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临床路径
- 格式:pdf
- 大小:173.75 KB
- 文档页数:5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A 1 期、A2 期的患者。
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K26.901、K27.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 见(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2.疾病分期 (1)A1 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 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 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 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 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 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 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 别,称白色瘢痕期。
3.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 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 肝胃不和证 脾胃气虚证 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 编码: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A1 期、A2 期的患者。
胃溃疡诊疗常规路径一、诊断依据根据:卫生部2009年《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临床症状:反酸、慢性上腹疼痛等。
2.胃镜检查提示存在溃疡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龛影。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1.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降低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根除Hp药物、对症治疗药物等。
3.手术治疗。
三、常规医嘱规范(一)长期医嘱消化内科护理常规一~三级护理禁食/流质/半流质/软食抑酸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40mg,静推,Bid或20mg,口服,Bid;次选H2受体拮抗剂:法莫替丁20mg,静滴,Qd或雷尼替丁0.15,口服,Bid)胃粘膜保护剂:(首选铝碳酸镁片,1.0,嚼服,Tid;次选磷酸铝凝胶20g,口服,Tid。
)根除Hp治疗:(首选奥美拉唑20mg,Bid+阿莫西林胶囊1.0,Bid +克拉霉素0.5,Bid;次选奥美拉唑20mg,Bid +胶体果胶铋200mg,bid+阿莫西林胶囊1.0,Bid +克拉霉素0.5,Bid,疗程7-14天)(二)临时医嘱血、尿、大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心电图、胸片腹部超声可选:13C-或14C-呼气试验肿瘤标记物筛查:AFP、CEA、CA199血淀粉酶、胃泌素水平、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MRI四、鉴别诊断1.胃癌:对于怀疑恶性溃疡的患者,应作内镜下多处活检,阴性者必须短期内复查并再次活检。
对尚未证实胃癌又不能排除者,应加强随访。
经药物治疗后,虽溃疡缩小或部分愈合者,也不能完全排除恶性肿瘤。
盐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 A1期、A2期的患者。
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K26.901、K27.901)。
一()二)诊断依据1适.疾病诊断用(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对2009年)。
象(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 2008年,黄山)。
2.疾病分期中(1)A1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 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 周围潮红医,充血水肿明显。
诊(2)A2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断(3)H1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 , 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 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第(4)H2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一 (5)S1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诊(6)S2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 断别,称白色瘢痕期。
为3.证候诊断胃参照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 疡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西脾胃气虚证医脾胃虚寒证 诊 断 : 第 一 诊 断 为 消 化 性溃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编码: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 A1期、A2期的患者。
胃溃疡的藏医临床路径目的分析胃溃疡(普瓦外感木布)的藏医临床路径。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56例胃溃疡(普瓦外感木布)患者临床资料,以藏医为基础理论进行诊治,分析总结胃溃疡(普瓦外感木布)的藏医临床路径。
结果56例患者经藏医临床路径治疗后,控制22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4.64%;治疗后患者胃脘痛、泛酸、嗳气、恶心等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溃疡直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胃溃疡的藏医临床路径适合临床西医诊断为胃溃疡(藏医诊断为普瓦外感木布)的患者,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标签:胃溃疡(普瓦外感木布);藏医;临床路径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人员职业行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有效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降低和控制临床常见疾病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我院以藏医为基础理论研究总结胃溃疡的藏医临床路径,为胃溃疡的藏医临床路径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1]。
本文作者结合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56例胃溃疡(普瓦外感木布)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胃溃疡(普瓦外感木布)的藏医临床路径,进一步为藏医临床路径治疗胃溃疡(普瓦外感木布)提供指导意见。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56例胃溃疡(普瓦外感木布)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5岁。
1.2诊断标准1.2.1藏医诊断标准参照《藏医学》、《藏医内科学》、《四部医典》中普瓦外感木布诊断要求:临床表现为胃脘和肝区疼痛、牵扯至背部;烧心、泛酸、呕吐、食欲不振、乏力、口有腥臭味、不论饥饱,不分冷暖均有疼痛感;有时头昏头痛眼眶痛,骤冷骤热呈急性发作;舌苔灰黄干;脉象洪大,关脉濡;尿呈紫黄或者红紫色、质较稠;大便色紫、干燥、有时便中带血等[2-3]。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适用对象。
(二)诊断依据。
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胃镜检查提示存在溃疡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龛影。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
2.(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7/K26.7/K27.7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编码。
2.(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3)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诊断有疑问者可查:(2)13C-或14C-呼气试验;(七)胃镜检查。
1.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胃镜检查2小时后再进食(大量活检者或容易出血者可延长禁食时间)。
合并Hp感染者进行根除Hp治疗:(2)抗Hp治疗后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抑酸治疗(疗程十二指肠溃疡4-6周,胃溃疡6-8周)。
2.症状无改善者可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治疗。
腹痛减轻或消失。
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退出本路径,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5-7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主要诊疗工作<td width="184" valign="top"style="width:138.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162.2pt">□评估有无急性并发症(如大出血、穿孔、梗阻等)□安排完善常规检查<td width="180" valign="top"style="width:135.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162.2pt">□明确下一步诊疗计划□做好行X线钡餐检查和/或胃镜检查准备□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签署胃镜检查同意书<td width="189" valign="top"style="width:141.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162.2pt">□完成三级查房记录□观察有无胃镜检查后并发症(如穿孔、出血等)□或行X线钡餐检查,并行13C 或14C呼气试验评价有无Hp 感染重点医嘱<td width="184" valign="top"style="width:138.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233.0pt">□二级护理临时医嘱:□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心电图、胸片□其他检查(酌情):血淀粉酶、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13C-或14C-呼气试验,腹部超声、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MRI<td width="180" valign="top"style="width:135.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233.0pt">□二级护理临时医嘱:□次晨禁食<td width="189" valign="top"style="width:141.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233.0pt">□二级护理□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伴Hp感染者,行根除Hp治疗□其他对症治疗临时医嘱:□复查大便常规+潜血□复查血常规主要护理工作<td width="184" valign="top"style="width:138.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58.8pt">□入院宣教□静脉抽血<td width="180" valign="top"style="width:135.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58.8pt">□进行关于内镜检查宣教并行内镜检查前准备<td width="189" valign="top"style="width:141.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58.8pt">□观察胃镜检查后患者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td width="184" valign="top"style="width:138.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29.0pt"><td width="180" valign="top"style="width:135.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29.0pt"><td width="189" valign="top"style="width:141.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29.0pt">医师签名<td width="184" valign="top"style="width:138.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2.25pt"><td width="180" valign="top"style="width:135.0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2.25pt"><td width="189" valign="top"style="width:141.65pt;border-top:none;border-left:none;border-bottom:solid windowtext 1.0pt;border-right:solid windowtext 1.0pt;padding:0cm 5.4pt 0cm 5.4pt;height:32.25pt">。
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表患者姓名:患者年龄:住院号:病房病床号:入院时间:纳入路径时间:实际住院天数:主管医师:主管护士:住院费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路径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ICD-10:K25-K27)行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ICD-9-CM-3:43.6-43.8,44.3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既往有溃疡病史,穿孔前数日溃疡病症状加剧。
2.体征:表情痛苦,仰卧微屈膝,不愿移动,全腹压痛、反跳痛,板样腹,以上腹最明显。
3.辅助检查:站立位,x线: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诊断性腹腔穿刺抽出含胆汁或食物残渣。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胃肠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手术适应证:1.板状腹部2.立位腹平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四)标准住院日为7-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K27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肾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心电图;5.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尿淀粉酶、胸透或胸部X光片、腹部立位X光片、腹部超声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选择用药;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0.5至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3.如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加用1次;4.无特殊情况,术后24至48小时内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胃溃疡病例分析与临床路径分析报告摘要:胃溃疡疾病被认为是胃酸与蛋白酶的慢性侵袭,导致胃壁黏膜受损并形成溃疡。
本研究致力于通过对一个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
同时,根据该患者的情况制定了一条临床路径,旨在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患者资料简介与病史分析1.1 患者资料简介本次研究对象为一名60岁的男性,自觉胃痛、消瘦、食欲减退,近期呕血症状较为明显。
患者在近一年的时间内经历了多次类似症状的反复发作。
1.2 病史分析经过详细调查,患者自述自三年前开始有类似症状,曾就诊于多家医院,但未能找到确切的病因。
患者有抽烟饮酒的习惯,日常饮食无规律,经常食用辛辣食物。
患者的父亲曾患有胃溃疡病,存在家族遗传风险。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分析2.1 病因分析胃溃疡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慢性侵袭、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不当使用等。
在本例中,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家族遗传背景增加了胃溃疡的患病风险。
2.2 发病机制分析胃溃疡的发病机制涉及胃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胃酸过度分泌、黏液保护机制异常等多种因素。
在胃溃疡的过程中,胃壁黏膜炎症、血管扩张和细胞损伤相互作用,进而导致溃疡形成。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分析3.1 临床表现本例患者胃溃疡病程复杂,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呕血等。
此外,患者还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3.2 诊断分析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结合胃镜检查和病理学结果,最终确诊为胃溃疡。
临床上对溃疡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期间可进行黏膜活检以确定病变性质。
四、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4.1 治疗方案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包括药物治疗、改善生活习惯等。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和胃粘膜保护剂。
4.2 效果评估经过连续的治疗和随访,患者的胃溃疡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消瘦、贫血状况也有所改善。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A1期、A2期的患者。
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滞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编码为:R25.901、K26.901、K27.9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
2、疾病分期(1) A1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满、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肠(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证候:肝胃不和证脾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肠(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和“中华中医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年)”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编码: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A1期、A2期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释义一、胃疡(消化性溃疡)编码疾病名称及编码:胃疡(BNP010)消化性溃疡(K25.901、K26.901、K27.901)二、临床路径检索方法BNP010 (胃脘痛病——胃疡)K25.901(胃溃疡)K26.901 (十二指肠溃疡)K27.901 (多发复合性溃疡)释义胃疡目前没有单独TCD 编码,以胃脘痛病编码为一级诊断。
消化性溃疡包含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发复合性溃疡。
三、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胃疡(TCD 编码:BNP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ICD-10 编码:K25.901、K26.901、K2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2009年)(2)西医诊断标准: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年,黄山)。
2.疾病分期(1)A1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H1期:胃镜下见溃疡处于愈合中期,周围充血、水肿消失,溃疡苔变薄、消退,伴有新生毛细血管。
(4)H2期:胃镜下见溃疡继续变浅、变小,周围黏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5)S1期:胃镜下见溃疡白苔消失,呈现红色新生黏黏膜,称红色瘢痕期。
(6)S2期:胃镜下见溃疡的新生黏黏膜由红色转为白色,有时不易与周围黏膜区别,称白色瘢痕期。
释义中医诊断符合胃疡,同时西医诊断符合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可以进入本路径。
进入路径前,患者均应完成胃镜或X线钡餐检查。
标准的诊断应包括病位及分期。
如疑似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应尽快进行相应检查以确诊,一旦确诊,不能进入路径治疗。
患者诊断消化性溃疡S1期或S2期,如有临床症状,也应进入路径进行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临床症状:反酸、慢性上腹疼痛等。
2.胃镜检查提示存在溃疡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龛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基本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
2.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降低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根除Hp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5.7/K26.7/K27.7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4)心电图、胸片。
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1)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2)13C-或14C-呼气试验;(3)腹部超声、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MRI。
(七)胃镜检查。
1.入院前未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对胃溃疡病灶常规作活检。
2.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如选择无痛内镜,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胃、十二指肠溃疡诊疗常规
【概述】
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以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为特征。
【诊断标准】
1、症状: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主要为上腹部钝痛、灼痛、胀痛或剧痛。
2、体征:缓解期无明显体征,发作期于剑突下有稳定而局限的压痛点,压痛一般较轻。
3、辅助检查:X线钡餐可见典型的龛影,胃镜检查可见溃疡。
【纳入标准】
单纯胃十二指肠溃疡。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2、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者。
【治疗常规】
1饮食疗法:规律进食,避免刺激性饮食,戒烟、戒酒。
2制酸药、抗胆碱能药物、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
3抗菌治疗:阿莫西林、甲哨唑、罗红霉素
【出院标准】
进食正常,疼痛消失。
【质量标准】
1、平均住院日:6天
2、疗效标准:治愈率≥95%,病死率0%。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病名称编码:J010 疾:胃、十二指肠溃疡
适用对象:胃、十二指肠溃疡拟行:内科治疗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预期住院天数:6天/实际住院天数:天。
2013年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消化性溃疡A1期、A2期的患者;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溃疡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编码为:K25.901、K26.901、K27.9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 年,黄山)。
2.疾病分期(1)A1 期:胃镜下见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中心覆盖厚白苔,可伴有渗出或血痂,周围潮红,充血水肿明显。
(2)A2 期:胃镜下见溃疡覆盖黄色或白色苔,无出血,周围充血水肿减轻。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
胃疡(消化性溃疡)临床常见症候: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胃疡(消化性溃疡)诊疗方案”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09 年)”。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胃疡(消化性溃疡)。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胃疡和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编码为:K25.901、K26.901、K27.9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为A1期、A2期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有特殊原因的消化性溃疡,如胃泌素瘤等;有溃疡并发症者,如出血、穿孔、癌变、幽门梗阻等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胃溃疡伴出血(ICD-10:K25.000),迪厄拉富瓦溃疡(ICD-10:K25.001),慢性胃溃疡伴有出血(ICD-10:K25.400),幽门溃疡伴出血(ICD-10:K25.401)(二)诊断依据根据《亚太地区工作组关于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共识意见:2018年更新》(Gut,2018,67(10):1757-1768.);《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15年,南昌)》(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2):793-798.),《消化性溃疡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日本胃肠病学会,2015年)。
1.慢性、周期性、规律性上腹疼痛。
2.有呕血和(或)黑便。
3.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合并出血,且仅需药物治疗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化性溃疡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日本胃肠病学会编著,2015年),《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华内科杂志,2017年)。
1.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避免应用诱发溃疡的药物等)。
2.药物治疗:(1)抑酸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出血。
2)对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相对平稳者,在无PPI的情况下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
(2)营养药物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剂和肠外营养液。
首选肠内营养剂。
3.对症支持治疗:液体补充(晶体、胶体),必要时输血支持,输血指征:(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或心率>120次/分。
(2)血红蛋白<70g/L;高龄、有基础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等严重疾病者输血指征可适当放宽。
4.内科保守治疗24~72小时后评估病情,若仍有活动性出血,根据情况必要时复查胃镜,如需内镜下止血、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者,进入其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