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2
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境内的六次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氛。
其中,1939年9月至1945年6月,在湖南省境内发生了六次大的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的会战。
这六次会战主要是长沙会战三次与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
各次会战情况分别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0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24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参战兵力10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4万余人,日方伤亡3万余人.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6日至10月11日,主要战役区域还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3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参战兵力16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6万余人,日方伤亡3万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19日至1941年1月16日,主要战役区域仍然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3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参战兵力12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2.8万余人,日方伤亡5.6万余人.。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2日至12月15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常德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常德城守备、第74军第57师师长余程万,参战兵力21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参战兵力10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6万余人,日方伤亡4万余人.。
长衡会战,发生于1944年5月2日至8月8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长沙、衡阳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衡阳城守备、第10军军方先觉,参战兵力4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参战兵力51万余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推荐文章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热度:长沙会战中的天炉战法是怎样的热度: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热度: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热度: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一场中国军队在以长沙为主的地区上,对日本军队展开的防御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作为结束,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可以从两方面看,分别是国际背景和中国的国内背景。
从国际背景看,就在第一次上沙会战前,德国和苏联之间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并制定了条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造成了压力,而且当时的日本刚被苏联击败,因此日本军队上下的士气是很低落的,为了尽快恢复士气,以及更大程度的对中国的抗战分子进行打击,日本迫切地需要打一场胜仗,而且是一场非常顺利、快速的大胜仗。
而从国内背景来看,湖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粮食高产地,并且一直以来为国民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地,也是被日本看中的主要原因,当时守护这个基地的部队是驻扎在长沙的,就在新墙河的对面就是日军,也就是说两个军队中间就隔了一条河,原本长沙虽然也很重要,但其实还没有重要到这个地步,然而就在武汉和南昌分别经过战争后,长沙的重要性就在急速提升,因为长沙的身后就是中国大西北,可以说长沙已经成了一道关卡,一旦长沙被突破,意味着它身后的大片土地将被日军大规模占领,因此为了守护住长沙,中国派了第九战区重兵守护。
这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其实总结一下两者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就是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国内,日本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都是战败方。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一九三九年,也就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了一次防御战争,这次战争被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
这场战争是日军为了打击中国军队而发起的,更纠集了十万的兵力。
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如何呢?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取得了胜利。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
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
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
“长沙保卫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
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
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
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
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
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
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
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
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
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
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
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
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
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名称长沙会战(共4次)主要指挥官薛岳、冈村宁次
时间1939.9-1944.8 地点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
参战方中国军队、日本军队参战方兵力中国100万人以上,日军66万人
结果中国胜利伤亡情况中国伤亡13万人,日本伤亡10万人(前3次)。
三大保卫战是哪三战引言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大保卫战。
这三场战斗具有重大的历史影响和意义,它们分别是抗日战争中的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三场保卫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斗,也是中国迎战日本侵略的第一次战斗。
该战发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期间,地点位于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
背景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卢沟桥事变,随后侵略中国东北,并逐步向南方扩张。
上海被视为日本进攻中国的“第一道堡垒”,因此成为了抗日战争的首个战场。
过程淞沪会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日军的进攻阶段,日本侵入上海并迅速占领了外滩地区。
随后,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采取了城市游击战的战术,利用狭窄的巷道和战壕进行战斗。
第二阶段是双方进行相持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数周,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反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上海。
影响淞沪会战表明中国人民已经意识到了日本的侵略威胁,并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中国的抗战斗争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淞沪会战的胜利为中国军队的进一步抵抗提供了动力和信心。
二、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另一场重要战斗,该战斗发生在1938年10月中旬至12月底,地点位于中国湖北省的武汉市。
背景日本在迅速占领了华北和华中地区后,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的抗日根据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武汉。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和交通中心,控制武汉意味着控制中国。
因此,武汉会战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关键一战。
过程武汉会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积极的外围防御,试图拖延日军的进攻。
第二阶段是日军实施了大规模进攻,经过激烈的战斗,日军迅速占领了武汉的前沿阵地。
第三阶段是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的反击,发动了一系列的战役并收复部分失地。
第四阶段是中国军队发动了总攻,最终成功将日军逐出武汉。
经典战役1、【长沙会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2、【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3、【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4、【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中国军队20万将士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
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0000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用伤亡50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
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四次长沙会战的真相真正的长沙战役是何情况?
导语:近一段时间,长沙会战被果粉们当作国军正面抗战的辉煌成果而大肆宣传,当时的国军主帅薛岳也被吹捧为消灭日本军队最多的抗日将领(朱德和彭
近一段时间,长沙会战被果粉们当作国军正面抗战的辉煌成果而大肆宣传,当时的国军主帅薛岳也被吹捧为消灭日本军队最多的抗日将领(朱德和彭德怀消灭的日本人算谁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真正的长沙战役是什么情况呢?
——长沙会战前——
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
长沙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数十万百姓伤亡或无家可归。
(没杀敌人先杀自己百姓,果然战果辉煌……)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日军攻至长沙城下,击溃国军10余万,因担心伤亡过大而主动撤退,第二天,得知日军撤退的消息后,薛岳下令反攻,趁机收复失地。
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千余人。
——战后,薛岳向蒋介石报告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无。
蒋某人气的肝疼,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只好捏住鼻子认了这次“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连续发动猛攻,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
生活常识分享。
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的经过长沙会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死伤约13万人,虽然最后仍旧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沙会战的经过异常艰难,这场战争打了将近6年,后代历史学家在总结长沙会战的经过这个问题时,大部分都把长沙会战分为4个阶段。
长沙会战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双方的准备时期,在长沙会战还没开始之前,日本就已经派出2万人马先攻占了岳阳城,岳阳城距离长沙仅有130公里,可以说对长沙构成了直接威胁,在这一阶段中蒋介石派遣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薛岳前去应战,在离岳阳城130里的长沙城内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日本人的进攻。
并且成分粉碎了日本的南方地下情报工作小组和特种大队。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正式交火的阶段,这场战争中薛岳由于谎报战果一度延误战机,但是他后来又扭转了战局,抓住了日本人的把柄,打得日本人节节败退,最后在1941年的时候终于全歼日军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击溃了日本的4个军团,打败了10万日军,长沙会战到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其实长沙会战的第四个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清理战果的阶段,1941年的6月份之后,长沙会战就已经正式结束了,被击溃的日本主力仓皇向南逃窜,导致了湖南地区都成为国民党的地盘,也为日后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长沙会战中日长沙会战发生在1933年至1944年之间,在这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攻防战,交战地点为长沙周围。
在激烈的攻防战中,中国投入100多万兵力,日本投入60多万兵力。
日本指挥官是著名的冈村宁次,冈村宁次指挥日本军队对长沙进行猛攻。
中国方面的指挥官是薛岳。
在前两次大规模交战中,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方。
在第三次交战中,日本投入优势兵力,中国军队遭到沉重打击,以失败告终。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沙会战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沙会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全民族的正义战争。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军民经历了许多关键的战役,其中长沙会战被认为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本文将对长沙会战的背景、战役经过以及其对抗日战争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背景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10月,地点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及周边地区。
在这场战役之前,日本侵略者已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并迅速向内地扩张。
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战略意义。
此外,长沙位于国民政府的后方,故中方决定在长沙展开决战,以稳定国内局势,挫败日军侵略势头。
二、战役经过长沙会战可分为五个阶段来描述:第一阶段,从10月5日至11月6日,中国军队采取积极防守策略,与日军在长沙城进行激战。
中国军民克服了日军火力的压制,顽强抵抗,始终保持对长沙城的控制。
第二阶段,从11月6日至19日,中国军队转入反攻,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行动。
在这支强大的反攻势力下,中国军队成功收复了郴州、岳阳等地。
第三阶段,从11月20日至12月5日,日军改变战术,利用航空力量进行猛烈轰炸。
中国军队以抵御日军的进攻为主,巩固防线,保持了战局的稳定。
第四阶段,从12月5日至24日,中国军队再次发动反攻,取得了大量的战果。
战役进入最激烈的阶段,双方互有胜负,但中国军队保持了战略优势。
第五阶段,从12月25日至28日,中国军队发动了最后的反攻。
经过四个月的激战,中国军队最终将长沙完全收复,并迫使日军撤退。
整个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三、影响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里程碑,对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一次具有标志性胜利。
这不仅提振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也给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盟国以信心,使得他们对中国军队的实力产生了更大的认同。
其次,长沙会战破坏了日军侵略势头,改变了战局走向。
中国军队通过勇猛的战斗,让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削弱了他们在中国的实力。
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推荐文章秋季防御作战相关资料热度: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热度:古印度的历史发展热度:近现代历史知识点热度: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结果长沙会战包含四次,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击毙日军2万余人,炸毁日本飞机200余架,并且粉碎了日本企图消灭第九战区主力的企图。
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也伤亡了3万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击毙日军4.8万余人,炸毁日本飞机3辆,并烧毁汽艇7艘,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也伤亡了6万余人。
日本妄图攻占长沙地区的企图再次被粉碎。
日本在其后的一年内没有向长沙地区进攻。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七千余人,这是抗战以后首次胜利的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历史意义。
这次会战也使得日本妄图在短时间消灭重庆政府的企图被粉碎。
日本在其后开始了持久战。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本已经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上开战,为了尽快结束中国战场上的战事,日本方面出动了36万人进攻长沙地区。
守卫长沙的国军只有30万人。
最终长沙失陷,衡阳也被日本攻占。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果中,中国军队损失17000余人,日本方面损失19380人。
长沙会战中,日本出动近60万兵力,这使得美英两国可以把主力军队放在西欧战场对抗德国。
德国战败后,美英两国的军队在太平洋上沉重打击了日军。
长沙会战为二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拖住了日本的大量军队。
长沙会战也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气概,粉碎了日本的野心。
长沙会战兵力在长沙会战中,中日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中国投入了100万兵力,日本投入了了66万兵力。
双方在长沙地区进行四次大会战。
中国方面投入的长沙会战兵力虽然远远多于日本方面的兵力,但由于军械落后的原因,导致伤亡人数大于日本的伤亡人数。
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又称第三次长沙战役,日本称第二次),是指三十年(1941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三十一年(1942年)一月十五日期间,以中国第九战区为主的部队在湖南省长沙地区对日本侵略军进行的一次防御战役。
此战,日本第11军司令所统率的30个大队共约6万人,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统帅的30个师30万中国军队发动的牵制性攻击。
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发热,独断决心进攻长沙,在进攻长沙不克的情况下,又不肯立即退兵,结果遭到合围,弹尽粮绝,靠空投补给和中国军的合围不严密才突围而出。
中国军队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
该战役是爆发后,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对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进一步坚定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对提高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军的士气,支援英美军队在南方的作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次会战发生在1941年10月,地点是湖南省长沙市及其周边地区。
作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第三次长沙会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并对中国军队在抵抗日军侵略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背景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进入第四年的时候,中国军队与日军之间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此前的长沙会战被认为是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但是日军并没有放弃对长沙的进攻,而是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试图通过进一步攻击长沙,进一步削弱中国抗日力量。
第三次长沙会战前,中国军队对长沙进行了一系列的防御准备。
他们在长沙市及其周边地区修筑了坚固的防线,并加强了城市的防守设施。
此外,中国军队还增强了兵力,提高了军事实力,以便能够有效对抗日军的进攻。
战斗经过1941年10月初,日军发动了对长沙的进攻。
他们先是进行了大规模的炮击,试图摧毁中国军队的阵地。
接下来,日军展开了地面攻势,向中国军队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中国军队在日军的进攻面前表现出了顽强的抵抗。
他们充分利用了地形和防御工事的优势,对日军进行了有力的还击。
双方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交战,战斗持续了数日。
随着战斗的进行,中国军队逐渐取得了优势。
他们不仅成功击退了日军的进攻,还主动展开了反击。
中国军队发起了一系列的攻势,逐渐将日军逼入了困境。
最终,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和反击下,日军被迫撤退。
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战役意义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一次重要战役,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首先,这次会战证明了中国军队的不可战胜性。
尽管日军在此前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成功抵御了日军的进攻,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其次,第三次长沙会战加强了中国军民对抗日战争的信心。
抗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与湖南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10月,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而湖南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前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二、战役经过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湖南长沙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在长沙坚守了一个多月后,发动的一次反攻。
中国军队在经过艰苦的战斗后,最终击退了日军。
湖南抗战则是指湖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湖南地处于敌后,面临着日军的围剿和摧残。
然而,湖南人民勇敢地进行了抵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
三、影响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胜利,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次胜利提振了中国军队和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这次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对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形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这次胜利也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积累了经验,为后来的战役打下了基础。
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胜利,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胜利。
这次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精神和民族团结力量。
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英勇斗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
总结起来,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这次胜利不仅仅是中国军队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胜利,提振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积累了经验。
这次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胜利。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第四次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那么你了解第四次长沙会战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第四次长沙会战的结果,希望能帮到你。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结果第四次长沙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后期的一次大型决斗,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果影响了整个抗日战场的战局。
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果以长沙被日军攻陷而结束。
在这次战斗中,日军从关东调取了一批关东军在武汉集结,共凑齐20万大军南下,总兵力达36万人。
当时国军也判断出日军是想第四次攻取长沙,但是对日军的军力、战略部署一无所知,认为日军并无法战胜自己,会像前三次进攻长沙被打退一样,并没有重视日军的这次行动,因此没有向上级请求增援,犯了麻痹轻敌的错误,从而铸成大错,长沙被攻陷,国军被迫撤退。
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果虽然是以国军被击退而结束,但是从综合意义上看国军并没有战败,因为当时日军虽然占领了长沙,但是其伤亡相当惨重,据史料记载日军在这次战斗中有将近两万的伤亡,加上患上瘟疫病的日军伤亡更是达到三万余人,这也大量将日军的有生力量消灭,并摧毁了一个日军指挥部,击杀一千余名日军指挥官,使日军高层遭受了毁灭打击。
第四次长沙会战中第九战区的长沙守军用自己的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极大的重创了日军,之后也有力配合别的战场作战,积极的配合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战争,为之后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果是日军攻陷长沙,但是这次战斗之后日军即便损失严重,也很少再打过这样的胜仗。
第四次长沙会战的背景第四次长沙会战是我国抗日战争中,大型战役豫湘桂战役中的一次附属战役,是中国军队在1944年里输的比较惨的一场战斗。
那第四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呢?第四次长沙会战背景是日本在1941年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拉进二战后,为了掠夺更多的资源、封锁住中国通向外国的通道,同时日军想向东南亚进军,但是在运输补给上吃不消,想利用中国大陆为跳板,更好的侵略东南亚,如果能打通湘桂线,就能很好的建立起直达越南的交通线,能使日本更好的掠夺东南亚的战略资源和侵略东南亚各国。
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长沙会战的战斗过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
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
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长沙会战的战果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十月二十四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长沙会战纪念碑碑文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战役。
为纪念这场战役,人民在长沙市望城岭公园建立了长沙会战纪念碑,以下是纪念碑上的碑文。
一、碑的建造缘由
长沙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加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中国军队信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我们在长沙市望城岭公园建造了长沙会战纪念碑,作为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对这场战役的永久纪念。
二、碑文内容
(一)碑身正面
长沙会战纪念碑
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
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长沙会战
长沙军民以空前英勇的斗争
经过87天的浴血奋战
终于夺回了这座城市
(二)碑身侧面
此次战斗中
我军用火箭炮击退了日军
我军坚守辰州街附近30天
我军凭借不顾生死的奋斗精神取得了这个举世闻名的胜利(三)碑身背面
长沙会战
震撼了整个世界
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页
它是中国人民斗争的一页
长沙会战英雄的业绩
将永载史册
我们弘扬长沙会战精神
将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三、总结感言
长沙会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这场浴血奋战的战斗,铸就了一代英雄。
长沙会战纪念碑的建造,是为了纪念那些英勇抗战的先烈,表达我们对抗日战争的敬仰和那些为国家献身的英灵们的怀念之情。
我们期望,在今后的斗争中,大家都能够铭记长沙会战的精神,爱国爱民,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