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情节 对点精练一
- 格式:docx
- 大小:34.29 KB
- 文档页数:6
题材03 诗化小说(诗体小说)专题精练【考点讲解】“诗化小说”的特点:①环境描写:多有自然景物、民情风俗描写,人、景、情虚实相生,场景描写充满诗情画意。
②情节结构:淡化情节,无激烈的矛盾冲突,不强调情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③人物形象:淡化人物的典型性,人物形象多正面美好。
④主题表达:如人与自然和谐(抗争)关系、思考人的命运、人在社会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人性的美好……⑤语言风格:具有抒情意味,清新自然,蕴含意象美、诗意美。
“诗化小说”的解读路径(一)明确线索,把握行文脉络。
与传统情节性小说相比,诗化小说不太讲究故事的起承转合与情节逻辑,不太追求情节的连续性、完整性,也不注重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而是侧重将主观情感融入到叙述内容之中,追求小说内在的诗意情致、情调和情绪的抒发与表达。
因为诗是抒情的,而情感的变化却又是流动而非线性的,这就使得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体现出明显的“形散特征,行文结构看起来随意散化,内容之间跳跃性强,表面看缺乏密切的有机关联,但其实,作品中有其内在的“神”来贯穿全文,即弥散于文本深处的情感与诗意。
正是这些或显或隐的“神”构成了小说文本的内在行文脉络,将那些看似零碎、跳脱、散化的内容有机聚拢起来,呈现出类似于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二)关注叙述视角,把握叙述特色。
不少诗化小说比较喜欢采用主观性、抒情性比较鲜明的叙述视角,如“我”的视角、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回忆视角等。
这些叙述视角往往根据情感抒发、氛围营造与诗意内涵的需要交织一起或灵活切换。
※诗化小说和散文化小说没有截然区别。
【对点精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文本一:村歌(第12节)孙犁大官亭的野战医院里,新来了一批伤兵,里面有几个饶阳县今年春天参军的战士。
战士们给家里写了信,母亲和妻子们都去看望了。
张岗贫农组也买了一筐鸭梨,募了一篮鸡蛋,送去慰劳,李三同双眉是代表。
在伤兵里,双眉看见了兴儿,挂着一只胳膊。
高考语文专项精练(含答案详解):小说阅读情节的三种考法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未遂赖海石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
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抬上破中巴。
破中巴突突突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
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
一个护士高声喊:“家属家属,去收费处缴费!”中年汉子迟迟疑疑地向收费处走去。
在收费窗口,中年汉子对护士说:“护士,我是送老太太过来的,我不是家属。
我有他儿子电话。
我的手机打不了,我报号码你打一下她儿子电话好吗?”护士打完电话,往窗外一瞧,中年汉子早跑没影儿了。
三天后。
小酒馆。
彭老板举杯:“任大成,来,我先敬你一杯。
谢谢你把我妈送医院,救了她一命。
”又说:“我有一事不解,你为什么不用手机直接打我电话?为什么叫医院打?护士打电话的时候你为什么要跑掉?如果不查医院监控,我都不知道是你送我妈来的医院。
”任大成说:“我的手机那时刚好出问题了,打不了。
我跑掉是因为我有事要办,怕医院误会,以为我是肇事者,抓住我不放。
”彭老板说:“哦,原来是这样。
你是我的恩人,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另外,欠你那八十多万工程款,我一定想办法结清给你。
你等我的好消息。
来,我再敬你一杯。
”这回彭老板没有食言,半个月后,他把八十多万元转到了任大成账上。
任大成手下的二十多个工人师傅终于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年了。
虽然拖欠了两年多,但事情总算有了圆满结果。
把钱款分发给工人后,任大成打算请彭老板喝一次酒表示感谢。
按响别墅门铃后,出来开门的是一个陌生的老爷子。
任大成疑惑地问:“请问彭老板在家吗?”“你是说这别墅原来的主人吗?”老爷子说,“他把别墅卖给我们了,他搬走了。
”任大成很吃惊,难道彭老板为了结工钱把别墅都卖了?他拨通了彭老板的电话:“彭老板,我到你别墅找你,才知道你卖了房子,你现在在哪里?”“我在老围租房子住。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散文阅读专题第九讲小说双文本阅读【考点解读】在2021年高考中,新高考全国二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出现了一种新题型——“双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中选用“双文本阅读”,拓宽了选材范围,增加了考查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成为将来新高考的一个主要命题方向,在高考复习中,必须作为一个重点复习备考。
【对点精练】一、【辽宁营口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快!(节选)南帆统计可以证明,“快”是日常用语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眼。
“快!”我们时刻催促别人,也时刻被人催促。
没有人明白我们急着赶到哪儿去。
但全世界的人都在互相招呼:“快一点!”风驰电掣的轿车时速一百四十公里。
每秒运算几亿次的计算机已经问世。
母亲来不及揩净孩子嘴角的饭粒就匆匆赶到了车站。
三菜一汤换成十元钱一客的快餐。
艺术家正在抱怨被创新这条狗撵得连撒尿的工夫也没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虽然看不见上帝如何挥舞手中的指挥棒,但是,所有的人都察觉到,这个世界的节拍越来越快了。
偶尔翻一翻唐诗宋词,顿时感到古人的生活速度慢了下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种日子从容、悠长、恬然,可以慢慢地品尝和消磨人生的百般滋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即使愁绪万千,即使壮怀激烈,也没见到哪一个手忙脚乱,喘不过气来。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不管怎么说,时间还是有充分的保证。
然而,这种生活现在已经连根拔除。
现代人身体里面的马达似乎越转越快。
他们再也接受不了古人的生活速度了。
看戏曾经是古人的莫大享受。
可是,如今还有多少人有这个耐心?台上一个小姐咿咿呀呀地唱,半天还走不出闺房到后花园与书生相会;若是在电视剧里面,她早就和小伙子卿卿我我了。
一些人甚至觉得电视剧还是太慢。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小说阅读专题第六讲赏析小说语言【知识精讲】高考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层级,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鉴赏评价层级,即“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这两方面在高考小说命题中,呈现为两大题型:一是理解语句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考向1] 分析理解小说人物重要话语的含意1.方法赏析某句话的妙处(含意、意蕴),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这句话所在的语境,包括上下文、描述(说话、评论)的对象、小说的主旨等;②分解要赏析的语句,看看能分解成几部分,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这句话有没有蕴含什么深刻含意(字面意义、语境含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等),对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主旨表达、情节发展等的作用;③分析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人称、结构等),分析语句表现出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总之,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2.步骤第一步:明确话语所在语境,确定话语的针对性。
第二步:结合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分析话中含意。
3.答题规范:按照合理顺序,直接分点作答。
[考向2] 分析鉴赏语言的艺术特色1.方法(1)抓住小说的语言特点:小说中人物语言特点、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2)分析鉴赏语言的艺术特色要注意从以下四个角度思考:①角度一:从丰富内涵的角度品味。
答题要点:赏析语言在描摹人物时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等方面的艺术魅力。
②角度二:从个性化的角度品味。
答题要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③角度三:从表达形式的角度品味。
答题要点:赏析语言使用的修饰手法,其中词语的使用特点(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使用等)、句式特点(如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人称变换、语体(书面语与口语)等都要注意。
对点精练三分析概括形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槐树下的战争老舍①一号搬来了两家日本人,一共有两个男人,两个青年妇人,一个老太婆,和两个八九岁的男孩子。
自从他们一搬来,冠晓荷俨然自居为太上巡长,他命令白巡长打扫胡同,通知邻居们不要教小孩子们在槐树下拉屎撒尿。
他嘱咐倒水的“三哥”,无论天怎么旱,井里怎么没水,也得供给够了一号用的——“日本人是要天天洗澡的,用的水多!别家的水可以不倒,可不能缺了一号的!”②一号的两个男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小商人。
他们每天一清早必定带着两个孩子——都只穿着一件极小的裤衩儿——在槐树下练早操。
早操的号令是广播出来的,大概全城的日本人都要在这时候操练身体。
③七点钟左右,那两个孩子,背着书包,像箭头似的往街上跑去,由人们的腿中拼命往电车上挤。
他们不像是上车,而像两个木橛硬往车里钉。
下学以后,他们赛跑,他们爬树,他们在地上滚,他们相打——打得有时候头破血出。
他们想怎么玩耍便怎么玩耍,好像他们生下来就是这一块槐荫的主人。
他们愿意爬哪一家的墙,或是用小刀宰哪一家的狗,他们便马上去做,一点也不迟疑。
④他们家中的妇人永远向他们微笑,仿佛他们两个是一对小的上帝。
就是在他们俩打得头破血出的时候,她们也只极客气的出来给他们抚摸伤痛,而不敢斥责他们。
他们俩是日本的男孩子,而日本的男孩子必是将来的杀人不眨眼的“英雄”。
⑤全胡同中,只有冠晓荷和一号来往。
晓荷三天两头的要拿着几个香瓜,或一束鲜花,或二斤黄花鱼,去到一号“拜访”。
他们可是没有给他送过礼。
晓荷唯一的报酬是当由他们的门中出来的时候,他们必全家都送出他来,给他鞠极深的躬。
他的躬鞠得比他们的更深。
他的鞠躬差不多是一种享受。
鞠躬已毕,他要极慢的往家中走,为的是教邻居们看看他是刚由一号出来的,尽管是由一号出来,他还能沉得住气!即使不到一号去送礼,他也要约摸着在他们快要回来的时候,在槐树下徘徊,好等着给他们鞠躬。
⑥邻居们讨厌那两个日本孩子,因为那两个孩子喜欢用头猛撞冠先生,也同样的撞别人。
课案4 赏析小说艺术手法(2015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沙那罕提琴[美]保罗·琼斯在我的一生中,麦克舅舅的那把小提琴一直被视为“传家之宝”,是这个家的象征。
我还记得麦克舅舅第一次让我亲睹小提琴的情形。
他轻轻打开陈旧的黑盒子,在华丽耀眼的绿色天鹅绒里,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以说真正看过一把名琴了,这可是一把沙那罕,顶尖的乐器。
”他极其庄重地说,并让我从琴面“f”形音孔中看里面褪色的标志——史塔拉第瓦里斯①。
追根溯源,这把名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最后由我外公传给了麦克舅舅。
我的父亲是一位糕饼师傅,与总喜欢把事情往最坏处想的母亲不同,他向来乐观。
在亚撒斯大街开店是父亲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
店铺的前面是糕饼店,后面辟为冰淇淋店,将装潢大理石台面。
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但是,万一房子被抵押了,”母亲呜咽着说,“我们会流落街头,变成乞丐啊!查理。
”“我想稍微说几句。
”舅舅说。
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只琴盒,“我从报上读到过,这种牌子的小提琴可以卖到五千块钱。
把它拿去卖了吧,查理。
”“哦!麦克!”母亲很吃惊。
“我不能这么做,麦克。
”父亲说。
“如果你急着用钱,”舅舅对父亲说,“可以在艾瑞特关门之前送去给他。
”他把琴盒交给犹豫的父亲,“反正我也老了,不能再去动它了。
”他的双手在微微地颤抖,可他的声调却异常平静。
于是,父亲就挟着那把提琴出去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挟着那只提琴盒。
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艾瑞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课案4 赏析小说艺术手法(2015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沙那罕提琴[美]保罗·琼斯在我的一生中,麦克舅舅的那把小提琴一直被视为“传家之宝”,是这个家的象征。
我还记得麦克舅舅第一次让我亲睹小提琴的情形。
他轻轻打开陈旧的黑盒子,在华丽耀眼的绿色天鹅绒里,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以说真正看过一把名琴了,这可是一把沙那罕,顶尖的乐器。
”他极其庄重地说,并让我从琴面“f”形音孔中看里面褪色的标志——史塔拉第瓦里斯①。
追根溯源,这把名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回来的,最后由我外公传给了麦克舅舅。
我的父亲是一位糕饼师傅,与总喜欢把事情往最坏处想的母亲不同,他向来乐观。
在亚撒斯大街开店是父亲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
店铺的前面是糕饼店,后面辟为冰淇淋店,将装潢大理石台面。
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但是,万一房子被抵押了,”母亲呜咽着说,“我们会流落街头,变成乞丐啊!查理。
”“我想稍微说几句。
”舅舅说。
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只琴盒,“我从报上读到过,这种牌子的小提琴可以卖到五千块钱。
把它拿去卖了吧,查理。
”“哦!麦克!”母亲很吃惊。
“我不能这么做,麦克。
”父亲说。
“如果你急着用钱,”舅舅对父亲说,“可以在艾瑞特关门之前送去给他。
”他把琴盒交给犹豫的父亲,“反正我也老了,不能再去动它了。
”他的双手在微微地颤抖,可他的声调却异常平静。
于是,父亲就挟着那把提琴出去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挟着那只提琴盒。
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艾瑞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
小说的语言风格有哪些_小说的语言特点是什么小说的语言风格有哪些1、清新语言风格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语言风格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语言风格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语言风格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小说的语言特点是什么1、小说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描写性的语言为主。
2、小说长短句兼有,但以长句为主;语言生动、细腻、富有感情。
影视剧本既用叙述性的语言,也用描写性的语言,但以叙述性的语言为主;长短句兼用,但短句为主。
3、小说语言风格简洁、朴素;语言表述能转换成动作、画面或场景。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
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怎么确定自己能不能报一本本科一批分数线是衡量报考一本的关键高考不断改革,招生批次也在发生变化,像河北、广东、湖南、湖北等省市实施新高考“3+1+2”模式,将会取消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招生,只会有本科批招生,而像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四川、云南等地依然是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招生方式,这一点大家要清楚。
对点精练一分析散文结构一、对点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借问春风来早晚叶小龙今年六月离开苏州迁回了南方,因一个缘故,我又在这雾霾与冷雨纷飞的季节回到苏州短暂滞留数天。
对于这个深爱过的城池,虽然五年来的冬天于我无异于酷刑,可此刻,我只想忘却这雾和冷,忘却冷风无情地往我怀里钻,带着小别离后、游子归家般雀跃的心情重新投到这城池里的一花一木、一物一景的怀抱里。
我穿着街,走着巷,开始“享受”着冬雨打在脸上、头发上,还有我厚厚的驼绒大袄上。
我只顾贪婪地望着马路两边歪斜着脖子、斑驳的树干、只剩下不多几片叶子的梧桐树,只顾闻那满树黄叶与晶莹剔透花瓣的腊梅的清香。
这清香啊,不是庸脂俗粉扑脸扑面的甜香,不是十月里金桂浓烈到让人几要眩晕的浓香,更不是桃李花招蜂惹蝶的蜜香。
这香啊,仿佛让冰雨彻底洗干净了,又仿佛被花神抽去了骄矜之气似的,就这么幽幽地、忽有忽无、时断时续地钻入你的鼻孔。
你仿佛一口气就可将这香气吞入口、咽下肚,一股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只待你换一口气,它又悄然而至。
走着走着,我忘却了天是冷的,我甚至有点窃窃地盼着这雨就这么下着,让我踏入的每一处园林,经过的每一座小桥,驻足停望的每一片瓦当,因为这雨的滋润,生长出厚厚的、软如绿色毯子的青苔。
这一层又一层厚厚的苔痕,是梦里怎么也抹不掉的姑苏颜色。
我的姑苏梦里,那绵密的绿啊,那雕着花草鱼虫,好似还沁着瓦匠汗滴、油光锃亮的黑瓦啊,一层又一层,一波又一波,翻如泉涌般照入我这游子般敏感而易动的心房,直击我无眠的愁思深处。
在这桥是断桥、水是断流、雨是媚眼秋波的季节里,我躲在一处小小的园林里,因为小,只称得“半园”的所在里。
这半壁园林,仿佛蓦然间被人无端截去半襟衣袖似的,却依然有高耸的围墙,只是什么都只有一半:半个船厅、半个水榭、半边曲廊、半亭,连园东北部的重檐楼阁也是二层半。
我慢慢地走在曲曲折折的游廊上,临水的紫藤花潜匿着,我知道只要春风又绿江南岸,那紫藤花就开成了“水似晨霞照,林疑彩凤来。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讲练学案之小说阅读专题第六讲赏析小说语言【知识精讲】高考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层级,即“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二是鉴赏评价层级,即“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这两方面在高考小说命题中,呈现为两大题型:一是理解语句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考向1] 分析理解小说人物重要话语的含意1.方法赏析某句话的妙处(含意、意蕴),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这句话所在的语境,包括上下文、描述(说话、评论)的对象、小说的主旨等;②分解要赏析的语句,看看能分解成几部分,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这句话有没有蕴含什么深刻含意(字面意义、语境含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等),对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刻画、主旨表达、情节发展等的作用;③分析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人称、结构等),分析语句表现出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总之,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再次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2.步骤第一步:明确话语所在语境,确定话语的针对性。
第二步:结合故事情节及人物特点,分析话中含意。
3.答题规范:按照合理顺序,直接分点作答。
[考向2] 分析鉴赏语言的艺术特色1.方法(1)抓住小说的语言特点:小说中人物语言特点、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2)分析鉴赏语言的艺术特色要注意从以下四个角度思考:①角度一:从丰富内涵的角度品味。
答题要点:赏析语言在描摹人物时简洁传神、细腻逼真、生动形象等方面的艺术魅力。
②角度二:从个性化的角度品味。
答题要点: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③角度三:从表达形式的角度品味。
答题要点:赏析语言使用的修饰手法,其中词语的使用特点(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使用等)、句式特点(如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人称变换、语体(书面语与口语)等都要注意。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对点精练一分析情节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晕厥羊铁凝老马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就是喜欢吃蒜.但是,这个通俗而又廉价的嗜好并不总是能够顺利地被满足,原因是他的老伴绝不能闻大蒜的气味.昨晚临睡前,她已经向他交代了这几天他一个人在家应该注意的事情:冷水表里的存水不多了,水表好像有点儿不准。
现在,老马穿好衣服来到客厅,又推开老伴房间虚掩着的门观察片刻,在确认房子里真的没有老伴之后,便疾步进了厨房,拉开柜橱的最下边一只抽屉,拿出预先藏好的两头蒜,三下两下地剥起来.这时有人按门铃.老马不觉浑身一激灵:莫非她丢了什么东西又折回来取?慌乱中他把蒜藏进抽屉赶紧去开门——他从来不敢怠慢老伴的门铃声。
门开了,唉,原来是单位的出纳给他送工资来了。
老马接了工资信手放在门厅的餐桌上,接着赶紧回到厨房继续剥蒜。
眼看着那些象牙色的、光溜溜、鼓绷绷的小蒜瓣在他手下越聚越多,老马心中那鬼祟的激情和暧昧的欲望说什么也按捺不住了,他抓起一瓣丢进嘴里猛嚼,一股热辣辣的蒜香伴着脆生生的响动在老马口腔里爆炸。
这就是幸福了,咀嚼中的老马暗自思量。
这时又有人按门铃.正在享受大蒜的老马本来不愿意此刻有人造访,但是,正因为几头大蒜下肚,经常打不起精神的老马,现在是精神昂扬力量充沛,尤其当他看见门口没有老伴。
门口是个陌生人,可这个陌生人按了门铃又转身要走,老马就非常想要把他拦住,他觉得现在他既有拦住这人的力量又有拦住这人的权利。
老马说,你怎么按了门铃就走啊。
陌生人说,你这是201,我找错门了。
老马说,你想找谁家?陌生人说301,说自己是小区物业公司的水工。
提起物业公司,老马更不想放这人走了.我正想找物业公司呢,你必须进来先给我查查这表。
老马的态度是不由分说的,陌生人却显得犹豫,也许还有几分不易觉察的慌张。
但这犹豫和慌张显然敌不过老马的不由分说,于是他跟着老马走进了老马的家。
其实老马也未必想到陌生人这么听话,他一向缺少让别人听他发令的体验。
姓名,年级:时间:专题十一论述类阅读对点精练一精准分析文本论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①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迈入中后期,2017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58。
52%.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病成为困扰许多城市的突出问题.城市病主要是由城市规划建设不合理、功能过度集中、人口快速膨胀等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拥挤等问题。
而城市群建设正是解决城市病问题、防止掉入“城市发展陷阱"的一种有效的城镇化模式.在城市群模式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定位各自功能,提升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资源聚集能力、特色发展能力,推动人口和资源要素由大城市向周边城市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共同打造优良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实现城市(镇)发展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
可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能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市(镇)发展空间,释放城市(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市(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②发展城市群,强调相关城市(镇)在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经济地理方面互补共赢,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统筹协同。
这就需要完善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分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实施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③科学定位城市功能与产业分工。
一方面,防止简单模仿、重复建设造成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镇)的内耗甚至恶性竞争,实现各城市(镇)百花齐放;另一方面,城市群内各城市(镇)应依托既有产业禀赋和基础,梳理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创新链条,明确分工,形成相互依托、相互补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经济地理空间,实现各城市(镇)百舸争流。
单个城市不宜追求“大而全”的产业链条,只需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立足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到自己在产业链条中的合适位置。
④构建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群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前提是资源要素能够顺畅流动,而完备配套的基础设施体系是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顺畅流动的基本保障。
关于小说的环境描写的专题归纳及训练1.内容概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指的是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它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动时空背景,影响着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
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2.环境分析注意问题(1)综合把握大环境(时代背景)和具体人物生活的小环境(社会的、自然的)。
(2)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社会环境一般由主要人物周围的次要人物及次要人物的行为活动、思想观念构成。
分析时应通过这些人物的言行,认识其代表的社会势力及其观念。
(3)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环境决定人物命运及其性格,人物又能动地作用于环境。
(4)要善于从地点、时间、景物描写中揣摩人物的身份、地位、心境,分析其性格特征;要善于从人与到梨花屯去何士光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
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
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天色好晴朗。
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
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
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
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是。
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
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我……”“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
专题十三文学类阅读·小说阅读对点精练一分析情节结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索画柳喜和犟黄老退休了,在风情小镇上买了房,便常住在此。
犟黄老姓黄,但因脾气犟,人们背后常称他犟牛黄,当他面则称他犟黄老。
犟黄老是当代著名书画家,画作盈尺便价格数万。
犟黄老落户风情小镇的消息,像风一样,没几天就传开了,不少人都想结识犟黄老,以便索得他的画作。
最早登门索画的,是小镇上唯一一家书画商店的老板的儿子小屠。
那日,小屠来到犟黄老家,说明来意。
犟黄老问:“索画何用?”小屠思索了片刻,就避重就轻地说:“我们单位的领导崇拜您,特别喜欢您的画儿,就派我来求一幅。
”犟黄老问:“你们领导是管什么的?”小屠说:“我们领导权力可大了,譬如住宅楼的水电气暖,我们领导都管。
”犟黄老冷冷地说道:“你让你们领导把我的水电气暖都停了,把我困在屋里以后,你们再来取画!”小屠回家把索画的过程告诉了老屠,并强调说,局里最近要提拔一批科长,咱家又无长物,商店里卖的字画都是一些粗俗之作,我们领导根本就看不上眼。
老屠很拿儿子的事当回事儿,就装上鼓鼓一提包钱来找犟黄老。
犟黄老见老屠,依然是那句话:“索画何用?”老屠不假思索地言道:“我是搞书画经营的,想买您的画,或销售,或作为镇店之物悬于店中。
”犟黄老不屑一顾,说:“我不卖画,买我的画请到拍卖行去拍。
”老屠回到家,不仅带回了那鼓鼓一提包钱,还带回鼓鼓一肚子气。
老屠和小屠大骂犟牛黄不识好歹,不进油盐!某日,犟黄老家来了一个村妇,她衣衫破旧,也来索画。
犟黄老和村妇见面,还是那句开场白:“索画何用?”村妇说:“我是个农民,又是一个寡妇,儿子大学毕业,在市里找了一个媳妇。
媳妇家有房有车,我什么也做不了,眼看儿媳妇要娶回家了,可我这当婆婆的连个见面礼也拿不出来。
听说儿媳妇家一家子都是文化人,我想一准儿喜欢个书呀画呀的,今天我就舍下这张脸,求您给我画一张画。
我要啥没啥,等秋完了,地里的庄稼收成了,我再来感谢您!”犟黄老听后有几分感动,便吩咐保姆把村妇领入会客室,看座,上茶,唠家常。
也就是三五杯茶的工夫,村妇被保姆引入犟黄老的画室。
村妇至画案前,见犟黄老正往一幅四尺斗方水墨画上加印。
这幅画是犟黄老最擅长的水墨画,洁白的宣纸上仅有一支火苗跳跃的老式油灯和一只双须舒张的静伏蟋蟀。
油灯用小写意笔法,显得古香古色;蟋蟀用工笔画法,描得惟妙惟肖。
油灯的火苗随风摇曳,静伏的蟋蟀呼之欲出。
犟黄老在画的空白处还现配了四句诗:窗外秋风朔,屋内暖如春。
人忙天时短,夜已五更深。
整幅画面皆为墨色,浓淡相宜,只有油灯的火苗为下润上枯的一笔朱红。
这幅画可谓犟黄老触景生情之作,虽是一挥而就,但格调高雅,意境深远。
村妇见这幅画如此简单,神色有些黯然地说:“怎么连一朵花儿也没有?”保姆看了一眼犟黄老,对村妇解释说:“这幅画的意境是夜深人静了,别人都熟睡了,只有母亲还在灯下操劳,教育人不要忘本,别忘感恩!”村妇卷起画作,临出门时说了一句:“画一幅大红牡丹花儿多好,多热闹。
”犟黄老听后心中一沉。
半年后,犟黄老接到一个电话,说是要和他核实一幅画的真伪和这幅画的价格。
犟黄老问是一幅什么样的画,打电话的人描述了画面的构图,念了下画幅上配的四句诗,这让犟黄老想起了村妇索画的事情。
犟黄老说:“有情物落于无情之水,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花落去……”(有删改)1.小说第一段介绍了犟黄老的个人情况,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突出了他的特长和“犟”的性格特点;(2)为下文拒绝小屠、老屠父子索画的情节做铺垫。
2.小说以“索画”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情节结构上)“索画”贯穿全文,使情节更为集中。
(或:事件均围绕“索画”展开,使结构更为严谨。
)(2)(形象塑造上)通过写犟黄老对小屠、老屠父子索画和村妇索画的不同态度,使犟黄老这一形象更为丰满(鲜明)。
(3)(主旨表现上)通过写犟黄老对不同人索画的不同态度和索画的结局,使主旨更为突出(深化)。
3.小说以犟黄老在电话中的感慨结尾,请探究这样处理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犟黄老因画作被卖而感慨自己的一番心意付诸东流,增添了感伤的氛围。
(2)情节巧妙,与上面村妇所说的“花”形成呼应。
(3)起到留白的效果,引起读者的思考,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4)运用暗喻,点出这幅教育人不要忘本、不忘感恩的画才是真正的“花”。
(5)化用古诗文,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窍门[苏联]左琴科现在住旅馆可真难哪,这是谁都知道的事。
我一到了南方,立即就深有感触。
一下轮船,我就快步直奔旅馆。
旅馆的守门人对我说:“现在的旅客可真奇怪,一下轮船,就都朝我们这儿奔,可是我们这里已没有闲房间了,全都客满。
”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好耍个花招,再碰碰运气吧。
离开旅馆,我一边走一边琢磨法子。
我手里拿着两件东西:一件是普通的提篮,另一件确实是个挺漂亮的钢板手提箱——其实就是个三合板箱子。
我把提篮暂存在卖报人那儿,然后把身上穿的那件从外国进口的大衣反穿了起来,大衣的方格里子就成为大衣面。
我又把便帽低低地压在鼻梁上,买了支雪茄烟叼在嘴上。
我就这么个打扮,提着那只出口的钢板手提箱,大模大样地再次闯进了那家旅馆。
守门人对我说:“先生!您不用进去了,里面没有空房间。
”我没理他,走近一个服务员的眼前,操起半通不通的外国话说:“一个、房间的、有?”....服务员自言自语地说:“我的上帝啊!外国佬来啦!”接着,他也用半通不通的外国话回答说:“是,是的,一个、房子的、可以的、有,有。
....请,请。
我这就给您腾房间,尽可能找个好房间,臭虫少一些的。
”表面上我装得神气十足,其实两条腿却在哆嗦着。
这个服务员挺爱扯外国话,于是他又问:“对不起,先生!请原谅。
您是德国人,还是别的哪国人呢?”我心中暗想:真糟糕,万一这个服务员懂德国话可咋办呢?于是,我对他说:“我是西班牙。
一个、房间的、明白吗?你的。
西班牙,西班牙的。
”啊哈,这一下这个服务员可惊呆了。
“我的上帝呀!是来了个西班牙人!请您等一等,当然,我已经明白,方才您说的是西班牙,西班牙人。
”显然,他说话时,身子在发抖。
我的手一直在哆嗦,他的手也在打战。
我们两个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在不停地发抖。
这时,我用似通非通的西班牙语对他说:“对的,对的。
请您把我的箱子送到我的房间去,其他以后再说。
”服务员回答说:“好,好的。
不用您嘱咐。
”一点也没有错,这个服务员想赚钱的劲头来了。
他又问道:“先生,您付什么钱呢?是给外国钱,还是给我们的钱?”为了让我明白他的意思,他用手指头比画着杠杠和圆圈。
我心中嘀咕着:我可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真讨厌,快点提箱子算了。
我一心想弄一个房间,其他的什么也顾不上了。
服务员用手提箱子,由于殷勤过分,用力太猛,箱子盖啪的一声绷开了。
②箱子一打开,里边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掉了出来:破衬衫、短裤衩、“吉尔”牌肥皂,还有其他的国货。
服务员一看,脸都气白了。
他立即明白是上了当,气呼呼地说:“啊,好你个西班牙流氓,快点拿出证件来!”“我不明白,”我尴尬地说,“要是没有房间的话,我就走。
”“您看!”服务员对守门人说,“他竟然冒充外国人混进来!”这时,我真想快点溜走,可是,守门人反倒说:“哎,我说同志,请到这边来,您甭害怕。
您真是急等着要房间吗?”“我是刚下船的,有些晕船,这会儿连站都站不稳当。
请您行个好,快给我弄个房间,我好躺下歇歇。
我可以多给你们点钱!”我哀求着说。
“我们是不受贿的。
如果您真是急着要房间,我可以给您找一个,也不用什么酬谢。
”服务员说,“只不过这个房间没有钥匙。
房间锁着,钥匙弄丢了。
您得再付十五卢布给钳工,让他给您打开房门,再从旧钥匙中找一把配上。
”我乖乖地付了钱,算是弄到了一个房间。
到了晚上,隔壁旅客告诉我说,这个房间的钥匙根本没有丢,不过让他们敲去了十五卢布竹杠而已,那位旅客为自己房间的钥匙付了十卢布。
我因冒充西班牙人,又被他们多弄去的,因为到底有房间住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五卢布。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挺知足..4.请梳理出小说的情节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开端:“我”去住旅馆被告知没有房间。
发展:“我”耍花招假装西班牙人,服务员说有房间。
再发展:手提箱被打开后服务员发现“我”冒充西班牙人就撵“我”。
高潮:守门人让“我”给钳工配一把钥匙付费,最终“我”住进了一个房间。
结局:“我”被敲去了十五卢布竹杠,仍觉得知足。
5.小说的线索是什么?通过这一线索写了不同的人物,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一线索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一问:住旅馆房间。
第二问:①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由“我”想住旅馆房间开始,到最后真的住到一间终,中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我”的自作聪明,旅馆服务员、守门人的自私狡诈都因住旅馆房间而得到充分暴露。
③突显主题。
通过住旅馆房间,来讽刺社会存在着丑恶现象。
6.小说中画波浪线部分提到“手提箱”或“箱子”,反复出现这一典型细节,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手提箱”或“箱子”交代矛盾双方产生的过程,推动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
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我”是借助物件之一箱子来冒充外国人,而旅馆服务员是在帮“我”提箱子献殷勤时,通过箱子里的物品而发现“我”在耍花招,并借机让“我”多付了钱,形成了鲜明对比。
③“手提箱”或“箱子”还可以使发展中的情节跌宕起伏,服务员认定“我”是西班牙人时,将帮“我”提箱子到房间去,可箱子打开后发现里面是国产的普通物品时,立刻态度陡转,最终为高潮发生做铺垫,前后呼应,为彰显主题服务。
7.小说开头写了画横线一段的情节,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造成悬念,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