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简介及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3.24 MB
- 文档页数:38
动态血压监测诊疗常规【原理】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ABPM)是一种采用间接无创性测量方法连续24小时工作,具有可根据被测人BP变化情况随时动态调整充气压力并按设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跟踪测量和记录BP相关数据功能的便携式血压监测方法。
动态血压监护仪一般采用传统的袖带,用柯氏音法、振荡法和R波触发法等测量和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率以及24小时血压的平均值,与动脉内直接测量的血压数据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临床意义】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反映病人昼夜血压变化的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与偶测血压相比24小时ABPM具有以下优点:1.可提供24h或更长时间的多个血压测量值,具有更好的重复性,因而可发现偶测血压不易发现的血压升高病人,尤其是夜间血压升高者,明确诊断高血压。
2.ABP监测较少受心理行为和安慰剂影响,利于排除“白大衣高血压”。
3.所反映的血压水平及昼夜趋势变化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评价高血压病人的预后。
研究证明:24h平均血压值高、标准差大以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病人,靶器官严重损害的可能性大,预后较差。
4.可提供谷峰比值等常规血压测量方法无法取得的资料,是评价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应及维持时间的有价值的指标,指导治疗。
5.同时进行DCG和ABPM可观察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与血压升高或降低间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关系以及高血压与HRV变化、植物神经张力变化之间的关系等,有利于推测预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适应征】1.有头昏、头痛等可能由高血压引起的症状需鉴别诊断者。
2.偶测血压升高,疑有高血压者。
3.未经治疗或治疗中的高血压病人。
4.治疗效果不好的高血压病人。
5.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者,适于同时监测ABPM和DCG。
【操作常规】1(一)病人准备:1.向病人说明ABP监测的方法、必要性,取得病人配合。
2.主管医生应根据需要,决定病人是否停用抗高血压药,如需要,应停药24h以上。
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一、什么是动态血压动态血压,就是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
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血压晨峰、血压变异系数等项目。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评估24 h血压的动态变化,发现阵发性血压升高等血压波动过大情况;能够有效识别诊室外时段血压异常,尤其是夜间血压不下降、夜间高血压等病理状态,这些血压特征对临床排查继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二、动态血压的诊断标准根据《2020中国动态血压监测指南》,用于诊断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指标主要包括:24 h、白天、夜间所有血压读数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值。
诊断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标准是: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30/80 mmHg,或白天(6:00~22:00)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35/85 mmHg,或夜间(22:00~6:00)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20/70 mmHg。
不论是否接受降压药物治疗,如果清晨(6:00~10:00)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35/85 mmHg,则可以诊断为“清晨高血压”。
对应不同诊室血压水平,基于人群事件发生风险的动态血压诊断阈值如表1所示:诊室收缩/舒张(mmHg)24 h收缩/舒张(mmHg)白天收缩/舒张(mmHg)夜间收缩/舒张(mmHg)<120/<80<115/<75<120/<80<100/<65120-129/<80115-124/<75120-129/<80100-109/<65130-139/80-89125-134/75-84130-139/80-89110-119/65-74140-159/90-99135-144/85-94140-149/90-99120-129/75-84≥160/≥100≥145/≥95≥150/≥100≥130/≥85表1 对应不同诊室血压水平,基于人群事件发生风险的动态血压诊断阈值三、动态血压的临床意义动态血压监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应用:诊断高血压,提高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排除白大衣效应,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ABPM)简介泰和医院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病人往往直到发生心、脑、肾的明显损害才就诊,多半丧失了完全治愈的机会。
因此早期检测和及时发现高血压,并能早期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生诊室测血压或患者自测血压不能代表患者整个一天24小时血压,更不能反映血压的波动和变化,及夜间睡眠时的血压和昼夜节律。
一、动态血压监测(ABPM)特点:全程(24小时或48小时),无创伤。
二、动态血压监测(ABPM)重要意义:降压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使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并预防高血压的并发症。
但降血压治疗需要①全天24小时平稳降压;②保持血压在服药期间始终稳定;③监测重点时段(清晨、非杓型(注:非杓型血压可见于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继发性高血压、肾衰、直立型低血压、睡眠呼吸暂停等)、白昼模式);④判断降血压药物疗效的谷/峰比率;⑤确定平滑指数;⑥防治白大衣高血压;⑦判断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适用范围:ABPM可用于诊断白大衣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顽固难治性高血压、发作性高血压或低血压,血管迷走晕厥、自主神经障碍,评估血压升高严重程度、降压药疗效反应及优选。
无绝对禁忌症,但限制活动(如急性心梗卧床)、皮肤及血液出血性疾病(紫癜)、传染病急性期、严重心律失常(快速房颤)等不宜。
一、为何要用药控制24小时血压。
1、减轻24小时血压负荷值。
2、降低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与预后相关,变异越大,预后越差。
3、恢复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
4、控制清晨血压浪潮,减少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5、提高对高血压病治疗的疗效,改善病人的预后。
二、使用ABPM注意事项1、设定时间间隔:一般白班(7:00~22:00)每半个小时一次,夜间(22:00~7:00)每一小时一次。
如果需要,也可缩短时间,如白天15分钟,晚上半小时。
2、需在医院住院24小时。
病房安静少干扰(避免其他电子设施的干扰),室内通风,温度适宜。
3、每次血压测试时不能打手机或开车等弯曲上肢动作。
欢迎阅读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简介
心电图室新进英国牛津动态血压分析系统一套,可以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用药前、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高血压病临床诊断、用药指导及疗效评估的重要手段。
该检查项目收费标准:100元/人次,其临床意义如下:
一. 二. 66%三. 160mmHg /四.评估高血压的预后
1.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
24h 平均收缩压增高是导致高血压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
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降幅越小,左心室肥厚程度越重。
2.动态血压与心肌缺血
欢迎阅读
与“勺型”血压患者相比,“非勺型”血压患者更易出现心肌缺血,尤其是清晨血压升高的患者,心源性猝死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更高。
3. 动态血压与肾脏损害
“非勺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排泄率均高于“勺型”血压患者,是肾功能受损的早
期表现,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水平越高,尿微量白蛋白和尿白蛋白的排泄率越高。
4. 1. 2. 3. 4.。
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中有何价值?作者:彭峰,谢良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发布时间:2012-6-4 15:49:00 点击数:57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通过仪器自动间断性定时测量日常生活状态下血压的一种诊断技术。
由于ABPM 克服了诊所血压测量次数较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局限性,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状况。
因此较其它血压监测方法具有很多优点:能够发现白大衣性高血压、隐匿性高血压、24 小时血压变异及晨峰现象等。
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疗效评定、预后及对靶器官损害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动态血压监测的优点和缺点ABPM 的优点:无观察误差和读数选择偏差;有较多血压读数,可获得24 小时、白昼、夜间和每小时的血压均值,24 小时血压均值有较好的重复性;无白大衣效应和安慰剂效应;可评估短时血压变异、昼夜血压改变和降压治疗后24 小时血压控制状况。
ABPM 的缺点:每次测得的血压读数可能欠准确,尤其在活动时;受睡眠质量的影响;每小时血压均值的重复性较差;费用较高。
2ABPM的诊断标准2010 年版高血压指南明确指出,24 小时、白天与夜间血压的平均值反映不同时段血压的总体水平,是目前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诊断高血压的主要依据,其诊断标准包括:24 小时≥ 130/80mmHg,白天≥ 135/85 mmHg,夜间≥120/70 mmHg。
3ABPM在高血压诊断中的应用3.1甄别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是指日常血压正常,但由于对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的警觉反应致使血压升高的现象。
在轻型高血压约占20% ~35%,多见于女性、年轻人、体形瘦小以及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的患者。
诊断时要注意与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效应(White Coat Effect)区别开来。
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可能属于条件反射。
这些患者在规律性出现的应激情况,例如上班工作,并不引起血压升高。
动态血压监测中日友好医院姜红动态血压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第二,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第三,是动态血压测量的临床应用;第四,我们总结的看一下动态血压监测的总体情况。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动态血压监测的意义。
2011年新版英国高血压指南当中,是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和诊断进行了如下的评述。
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mmHg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
除了诊室血压在180/110mmHg以上的重度或者3级高血压患者,都应该等待ABPM的结果才能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这样的降压治疗的指南,引起了很多的争议,我们到底怎样诊断高血压,是否都等待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才能启动降压治疗,如何诊断高血压,是先治疗还是要先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让我们先复习一下诊所血压和动态血压的不同点。
就像这张幻灯片所示,诊室血压是传统的血压监测方法,在就诊的某一个时间点测量血压值,也叫偶测血压,它反应了患者在某一时间点的血压的状态,但诊所血压有相当的局限性。
因为在有限的就诊时间内测量,测量的次数比较少,仅仅反应了这个血压的个别的数值,难以反应这个患者的全貌。
另外因为患者和医生的观察误差比较大,有可能会出现白大衣效应。
而动态血压是以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在24小时内,每小时或者每半小时多测几次血压,因此动态血压可以较全面的、准确的反应患者的血压的全景。
就像这个图表中所示 (PPT5) ,患者如果服用A药和B药后,在临床上检查的个别时间,我们可以得到相同的诊所血压,但是很容易让人认为两种治疗药物控制血压的能力非常一样,或者是基本相当。
但如果用动态血压监测,我们就会发现两个药在其他时段,也就是说在服药后的8小时以后,对血压的控制能力实际上是非常悬殊的。
如图所示,B药控制血压的能力就不如A药。
正如2010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当中的描述,血压测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是诊室血压,第二是动态血压,第三是家庭自测血压。
动态血压运用的临床意义关键词】动态血压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h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称为动态血压(ABPM)。
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大于或等于21.3/12.6kPa(160/95mmHg)和(或)18.7/12.0kPa(140/90mmHg)百分数等项目。
近10年来,24h动态血压监测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应用。
成为临床高血压病诊断和指导评价降压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1 ABPM的3种检测方法[1~3]1.1 柯氏音法柯氏音法(Korotkoff-Souna Method )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其原理是利用充气袖带压迫动脉血管,随着袖带压力的下降。
动脉血管呈完全阻闭-渐开-全开的变化过程,通过辨别动脉血流受阻过程中的过流声音及相应的压力点来确定收缩压和舒张压。
1.2 振荡法振荡法(oscillametric method)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方法。
此法也需要用袖带阻断动脉血流,但在放气过程中,不是检测柯氏音,而是检测袖带内气体的振荡波。
这些振荡波起源于血管壁的搏动,理论计算和实践均证明此振荡波与动脉收缩压、平均压及舒张压有一定函数关系。
1.3 动脉传递时间法(无袖带式)所谓动脉传递时间是指心脏收缩(ECG检出QRS波)与某一分支动脉血管上测量到脉搏之间的时间差,此法是基于流体力学中管网内压力的传递速度与各点压力之间存在某种函数关系的原理,将收缩压与脉搏传递时间建立一组相关公式,鉴于人体内影响脉搏传递速度的因素较多,因此容易引起测量结果的误差。
目前,市场上有的动态血压记录仪同时采用柯氏音法和振荡法,以补充各自不足。
2 动态血压与偶测血压相比有如下优点[4~6](1)去除了偶测血压的偶然性,避免了情绪、运动、进食、吸烟、饮酒等因素影响血压,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血压情况。
(2)动态血压可获知更多的血压数据,能实际反映血压在全天内的变化规律。
动态血压诊断标准动态血压监测是指通过连续24小时测量血压,以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血压变化情况,是评估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动态血压监测不仅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血压数据,还可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
因此,动态血压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
1. 反映白大血压的变异性,对于有高血压病史或疑似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在青壮年患者中,由于血压的变异性较大,单次测量容易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因此需要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2. 评估降压治疗效果,对于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评估治疗效果,指导调整用药方案。
3. 伴随症状的患者,对于伴随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的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血压波动或血压异常。
二、动态血压监测的禁忌症。
1. 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急性病情的患者。
2. 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
3. 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性疾病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4. 对袖带充气过敏的患者。
5. 无法配合的患者,如精神病患者、智力障碍患者等。
三、动态血压监测的操作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动态血压监测仪器,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监测方案,一般包括日间监测和夜间监测。
2. 在监测前,应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如保持正常作息、不要过度活动、避免受到外界刺激等。
3. 在监测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正常的日常生活方式,不要过度紧张或焦虑,避免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评估。
1. 正常动态血压,白天和夜晚平均动态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2. 白天高夜晚正常,白天动态血压升高,夜晚动态血压正常,提示白天存在高血压。
3. 白天正常夜晚高,白天动态血压正常,夜晚动态血压升高,提示存在夜间高血压。
4. 全天动态血压升高,白天和夜晚动态血压均升高,提示全天动态血压升高。
五、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1. 提供更准确的血压数据,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血压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