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资料独家整理】-米尔顿催眠语言模式(二)
- 格式:pptx
- 大小:730.70 KB
- 文档页数:23
米尔顿催眠语言模式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催眠时,通常都会很系统地使用语言,而且是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为之。
这些模式在理查·班德勒和约翰·葛林德着的《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技巧的模式》的第一卷中已描述过。
使用“米尔顿模式”(Milton-Model)是让催眠沟通效率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这所有的诱导例子都使用这些语言模式。
很多读者会因为读了这书里充满了诱导的例子,在潜意识里就学会了催眠,这个附录里,将会更明确地说明这些模式,这样你就可以一次练习一种,有利于你有系统地将你的行为和这些模式合并。
第一部分反向后设模式通常米尔顿模式都被称为反向后设模式。
反向后设模式在班得勒和葛瑞得所写的《神奇的结构》(The Struchure of Magic)一书里已经有很详细的描写,而里面的附录有十二页很棒的大纲,是蕾丝丽·卡门朗·班得勒所写的《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后设模式是一组可以更完整说明经验的语言模式。
相反的,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使用者“技巧性含糊”的方法。
技巧性的含糊让说话者的陈述听来很详尽,而且还普遍到可以用来模拟听者的经验,跟神奇的是,无论什么样的陈述都可以这样做。
后设模式可以恢复任何句子删减(deleted)的详细资料;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了建构几乎所有的星系资料被删减的句子的方法。
这需要听者从他们自己独立的内在经验,开始填满被删减的部分。
米尔顿可分为三大类:A汇集资料,B语义学的三项发展,还有C说话者模式的限制。
资料删减这个大类为米尔顿模式的一部分,称为“资料删减”(Deleting Information)。
这是催眠目的的三个大类里最有用的,以下是四个辅助类别。
(一)名词化:名词化是在那些句子里以名词形式出现的字眼,但你却碰不到、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它们。
名词的一项测试就是“你可以把它放在手推车里吗?”如果有一个字眼是名词,而不能被放在手推车里,那它就是一个名词化的字眼。
米尔顿催眠式说话技巧
1. 米尔顿催眠式说话技巧之一就是渐进式引导呀!就像你引导一个小朋友一步一步走向他喜欢的玩具一样,你慢慢地、温柔地带着他。
比如说,“你现在是不是有点累呀,那坐下来休息会是不是会更舒服呢,然后你就会发现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哟”。
2. 哎呀,还有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呢!这就如同音乐的旋律,能抓住人的注意力。
好比说“今天的天气真好哇,我们一起去外面走走吧,感受那温暖的阳光,那该多棒呀”。
3. 模糊语言也是很厉害的一招哟!就好像雾里看花,让对方自己去想象和理解。
比如说“也许明天会有惊喜等着你哦,这个惊喜可能会让你超级开心的”。
4. 运用假设性陈述也超管用呢!就如同为对方打开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
举个例子“如果这一刻你可以实现一个愿望,你想要什么呢,那是不是会特别兴奋呢”。
5. 强调肯定也不能少哇!就像给对方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
比如说“你肯定能做到的呀,你这么优秀,绝对没问题的啦”。
6. 讲故事可是个大绝招哦!把对方带入一个个生动的情境中。
比如“我给你讲个故事哈,有个人一开始很迷茫,但是后来呀,他通过努力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你说厉害不厉害”。
我觉得米尔顿催眠式说话技巧真的好神奇呀,能让交流变得更有魅力,更能深入人心呢!。
米尔顿催眠语言模式第一部分反向后设模式分为三大类:A汇集资料,B语义学的三项发展,还有C说话者模式的限制。
A搜集资料资料删减这个大类为米尔顿模式的一部分,称为“资料删减”(Deleting Information)。
这是催眠目的的三个大类里最有用的,以下是四个辅助类别。
(一)名词化:名词化是在那些句子里以名词形式出现的字眼,但你却碰不到、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它们。
名词的一项测试就是“你可以把它放在手推车里吗?”如果有一个字眼是名词,而不能被放在手推车里,那它就是一个名词化的字眼。
像好奇心(curiosity)、催眠(hypnosis)、学习(leanings)、爱(love)等等,都是名词化的字眼。
它们是被当成名词在使用,但实际上却是步骤词。
一旦使用了名词化字眼,很多资料已经自动被删减,如果我说:“艾茉莉的知识很广泛”,我就已经自动删减了她真正知道的事和她知道的途径。
诱导催眠时,名词化是个很效率的方法,因为名词化的字眼让说者可以适时含糊,而且可以用来要求听者从她的经验搜寻出最恰当的理由。
米尔顿·艾瑞克森的诱导几乎都是采用这样的方法。
下面的例子,名词化的字眼都用英文标识了出来:“我知道你的生活(life)已经出现了某种难关(difficulty),你一定想要一个满意的解决方法(resolution)……我不是很确定你可以找出什么样最有利用价值的个人资源(resources)来解决这个难关(difficulty),但我是真正知道你的潜意识会比你也能力,从你的经验中找出真正可利用的资源(resource)……”名词不明确式(Unspecified Nouns)一句之中的主词,受词或形容词(包括了名词或代名词,除了「虚泛词」)不够清晰。
这个式包括以下的不同性质。
‧主词不明确(Lack of Referential Index)「他们想我死!」开﹕「谁想你死﹖」「谁都会这样想啦!」开﹕「你说的“谁”指什么人﹖」「这生意有得做!」开﹕「你指的是什么生意﹖」‧受词不明确(Unspecified Nouns)「不要吃太多水果。
催眠大师秘籍+催眠方法+催眠术催眠术催眠术(hypnotism)是运用暗示等手段让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能够产生神奇效应的一种法术。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
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
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
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
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采用特殊的的行为技术并结合言语暗示,使正常的人进入一种暂时的,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也可由药物诱发,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
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既催眠疗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在中国,可以说“催眠”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在《内经》中也有提及。
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过当时多是用来行骗的,或是一种迷信活动。
在欧美,很早就有人倾力研究催眠。
记录较早的是18世纪在巴黎有一位喜欢心理治疗的奥地利医生名叫麦斯麦尔(FranzAntonMesmer)的“催眠”,他能够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应用“动物磁力”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
并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按现代理解那就是一种暗示力。
据传法国政府准备出很多钱购买他的治疗方法,但他都不肯,这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
后来,一位苏格兰医生布雷德(James…Braid)对该现象发生了兴趣,能够给手术病人引起麻醉,于19世纪提出“催眠”一词,并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术有了广泛的传播,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米尔顿催眠模式米尔顿催眠语言模式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催眠时,通常都会很系统地使用语言,而且是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为之。
这些模式在理查·班德勒和约翰·葛林德著的《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技巧的模式》的第一卷中已描述过。
使用“米尔顿模式”(Milton-Model)是让催眠沟通效率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这所有的诱导例子都使用这些语言模式。
很多读者会因为读了这书里充满了诱导的例子,在潜意识里就学会了催眠,这个附录里,将会更明确地说明这些模式,这样你就可以一次练习一种,有利于你有系统地将你的行为和这些模式合并。
第一部分反向后设模式通常米尔顿模式都被称为反向后设模式。
反向后设模式在班得勒和葛瑞得所写的《神奇的结构》(The Struchure of Magic)一书里已经有很详细的描写,而里面的附录有十二页很棒的大纲,是蕾丝丽·卡门朗·班得勒所写的《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后设模式是一组可以更完整说明经验的语言模式。
相反的,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使用者“技巧性含糊”的方法。
技巧性的含糊让说话者的陈述听来很详尽,而且还普遍到可以用来模拟听者的经验,跟神奇的是,无论什么样的陈述都可以这样做。
后设模式可以恢复任何句子删减(deleted)的详细资料;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了建构几乎所有的星系资料被删减的句子的方法。
这需要听者从他们自己独立的内在经验,开始填满被删减的部分。
米尔顿可分为三大类:A汇集资料,B语义学的三项发展,还有C说话者模式的限制。
资料删减这个大类为米尔顿模式的一部分,称为“资料删减”(Deleting Information)。
这是催眠目的的三个大类里最有用的,以下是四个辅助类别。
(一)名词化:名词化是在那些句子里以名词形式出现的字眼,但你却碰不到、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它们。
名词的一项测试就是“你可以把它放在手推车里吗?”如果有一个字眼是名词,而不能被放在手推车里,那它就是一个名词化的字眼。
出神入化——催眠的最高境界《出神入化-催眠的最高境界》——导读什么是语言程式学(NLP)一九七○年,有两位美国人因不满于传统心理学派的治疗过程冗长,及其效果常反复不定,而集合各家所长以及他们独特的创见,在美国加州大学内(NLP的发源地)利用课余时间开始研究。
虽然两人都没有心理学的背景,但经过三年多的实验与练习,终于逐渐形成NLP神经语法程序学的基础架构。
在后来的五、六年里,因更多专业人士(心理科系或心理医师)加入,而更确立并完备了其理论架构与可靠性。
之后迄今,又有更多各行各业的专家投入发展,而扩展其应用范围,只要是与人有关,无论是个人或组织,从受虐儿童的心灵重建到特工、间谍的心理训练,从减肥、戒烟、戒毒到更改个人历史、记忆译码、无所不包。
这两位创立NLP神经语法程序学的美国人就是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 Bandler)与约翰·葛瑞德(John Grinder)。
约翰·葛瑞德原为语言学博士并在加州大学实习。
早年也曾在美国联邦调查局驻海外机构服务,葛瑞德以其模仿语言及行为的能力而屡建奇功,数次获奖;而理查得·班德勒主修为计算机科学,却爱好心理学,业余博览心理学类群书。
俩人因缘凑合而相处,这也难怪这门新兴的实用心理学,取名为(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简称NLP)神经语法程序学,俩人将所学背景都加进去了。
实际上,它是包含了传统的神经学、生理学、心理学及语言学与人脑控制学。
但临床上,更具体地说,他们的早期研究对象是美国四位极为卓越的沟通及心理治疗大师。
所以在NLP的应用上,你可以经常看到他们惯用的手法,加上其独特的心法而相得益彰。
这四位大师就是沟通大师葛瑞利·贝特生(Gregory Bateson)、催眠治疗大师也是艾瑞克森催眠学派创始人米尔顿·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家庭心理治疗(Family Therapy)大师维吉尼亚·萨提尔(Virginia Satir)和完形疗法(Gestalt Therapy)创始人弗烈兹·彼尔斯(Fritz Pearls)。
催眠大师秘籍+催眠方法+催眠术催眠术催眠术(hypnotism)是运用暗示等手段让受术者进入催眠状态能够产生神奇效应的一种法术。
催眠是以人为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心理状态。
其特点是被催眠者自主判断、自主意愿行动减弱或丧失,感觉、知觉发生歪曲或丧失。
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并做出反应。
催眠的深度因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师的威信与技巧等的差异而不同。
催眠时暗示所产生的效应可延续到催眠后的觉醒活动中。
以一定程序的诱导使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的方法就称为催眠术。
采用特殊的的行为技术并结合言语暗示,使正常的人进入一种暂时的,类似睡眠的状态,催眠状态也可由药物诱发,分为自我催眠与他人催眠,自我催眠由自我暗示引起;他人催眠在催眠师的影响和暗示下引起,可以使病人唤起被压抑和遗忘的事情,说出病历,病情,内心冲突和紧张。
催眠还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既催眠疗法)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冲突、失眠以及其他的身心疾病。
在中国,可以说“催眠”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在《内经》中也有提及。
古代的“祝由术”,宗教中的一些仪式,如“跳大神”等都含有催眠的成分,只不过当时多是用来行骗的,或是一种迷信活动。
在欧美,很早就有人倾力研究催眠。
记录较早的是18世纪在巴黎有一位喜欢心理治疗的奥地利医生名叫麦斯麦尔(FranzAntonMesmer)的“催眠”,他能够通过一套复杂的方法,应用“动物磁力”治疗病人,其中包括能使病人躺在手臂上面。
并用神秘的动物磁气说来解释催眠机理,按现代理解那就是一种暗示力。
据传法国政府准备出很多钱购买他的治疗方法,但他都不肯,这可能是由于他自己也不清楚。
后来,一位苏格兰医生布雷德(James…Braid)对该现象发生了兴趣,能够给手术病人引起麻醉,于19世纪提出“催眠”一词,并对催眠现象作了科学的解释,认为是治疗者的所引起的一种被动的、类睡眠状态,并借用希腊文“hypnos”(即睡眠的意思)一词改为“hypnosis”(催眠),使得催眠术有了广泛的传播,至今一直沿用这一术语。
米尔顿催眠语言模式————————————————————————————————作者: ————————————————————————————————日期:米尔顿催眠语言模式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催眠时,通常都会很系统地使用语言,而且是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为之。
这些模式在理查·班德勒和约翰·葛林德著的《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技巧的模式》的第一卷中已描述过。
使用“米尔顿模式”(Milton-Model)是让催眠沟通效率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这所有的诱导例子都使用这些语言模式。
很多读者会因为读了这书里充满了诱导的例子,在潜意识里就学会了催眠,这个附录里,将会更明确地说明这些模式,这样你就可以一次练习一种,有利于你有系统地将你的行为和这些模式合并。
第一部分反向后设模式通常米尔顿模式都被称为反向后设模式。
反向后设模式在班得勒和葛瑞得所写的《神奇的结构》(The Struchure of Magic)一书里已经有很详细的描写,而里面的附录有十二页很棒的大纲,是蕾丝丽·卡门朗·班得勒所写的《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后设模式是一组可以更完整说明经验的语言模式。
相反的,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使用者“技巧性含糊”的方法。
技巧性的含糊让说话者的陈述听来很详尽,而且还普遍到可以用来模拟听者的经验,跟神奇的是,无论什么样的陈述都可以这样做。
后设模式可以恢复任何句子删减(deleted)的详细资料;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了建构几乎所有的星系资料被删减的句子的方法。
这需要听者从他们自己独立的内在经验,开始填满被删减的部分。
米尔顿可分为三大类:A汇集资料,B语义学的三项发展,还有C说话者模式的限制。
资料删减这个大类为米尔顿模式的一部分,称为“资料删减”(DeletingInformation)。
这是催眠目的的三个大类里最有用的,以下是四个辅助类别。
01︰催眠语言模型「米尔顿模式」01︰催眠语言模型「米尔顿模式」 (1)◎米尔顿模式︰ (2)◎反向后设模式: (2)◎「米尔顿模式」可分为三大类: (3)A.搜集资料: (3)1.名词化: (3)2.非特定的动词(Unspecified Verbs): (4)3.非特定的参考的索引: (5)4.删减: (5)B.语义学的三项发展: (6)1.因果模式连接: (6)2.臆测: (7)3.失去主讲者的词: (7)C.说话者模式的限制︰ (7)1.概括性字眼︰(Universal Quantifiers) (7)2.语态操作者︰(Modal Operaltors): (8)◎附加米尔顿模式: (8)◇假设前提: (8)1.时间的附录字句: (9)2.数字顺序: (9)4.意识感官用词(Awareness Predicates): (10)5.副词和形容词: (10)6.时间动词和副词的变化: (10)7.评论性形容词及副词: (11)◇下一组「米尔顿模式」: (12)1.类比式标记: (12)2.嵌入式的问句: (13)3.否定式命令: (13)4.会话式假设(Conversational Postulates): (14)5.含糊性(Ambiguity): (14)a.同音的含糊(Phonological ambiguity): (15)b.造句法的含糊(Syntactic ambiguity): (16)c.范围的含糊(Scope ambiguity): (16)d.连结的含糊(Punctuation ambiguity): (17)e.隐喻的模型: (18)6.属性限制的违论(Selectional Restriction Violations): (18)7.引用语: (18)◎米尔顿模式︰∙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催眠时,通常都会很系统地使用语言,而且是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为之。
这些模式在理查.班得勒和约翰.葛瑞得着的《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技巧的模式》的第一卷中已描述过。
米尔顿催眠语言模式整理版第一部分反向后设模式资料删减(一)名词化(二)非特定的动词(Unspecified Verbs)(三)非特定的参考的索引(四)删减因果模式连接臆测失去主讲者的词隐喻(一)属性限制的违论(Selectional Restriction Violations)(二)引用语假设前提感觉动词和形容词重复性暗示字眼改变时间的动词和副词评论性形容词和副词类名词时间附属子句复合形容词比较词:更多、更少。
比较词:跟……一样选择性限制:第二部分跟导式语言与间接暗示(一)嵌入式暗示(二)强调式标记(类比式标记)(三)嵌入式提问(四)会话式假设(五)集中注意式(六)隐含预设式(七)开放式暗示(八)类比可择暗示(九)完全选择式暗示(十)反义并列式暗示(十一)否定式命令(十二)意识/潜意识关联法(十三)含糊性:a同音的含糊。
b 造句法的含糊(Syntactic ambiguity)c 范围的含糊(Scope ambiguity)d连结的含糊(Punctuation ambiguity)。
(十四)说话者模式的限制概括性字眼(Universal Quantifiers):语态操作者(Modal Operaltors):(十五)不太实用的假设前提简单假定:正确名字代名词明确描述问句否定句夸张问句关系子句切割句假切割句带有should或should not的句子虚拟(not)加强句一些定量词重复性动词和副词限定修饰词改变地点的动词改变状态的动词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催眠时,通常都会很系统地使用语言,而且是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为之。
这些模式在理查·班德勒和约翰·葛林德著的《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技巧的模式》的第一卷中已描述过。
使用“米尔顿模式”(Milton-Model)是让催眠沟通效率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这所有的诱导例子都使用这些语言模式。
很多读者会因为读了这书里充满了诱导的例子,在潜意识里就学会了催眠,这个附录里,将会更明确地说明这些模式,这样你就可以一次练习一种,有利于你有系统地将你的行为和这些模式合并。
N L P的米尔顿模式-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NLP的米尔顿模式◎第二种使用语言的方法叫“向上归类”亦是(米尔顿模式)“向上归类”(Chunkingup)︰从具体的案例移向较一般性的例子。
即使用一些比较包容及模糊的语言,让听者可以去找出就那话而言,适合他个人的意义来。
当我们听到一些东西,我们就会将其弄出意思来,所以我们会无意识地寻求它可能跟我们的关联。
它越是含糊,它的可能意思就越多。
就像大多数的政冶语言及流行歌曲。
◇米尔顿模式︰(MiltonModel)我们可以用与后设模式相反的方式来使用语言,即“向上归类”,建构出能包容更多不同诠释的句子。
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语言是很有力的,你无法对它毫无反应。
当我们听到一些语言,我们就会想将其弄出意思来,所以我们会无意识地寻找它可能跟我们的关联。
它越是含糊,它的可能意思越多。
一般人会去找治疗师,大都是因为他们无法以意识去解决他的问题。
他所需要的资源是在潜意识。
米尔顿.艾瑞克森首先以语言来呼应与引导那个人的“现实观”。
(Reality)。
他以非常“一般化”的语言来描述那人当下的“感官经验”,然后才将其引导至较深的“内部现实”里。
在NLP里这类的用语叫做“米尔顿模式”。
“米尔顿模式”是“后设模式”的反面,是用很多“删减”、“扭曲”及“一般化”的方式组成的句子。
PS:这是由理查.班德勒及约翰.葛瑞德模仿米尔顿.艾瑞克森的“艺术性地含糊用语”所发展出的NLP的模式,叫做“米尔顿模式”。
他使用复杂的语言来让那人的意识分心,而打开潜意识的资源之门。
当患者在“出神状态”下时,米尔顿.艾瑞克森会用含糊、开放、许可式的语言与隐喻,来让那人可以从其潜意识中摄取所需的资源。
为对这种一般化的语言有点概念,请你稍微放松下来,开始去想到这种语言的各种可能性以及适当使用的时机,与用具体语言的时机,或许你早就知道这种种,而可以不费心机地应用之,所以你也可以让你的潜意识,继续去精确地思考,何时以及如何在你的生活中去应用这种语言模式。
HOGAN老师资源催眠语言模式因果关係 (1)NLP/断句技法于销售、催眠、说服技巧之研究 (4)双重束缚 (16)NLP技巧~~引用语(Quotes)之释疑与应用(上篇) (20)NLP米尔顿模式之『类比记号』(ANALOGUE MARKING) (25)否定语 (33)NLP之否定语句研究 (41)高段的否定语句之运用 (51)因果关係运用信念的语言来提昇~~~~你的销售力,以及你的讯息之力量!!本篇的重点在于运用米尔顿模式之因果关係,让你的销售讯息,变成一种无可阻挡的神奇语法!!其中包括了对他人置入一个单一想法的束缚。
因果关係(本文后面,皆以CE表示),于商业方面,是非常好用的。
CE指的是~~某人正确或是错误地,针对一个发生的肇因,以描述一个结果!想想看,当所有的信念,是用因和果来描述其信念,会变得为何?例如:「我相信NLP的说服技巧,是可以会让一个业务员变得成功!」于上句中,我们分析如下:因是NLP的说服技巧果是变得成功对吧换言之你是说-à是NLP的说服技巧,导致业务员成功现在,我们就深研~~为何此模式在商业很重要?以及要如何运用?由于人们运用CE,来描述其信念为真,所以,当你用CE于你的语言模式时,CE可以是对你所要互动的人们,产生很大的效应。
想想某件你相信的事情,并且把它写下来,(你可能是要表达你的信念,而用了半个句子,就好比是:“我相信说服是好的”或是“双赢”的态度是必须的”所以,若是你删去了一半的信念,那麽,你可能要在你所写的句子的后面问问你自己:“因为…..?”或用“以便……?以还原整个句子)这便会揭露你信念的其他部分~我们就以上面的例子来说:『“双赢”的态度是必须的因为每个人都要好处』因此,我便可以完整的陈述了~~双赢”的态度是必须的因为~每个人都要好处于是因是双赢”的态度果是每个人都要好处所以,确认你用以上的技巧,就可以完整地写下信念了~~现在,当你这样对自己说着你自己的现念时,感觉如何?若你的感觉就像大多数人所想的”当然是如此ㄚ”你会想要如何来表达,来让人们想着你所呈现的?在你开始学习去运用之前,先让人们开始去相信你所说的吧!NLP/断句技法于销售、催眠、说服技巧之研究断句可以定义成『不完整的句子』。
【催眠原理】理查班得勒示范米尔顿催眠模式的研讨会全记录(二)语调的训练从某种水平上来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点精力决裂症,尤其是当咱们在做一些自己认为毫无乐趣的事时更是如斯。
大多数人都认为,戒酒的催眠方法,工作——他们赖以生存的营生手腕——几乎毫无乐趣可言,可不论怎么样,他们还照样每天去上班。
那么人们到底喜欢做哪些事件,以为怎么才算是一种享受呢?我看,他们爱好一些八怪七喇的货色。
一到周末,他们认为最有意思的享受就是从飞机上往下跳,还有的人乐意踩在一小块板子上,站一条飞奔的船拖着在水上猖狂地滑行。
人们管这种活动叫滑水,认为它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可同在多少百年前,它仍是一种刑罚,催眠概论。
还有一些人在拿着放大镜看本人收集的邮票时,身上的每根神经都会高兴起来。
实在所谓乐趣,所谓享受,全是大脑在作祟,是大脑把持着我们的喜怒哀乐。
如果某个事物让你们感到是一种享受,那就证实你们可以从所有事物中得到快活,潜能。
因为你们的脑袋长在自己的脖子上!不是说有些人喜欢从飞机上往下跳追求刺激吗?那么,岂非他们就不能从赚钱中找到乐趣吗?我曾经练习过很多推销员。
客房来买车,并把成千上万的美元交到他们手里。
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这应该说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了。
可是,事实上,对某些倾销员来说,这基本算不上是一种什么享受。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他们脑筋中,只有跳伞才干够给他们带来刺激。
你们应该晓得,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你们的大脑把兴致放到了这项运动上。
三维催眠技能我们要多训练我们的声调。
我们这里装备有音响,你们可以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
你们应该使自己的说话有一种更平缓、更准确细腻的语协调音质。
首先,我们先做一个小训练,请大家把这些彼此有关联的词语接洽起来,并且把它们组到一起。
接下来,我们将做所谓的“三重诱导”。
我们要把人分成几组,每组四人。
其中一个人表演受催眠者。
他的义务很简略:就是坐在那里,并进入无意识状态。
这对你们大多数人来说,是很轻易办到的。
G1︰催眠语言「米尔顿模式」◎米尔顿模式︰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催眠时,通常都会很系统地使用语言,而且是以一种不寻常的方式為之。
这些模式在理查.班得勒和约翰.葛瑞得著的《米尔顿.艾瑞克森催眠技巧的模式》的第一卷中已描述过。
使用「米尔顿模式」(Milton-Model)是让催眠沟通效率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这所有的诱导例子都使用这些语言模式。
很多读者会因為读了这书裡充满了诱导的例子,在潜意识裡就学会了催眠,这个附录裡,将会更明确地说明这些模式,这样你就可以一次练习一种,有利於你有系统地将你的行為和这些模式合併。
◎反向后设模式:通常「米尔顿模式」都被称為「反向后设模式」。
「反向后设模式」在班得勒和葛瑞得所写的《神奇的结构》(The Struchure of Magic)一书裡已经有很详细的描写,而裡面的附录有十二页很棒的大纲,是蕾丝丽‧卡门朗.班得勒所写的《他们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They Live Happily Ever After)。
「后设模式」是一组可以更完整说明经验的语言模式。
相反的,「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使用者“技巧性含糊”的方法。
技巧性的含糊让说话者的陈述听来很详尽,而且还普遍到可以用来模拟听者的经验,更神奇的是,无论什麼样的陈述都可以这样做。
「后设模式」可以恢复任何句子删减(deleted)的详细资料;「米尔顿模式」则提供了建构几乎所有的资料被删减的句子的方法。
这需要听者从他们自己独立的内在经验,开始填满被删减的部分。
◎「米尔顿模式」可分為三大类:A︰汇集资料。
B︰语义学的三项发展。
C︰说话者模式的限制。
A.搜集资料:这个大类為「米尔顿模式」的一部分,称為「资料删减」(Deleting Information)。
这是催眠目的的三个大类裡最有用的,以下是四个辅助类别。
1.名词化:名词化是在那些句子裡以名词形式出现的字眼,但你却碰不到、感觉不到或听不到它们。
名词的一项测试就是“你可以把它放在手推车裡吗?”如果有一个字眼是名词,而不能被放在手推车裡,那它就是一个名词化的字眼。
催眠语言催眠其实自古以来就存在了。
当时人们为去除病痛,或是在宗教活动中就发现了一些催眠的现象。
也懂得运用其中的一些原理,只是还说不清楚所以然。
自然就被很多人误以为是蛊惑人心的妖术或江湖术士的伎俩。
到了现代,美国的米尔顿·艾瑞克森以自己超人的天赋和一生的努力,奠定了催眠在美国的合法地位,从此催眠正式走上殿堂,成为众人公认的治疗,沟通技巧。
而他本人也获得了这个领域泰山北斗般的荣誉,并对后来nlp的创立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艾瑞克森之前,催眠被认为是要辅助以药物和器械的帮助才可以的,并且还要看个人的敏感程度,有的人被判定为不能被催眠。
而艾瑞克森可以做到就在看似平淡无奇的交谈中,通过他独特的语言技巧将人不知不觉得带入催眠状态并给对方潜意识下达指令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同时他对每一个人细致的观察,使他面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来催眠一个人,在他一生的近万例个案中,他就创造出了近万种催眠导入法。
在他看来,所有人都可以被催眠。
他独特的语言模式在NLP中也被称为催眠语言模式,或暗示性语言模式。
比如我们的说话中常常隐藏一些假设:1、你是要吃饭还是要吃面。
(暗示了你一定要吃东西)2、你待会回去的时候是坐车还是打的?(暗示了你一定会回去)3、请看看我们店里哪样东西是你最喜欢的?(暗示了你一定有喜欢的)4、你打算多快做这个决定?(暗示了你一定会做出决定)5、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更放松?(暗示了你已经处在放松状态,同时你还要继续放松下去)6、你到底爱我有几分?(暗示了你是爱我的)还有我们有很多反面提议,看似否定其实是肯定的.1、我不要你想到蓝色.(听者为了理解话的意思,头脑中必定浮现出蓝色)2、在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前,不要出发(其实暗示了你一定会出发,同时暗示一个人去做充分的准备3、你能否这样放松并不重要(暗示你要放松)4、你不要太快的去决定。
(暗示了要做出决定)还有一些看似在讲第三者的故事,其实暗示当事人的。
1、每次我看到我这双旅游鞋,我就会想到上次爬山的情景。
催眠语言模式催眠语言模式直接指令这一类暗示通常以命令的方式,用简单句说出。
直接指令的特点是清晰、简明扼要。
间接暗示暗示被嵌入相对复杂的句子中。
间接暗示常常使用"跟导式"语言模式,允许对方进行选择,有时候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
互动式暗示在催眠过程中,通过催眠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互动而形成的暗示。
互动式暗示利用来访者的语句、意象和感觉。
技巧式暗示技巧式暗示是一组用于实施某种特定技巧的指令。
技巧式暗示常常与意识运动(如手指信号、手臂悬浮)相关,用于示意某一技巧的进展或终结。
跟导式催眠权威式跟导式直接指令间接暗示:隐喻命令式口气引人入胜的语音补充式关系(催眠师主导,具有权威)对称式关系(催眠师与来访者是平等或互补的)"父亲式"催眠"母亲式"催眠导入技巧折叠"先跟后带"是什么"先跟后带式" 导入技巧的核心是引导来访者进入"对,就是这样"的状态。
"先跟" 部分的语言使得来访者在内心作出认可的回应,或进入"是的" 状态。
"后带" 部分指的是用来引导来访者进入催眠状态的句子。
折叠"先跟后带"的语句形式"先跟"语句连接词"后带"语句1、关于来访者当下的感官体验的描述(视、听、感)2、很有把握得到来访者认可的陈述3、用来访者的语言复述他的话并且、就像、同时、随着、然后、引起,等等是一个暗示,它或许是来访者体验到的,或许不是。
但它总是将来访者引向某个方向(最好使用简单的"连接词"与"先跟"部分联系起来) 你正坐在那里并且开始注意到你已经感到多么地舒服你可以听到我在说话同时你的另一个部分可以飘飘然地尽情放松你可以感觉到椅子支撑着你的身体随着你想像如果闭上眼睛会有多么的美妙先跟后带导入技巧的步骤① 让来访者坐在一个舒服的位置上,双脚平放于地板,双手自然下垂,放于大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