者哪个人是最富有的,答案会是贵族,或者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当然不会,答案是基督教教士和教皇。
曾经在历史上的某一段时期,英格兰的教堂所占有的土地和财富占到了国家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或者更多,而在法国教会的财富更是巨大,以至于王室一年的财政收入都没有一个大主教多。
那个时期的教会垄断了整个西欧的经济生产,巨大的财富和独有的特权使上至教皇和红衣主教下至教士都过着奢华糜烂的生活,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宗教改革以及资产阶级早期革命中打倒教会教堂的原因了。
在基督教发展的早期,封建政权为了巩固刚刚取得的地位笼络基督教大量的赐予其土地奴隶和财富以至后来各国的教会财富剥削之快例如英格兰,法兰西还有罗马等等,庞大的经济基础使得基督教的统治地位不断巩固,为其建立“上帝之城”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基督教形成对于世俗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方面的理论有两部分,《圣经》和《旧约》等基督教义著作所宣扬的“信仰上帝万能慈爱”“原罪”和“救赎”等理论对世俗社会人类精神方面的的控制起到了主要作用,常年的战乱与生老病死等自然现象使得民众极度的彷徨和无助,而在、基督教所宣扬的这些理论正好迎合百姓的心里同时也得到了封建政权的信任因而迅速形成了对社会精神控制,另一部分中世纪的欧洲涌现了一大批神学政治家,他们为基督教建立通知世俗社会方面的政治理论做中世纪十字架下的政治思想处理巨大贡献。
奥古斯丁在其著作《上帝之城》《忏悔录》以及《论自由意志》中系统的阐明了基督教在世俗通知方面的理论,其倡导“上帝唯一”“自由顺从”以及“秩序说”等奠定了基督教的政治理论,而后来的托马斯·阿奎那等则更是健全了这一方面的理论。
二、神权政治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基本内容早期基督教在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一方面从古典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它也充当了传承古典文化的不可或缺的载体。
基督教曾吸取古典学说中的斯多葛派思想,如精神自由、自然法思想、人人平等思想等,都给基督教思想带来了文明的曙光。
第一编政治与政治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1.1 复习笔记一、政治的内涵1.“政治”一词的起源(1)西方对“政治”的理解①从词源学意义上考察。
英语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由希腊语演变而来。
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
“政治”一词从最初的城堡而衍生出了其延伸含义,即指城邦中的统治、管理、参与、斗争等各种公共生活的总和。
简言之,政治乃处理城邦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②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以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政治学》中,“政治”一词也都是“处理城邦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意义。
③到了近代,随着国家空间范围的扩大和现实政治生活内容的丰富化、多样化,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们对政治的理解和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在国家及国家活动的基础上,“政治”被赋予以多种多样的含义。
(2)中国社会对“政治”的理解①中国古代对“政治”的理解主要是指君主与大臣们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通常充满了道德色彩,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治、仁治。
②在我国古代,“政”和“治”多是分开使用的,“政”主要指国家的权力、制度、秩序和法令(准则);“治”则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
③孙中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这一解释突出了“政治”的公共性和管理性,而且也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古代及近代对政治含义的理解。
中国古代的“政治”的含义与西方和古希腊的“政治”含义有较大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指君主和代表君主的官吏维护统治、治理国家的活动。
只是到了近代,“政”和“治”两个词才开始完全结合在一起使用。
2.政治内涵的演变(1)古希腊时期的伦理政治观①古希腊的政治是一种城邦政治。
“正义”、“善”等道德原则贯穿于古希腊政治思想之中,伦理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正义观念是伦理和政治结合最为集中的表现。
正义被看做最高的美德和人与人关系的准则,它不仅是伦理和政治思想的重要范畴,也是人们伦理生活的目标和政治生活的准则。
第二章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政治观念2、理解中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的民展与特征3、掌握阿奎那政治思想和但丁。
马西略反对教会统治思想和基本内容。
二、重要名词神学政治观日月论两剑论阿奎那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但丁马西略三、教学方法电脑教学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节西欧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特征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1、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5世纪延续一千多年,史称“中世纪”2、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庄园。
3、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这种封建等级制是在日耳曼人建立的采邑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4、5世纪末期,基督教得到了极大发展,体现在一方面各封建小国的统治者纷纷的反基督教,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主教们也主动投靠日耳曼统治者。
5、在基督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工具的同时,基督教会自身的势力也不断增强6、日耳曼人占领西罗马帝国后,改变了西欧的社会政治面貌。
了给西欧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
第三、对拉丁化的基督教的继承。
二、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重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
(2)、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政治思想以基督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3)、由于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吸收到基督教神学之中,神学统领一切,政治领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各门学科包括政治学都没有独立的地们,因此它们在内容上都成为神学的婢女,在形式上被降为神学的不同分支。
(4)、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表现是神学政治观、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
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
名词解释哲学家执政:由哲学家执掌政权管理城邦,是柏拉图试图挽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他主张应当让“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利与聪明才智合而为一。
”否则的话,正义的理想国家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
《利维坦》:是霍布斯的代表作,该书使他的政治学说更加系统化。
在这本书中,霍布斯运用几何学的演绎方法,从抽象的人性原则出发,系统地阐述了自然法、社会契约论,论证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得出了带有自由主义倾向的专制主义的政治结论,开创了近代政治学国家理论的新体系。
《政府论》: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洛克于1690年出版的政治著作,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驳斥了君权神授说,下篇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和主张,得出有限政府的结论,集中阐述了他的自由主义政治学理论以及公民政府的真正起源、范围、目的。
完成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辩护的任务,对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该书汇集了洛克的主要政治哲学思想,不仅使洛克成为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对于后世的现实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法的精神》: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孟德斯鸠于1748年出版的政治著作。
在这本书中,讨论的不是法律,而是法的精神,即“用法律来保护公民权利和约束政治权利”。
孟德斯鸠跨越了多个领域,叙述了法律的历史变迁,探讨了政治自由的条件及保障,阐发了著名的分权制衡理论学说,批判了专制政体,为宪政、自由和人权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该书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对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理想。
公意: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出的,是卢梭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公意”简单地说,就是国家全体成员的普遍意志或公共意志,它以谋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幸福为宗旨,立足全局、无偏无私,放眼远量,诉求根本。
它代表了个人的最高价值。
《联邦党人文集》:由美国著名政治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和詹姆斯·麦迪逊三人为争取批准1787年新宪法,先后在纽约报刊上共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而发表的一系列的论文文集,充分阐释了美国宪法及其内在的政治理念,成为美国著名的政治文献。
第六章中世纪的崇拜共同体与“神正”观念第一节希腊路径●通过建立崇拜共同体的方式来解决政治共同体的危机。
处理政治和政治正义的问题。
(政治正义:组织人群过集体生活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惯例入手而不是知识和哲学保障正义的正当性要依靠“神”莱布尼茨《神正论》:“尽管世界上有那么多恶,但不改变神的正义性”“神正”观念是基督教得意被接受的基础“美德政治”讨论正义的正当性,以“符合自然”为标准●诸神在自然之外构成了另一个精神权威●首先碰到的问题:诸神意志的冲突解决方式:主神,大神(希腊人后期隐蔽走向一神论的趋势)神能实现报偿的公正性最终报偿(来世)●问题:早期神话及其引导的宗教到底是什么?政治正义到底是什么?二者有无同一性?●宗教是对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回不愿意接受的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方式这些问题包括:1人的有限性——死亡不可逾越,人生所有生命努力被归于虚无化的危险要求永恒和不朽,但科学、哲学对此无法给出满意回答人类自然倾向于信仰的方式(信仰:不分析,不逻辑,不改变)宗教的任务之一:以信仰方式给出关于永恒问题的解答2人的无辜受难3人跟自然的疏远4人跟社会的疏远宗教产生的两个原因:无知——科学可以改变对“不可能”问题的解答——科学改变不了●基于政治生活的需要人们希望把神与政治正义相联系,但现实中无辜受苦受难等不正义现象的存在及不正义不受惩罚使人对神正论产生怀疑和怨恨第二节犹太路径●犹太关于人性的基本判断:宗教和政治正义是同一过程,过组织生活要靠建立起敬神的崇拜共同体●《旧约》:从“创世纪”“亚当夏娃”“该隐亚伯”“亚伯拉罕”等故事看犹太人的观点:1人是一种有智慧的弱者。
除非人获得帮助,否则毫无希望。
又因为人有智慧,会寻求两种帮助:同类互助,祈求神佑。
2人获得智慧的过程表明人性中会受到不可改变的败坏:自我中心,狂妄。
上帝不愿人因能辨善恶而灵魂不宁,以“死”克制人类欲求。
“狂妄”表现为违背神意并企图自比于神,贪婪妒忌,不惜同类相残。
一,选择题第一次作业1.(A)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A.政治思想B.经济思想C.社会思想D.文化思想2.西方政治思想从古代一直到近代,始终重视如何(D),管理国家的问题直到19世纪末期才引起思想家们的突出的关注.A.治国之道B.为政,从政的方法C.君臣关系,君民关系D.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的问题3.所谓唯理性是指西方思想崇尚"理性"思辨,重视事物发展的(C).A.表象和实际B.片段和部分C.本质和规律D.宏观和微观4.(C)是希腊政治思想萌芽的代表.A.《理想国》B. 政治学》C.《荷马史诗》D.《法律篇》5.公元前509年,雅典的(C)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到( )执政时期,雅典民主制空前繁荣.A.来库梭伦B.伊利亚特奥德赛C.克里斯提尼伯里克D.智者苏格拉底6.(B)政治思想是沟通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和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桥粱.A.古埃及B.古罗马C.迈锡尼D.马其顿7.(A)的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它超越了城邦时代政治学在人与奴隶,公民与没有公民权的人,本邦人与外邦人之间设立的界限,开始以一种平等的,没有根本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的人.A.西塞罗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8.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B),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社会发展落后的(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些蛮族国家,西欧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A.前5世纪希腊人B.5世纪日尔曼人 C.8世纪阿拉伯人D.14世纪意大利人9.中世纪,在与国王的斗争中,最早提出并阐述教权至上主张的是(D).他是西方教会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积极主张实现奥古斯丁的政治思想,反对国家干预教会事务,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A.芝诺B.斯多葛派C.马基雅维利D.教皇尼古拉一世.10.(D)是西欧中世纪最著名的市民阶级政治思想家,是开始使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的代表人物.A.路德B.但丁C.薄加丘D.马西略作业21.自但丁发表《神曲》到培根发表(A)和笛卡尔发表( ),文艺复兴历时三百余年.A.《新工具》《方法论》B.《十日谈》《君主论》C.《论战争的艺术》《罗马史》 D.《基督徒的自由》《太阳城》2.从15世纪中叶到16世纪末叶,文艺复兴逐渐走向繁荣,涉及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等诸多领城.这一时期的文艺复兴开始在(C)全面地走向繁荣.A.意大利B.罗马C.欧洲各地D.英国3.自15,16世纪开始,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自西向东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B)为目标,成为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恩格斯称为"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A.王权神授,教权高于主权B.反封建,改革教会C.建立城邦民主制D.消灭私有制,消除贫富分化4.托马斯・康帕内拉所著(C)一书是继《乌托邦》一书之后,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又一贡献.A.《理想国》B.《波斯人札记》C.《太阳城》D.《社会契约论》5.意大利的衰落和(D)的兴起是17世纪欧洲大陆内部兴衰变化的一个极为显眼的特征.A.英国B.法国C.德国D.尼德兰6.与荷兰早期的殖民扩张相适应,荷兰的政治思想家在(A)方面做出了具有开创性的贡献.A.国际法B.公法C.商法D.民法7.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D),把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唯理主义哲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他的机械唯物论的哲学观,成为17,18世纪西方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著名代表.恩格斯曾高度称赞他是"第一个近代唯物主义者(十八世纪意义上的)".A.洛克B.布丹C.牛顿D.霍布斯8.(A )运动发生于英国17世纪的后期,很快传到北欧大多数国家,并且对美洲产生了影响.但是,( )的最高表现是在法国的18世纪.A.思想启蒙(或启蒙) 思想启蒙(或启蒙)B.文艺复兴文艺复兴C.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9.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封建制度和教会,以自由,所有制和平等为公正社会的秩序原则,主张个人自由,主张共和制,代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 D)的思想特征.A.封建贵族阶级B.地主阶级C.小资产阶级D.大资产阶级10.18世纪的德国政治思想深受法国的影响,在对法国政治思想进行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德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最初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自由主义的倾向.(B)以伦理国家观确立了其政治自由主义基本倾向;( )则主张划定国家的范围来保证个人自由的实现.A.黑格尔贡斯当B.康德洪堡C.霍布斯洛克D.马丁・路德加尔文作业31.拿破仑主持编制的《民法》法典以(A)的社会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法典详细规定了资本主义财产制度,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些都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A.法国大革命B.英国革命C.文艺复兴运动D.宗教改革2.(B)是极端保守的封建复辟思想.它彻底否定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宣扬宗教神秘主义,鼓吹等级差别,反对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论,要求恢复革命前"黄金时代"的封建旧秩序.这种代表封建贵族阶级利益的思想在法国革命后兴起,在波旁王朝复辟后的"神圣同盟"时期极盛,在欧洲1848年革命后衰落.A.自由主义B.正统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无政府主义3.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德国古典哲学中吸取了(C)中的合理部分;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吸取了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思想;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中借鉴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和对未来社会制度的推想并加以创新,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自然权利和民主共和思想 B.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C.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D.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4.(C)市民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反对封建专制的实际斗争中无所作为,但在精神生活领域却创造了辉煌的成果.( )古典哲学便是这种成果的重要表现之一.A.英国英国B.法国法国C.德国德国D.美国美国5.商周到春秋战国,是我国政治思想从(A)的时期.A.产生到繁荣B.繁荣到衰落C.确立到发展D.延续与完成6.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政治本质是王权至上和(B).A.仁政B.绝对权威C.主权在民D.自然权利7.西周时期周公的政治思想以(D)为特色.A.天命不可变B.重罚C.树儒排佛D.注重调节8.秦之前,(A)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自秦始,( )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A.王皇帝B.皇帝王C.天皇上帝D.伏羲黄帝9.汉武帝时,(D)以儒为主,吸收阴阳五行,法,墨等家的观点,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政治论,为君主专制,政治大一统,等级尊卑等作了系统的理论论证.A.李斯B.陆贾C.贾谊D.董仲舒10.在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史上,提出与民为敌而"民必胜之"的只有贾谊,这是传统(B)的认识顶点.A.天人合一B.重民思想C.抑民思想D.重农思想作业41.(B)是隋唐时期儒学复兴的先驱之一,也是儒学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人物.A.董仲舒B.王通C.韩愈D.柳宗元2.(C )是李世民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的突出部分,也是以其为首的统治集团的共同思想主张.A.民轻B.民权C.民本D.民主3.唐代中期,柳宗元作( A),论证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性和郡县制的优越性,结束了汉魏以来在这个问题上的长期争论. A.《封建论》B.《贞观政要》C.《资治通鉴》D.《盐铁论》4.面对宋朝严峻的局势,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思想兴起,其重点是(A ).A.吏治与财政改革B.岁币改革C.税制改革D.整顿纲纪5.(A )是理学的开山祖师,他引老庄思想入儒,提出太极说.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又名《易通》).A.周敦颐B.胡瑗C.韩愈D.邵雍6.( C)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朱子语类》等.他继承发展前人思想,建立了理学的宏大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为理学上升为统治思想提供了条件.A.程灏B.程颐C.朱熹D.张载7.元代,儒家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儒学进行了积极调整.郝经"(A ) "主张的提出为儒学与蒙古统治者的结合作了论证,扫清了思想障碍.A.以夏变夷B.理一分殊C.三教合一D.性品说8.明太祖朱元璋的政治思想代表了明清统治者( A)的思想本质.A.集权与专制B.上帝崇拜C.祖先崇拜D.重民和政治调节9.在王守仁的心学中,心有多层次的含义.心不是(D ).A.人的感知和认识B.天地万物的本原C.心的道德属性D.一个物质器官10.清中期,汉学家( B)在考据的基础上,对程朱理学的方法,学风及其理论内核进行了全面批判.他重新阐释了天理的内含,又主张人性自然.由此,他批驳了理学存理灭欲的观点,揭露了统治者以理杀人的罪恶行径,对解除人们的思想禁锢有积极意义.A.唐甄B.戴震C.王守仁D.黄宗羲二、重要名词¤1、政治思想:政治思想就是适应一定时代需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集团利益的政治理想、政治态度和政治要求,以及为其夺取、建立和维护政治统治的方案和为实现其统治的出谋划策。
第二章中世纪西欧神学政治思想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欧洲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和政治观念2、理解中世纪欧洲政治思想的民展与特征3、掌握阿奎那政治思想和但丁。
马西略反对教会统治思想和基本内容。
二、重要名词神学政治观日月论两剑论阿奎那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但丁马西略三、教学方法电脑教学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步骤第一节西欧社会状况与政治思想特征一、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1、欧洲封建社会始于公元5世纪延续一千多年,史称“中世纪”2、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庄园。
3、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这种封建等级制是在日耳曼人建立的采邑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4、5世纪末期,基督教得到了极大发展,体现在一方面各封建小国的统治者纷纷的反基督教,另一方面基督教的主教们也主动投靠日耳曼统治者。
5、在基督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工具的同时,基督教会自身的势力也不断增强6、日耳曼人占领西罗马帝国后,改变了西欧的社会政治面貌。
了给西欧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以私人效忠为基础的人身依附关系。
第二、对法律的尊崇与敬畏。
第三、对拉丁化的基督教的继承。
二、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重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表现出以下的基本特征: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1)、政治思想以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突出特征。
(2)、中世纪时期的政治思想也不例外,政治思想以基督神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3)、由于西欧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被吸收到基督教神学之中,神学统领一切,政治领域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各门学科包括政治学都没有独立的地们,因此它们在内容上都成为神学的婢女,在形式上被降为神学的不同分支。
(4)、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在政治上表现是神学政治观、2、世俗国家观念淡薄世俗国家观念淡薄是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又一特征。
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的统治降低了国家的作用,教会控制人们生活中最本质、最重要的部分,世俗国家仅仅负责低等级的事务。
第二章中世纪神学政治思想
基督教一统天下:
●思想上,教义按封建尺度修整,成为维护统治的工具
●经济上,拥有欧洲1╱3的土地,教皇是最大封建主
●组织上,按照封建等级制建立森严的教阶制度,教会成为以教皇为中心,
遍布欧洲的国际组织
●政治上,拥有自己领土内的特权,司法权独立
●文化上,摧毁了古典文明,罗马传统与日尔曼传统结合
(三)政治思想的特点
☉依附于基督教神学而存在
☉国家角色一降再降
☉关注点由公共权力转向私人契约
☉政治理论的荒原
第一节奥古斯丁的政治学说
⏹一.双城论
⏹世俗之城——自爱
⏹上帝之城——道德、正义
⏹二.教会权威与世俗权威
⏹对国家厌恶
⏹人对人的统治是售价与野心的结果
⏹违背平等原则
⏹三、天上和平与地上和平
⏹天上和平——体现上帝理性
⏹地上和平——人间政治秩序
第二节阿奎那的政治思想
⏹一.哲学基础
⏹二.国家观
⏹国家起源——人的本性:社会性
⏹人性自私
⏹国家的本质
⏹“是那些服从同样的法律并受单一政府的指导以求生活充盈的人”所组成的社会。
⏹国家的目的:在人之间维持与提供一种善的生活所必须的物质,并且根据自然法促进善行。
⏹三.政体学说
⏹权力的划分
⏹君主政体是最优良的政体⏹四.法律观
⏹永恒法
⏹自然法
⏹人法
⏹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