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深加工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25
淀粉深加工途径与产品用途简述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淀粉深加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利用淀粉(这里主要指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进一步深加工制成的产品种类繁多,用途十分广泛。
淀粉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加工业、造纸业、纺织业、、胶粘剂生产、医药行业及其他领域。
一、小麦淀粉(一)淀粉初级用途小麦经过制粉工艺加工成小麦面粉,利用面粉加工制作小麦淀粉。
小麦淀粉除了可以制作食品行业的专用粉添加、添加剂用途之外,还可以制作淀粉膜,淀粉凝胶等。
淀粉膜:淀粉膜的研究在20世纪初就已开始,国外早在1930年就把淀粉膜应用于果蔬的保鲜;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又把其应用于食品的包装等领域。
科技的发展,导致人工聚合物-塑料的大量应用,由于这类塑料制品在自然界中分解十分缓慢(大约需要200年),“白色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可降解淀粉膜就成为现代研究的热门之一,淀粉膜主在应用于表面施胶、可食用膜和可降解复合塑料膜等。
用途:淀粉膜主在应用于表面施胶、可食用膜和可降解复合塑料膜等。
所谓表面施胶,就是把施加到纸或其他表面,使纤维与其粘连,并在其上附着一层近乎连续的薄膜的方法。
施胶有多重意义,不止是增加纸的抗水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增加纸的表面强度,并获得良好的施胶性能;由合适的淀粉做成的膜还开发并利用在一系列的食品中,例如用于蛋糕的包装,烘焙食品表面的光滑处理以及蜜饯的包被。
可降解复合塑料膜是近几十年者发展起来的,由于各种淀粉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又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且把淀粉与人工聚合物混合加工作为被膜材料具有生物可崩解性或生物可降解性;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淀粉凝胶:淀粉凝胶是具有黏弹性质的凝胶淀粉的水分散体。
它是一种非晶体胶体结构,由热糊化淀粉在室温下静置冷却,贮存所形成的刚性结构体。
凝胶化是糊化淀粉在冷却贮存时由液态糊转化成可变形的半固态结构体的过程。
直链淀粉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淀粉凝胶,而且凝胶强度大。
支链淀粉含量越高,越不容易形成淀粉凝胶。
2023年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以及食品安全和营养成分的要求不断提高,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行业快速发展。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全球马铃薯淀粉深加工市场规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增长的态势,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和欧洲市场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行业的市场环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政策法规逐步完善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逐渐加强对食品行业的管理,并出台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例如《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保证了行业的规范发展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这些政策法规对于淀粉深加工行业来说,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二、消费群体不断扩大随着健康饮食的推广和营养成分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注重食品的健康性和营养成分。
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行业也因此得到了发展的机会。
市场上的马铃薯淀粉制品品种也越来越丰富,例如马铃薯淀粉糖浆、马铃薯淀粉果冻、马铃薯淀粉方便面等,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三、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技术的广泛应用,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品质标准也得到了提高。
对于制品的口感和质地等方面进行了改良,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
此外,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的兴起,也为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行业提供了更广阔的销售渠道。
四、行业竞争激烈随着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行业的逐步发展,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除了求其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来提高市场占有率。
因此,行业内的企业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强品牌营销、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优势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马铃薯淀粉深加工行业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市场竞争的激烈、政策法规的不断变化等。
因此,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并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渠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淀粉深加工过程中,消泡剂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消泡剂是一种专门用于消除或减少泡沫的特殊添加剂,可以大幅降低泡沫对加工工艺、设备和质量的影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淀粉消泡剂的主要成分通常是聚醚改性复配而成,具有消泡速度快、抑泡时间久、耐高温、分散性好等特点。
在淀粉加工中,消泡剂可以控制泡沫的产生,避免因泡沫过多而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使用淀粉消泡剂时,需根据具体的加工工艺和设备进行选择,并遵循使用说明进行正确的添加和操作。
同时,应选择信誉良好、质量可靠的供应商,以确保消泡剂的质量和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消泡剂的使用量通常是根据淀粉的加工工艺、设备以及具体的生产条件进行调节的,使用量不足或过量都可能影响消泡效果。
因此,在使用消泡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消泡效果。
此外,消泡剂的选择也与具体的生产工艺和需求有关。
例如,有些消泡剂可能更适合于高温或高压环境下的淀粉加工,而其他消泡剂可能更适合于控制淀粉胶体中的泡沫。
因此,在选择消泡剂时,应综合考虑生产工艺、产品质量要求以及成本等因素。
总之,在淀粉深加工过程中,正确使用消泡剂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因此,选择合适
的消泡剂并正确使用是至关重要的。
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建议。
收稿日期:2002-03-20作者简介:顾正彪(1965-),男,博士,副教授。
我国淀粉及其深加工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顾正彪(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 214036)摘 要: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包括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淀粉糖醇及淀粉发酵制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国内外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现状、我国的市场对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需求以及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机遇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淀粉;深加工;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S 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202(2002)08-0007-03Current situ ation and Developing T rend of Starch and I ts Further -Processing I ndustries in ChinaABSTRACT S tarch and its further -processed products include starch ,m odified starches ,starch sugar ,alditol and fermented products from starch are very im portant in national economy.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arch and its further -processing industr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omestic market requirement ,the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s ome problems in devel 2oping the rel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KE YWOR DS starch ;further processing ;current situation ;developing trend 淀粉是绿色植物果实、种子、块根、块茎的主要成分,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经光合作用合成的产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
玉米淀粉深加工工艺技术及工艺参数的确定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双酶法工艺生产啤酒糖浆;发酵法生产赖氨酸通常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配以膜过滤技术,发酵液放罐后直接经超滤系统过滤,能使收率达到99%以上,整个工艺过程除了最终产品赖氨酸和副产品饲料、硫酸铵外,无多余废水排放。
标签:玉米淀粉;啤酒糖浆;赖氨酸1.啤酒糖浆生产工艺技术1.1啤酒糖浆生产工艺技术的选择淀粉经过不同程度水解后可获得多组分糖浆,不同的转化方法获得的各种糖的比例不同。
根据淀粉的转化程度,分为麦芽糊精、低转化糖浆、中转化糖浆和高转化糖浆。
生产啤酒糖浆属高转化糖浆,高转化糖浆的生产一般采用酸酶法或双酶法工艺。
酸酶法是用酸法将浓度为30~45%的淀粉乳液化到DE值38~50%,中和、过滤、脱色,引入糖化桶中调温,加入酶制剂继续糖化至所需要DE值;双酶法是先用酶液化得DE值15~20%的淀粉液化液,再用酶糖化,得到高转化糖浆。
在相同转化程度时,酸酶法所得糖浆中麦芽糖含量和发酵糖含量都比双酶法低一些。
生产中可以通过不同工艺或不同酶来控制糖浆中糖分组成。
啤酒糖浆为高转化麦芽糖浆,采用双酶法工艺组织生产。
1.2啤酒糖浆工艺流程简述1.2.1调浆配置玉米淀粉与水的比例为1:1.4,水温40~50℃,用碳酸钠调pH6.0~6.5,加入一定量耐高温α-淀粉酶和CaCl2,搅拌均匀。
1.2.2液化調配好的料打入喷射液化器中,和蒸汽直接接触,使料液温度瞬间升到105~108℃,维持5~10min,以充分糊化淀粉,然后进入真空冷却器闪蒸泄压放出多余的蒸汽,降温到95~100℃,在此温度下保温1~1.5h,达到DE值15%,完成液化过程。
1.2.3过滤用泵把液化液打入板框压滤机,过滤掉粉渣,以利糖化,滤渣用热水洗涤2~3次,提高出糖率。
1.2.4糖化降解将过滤后的液化清液打入糖化罐,冷却到60℃左右,用盐酸调pH5.3~5.8,加入一定量的真菌β-淀粉酶,搅拌保温糖化40h。
第1篇一、引言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淀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淀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淀粉提取、淀粉精制和淀粉改性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原料准备1. 原料选择: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为谷物、薯类、豆类等富含淀粉的植物。
常用的原料有玉米、小麦、土豆、红薯等。
2. 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包括清洗、破碎、浸泡等步骤。
清洗可去除原料表面的杂质;破碎可提高原料的出粉率;浸泡可软化原料,有利于淀粉的提取。
三、淀粉提取1. 溶解: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淀粉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形成淀粉乳。
2. 沉淀:将淀粉乳在搅拌条件下进行静置,使淀粉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淀粉浆。
3. 洗涤:将淀粉浆进行洗涤,去除淀粉颗粒表面的蛋白质、脂肪等杂质。
4. 滤饼干燥:将洗涤后的淀粉浆进行过滤,得到滤饼。
然后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湿淀粉。
四、淀粉精制1. 精制目的:提高淀粉的纯度、降低杂质含量、改善淀粉的物理性能。
2. 精制方法:根据淀粉的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制方法。
常见的精制方法有:(1)湿法精制:将湿淀粉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加热,使淀粉颗粒充分溶解,然后通过离心分离、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精制淀粉。
(2)干法精制:将湿淀粉进行干燥,得到干淀粉,然后通过研磨、筛选等步骤,得到精制淀粉。
(3)化学法精制:利用化学试剂对淀粉进行精制,如酸法、碱法、氧化法等。
五、淀粉改性1. 改性目的:提高淀粉的稳定性、改善淀粉的加工性能、拓宽淀粉的应用范围。
2. 改性方法:根据淀粉的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
常见的改性方法有:(1)酸改性:利用酸对淀粉进行改性,如醋酸、硫酸等。
(2)碱改性:利用碱对淀粉进行改性,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氧化改性:利用氧化剂对淀粉进行改性,如过氧化氢、臭氧等。
(4)交联改性:利用交联剂对淀粉进行改性,如交联剂A、交联剂B等。
淀粉软糖的制作淀粉软糖是以淀粉、白砂糖等为主要原料,经熬制而成的一种软糖,是淀粉深加工产品之一。
其质地软糯而略带弹性,呈半透明状,口味清甜不腻,咀嚼时绵软爽口,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需求旺盛。
制作淀粉软糖的原料配方及比例为:淀粉13%~25%,白砂糖73%~83%,柠檬酸0.25%~7%,香料0.05%~0.1%,色素0.1%以下。
制作的主要过程是:一、配料将淀粉、柠檬酸及60%的白砂糖混合,加水制成含糖淀粉乳。
在配制中,要切实掌握好淀粉、白砂糖和水的用量。
如淀粉过多,会造成粘度过大,糊化不完全,结块粘锅,搅拌困难,产品透明度差;含水量高;如淀粉过少,产品的透明度虽好,但太软,成型比较困难。
至于柠檬酸的用量,以及温度和作用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淀粉的变性。
柠檬酸如加入过少,淀粉变性的程度低,粘度大,不透明;加入过多,产品留有酸味,淀粉水解物分子量过低,粘度不够,影响到产品的韧性、弹性和柔软性。
而加水量的多少,与淀粉糊化时所采用的加热方式有关。
若采用直接火糊化,加水量需多一些,一般应为淀粉重量的8~12倍;若采用蒸汽加热糊化,加水量应适当降低,不应超过7倍。
二、糊化将混合好的含糖淀粉乳倒入锅中,在锅下直接生火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糊化。
在糊化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使其糊化均匀,避免结焦、结块,以形成均匀透明的含糖淀粉糊。
因含糖淀粉糊的糊化程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故必须严把此关。
若糊化不良,淀粉变性差,会使加工成的产品不透明,韧性低,质量达不到要求。
三、熬糖当含糖淀粉糊在加热的条件下,呈微沸状态,淀粉逐步变性水解为低分子物质,并随着水分的蒸发透明度逐步增加和越来越稠,搅拌略显困难时,就加入配料时留下来的另一部分白砂糖,并继续进行熬煮。
至锅中淀粉糖膏水分降到14%以下时,停止加热,并边搅拌边加入香料和色素,直到搅拌均匀,即可起锅。
整个熬糖的时间约需1~1.5个小时。
四、成型将起锅的淀粉糖膏,倒在冷却台上,摊成1厘米厚的糖片,然后用开条机或手工切成1厘米宽、3厘米长的长方块,便是淀粉软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