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会战
- 格式:pptx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26
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
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
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
“长沙保卫战”。
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
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国民政府特别重视长沙地区的防御,由薛岳率领的第
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在战线对峙。
前2次长沙会战,双
方都自称获得了胜利。
从战术上看,双方并未分出胜败,
中国军队的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
的,可以认为是抗战中的胜利。
第3次长沙保卫战则是国
民党军队一场典型的胜仗,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殊死搏
斗,终将日军击退。
第4次长沙会战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
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
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
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
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
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
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名称长沙会战(共4次)主要指挥官薛岳、冈村宁次
时间1939.9-1944.8 地点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
参战方中国军队、日本军队参战方兵力中国100万人以上,日军66万人
结果中国胜利伤亡情况中国伤亡13万人,日本伤亡10万人(前3次)。
经典战役1、【长沙会战】1938年至1944年,腥风血雨的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2、【中条山战役】1941年5月7日至月底,日军华北方面军集中了10万余人的部队,包括从华中中国派遣军和关东军中抽调部队和飞行团,进攻晋南中条山地区中国第1战区的近18万部队,结果日军以1比20 的极小伤亡代价打败了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蒋介石称此役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自太原会战后以来,日军一方面重点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一方面也多次攻击中条山国民党军队,但始终没有大的进展。
进入1941年后,日军鉴于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消耗很大尚未恢复,遂决定先打击中条山的国民党军。
然而,中条山国民党庞大部队竟然不堪一击。
从5月7日日军发起攻击开始,中国军队“一经中间(被日军)突破,各部皆陷于包围零乱之中竟至不可收拾”。
3、【衡阳保卫战】历时48天的衡阳保卫战终因寡不敌众而以衡阳的陷落宣告结束。
但它却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记载:衡阳保卫战,10万以上的日军包围了1.7万名中国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衡阳击败日本的第二波进攻并击毙2.5万日军之后,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倒台。
经48天血战之后,衡阳于8月8日陷落。
日军死伤超过7万人,其中4.8万人被击毙;中国死伤1.5万人,其中7400人捐躯……4、【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日军10多万人兵分四路,动用空军、毒气瓦斯部队等向常德发起攻击。
中国军队20万将士奋起反击,以劣势装备和血肉之躯与日军展开生死决战。
至12月20日,日军伤亡40000余人后败退,中国军队用伤亡50000余人的代价换来了胜利。
常德会战因战事惨烈,而被称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37年长沙战役近代爆发的战争有很多,你知道在1937年爆发的长沙战役吗?下面为大家整理了1937年长沙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长沙战役战争背景国内背景1937年12月,中国首都南京失守后,日军气焰极为嚣张,企图沿长江而下乘胜追击一举击溃中国政府军队主力,然而,中国第5战区在李宗仁坚定有力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徐州会战,华北战场的形势和徐州地区中国守军的有力坚决的抗击,却暂时转移了日军视线,转而企图打通津浦线(天津;浦口)并消灭中国第5战区主力。
这次会战中国不仅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伟大胜利,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武汉、南昌等会战失败。
武汉、南昌会战后,长沙的战略地位已经上升到特别突出的位置,成为屏障中国的战略大后方大西南的门户上战略要点。
湖南是中国著名的谷仓,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粮食、兵员及工业资源的重要供给基地。
第9战区司令长官部设于省会长沙,中日军队在湘北新墙河一线隔河对峙。
长沙是华中战略重镇,当粤汉铁路之要冲。
在政治上,日本放弃过去“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立场,转而对国民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在军事上,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重点巩固已有占领区。
在经济上,加紧经济掠夺,力图“以战养战”。
[5] 在日本政府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降,并在南京成立伪政府。
1938年11月初,日军攻陷湖南北部,长沙岌岌可危。
国民党采用焦土政策,制定焚烧长沙计划。
但一系列偶然因素让大火完全失控,致30000多人丧生,全城90%房屋被毁,长沙亦成为二战中毁坏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因12日所发的电报代码是“文”,大火发生在夜里(即夕)故称为“文夕大火”。
1938年,大火发生几天后,酆悌、文重孚、徐昆被枪决。
1939年薛岳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指挥长沙会战。
在其他城市相继沦丧后,长沙乃国民政府控制下的西南唯一屏障,一旦长沙被攻陷,中国在战争处于被动情况下。
为保住长沙这一战略屏障,第9战区先后与日军第11军进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并最终引发第四次长沙会战,也称“长衡会战”。
长沙会战调研报告长沙会战调研报告长沙会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最具代表性的战役之一,对于中国军队发展和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解长沙会战的历史背景、战斗过程以及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一、历史背景长沙会战发生在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力与日军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
长沙地处湖南襟江要隘,历来为交通要道,对日军南进华中起到了重要防线作用。
在长沙会战前,日军已经占领湖南大部分地区,这使得长沙成为了中国军队保卫心脏地区的关键。
长沙会战就是中国军队为了保卫该地区而展开的一次决战。
二、战斗过程长沙会战从1941年5月31日开始,持续了40多天。
中国军队采取了强攻强阻的战斗策略,坚决抵抗日军的进攻。
在战斗初期,中国军队凭借地理优势,组织了一系列反击,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然而,随着日军增援力量的到来,中国军队陷入了被动局面。
在长沙城内,激战如火,街头巷战持续不断。
中国军队利用城市的狭窄和复杂地形,对日军进行了有力的抵抗。
最终,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下,日军承受了巨大的损失,最终不得不放弃对长沙的进攻。
三、影响长沙会战的胜利,对中国军队士气的提高和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战斗期间,中国军队表现出了极大的顽强斗志和意志力,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军事才能和民族精神。
长沙会战的胜利,不仅提振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也在国际上震撼了对手。
此外,长沙会战的胜利有力地遏制了日军南下扩张的势头,为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启示与反思长沙会战的调研使我们深入了解到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奋斗历程和付出。
中国军队的胜利离不开军事教育的提高、装备的改进以及士气的激发。
长沙会战也提醒我们,面对困难和敌人的进攻,我们应该坚定信心,勇敢抵抗,不畏艰险,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拼搏奋斗。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长沙会战的历史并不为人所熟知,需要加强相关文化和教育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的英勇表现。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沙会战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长沙会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全民族的正义战争。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中国军民经历了许多关键的战役,其中长沙会战被认为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本文将对长沙会战的背景、战役经过以及其对抗日战争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背景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10月,地点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及周边地区。
在这场战役之前,日本侵略者已占领了中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并迅速向内地扩张。
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战略意义。
此外,长沙位于国民政府的后方,故中方决定在长沙展开决战,以稳定国内局势,挫败日军侵略势头。
二、战役经过长沙会战可分为五个阶段来描述:第一阶段,从10月5日至11月6日,中国军队采取积极防守策略,与日军在长沙城进行激战。
中国军民克服了日军火力的压制,顽强抵抗,始终保持对长沙城的控制。
第二阶段,从11月6日至19日,中国军队转入反攻,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行动。
在这支强大的反攻势力下,中国军队成功收复了郴州、岳阳等地。
第三阶段,从11月20日至12月5日,日军改变战术,利用航空力量进行猛烈轰炸。
中国军队以抵御日军的进攻为主,巩固防线,保持了战局的稳定。
第四阶段,从12月5日至24日,中国军队再次发动反攻,取得了大量的战果。
战役进入最激烈的阶段,双方互有胜负,但中国军队保持了战略优势。
第五阶段,从12月25日至28日,中国军队发动了最后的反攻。
经过四个月的激战,中国军队最终将长沙完全收复,并迫使日军撤退。
整个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
三、影响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里程碑,对抗日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一次具有标志性胜利。
这不仅提振了中国军民的士气,也给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盟国以信心,使得他们对中国军队的实力产生了更大的认同。
其次,长沙会战破坏了日军侵略势头,改变了战局走向。
中国军队通过勇猛的战斗,让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削弱了他们在中国的实力。
长沙保卫战解说文案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前后历三次达数年之久,三次长沙会战虽结果不同但战法类似且前后关联很大,所以一并解说更好。
此次会战是中国军队第九战区部队与日军第11军以长沙为中心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0月。
日军集中11军主力南下长沙,薛岳提出了一个“后退决战”的战略,简单说就是避开日军攻击矛头逐级抵抗,有序撤退,同时在日军侧翼留下一些部队对日军进行袭扰,还大肆破坏日军南进道路,实行坚壁清野,让日军的机械化装备寸步难行,可惜时任日军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过早发觉,下令匆忙撤退,第九战区虽立即追击,但日军实力未损,中国军队战果不大,中日此战战平。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到10月,11军新任司令官阿南惟几调整了策略,首先集中了更多的兵力,其次正面进攻同时也集中重兵击溃侧翼中国军队,还截获了中国军队在正面部署担任阻击任务的74军的位置,予以重点打击,结果薛岳构想给日军设口袋阵的战略尚未实施,日军已将中国军队所有的部署打乱,幸好此时宜昌的陈诚第六战区为策应第九战区对日军发动进攻,日军不得已只能撤退,中国军队趁机追击,挽回了一点先前连连战败的颜面。
此战长沙虽未失守但中国军队伤亡巨大。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吸取前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采取先松后紧的防御策略,诱使挟胜利之威的第11军向长沙前进毫不怀疑,同时部队在阻击日军的同时尽量保持战力,又加强对沿途道路的破坏,使得协同作战的日军逐渐分割,特别是协同的重炮和坦克未能跟上日军前锋部队的脚步,中国军队的压力大大减轻。
同时薛岳调派日后被称为“泰山军”的第10军坐守长沙,阻挡第11军数日进攻,在长沙城已失陷大半的情况下,日军的进攻乏力。
加上侧翼中国军队对后勤补给线的不断袭击,连日作战的日军弹尽粮绝,薛岳抓住战机,发起对日军的全面反击,日军狼狈溃逃,中国军队取得重大战果。
论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摘要:抗日战争初期湖南是抗战的后方,为前线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抗战中期湖南成为抗战的主战场,几次重大会战更在抗日战争胜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抗日战争时间湖南的重大会战及其战略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抗日战争;湖南;重大会战;战略意义一、长沙会战及战略意义1、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日军采用了“分进合击”、“长驱直入”的战术向我第九战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而我第九战区在薛岳的指挥下取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战略,沉着应战,积极抵抗,这就是有名的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中国军队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态势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中我军歼灭日军近2万人,击沉日军汽艇100多艘,日机70余架,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日军于9月上旬调集军队12万人,采取“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的战术对长沙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薛岳仍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长沙及周围地区进行部署。
9月7日,日军进犯岳阳大云山,我第40军抵抗揭开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战幕。
会战前期,我军节节失利,日军于27日晚攻入长沙。
薛岳迅速指挥我国从各个方向向长沙集结。
10月1日日军突围北撤,我军围追堵截。
10月8日日军退过新墙河,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我军先败后胜,挫败了日军妄图消灭我军主力、迫使我方屈服的阴谋。
第二次长沙会战促进了湖南掀起全民防御的高潮。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与此同时,日军又集中了12万兵力对长沙发动了第三次进攻。
薛岳总结了第一次、第二次会战的经验教训,制定了“天炉战”战略。
12月23日,日军兵分八路猛攻我军防线,打响了第三次长沙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杀敌5万余人,挫败了日军的战略计划,大获全胜。
1.长沙三次会战的战略意义及教学策略长沙三次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抵抗日军侵略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这次胜利对全国抗日战争的进程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抗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与湖南抗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战役经过和影响三个方面,探讨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重要性。
一、历史背景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正式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
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10月,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而湖南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前线,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二、战役经过长沙会战是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在湖南长沙展开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在长沙坚守了一个多月后,发动的一次反攻。
中国军队在经过艰苦的战斗后,最终击退了日军。
湖南抗战则是指湖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湖南地处于敌后,面临着日军的围剿和摧残。
然而,湖南人民勇敢地进行了抵抗,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抗日力量。
三、影响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胜利,对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这次胜利提振了中国军队和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这次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对于整个抗日战争的形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这次胜利也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积累了经验,为后来的战役打下了基础。
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胜利,更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胜利。
这次胜利彰显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精神和民族团结力量。
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英勇斗争,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
总结起来,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是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这次胜利不仅仅是中国军队的胜利,更是中国人民的胜利。
长沙会战和湖南抗战的胜利,提振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积累了经验。
这次胜利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胜利。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长沙保卫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真相,希望你喜欢。
长沙会战的真相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
长沙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数十万百姓伤亡或无家可归。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日军攻至长沙城下,击溃国军10余万,因担心伤亡过大而主动撤退,第二天,得知日军撤退的消息后,薛岳下令反攻,趁机收复失地。
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千余人。
;;战后,薛岳向蒋介石报告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无。
蒋某人气的肝疼,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只好捏住鼻子认了这次“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连续发动猛攻,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连续击溃薛岳4个军,并攻进长沙,后因准备太平洋战争而主动撤退,国军趁机收复失地,双方恢复战前状态。
;;战后薛岳不好意思宣称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俘虏8名。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第3、6、40师团和14旅团共12万(还有资料称第40师团和14旅团并未参战,因此日军参战总兵力为5万多,这个数据待证实).国军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军,取得长沙大捷。
这次日军伤亡虽然只有6000人,但确实是被国军打退了。
因此薛岳再次向蒋报告大捷,共毙伤日军5.6万人。
蒋查看缴获日军枪支,发现竟然是“中正式”,于是大骂薛岳“谎报战绩连脸都不要”。
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推荐文章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热度:淞沪会战发生的背景是什么热度:柏林战役的经过是什么热度:武汉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中日长沙会战发生在1933年至1944年之间,在这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攻防战,交战地点为长沙周围。
这场战争到底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背景长沙会战背景有两个,国内背景与国外背景。
长沙会战背景的国内背景是日本侵占了大半的中国国土。
日本诱降了汪精卫,建立了汪伪政府。
日本其后进攻广东,占领广州。
在侵占大部分中国国土后,日本放弃了诱降国民党的政策,转而集中兵力进攻国民党的西南地区。
日本在进攻中国的过程中,进展迅速,但是战线过长,使得日本兵力略显不足,为了使得战争尽快结束,日本采取速战速决的政策,猛攻重庆地区,而长沙地区是重庆地区的屏障,日本首先要攻下长沙地区。
长沙会战背景的国际背景是英法向德国宣战。
德国在1939年进攻波兰,波兰是英法的同盟国,英法在德国进攻波兰的第二天向德国宣战。
美英两国对中日交战也不再持观望态度,开始支持中国。
蒋介石在日本刚侵入中国的时候,采取消极避战的态度,听任日本侵略者进攻中国。
在得到美英两国的支持后,蒋介石开始积极作战。
在长沙保卫战中,蒋介石投入近百万兵力,与日本进行输死决斗。
日本在得到德国与英法开战的消息后,认为世界大战开始了。
当时的太平洋是英美的势力范围,日本对太平洋地区早已垂涎若渴。
为了同美国开战,日本需要解决在中国的战争。
因此日本政府派遣冈村宁次担任长沙会战的指挥官。
冈村宁次是侵华日军总司令,有着丰富的对中国作战经验,战争最后以日本失败告终。
日本在长沙会战失败后,整个太平洋战场上也出现了颓势。
东方战场中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1939年,日本侵略军进攻湖南省长沙市,试图占领长沙以扩大其在华南地区的势力范围。
长沙会战展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及其战略意义,对中日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背景与战略意义长沙会战发生在1939年6月至7月,当时日本已占领了南京、武汉等许多重要城市,而长沙作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和交通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如果日军能够占领长沙,将极大地加强其在华南地区的控制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军队都将是沉重打击,因此,长沙会战对双方来说都极为重要。
二、战斗的展开长沙会战开始于1939年6月21日,日军经过炮轰和空袭后,发起了攻势。
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奋起抵抗,利用地下工事和城市街道展开顽强的抵抗。
在激烈战斗几天后,日军依然无法攻占长沙,双方在城市中展开激烈的近战。
中国军队利用城市的地形和熟悉的环境,发挥了优势,有效地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三、中国的胜利长沙会战持续了数周,中国军队和民兵展现了顽强的抵抗意志,并最终在日军的强大压力下,守住了长沙。
虽然长沙会战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中国战胜了日本侵略者,保卫了长沙这一重要城市。
长沙会战的胜利对于抵抗日本侵略具有重要意义,激励和鼓舞了全国各地的军队和民众。
四、影响与意义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其影响与意义不容忽视。
长沙会战的胜利激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情绪,加强了中国的抵抗力量。
中国人民展示了抵抗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和战斗力,对中国军队和民众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鼓舞和动力。
长沙会战的胜利还使得日本侵略军认识到中国抵抗的坚决和顽强,为日本战略上做出了调整。
总结:长沙会战是一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战役,展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和英勇精神。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和民众的士气,也为中日战争中的反侵略斗争注入了新的动力。
长沙会战的影响与意义深远,它将永远被铭记在历史的长沙地区,成为抵御侵略的英雄篇章。
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结果长沙会战包含四次,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击毙日军2万余人,炸毁日本飞机200余架,并且粉碎了日本企图消灭第九战区主力的企图。
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也伤亡了3万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击毙日军4.8万余人,炸毁日本飞机3辆,并烧毁汽艇7艘,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也伤亡了6万余人。
日本妄图攻占长沙地区的企图再次被粉碎。
日本在其后的一年内没有向长沙地区进攻。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七千余人,这是抗战以后首次胜利的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历史意义。
这次会战也使得日本妄图在短时间消灭重庆政府的企图被粉碎。
日本在其后开始了持久战。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本已经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上开战,为了尽快结束中国战场上的战事,日本方面出动了36万人进攻长沙地区。
守卫长沙的国军只有30万人。
最终长沙失陷,衡阳也被日本攻占。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果中,中国军队损失17000余人,日本方面损失19380人。
长沙会战中,日本出动近60万兵力,这使得美英两国可以把主力军队放在西欧战场对抗德国。
德国战败后,美英两国的军队在太平洋上沉重打击了日军。
长沙会战为二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拖住了日本的大量军队。
长沙会战也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气概,粉碎了日本的野心。
长沙会战兵力在长沙会战中,中日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中国投入了100万兵力,日本投入了了66万兵力。
双方在长沙地区进行四次大会战。
中国方面投入的长沙会战兵力虽然远远多于日本方面的兵力,但由于军械落后的原因,导致伤亡人数大于日本的伤亡人数。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日本集中了10万长沙会战兵力,包括第6、第33、第101、第106以及三个旅团,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发动了湘赣会战,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16个军30多个师师约40万人的兵力阻击日军。
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推荐文章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热度:长沙会战中的天炉战法是怎样的热度:第四次长沙会战的指挥官是谁热度: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热度: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热度:第一次长沙会战是一场中国军队在以长沙为主的地区上,对日本军队展开的防御战争,战争以中国的胜利作为结束,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是什么样的?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第一次长沙会战背景可以从两方面看,分别是国际背景和中国的国内背景。
从国际背景看,就在第一次上沙会战前,德国和苏联之间达成了互不侵犯的协议并制定了条约,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日本造成了压力,而且当时的日本刚被苏联击败,因此日本军队上下的士气是很低落的,为了尽快恢复士气,以及更大程度的对中国的抗战分子进行打击,日本迫切地需要打一场胜仗,而且是一场非常顺利、快速的大胜仗。
而从国内背景来看,湖南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粮食高产地,并且一直以来为国民政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粮食,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地,也是被日本看中的主要原因,当时守护这个基地的部队是驻扎在长沙的,就在新墙河的对面就是日军,也就是说两个军队中间就隔了一条河,原本长沙虽然也很重要,但其实还没有重要到这个地步,然而就在武汉和南昌分别经过战争后,长沙的重要性就在急速提升,因为长沙的身后就是中国大西北,可以说长沙已经成了一道关卡,一旦长沙被突破,意味着它身后的大片土地将被日军大规模占领,因此为了守护住长沙,中国派了第九战区重兵守护。
这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其实总结一下两者是有一个共同点的,那就是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国内,日本从最终的结果来看都是战败方。
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一九三九年,也就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对日军进行了一次防御战争,这次战争被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
这场战争是日军为了打击中国军队而发起的,更纠集了十万的兵力。
那么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如何呢?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取得了胜利。
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长沙会战的战斗过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
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
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长沙会战的战果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十月二十四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