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过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18
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境内的六次会战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沉重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氛。
其中,1939年9月至1945年6月,在湖南省境内发生了六次大的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的会战。
这六次会战主要是长沙会战三次与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和湘西会战。
各次会战情况分别是: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14日至10月10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24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参战兵力10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4万余人,日方伤亡3万余人.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6日至10月11日,主要战役区域还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3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参战兵力16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6万余人,日方伤亡3万余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19日至1941年1月16日,主要战役区域仍然是湖南省长沙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参战兵力3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几,参战兵力12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2.8万余人,日方伤亡5.6万余人.。
常德会战,发生于1943年11月2日至12月15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常德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六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常德城守备、第74军第57师师长余程万,参战兵力21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参战兵力10万余人。
战役结果中方伤亡6万余人,日方伤亡4万余人.。
长衡会战,发生于1944年5月2日至8月8日,主要战役区域是湖南省长沙、衡阳及其附近地区。
中国军队指挥官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衡阳城守备、第10军军方先觉,参战兵力40万余人。
日本军队指挥官为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参战兵力51万余人。
2020年09月08日 07:56:39来源:毅品文真勇不经授权不得转载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不多,而有限的胜仗中,又有三个是在同一地点取得的,这就是著名的三次长沙会战。
其中第二次长沙会战,可能对日军的震撼最大,因为非常迷信的日军看到可怕的一幕,足令他们刹那间觉得“世界末日”到了!众所周知,日本人对太阳是非常迷信崇拜的,在他们神话中,太阳神——天照大神是宇宙最尊崇的神祉,也是他们尊贵天皇的祖神,也就是说所有日本人都是太阳神的子孙。
所以他们的国家便叫“日之本”,他们的国旗就是“日之丸”,他们的军旗就更加嚣张了,是放射着无数道猩红血光的凶暴日之丸!所以可想而知日本人尤其日军尽管一向鼓吹他们是东洋最文明最科学的民族,可是一牵扯到“国本”“国故”,就立即愚蠢反智到荒谬绝伦地步。
,这一点在1941年第二次长沙会战表现的淋漓尽致。
1941年,日本为打入中国西南大后方,准备在918事变十周年的“吉日”发起第二次长沙会战,为此,集结五个师团和一个坦克联队、两个重炮联队共12万重兵,外加180架飞机,誓要一举攻克长沙。
中国守军准备不足,密码又被解破,所以战事初期打的非常被动。
日军渡过汨罗江步步紧逼长沙……可是就在9月21日中午,情况突然逆转!21日中午,本来晴空万里,烈日高照,攻势顺利的日军士气如虹,突然间,天空暗淡起来,日军抬头一看,顿时全部吓傻了,只见刚才还炽烈不可仰视的日轮,竟然出现一丝黑边!阳光顿时消减大半,那黑边像墨汁撒在草纸上一样慢慢浸染开来!阴影越来越大!原来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日食发生了。
日食是一种并不算罕见的天文现象,但全世界似乎都有对日食灾祸性的解读传统,尤其东方国家最甚,中国日本朝鲜都有“天狗吞日”之说,不过,自诩太阳子孙的日本人可能对日食就更加恐慌害怕了,每当日食发生,日本天皇都会下罪诏,参拜神宫,社会上也会谣言四起。
但都不如战场上目睹日食,更加令日军军心士气动摇瓦解的了!抗战时期,一共发生过三次日食,日食最严重(日全食)、持续时间最长、观测范围最广(福建到新疆七省可见)的就是1941年这一次,是中国400年一遇的奇观!可以想象天空一轮黑日是怎样可怕的景象!难怪日军官兵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有些人竟然瑟瑟发抖,他们举起一切可以敲响的东西,钢盔、水壶、军碗,徒劳的用力敲着,想吓走“天狗”!有些士兵高唱着“祈神曲”。
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在二次世界大战中,长沙是举世罕有的受灾最严重城市之一,整个城市被大火连续烧了两天两夜。
在这场大火的背后,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经过是怎样的,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的经过长沙会战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战役之一,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人死伤约13万人,虽然最后仍旧取得了胜利,但是长沙会战的经过异常艰难,这场战争打了将近6年,后代历史学家在总结长沙会战的经过这个问题时,大部分都把长沙会战分为4个阶段。
长沙会战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双方的准备时期,在长沙会战还没开始之前,日本就已经派出2万人马先攻占了岳阳城,岳阳城距离长沙仅有130公里,可以说对长沙构成了直接威胁,在这一阶段中蒋介石派遣了国民党高级将领薛岳前去应战,在离岳阳城130里的长沙城内布下天罗地网等待日本人的进攻。
并且成分粉碎了日本的南方地下情报工作小组和特种大队。
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正式交火的阶段,这场战争中薛岳由于谎报战果一度延误战机,但是他后来又扭转了战局,抓住了日本人的把柄,打得日本人节节败退,最后在1941年的时候终于全歼日军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击溃了日本的4个军团,打败了10万日军,长沙会战到此已经进入收尾阶段。
其实长沙会战的第四个阶段就是中日两方清理战果的阶段,1941年的6月份之后,长沙会战就已经正式结束了,被击溃的日本主力仓皇向南逃窜,导致了湖南地区都成为国民党的地盘,也为日后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日长沙会战中日长沙会战发生在1933年至1944年之间,在这期间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攻防战,交战地点为长沙周围。
在激烈的攻防战中,中国投入100多万兵力,日本投入60多万兵力。
日本指挥官是著名的冈村宁次,冈村宁次指挥日本军队对长沙进行猛攻。
中国方面的指挥官是薛岳。
在前两次大规模交战中,中日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胜利方。
在第三次交战中,日本投入优势兵力,中国军队遭到沉重打击,以失败告终。
长沙保卫战解说文案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前后历三次达数年之久,三次长沙会战虽结果不同但战法类似且前后关联很大,所以一并解说更好。
此次会战是中国军队第九战区部队与日军第11军以长沙为中心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39年9月到10月。
日军集中11军主力南下长沙,薛岳提出了一个“后退决战”的战略,简单说就是避开日军攻击矛头逐级抵抗,有序撤退,同时在日军侧翼留下一些部队对日军进行袭扰,还大肆破坏日军南进道路,实行坚壁清野,让日军的机械化装备寸步难行,可惜时任日军11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过早发觉,下令匆忙撤退,第九战区虽立即追击,但日军实力未损,中国军队战果不大,中日此战战平。
第二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9月到10月,11军新任司令官阿南惟几调整了策略,首先集中了更多的兵力,其次正面进攻同时也集中重兵击溃侧翼中国军队,还截获了中国军队在正面部署担任阻击任务的74军的位置,予以重点打击,结果薛岳构想给日军设口袋阵的战略尚未实施,日军已将中国军队所有的部署打乱,幸好此时宜昌的陈诚第六战区为策应第九战区对日军发动进攻,日军不得已只能撤退,中国军队趁机追击,挽回了一点先前连连战败的颜面。
此战长沙虽未失守但中国军队伤亡巨大。
第三次长沙会战发生于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吸取前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采取先松后紧的防御策略,诱使挟胜利之威的第11军向长沙前进毫不怀疑,同时部队在阻击日军的同时尽量保持战力,又加强对沿途道路的破坏,使得协同作战的日军逐渐分割,特别是协同的重炮和坦克未能跟上日军前锋部队的脚步,中国军队的压力大大减轻。
同时薛岳调派日后被称为“泰山军”的第10军坐守长沙,阻挡第11军数日进攻,在长沙城已失陷大半的情况下,日军的进攻乏力。
加上侧翼中国军队对后勤补给线的不断袭击,连日作战的日军弹尽粮绝,薛岳抓住战机,发起对日军的全面反击,日军狼狈溃逃,中国军队取得重大战果。
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推荐文章秋季防御作战相关资料热度: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热度:古印度的历史发展热度:近现代历史知识点热度: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期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结果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长沙会战结果长沙会战包含四次,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击毙日军2万余人,炸毁日本飞机200余架,并且粉碎了日本企图消灭第九战区主力的企图。
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也伤亡了3万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击毙日军4.8万余人,炸毁日本飞机3辆,并烧毁汽艇7艘,中国军队在这次会战中也伤亡了6万余人。
日本妄图攻占长沙地区的企图再次被粉碎。
日本在其后的一年内没有向长沙地区进攻。
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七千余人,这是抗战以后首次胜利的战役,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历史意义。
这次会战也使得日本妄图在短时间消灭重庆政府的企图被粉碎。
日本在其后开始了持久战。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本已经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上开战,为了尽快结束中国战场上的战事,日本方面出动了36万人进攻长沙地区。
守卫长沙的国军只有30万人。
最终长沙失陷,衡阳也被日本攻占。
在第四次长沙会战结果中,中国军队损失17000余人,日本方面损失19380人。
长沙会战中,日本出动近60万兵力,这使得美英两国可以把主力军队放在西欧战场对抗德国。
德国战败后,美英两国的军队在太平洋上沉重打击了日军。
长沙会战为二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拖住了日本的大量军队。
长沙会战也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气概,粉碎了日本的野心。
长沙会战兵力在长沙会战中,中日双方都投入了大量兵力,中国投入了100万兵力,日本投入了了66万兵力。
双方在长沙地区进行四次大会战。
中国方面投入的长沙会战兵力虽然远远多于日本方面的兵力,但由于军械落后的原因,导致伤亡人数大于日本的伤亡人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王牌部队少有的一次败仗然而虽败犹荣
导语:长沙会战在抗战中,第七十四军被称为抗日铁军,尤以在上高会战重创日军主力部队而震动海内外。
日军视之为“中央系最精锐的部队,长久以来的
长沙会战在抗战中,第七十四军被称为抗日铁军,尤以在上高会战重创日军主力部队而震动海内外。
日军视之为“中央系最精锐的部队,长久以来的宿敌”。
在总结上高会战教训时,日军总部曾郑重告诫各部队:“今后对王耀武将军的第七十四军作战,要特别注意。
”
日本人将七十四军称为“虎の子”。
“虎の子”在日文中是指非常珍惜、不舍放弃的东西,战争期间成了王牌部队的代称,而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也可以称之为“虎部队”。
上高会战后,七十四军被颁授“青天白日飞虎锦旗”,上面绣着的正是一只白色飞虎。
一提起“虎部队”,日军将领无不高度重视。
日军总部曾通过地面、空中侦察和破译电报等方式,试图对七十四军电台进行测向,准备在掌握其位置后,组织大机群进行轰炸,但都因七十四军属于机动部队,不固定布防于一地而未能成功。
第七十四军在抗战期间胜多败少,为数不多的一次败仗,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的折戟春华山一役,而这主要还是由于薛岳在指挥上发生重大失误,导致七十四军在远途行军后暴露在了强敌围攻之下。
(右为王耀武,曾任七十四军军长)
当日军总部发现七十四军出现在就近战场时,参谋们均认为机不可失,如能集中力量对七十四军予以聚歼,不仅能给予中国的嫡系部队以一沉重打击,而且还可减少今后武汉以南地区所受到的威胁,相应地,湘北作战也就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按照原计划,日军在渡过汩罗江后,将派第六师团占领东部侧翼的
生活常识分享。
长沙会战:抗日战争著名战役介绍
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发动了3次长沙会战,但均遭失败。
长沙会战的战斗过程
1939年9月中旬,日军以10万多兵力,在舰艇,飞机的支援下,从赣北,鄂南,湘北向长沙进攻.第9战区代司令薛岳指挥约20万兵力参战,利用赣北,鄂南,湘北的有利地形节节阻击,并以有力部队侧击,各个击破的战术,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至10月上旬,日军损失惨重,向北败退.此役,敌伤亡达2万余人.
1941年9月,日军第2次进攻长沙.日军集结12万人,兵分两路.其左翼由平江至株州一线包抄我军第9战区的主力部队,另一路沿粤汉路正面攻打长沙。
第9战区司令薛岳指挥13个军约17万人,利用有利地形,在正面逐次抵抗,将日军主力诱住长沙东北和东面山地前,反击而歼灭之,同时以7个军的重兵集团威胁左翼日军的侧翼和后方,日军狼狈逃窜.此外,我第5第6两战区的部队向汉口以西一线的宜昌,荆门也发动了反攻.会战结果,日军伤亡2万余人,不
得不于10月中旬撤回出发地.
长沙会战的战果
1941年12月,日军第3次进攻长沙,调集兵力12万余人.第9战区投入兵力有13个军,约17万人.十月二十四日,日军强渡新墙河向南进犯;渡捞刀河后,于1942年1月1日向长沙猛攻.我长沙守军连续打退日军3天的猛攻,战斗空前激烈.日军死伤惨重,且粮弹将尽.这时,我长沙外围的部队,向长沙合围.日军不得不下令分路突围.我军乘胜堵击,侧击和尾追,扩大胜利战果,取得了长沙会战大捷。
长沙会战有什么真相长沙保卫战前三次以中国军队的大获全胜而告结束,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长沙会战的真相,希望你喜欢。
长沙会战的真相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
长沙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数十万百姓伤亡或无家可归。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日军攻至长沙城下,击溃国军10余万,因担心伤亡过大而主动撤退,第二天,得知日军撤退的消息后,薛岳下令反攻,趁机收复失地。
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千余人。
;;战后,薛岳向蒋介石报告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无。
蒋某人气的肝疼,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只好捏住鼻子认了这次“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连续发动猛攻,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连续击溃薛岳4个军,并攻进长沙,后因准备太平洋战争而主动撤退,国军趁机收复失地,双方恢复战前状态。
;;战后薛岳不好意思宣称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俘虏8名。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第三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第3、6、40师团和14旅团共12万(还有资料称第40师团和14旅团并未参战,因此日军参战总兵力为5万多,这个数据待证实).国军采用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集中优势兵力围歼日军,取得长沙大捷。
这次日军伤亡虽然只有6000人,但确实是被国军打退了。
因此薛岳再次向蒋报告大捷,共毙伤日军5.6万人。
蒋查看缴获日军枪支,发现竟然是“中正式”,于是大骂薛岳“谎报战绩连脸都不要”。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背景介绍第二次长沙会战,让中国抗战的天空,出现了一丝胜利的曙光。
那么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背景是什么呢?且随小编一同去探究其中奥妙。
第二次长沙会战背景1941年初,世界战争形势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日本帝国主义趁着英美两国在欧洲战场应接不暇,准备谋求南进。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日本改变了原来与苏友好的战略,积极准备对苏作战。
但是由于日本兵力不足,在中国投入兵力又过多,不可能在准备南进的同时又对苏备战。
因此,减少对中国的兵力投入成了燃眉之急。
基于这种背景,日本参谋部制定了《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这两个计划被日本大本营同意。
日本大本营认为,日本不能放松现在对中国的压力,因此在此期间应该运用一切手段,来努力解决在中国的战事。
在中国作战期间,应该以占领和肃正为主要目的,不应该投入大规模兵力进行作战。
但是这个战略规划,被畑俊六和阿南惟几拒绝了,他们认为,快速解决中国地区的战事,才是日本的国策。
如果减少在华的兵力部署,会让重庆国民政府有喘息之机。
为了抽出兵力与美国在大平洋地区一争高下,日本必须尽快结束对华战争。
日本大本营考虑了他们的建议,决定迅速攻占长沙,摧毁国民政府的意志,尽快解决中国战事。
于是,第二次长沙会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中开始了。
通过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背景,可以看到,日本法西斯侵占世界的野心。
但是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从一提出开始,就注定不会被实现。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果第二次长沙会战,可以说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
但是日本没有能攻下长沙,国军在战略上取得了胜利。
但是从战术上的效果来说,双方都损失惨重。
国军在这次战役中投入了12个军的兵力,但是到了战役结束后。
所有军都建制不全。
国军的精锐第74军的58师伤亡也有55%,第57师伤亡40%。
第37军的第60师伤亡也超过了50%,第140师的伤亡率是30%。
国军另一支精锐的第4军102师,伤亡率也有45%,第十军的第3师伤亡35%。
第二次长沙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后,湖南战场沉寂了大约两年。
薛岳利用这不到两年的时间,大力发展湖南经济,训练军队与民众,也不时出击骚扰敌军。
特别是,第九战区的部队得到修整和补充,战斗力显著增强,对武汉地区敌军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1941 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日本的北进派彻底失利,苏联赢得东线的安宁。
但此举对中国人民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的南进派得势,立即挥师南下,关东军主力也陆续调出东北。
日军南下的直接结果,首先就是严重打击了国民政府在中条山的军队与根据地。
与此同时,日本决意侵占南洋,而侵占南洋必须有决心同美英等国开战。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兵力准备是必须的,必须从中国战场抽调兵力。
日本确实这样做了,1940年中国战场有兵力77万,1941年则降至65万。
其中驻守武汉地区的第11军就必须抽调3个师团。
如此一来,第九战区的威胁更为凸现。
为此,日本决定尽快解决“中国问题”。
在另一方面,1940年8月2日,蒋介石约定与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坂垣征四郎的谈判泡汤。
日本方面寄以很大希望的“桐工作”失败,蒋所谓谈判的计划不过是延缓日本承认汪伪政权的计谋。
日本认定和平解决中国问题已经绝望。
而美国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1940年10月英国对华贷款1000万英镑;12月美国国会批准对华贷款1亿美元;次年3月美国《武器租借法案》对华生效;4月美、英分别增加对华贷款5000万美元和500万英镑;美国为中国空军配备500架飞机及美国技术人员;6月9日,陈纳德志愿航空队抵华;7月3日美国决定对华派遣军事代表团。
相反,美国增加了对日本的限制逐步升级:1940年7月26日,美国宣布《美日通商航海条约》无效;1941年3月开始的美日谈判遥遥无期,却始终坚持要求日本撤军。
6月22日苏德开战,苏联完全无力牵制日本。
25日日本政府和军部联合通过《关于促进南方对策问题》,决定以武力进驻印支南部。
7月下旬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资产;8月1日禁止对日出口石油。
近一段时间,长沙会战被果粉们当作国军正面抗战的辉煌成果而大肆宣传,当时的国军主帅薛岳也被吹捧为消灭日本军队最多的抗日将领(朱德和彭德怀消灭的日本人算谁的?)。
事实真的如此吗?真正的长沙战役是什么情况呢?——长沙会战前——长沙会战共四次,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之前,1938年11月13日,日军攻占岳阳,距离岳阳尚有130多公里的长沙当地驻军,在仓惶之中奉蒋介石“焦土抗战”的密令,于凌晨2时在长沙城内数百处同时放火,使全城成为一片火海。
长沙大火焚烧了三天三夜,全城被焚十分之九,烧毁房屋5万余栋,烧死百姓三万余人,数十万百姓伤亡或无家可归。
(没杀敌人先杀自己百姓,果然战果辉煌……)——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14日,第一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24万对付日军12万,日军攻至长沙城下,击溃国军10余万,因担心伤亡过大而主动撤退,第二天,得知日军撤退的消息后,薛岳下令反攻,趁机收复失地。
国军伤亡4万余人,日军伤亡3千余人。
——战后,薛岳向蒋介石报告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无。
蒋某人气的肝疼,但为了不影响士气,只好捏住鼻子认了这次“大捷”。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7日——10月6日,第二次长沙会战,国民党军30余万对付日军约10万,日军连续发动猛攻,仅以伤亡不到7000人的代价,连续击溃薛岳4个军,并攻进长沙,后因准备太平洋战争而主动撤退,国军趁机收复失地,双方恢复战前状态。
——战后薛岳不好意思宣称大捷,蒋问俘虏缴获情况,答曰:俘虏8名。
(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期间共俘虏日军5000余,按这个标准,等于打了600多次长沙会战。
当然,这不影响果粉污蔑共军“游而不击”)蒋某人在南岳军事会议上斥责第9战区“像这次长沙会战,我们有这样雄厚的兵力,有这样良好的态势,我们一定可以打败敌人,一定可以俘获敌人很多的官兵,一定可以缴获敌人无数的军械!即使没有一万俘虏,也总应该有一千!一千没有,总要有一百!一百没有,少而言之,也应该有十人”“丢尽了党国军人的脸面”。
1941年8月26日,日本大本营以第538号命令批准日军驻华中第十一军再次进攻长沙的作战计划,企图一举歼灭中国第九战区主力,打开入侵中国西南大后方的门户。
不料中国军队的顽强抗击使日军陷入步步血战境地,部分日军还在撤退中陷入重围死伤惨重,整个战役损失达4.2万人。
8月下旬,日第十一军主要作战兵力开始秘密向湘北集结。
9月10日,该军司令官阿南惟己中将下达攻击令,决定于18日即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日正式发起代号为“加号作战”的长沙战役(即第二次长沙会战),以5个师团(第三、四、六、三十三、四十师团)和4个支队、1个坦克联队、2个重炮联队、2个工兵联队共12万重兵,以及180架飞机、230多艘舰(汽)艇,“予第九战区敌军一次沉重打击”。
由于对敌情判断失误战备不足,加之作战密码又被敌截获,中国军队正面防御接连失利,日军在两天内便突破新墙河防线,随后强渡汨罗江向长沙突进。
正当日军全力进攻时,一个让其官兵十分沮丧的现象发生了。
一个日军少尉在阵中日记写道:“9月21日这一天太阳当空,天气格外晴朗,极高的能见度让火力发挥到极点,进攻的官兵喊出这样的口号:‘让我们头顶着国旗奋勇杀敌,在太阳的照耀下向长沙前进!’但到了中午左右,照耀我们前进的太阳竟被一个巨大黑影慢慢遮住,大地很快陷入昏暗之中”。
此时几乎所有的日军官兵都怀疑自己眼睛出了毛病,一个大胆的下士喊了起来:“不好了!大家快看,国旗让天狗吃掉了!”天狗吃太阳的说法不仅在中国十分流行,而且在日本更是深入人心。
一时间不少日军官兵顿时陷入慌乱之中。
日全食的出现,给日军官兵心里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这是因为自古以来日本和很多国家的人们都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太阳若被黑暗遮蔽,说明国君和臣民肯定有很大罪过,并预示着上天惩罚的降临。
不少参加过第一次长沙战役的老兵心里都在犯嘀咕:这次二打长沙恐怕比上次更加凶多吉少。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日军进攻部队的战斗力莫名其妙地大幅下降,尤其是第四师团原本就不愿充当攻打长沙的“排头兵”,只是为了挽回“大阪兵不会打仗”的名声,才勉强在阿南司令官坚持下承担了主攻“重任”。
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过第二次长沙会战的经过宋瑞珂上高会战后,我军战斗力日渐增强,加之苏德战争爆发,英、美的制日行动亦较积极。
美国宣布派军事代表团东来,同时禁止飞机、汽油输日,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金。
日军深恐我军乘机反攻,便孤注一掷,纠集南北战场之精锐部队,大举进犯湘北,企图占领长沙。
其具体部署如下:第三十四师团守备南昌、谢埠、沙埠潭、万舍街,跨赣江,亘厚田街、八尺铺、石鼻街、安义、仁首街、滩溪及吴城、永修、甘木关一带地区。
第十四独立旅团守备德安、星子、九江、瑞昌一带地区。
第四十师团守备阳新、大冶、金牛镇、通山、南林桥、咸宁、白霓桥一带地区。
第六师团守备大沙坪、崇阳、蒲圻、临湘、岳阳一带地区。
第三、第四师团、第十三师团之一一六联队,第十八独立旅团之三个大队,由鄂中方面逐渐向岳阳集中。
第三十三师团之第二一四及第二一五联队,由武汉方面逐渐向岳阳集中。
第十四独立旅团之三个大队,由赣北方面逐渐向临湘、岳阳第四十师团,由鄂南方面逐渐向临湘、岳阳集中。
第六师团,逐渐向忠防、桃林、西塘移动。
独立炮兵两个联队和独立工兵两个联队,由武汉向临湘、岳阳集中。
海军陆战队乘军舰30余艘,汽艇200余只,由长江向洞庭湖集中。
在武汉另有飞机100余架,支援步兵作战。
以上敌陆海空军,合计约12万余人。
敌还强征民夫15万人,担任粮弹运输和修筑向长沙进犯之简易公路。
我方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计有第七十四军、新三军、第三挺进纵队、江西保安纵队、第七十二军、第七十八军、第四军、第七挺进纵队、第五十八军、第二十六挺进纵队、第三十七军。
第九十九军,第二十六军、第十军等部队、具体部署如下:在赣北方面:预备第五师警备梁家渡、市汊街之线,江西保安纵队警备市汊街(不含),沿锦河南岸迄车前渡口之线及港口、南港周家、七里岗各据点。
新三军警备祥符观、峦岗岭、奉新、靖安之线及西山万寿宫、赤田张、宋埠、干州各前进据点。
第二挺进纵队警备望湖岗、上东坑之线及茅山、横峰山各前进据点。
第七十四军集结新喻、分宜、彬江大桥一带,积极整训。
第七十八军警备坳头坪、老塔下、火烧白、观者阁之线及潭坊、津口大桥河各据点。
第七十二军都南北地区,积极整训,并以一部警备留嘴桥,周牌、东坑岭之线。
在鄂南方面:第二十军警备杨芳林、湾口及斗米山、雪壶岭、通城之线及堰市、铁柱湾各前进据点,其一三四师集结桃树港积极整训。
第五十八军警备九岭、琉璃坳、保定关、黄岸市之线及赛公桥、北港各前进据点,其新十师集结上塔市积极整训。
在湘北方面:第四军警备新墙河南岸公田、杨林街、鹿角、磊石山之线及桃林、西塘各以东油港河东岸筻口、草鞋岭、大小桥岭各前进据点,其第五十九师集结关王桥积极整训。
第九十九军第九十九师警备归义、营田、湘阴之线,其第九十二师集结上杉市、安沙积极整训。
第三十七军集结瓮江、蒲塘、长乐街、白沙桥、石门源一带地区积极整训。
在湘西方面:第九十九军第一九七师警备芦林潭、螃市、廖潭口、沅江、汉寿一带湖防。
军委会直辖归第九战区督训部队的部署:第二十六军集结浏阳、普迹市及金井一带地区积极整训。
第十军集结衡山附近积极整训。
根据第九战区预定的“敌如以主力从杨林街、长乐街、福临铺道及粤汉铁路两侧地区向长沙进犯时,则诱敌于汨罗江以南、捞刀河两岸地区反击而歼灭之”的反击作战计划,我军在关王桥、大荆街及金井、福临铺、栗桥、三姐桥一带,构成纵深强固阵地,步步为营,抗击敌人。
然后转用赣北、鄂南兵力,于杨林街、关王庙、长乐街、平江、沙市街、永安市方面,自东向西侧击,并以有力兵团紧衔敌尾,打击敌人。
同时加强外翼,对敌形成包围,断其后路,从而战胜来犯之敌。
这次会战,从1941年9月初开始,到10月初结束,中经大云山战斗、捞刀河战斗、洞庭湖战斗,终于获得了第二次长沙会战的胜利。
下面将各次战斗经过分述如下。
大云山战斗大云山横亘湘鄂边境,地势险要,为我军袭击敌人之隘,敌深感威胁,意欲攻占。
早在8月间,敌第六师团于武昌、岳阳之间来往频繁,扬言他去,以掩人耳目。
9月3日,其师团长神田忽进驻西塘,翌日复至托坝视察。
忠防、桃林等地敌军,亦各增至七八千人。
6日中午,日军袭击我南山、雁岭、鸡婆岭阵地。
7日清晨,敌第十三联队及第四十五联队,突然分两路来犯:一路自忠防经南山詹家桥直逼南冲;一路由西塘经尖山刘家冲向八百市急进。
同时,10架敌机狂炸八百市和杨林街。
我军第四军第一○二师,以“死守活打”方式与敌周旋,搏斗到中午,敌未得逞。
午后,敌集中轻快部队,用大炮掩护,猛攻鸡婆岭、草鞋岭之线,激战久许,宋家坳阵地被突破。
黄昏,百羊田、八百市、甘田一带均为敌军所占据,于是大云山阵地遂陷于敌军包围。
8日晨,敌复自南冲来攻,企图合围,我军竭力苦战,不利,大云山制高点沦于敌手。
9日午夜,我军以第四军、第五十八军之新十师、新十一师,第二十军第一三三师从各方面合力截击、侧击敌军,敌北溃,我乘胜追击,逼使敌军退据五龙桥、白羊田附近。
10日清晨,我军新十师再次进攻,战至下午,克复大云山,并收复石塘冲、石壁桥,敌军退据石庙一线顽抗。
茅冲、和尚庄、邓家桥一线敌人,经第五十九师、第一○二师各一部猛力袭击,伤亡甚重。
当晚,我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军攻击队与第六挺进队第八、九、十支队,分途向大沙坪、羊楼山同、赵李桥、石城湾各地之敌进行夜袭,以牵制敌人,断其联络。
11日拂晓,新十师、第五十九师、第一○二师、第六十师等4个师合力会攻残敌。
天亮后,新十师在八仙桥、五龙桥、石塘坳一线猛攻敌人,致使困守石塘坳之敌不得不向甘田撤退。
旋与我第五十九师、第一○二师各一部遭遇于甘田附近。
中午,敌大部溃退至西塘,一部被我包围于港口东南地区。
随后,敌增援部队赶到,进行反扑,双方搏斗至晚,遂成对峙。
12日,第五十六军长孙渡指挥新十师力攻甘田西南之敌,第四军军长欧震亲率所部扫荡困据在港口附近的敌人。
敌人一再增援,且陆空协同猛烈反扑,双方搏斗十分激烈,伤亡甚重。
13日以后,港口、甘田、白羊田一带地区,敌我两军进行了数日拉锯战。
此时,临湘、岳阳地区已结集了数万敌军,并开始南运。
17日晚,筻口之敌开始大举进犯,一场更大的战斗即将爆发。
新墙河战斗当敌我激战于甘田、八百市之际,敌军第三十三师团第二一四、二一五联队,独立第十四、十八旅团各3个大队,陆续分由鄂中、鄂南、赣北秘密集中临湘、岳阳。
17日晚,筻口附近之敌,突然以大炮轰击潼溪街,旋复施放毒气弹,掩护步兵渡河。
我第四军、第一○二师一部奋勇抗击。
18日凌晨,敌军万余人,借大炮掩护,分途向小塘、四六方、潼溪街、杉木桥等处强渡,我第四军奋力抵抗。
上午,敌机数十架在我阵地上空大肆轰炸,第一线阵地全被摧毁,我军伤亡惨重。
数万敌军以骑兵数千、战车数十辆为先导,蜂拥渡河。
中午,窜达长湖一带。
18日晚,敌主力窜至关王庙、大荆街,我第四军进行抗击,在消耗敌力后,按预定计划放开正面,主力转移至步仙桥、双石洞、洪源洞、向家洞一线,协同第二十军、第五十八军对敌进行侧击、尾击。
敌以为我军溃败,大军遂贸然深入。
汨罗江战斗19日晨,敌主力部队陆续分经杨林街、关王桥及长湖大荆街公路直趋汨罗江岸。
我第三十七军正在南岸严阵以待,北岸亦有我先头部队向前搜索。
当天上午,敌前锋与我军于长乐街北遭遇,激战时许,敌被击毙甚众。
接着敌骑兵、炮兵配合数千步兵三面来犯,我守军一连浴血阻击,因寡不敌众,伤亡殆尽,长乐街为敌所占。
晚7时许,磨刀滩敌人开始强渡,守备在南岸的我军奋力阻击,激战通宵,敌未得逞。
20日凌晨,敌以飞机、大炮掩护,再行强渡。
上午7时许,敌我双方在伍公市、归义、河夹塘一线展开激烈战斗。
当日上午9时许,蒋介石电令说:“我军决定确保长沙,并乘机打击、消耗敌人,第九战区努力固守湘江西岸及汨罗江南,保持主力于外翼,求敌侧背,反包围而消灭之。
第三、第五、第六战区自23日起,乘虚对敌发动全面游击,予敌严重打击,并积极攻袭荆(州)宜(昌)及襄(阳)化(光化)、京(山)钟(祥)、汉(口)宜(昌)、荆(州)当(阳)各路之敌,相机收复宜昌。
”我军于20日击毙大量敌军,克复兴隆山、马头岭、鸭婆尖、狮形山、西山庙及五公市、新市等据点。
21日晚,敌增援反扑,我又猛烈阻击,敌仍不得逞。
这时汨罗江上游的敌骑兵四处窜扰,于21日上午7时许到达张家陂,并与从浯口渡河的敌人会合,继续南犯。
22日,汨水正面之敌第三师团,因我军连日阻击,未敢大肆蠢动。
然自张家陂、浯口南渡之敌,不断增加,并以第六师团向东、一部向南分途突进。
黄昏时,向东之敌直沿公路已到达三各塘。
向南急进之敌主力,于22日中午陷我瓮江西之南阳庙、班君庙诸阵地。
我军第一四○师则于栗山巷、大兴岭迎击敌军,激战两昼夜。
23日拂晓,敌第六师团继续以主力攻击我喻家关、风源洞阵地;另以一股向我右翼大迂回。
我第二十六军奋力将侧翼向右延伸至横洞,并对正面之敌予以迎头痛击。
然敌后续部队仍不断经三各塘、更鼓台向南流窜。
黄昏,石湾、南阳之敌大量增加,向大头岭进犯。
我第一四○师决死拒敌,双方死伤甚重。
晚9时许,敌骑兵扰袭金井东北及凤形山,我第十军预十师猛烈阻击,敌佯退,接着敌骑兵蜂拥而来,我军增援反攻,在金井市街与敌搏斗,歼敌甚众。
然栗山巷、麻峰嘴却陷于敌手。
24日午夜,第二十七军各师及第九十九军第九十二师一部,按预定计划转移至官懋石、双江口、神鼎山之线,敌始得大举南渡机会。
上午9时许,敌以全力向我猛扑,进犯双江口及其以西地区。
中午,敌我阵地犬牙交错,接着阴功桥阵地被敌突破,我军转守大桥、石门源以北地区,奋力阻击。
黄昏,麻峰嘴敌军窜到李家东侧。
密岩山之敌亦窜至新开市。
我军复转移至福临铺新阵地。
同时,我右翼之胶甲桥、象鼻桥阵地及金井阵地,亦先后为敌占领。
25日晨,敌军主力猛烈进犯荷塘桥、学士桥、福临铺一线;其另一股步兵混合队,在铜盆寺南猛攻栗桥,我军奋力阻击,敌未得逞。
中午,第二十军第一三四师一举攻占长乐街以北1公里处的赤马江、三里牌,击毁敌军汽车20余辆,并击溃敌军坦克车队;第五十八军亦于大荆街附近重创敌军,击毁汽车10余辆。
26日中午,敌军以轻装部队2000余人,由明月山向我迂回,我军转移至麻林桥、唐田铺、上杉市以南地区,对敌侧击。
捞刀河战斗在日军逼近长沙时,薛岳决心聚重兵于主战场与敌决战,遂命第七十四军与第七十二军迅速西移,准备决战。
第七十九军与暂第二军亦经军委会命令集中长沙、株洲担任守备。
当我军开始移动时,敌机即追踪扰袭,但我军不顾空袭及疲劳,以一路纵队急行军,日夜奔驰。
至24日,第七十九军一部已到达捞刀河南北岸及长沙东北部,进入既设阵地。
25日中午,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前锋,亦赶到黄花市附近,准备占领春华山至赤石河一线阵地,迎击敌军。
与此同时,我第三十七军、第十军正在金井、福临铺、栗桥一线与敌主力激战;而敌之另一纵队,已乘虚进至沙市街、路口畲一带,其前锋已抢先占据春华山;我第五十七师仍奋勇攻击,敌拼死顽抗,战斗十分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