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问题教学法向问题学习法的转变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问题教学法向问题学习法的转变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问题教学法向问题学习法的转变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问题教学法向问题学习法的转变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问题教学法向问

题学习法的转变

学科

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

——

问题教学法向问题学习法的转变

口胡晓慧

(宁波市第二中学,浙江宁波315020)

政治课教学在提倡主体性教学,启发式教学的背景

下,创建了许多教学方法,如问题教学法.但随着新课改的

深入,我认为政治课教学可以从教师的问题教学法走向学

生的问题学习法.两种方法虽然都以问题为教学载体,以

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以问题的提出一分析一解决为教学

程序,重视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但仍存在本质区别:问题

教学法往往是教师基于教材在课前准备好问题,在课堂教

学中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答案,进而引导学生掌握知

识,学会运用.问题学习法则更强调让学生自主地,有选择

地来做这一切,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获取知识和技能.换而言之,问题教学法是对教学方法的

探索,问题学习法是对学习方式的探索.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在于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改

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在

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人且形

成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学习,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倡导学习过程

成为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一目标

的实现是以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它要求我们教师反

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认为"学习

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

他倡导让学习者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安

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这种自主,自觉的学习以个体

的积极参与和投人为特征,融人了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而非单纯的认知过程.

高中学生随着智力活动自觉性的提高和学科内容的

变化,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有了显着的

提高,思维水平也有发展,如抽象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能

从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中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

的独立性,批判性日益增强,喜欢争论,探讨,追问,喜欢独

立地寻求事物现象的原因和规律.同时,他们渴望学习群

体能关注,肯定自己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发展潜能:教师应

行为来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为他们搭造

更多的自我发展的平台

,以"学生"为焦点

问题教学法中,教师在整合教材,社会,学生三者基础上,

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提教师认为值得探讨或有助于知识

讲述的问题作为教学的"引子".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师抛出

问题后,学生极少会提出属于自己的新问题.教师的"替代"

缩小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空间,久而久之,必然会压抑学

生的质疑精神和自主意识.如《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教学,我在突破"价值规律表现形式"这一难点时,用三个

问题来组织教学:

1.为什么价格会波动?指向:供求影响价格,使之背离价

值波动

2.为什么价格会上下波动,而不是无限制偏离价值?指

向:价格变化也会影响供求,使价格不会无限制偏离价值:

3为什么价格会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指向:价格要

符合价值,贯彻等价交换,这正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虽然我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但既有的问题框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把学生局限在教师的思维中,而且问题的知识指向明确,偏重共性,学生的思维及答案缺乏个性.最后,课堂教学演变成学生配合教师的步骤,从教师设置的问题出发,沿着教师的思路寻找教材中统一答案的局面,学习缺乏探究性,创造性.此外,答

案的明确性和统一性增强了学生的依赖性,即依赖其他同学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依赖教师提供或验证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答案,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更无从谈起.

问题学习法把教学焦点从"教"转移到"学",引导学生寻

找教师的问题背后属于自己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眼,耳,脑呈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首先,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是问题学习法

的前提,而多年的接受式学习使学生漠视疑问,没有疑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反思自己的知识学习,生活体验, 思想改造,养成在经验与知识,生活与理论,现实与理想等冲突中寻找问题的习惯;教师还可以通过征用,评比等手段来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有效的问题才是问题学

习法的起点.教师要加强参与,示范,先引导学生个体把直观的问题加以提炼,再把学生群体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相整合,形成外延广,辐射强,能有效引导学习和探究的问题: 二,以"生活"为基点.

问题教学法中教师基于教材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落实教

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解决问题把一个完整的,理性的科学世界展现给学生:可见,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点是教材,或者说是局限在课堂和书本上的科学世界,它犹如远离生活世界的空中楼阁.唯科学世界的教学误区是容易让学生厌恶政治课的空洞和说教,难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价值观的认同

所以,问题学习法把教学基点从"教材"回归到"生活",

以生活逻辑为主线来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知识问题背后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

如"小鬼当家"的学习主题的开展.寒假过完,我发现很

多学生用压岁钱添置了新用具,并聚在一起交流.为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我就提出了该主题.操作之后发现学生谈得最多的是"花钱"和"存钱",我便向学生推荐了拓宽视野的几个途径: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去银行,信用社了解理财的其他途径,和家长交流获得帮助,并特别强调认真阅读教材的有关章节.此后,我和学生围绕"消费"和"投资"提出"学习子题": 调查分析现代中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观念并作出评价;分析家庭收入和消费的现状;调查研究本市市民的消费和本市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存款储蓄和银行,债券和股票,商业保险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如为什么购买

国债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三年期国债远比五年期畅销? 媒体为什么把我国当前的居民储蓄余额称为"笼中的老虎"? 物价,利率和储蓄有什么关系?还有学生在联系第三课中的股票知识和生活经验后,对教材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教材不把炒股作为一种投资方式?

面对这些源于生活的问题,面对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

着新的问题走向生活的学生,我真正感受到学生正在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良好认知能力和积极的实践态度:最后,学生的一句体验道破真谛:"生活不仅教给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学习!"

这次成功的体验说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

活经验,贴近学生的发展背景和发展需求,善于捕捉学生中随机生成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从接触到的社会和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引领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到生活中去.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教材,用教材知识支撑起理论性的思想政治观点和应用性的生活实际的学科

天平,保持理论与生活的平衡,因为问题学习法决非用生活替代学习:

三,以"体"为视点.

问题教学往往以某一个知识点为教学视点,依照逻辑

顺序展开,最常见的问题组合就是"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么样或怎么办"这虽能帮助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知识点,也

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但是学生往往因为没有能够自己思考和消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只学会了思维形式上的逻辑关系.

能力是知识的迁移,是知识与知识之问的组合,如果相

对孤立地按照一个一个知识点来展开教学,即便在教学中也注重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提炼,其实效经常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搭构立体的知识模块作为学习视点,引导学生寻找思维表象问题背后属于思维品质的问题, 就成为问题学习法的又一优势.

如把"价值规律"这个知识点放在"市场经济"整个知识

模块中让学生去学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调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上,充实了广告,推销,刷卡等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关于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会计教学任务设计? 论文摘要: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在会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特别是在职业技术院校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项目活动情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出发,讨论完成项目活动的方法和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会计职业教育诸多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如,过分强调会计知识的传授,忽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内容交叉重复现象严重等;另外,教学方法陈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而在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出新。在会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特点 ?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法,是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

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一种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一)综合性。职业教育要培养的能力及其学习内容具有综合性。通常以从典型的会计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教学项目为核心,按照会计工作过程的逻辑建构教学内容——它突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对教学内容重新加以整合、围绕项目或单元教学任务,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一个个具体项目、技术及其方法。这不仅涉及会计专业知识,还必然涉及跨专业知识。? (二)自主性。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从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选择方案、实现目标、反馈信息到评价成果,学生参与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做活动的主人——学生既了解总体、又清楚每个具体环节的细节;创造了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的宽松环境。学生的学习较多采用工作小组方式进行,同时创造条件、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通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的项目教学,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这便于学生发挥特长,有助于形成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与协作精神、及时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长的快乐。? (三)开放性。体现在学生围绕主题所探索的方式、方法和展示、评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策略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课堂实施策略广东省顺德区大良实验中学聂胜华一、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提出 1(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背景 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及其要求来创设问题情境,由教师或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通过学生比较独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问题教学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它通过师生探索性和求证性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是近些年来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1999——2002年,正当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的时候,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大大推动了问题教学在我国的开展。随着问题教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应用。 2、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实施的新课标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促进探究式学习的实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探究教学不仅被作为重要的理念强调,而且被列入了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中,充分体现了政治新课程改革必须实施的内容要求。问题是学习的起点、思考的动力,问题教学对于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冲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学生设置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参与意识,同时也是完成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先决条件。好的问题情景的设置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催化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的问题情景就是教师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育资源、精心创设教学环境,设计教学思路。目的是营造一种质疑、探究、讨论、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在这种问题情景中,师生创设学习环境,学生自我激发兴趣、增强感受、唤起体验、深化理解、拓展思维、触发创意、调动表现欲望,从而促进自主学习和积极的探究行动。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课堂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把学生思维迅速地导向解决问题的关键之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达到掌握知识和构建知识的目的。 1、问题情景设置的原则 第一、问题情景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设置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生活化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问题就发生在自己的周边,并能感受到用政治课中相关的知识解决周边生活问题的乐趣。 第二、问题情景层级化 1 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使之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能启发学生、培养学生能力又能充分顾及学生实际水平。 2、问题情景设置的做法 实施问题探究式教学如何创设生活化、层级化的问题情景, 第一、社会、时政热点创设

问题教学法心得体会

问题教学法心得体会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实施心得体会 一、 “情境——问题”教学法 情境问题教学学习是教师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典型情境,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解决数学问题。情境问题学习具有问题性,开放性、探究性、主动性四个基本特征。本文从心理学、认识论、数学教育理论三种不同角度探讨了情境问题学习的理论基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问题教学可采用随机进入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抛锚式教学的基本模式。 此模式的核心: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 内在联系:创设数学情境是前提, 提出数学问题是核心, 解决数学问题是目标, 应用数学知识是归宿 二.“问题教学法”教学模式 ( 教师导学:启发诱导、矫正解惑讲授 )

实施“问题教学法”教学,首先要理解“启发”的意义: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质疑”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疑——问——思——进!”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结出来的关于学习的真理,只有在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下,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启”、“发”,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启发”重点体现在“问题教学法思维”上,例如:已学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那样得到的结论可靠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方法您是怎么想到的您依据什么说….还有哪些途径都理解清楚了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你打算怎样去思考等等。在这个教学模式中,创设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情境是前提。在情境的预设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取学科情境以形成学科问题链。之后通过师生共同的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最后通过迁移练习等手段、在知识的应用中拓展升华、形成技能。 三、“问题教学法”的具体要求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英语) 探究学习是一切科学发展与新知识产生的基础,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探究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知识,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我以六年级下册“Unit 3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Section A ”一课为例,谈谈我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会学生表达自己在某一方面具备的能力并谈论自己的喜好和意愿。通过谈论让学生主要会运用以下功能句: Can you …?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二、教学设计思想 1、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发现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探究的途径来获取,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根据新旧知识的冲突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关课堂、教材中的疑惑等提出发现问题,通过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问题解决的策略。 2、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形成更多元、更自由的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的策略。小组合作、查阅、收集、搜索资料,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自然等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可能。同时教师也不再是学习的权威,彻底打破教师的权威地位,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3、体现“探究学习”与“问题解决”的互动。 探究学习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探究的价值和方向,而“问题解决”是探究学习的目标和结果,通过个体或同伴合作探究,既解决问题,又进一步提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为更好的解决下一个“问题”打好了基础。因此两者是互动的,相互促进的,本课题的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2012年第·4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29期 Apr2012 [摘要]目前,会计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知识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内容,过分地强调理论,而不注重实践方面的研究,这种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来构建的课程内容,势必不能满足当前形势下对学生综 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要求。而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效手段,所以我们主张在 会计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论文 就以目前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实用及其优势展开探讨。 [关键词]会计教学;项目教学法;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4-0118-02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张晓霞 (长乐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200) 会计专业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理论性、实 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强调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其教育内容及方式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贯采用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形成的课堂气氛是枯燥、乏味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现培养目标也是存在很大难度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充分考虑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前提下,结合学科特点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应大力提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而在会计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目前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的课程设置来进行教学,学生就是呆板地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而且也难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创新性会计人才。 2.在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 会计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但是目前在会计教学中大部分过于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不追求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态,这样既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3.实践型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会计专业教师队伍本身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普遍较差,一方面是现在的会计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刚刚走出校门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再加上当前学校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去参加社会实践,因而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是大多数院校在对本校的师资力量管理上面,对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方面重视不够,没有形成一整套完整的培养制度,在组织、管理、时间、经费上都没有可靠的保障,因此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就难以避免。 二、会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在会计教学中,由于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有利于把分散知识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应用于实践。如果在会计教学中能够正确实施的话,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会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社会对会计人员岗位的现实需求。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会计知识很难完全直接用到工作当中,又由于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势必得到广泛应用。 其次,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是新课改形式下的必然结果。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会计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学校会计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实施项目教学法有效地建立课堂与会计实际工作的联系,使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生产管理实践相结合,校内外教学与实习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将来能更出色地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对书本上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较好地解决了教与学的矛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协作精神。 (一)项目教学法的任务设计 以下是错账更正法项目任务描述: 118··

“学习共同体”课改目标及基本操作模式

“学习共同体”课改目标及基本操作模式 一、课改目标 1、总目标:培养孩子思维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孩子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设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的安全、安心、安静的“三安”教学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孩子的个性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教师真正做到教好教会,孩子真正做到学好学会。 2、教师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调控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实施共同体理念下的有效教学。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做课堂学习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全面提高孩子的核心素养。 4、课堂目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质疑,构建学会倾听、反思质疑、高效优质的“学共”课堂。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育人效果。 二、模式要求 “不被学校外部的各种动向和诱惑所迷惑,不被媒体报道所困扰,不被外部强加的课题所压迫,专心守护每位儿童的学习,探究每个教材的发展性,更多地创造与同事交流学习的机会,认认真真地组织日常的教学实践。”

每位老师都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教学的工作重点和首要任务,加强学习、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推广的基本教学模式是“三环五步目标尝试教学法”。 1、基本教学环节 基本教学环节是“三环五步”。“三环”是尝试自学、合作交流、检测反馈这3个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五步”就是是:“出示目标→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展示汇报→检测反馈”这5个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1)出示目标。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后,教师要及时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抓住授课内容的本质、提取精华,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确定后的目标要让学生读一读,明确本堂课到底要学什么知识,达到什么目标。提出的目标最多不能超过3个。 (2)尝试自学。此段是精髓,也最难掌控。需要注意的是,一要精心准备好尝试题,最好分准备题、例题、提高题三类去设计;二要放手让孩子独立自主完成。这时老师要充分相信孩子,给足空间个时间,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直到90%及以上他们能独立解答例题为止。它是展示汇报、举一反三的基础,是啃“硬骨头”,也是真正体现孩子是课堂的主人。

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索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打开新世界的钥匙。共同体的构建教学不仅是合作教学的一种体现,更是创新教学的一种尝试。在落实小学数学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入手,逐步促进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本文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与大家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构建学习共同体。 标签:学习共同体;小学数学;对策 传统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讲述,而小学生则只在座位上认真听取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即课堂教学中的“教”和“学”是分离开来的,教师和学生分别是属于不同的教育团体。但学习共同体的观念认为教师和小学生是一个共同的团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小学生应该相互交流和理解,整个课堂教学并不只是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两者应该互帮互助,共同完成整个教学计划。 学习是与未知世界的对话和相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共同体并不是学生聚集在同一个教室中,以同样的学习方式、知识水平去理解同样的知识内容。小学数学教师在建设学习共同体时,前提是尊重与认可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共同体中的个体,通过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形式,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最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学习不是从同一性中产生的,恰恰是在学生的差异,如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及方法等之中形成的。学生对解决问题所产生的不同想法,是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实施互学最好的资源。而这也与“综合与实践”的教学目的及课堂的本质相符合。从学习共同体的角度去建构课堂,就是要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之中自己应当是也必须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通过把解决问题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走上讲台,用“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这样去解决”“从题目中我发现”“除了这种解法,我还想到一种另外一种解决方法”等多样化的方式去促进师生及生与生间的对话与沟通。教师也应当在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后,采用“做一做”“剪一剪”“量一量”等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例如,在教学“周长是多少?”时,可以来让学生通过“围一围”来围出学生喜欢的图形,这也是与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相衔接。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摆一摆”,并思考:周长是多少?怎样量才最方便?这样学生就会根据已学知识及以往的测量经验去思考并进行假设,随后小组分工合作验证猜想。在这个过程中,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处在学习共同体之中的学生的经验得到了充分利用。 二、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 导语:在教学中,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 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通过情境教学专题学习,我认为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非常适用,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恰当选择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游戏情境、真实情境、虚拟情境、故事情境、模拟情境、协作情境等情境教学法应结合学生和教材有机使用。通过学习我还明白了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情境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3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氛 围中,形成一种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移情效应。

4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它能使师生之间关怀问辩、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使师生沉浸于一种丰富、和谐、温暖、纯洁、博爱的氛围之中,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体验。教师创设情境教学其目的在于: (1)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使教学具直观化、形象化,更具震撼人心的作用; (3)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等。 情景教学法意在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有机地整合到新规则中去,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和碳酸能力。 1、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兴趣。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林海筠 福州外贸职专,350004 摘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由于职专学生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处在较低层次,学习积极性不高,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改革现行教学方法,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十分必要。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职业中专学校 引言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主要表现在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但是对于现在的职业中专学生,学生素质一般不会很高,这种教学方式已无法达到教师预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课堂纪律差,知识点大部分都掌握不好。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改变现行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介绍项目教学法在现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从工业革命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变化,这不仅对传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是一项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的教育,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然而,纵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计算机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良好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些理论性课程教学内容较难,学生难以消化,职专学生素质一般不是很高,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处在较低层次,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改革现行教学方法,采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的项目教学法就十分必要。 二、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最早由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法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的概念: (一)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共同体”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聚含在一起的生活群体、组织或团体。 “学习共同体”一词最早见于1995年博耶尔(Ernest L Boyer)《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他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取自社会学的术语。其定义为“一个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共同体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其中的“交流、对话、差异,分享、合作”等中心概念解构了以“个人、客观知识”为认知方式的学习范式。在理论上为深化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方向。 (二)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学校中的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和助学者(教师、专家、辅导者和家长)构成的,以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目标——促进成员全面成长,经常在一定的支撑环境中共同学习,分享各种教育资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相互对话、交流,进行人际沟通,分享被此情感、体验和观念,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在共同活动中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习集体。学习共同体与传统教学班的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三)对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分析 1.对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学分析。学习共同体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形式的基层学习组织,是按 照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形式而加以编制的。其特性有: (1)组织目的性。它以完成共同教学任务为目的。 (2)组织系统性。组织的要素必须构成一定的结构层次。 (3)组织适应性。组织的适应性集中表现为三性:一是组活动的平衡性,权力分配和责任分工平衡。二是组织活动的协调性,经常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组织成为有序状态。三是组织活动的程序性,平时活动形成一定的格式,处理偶发事件积累起特定的反应方式。 2.对学习共同体的班级社会学分析。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社会群体,是 一个具有客观必然性的“自在之物”。现代社会的要求决定着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目标、课程、活动、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结构。 3.对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学分析。学习共同体是属于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教师按照一定的 教育目的和规律运行的“为我之物”,但又蕴涵着由“对象”转化为主体的可能性,教师必须引导其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 4.对学习共同体的教育社会心理学分析。学习共同体不仅是班级授课制的基层教育组织, 而且是与社会文化相贯通,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群体,以教学活动方式为主要特征的共同活动的主体,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它是从“自在之物”(客观存在的社会群体),通过“为我之物”(按教育目的建立的教育客体)的中介发展而成的“自为之物”(自我教育的主体)。 (四)学习共同体的本质特征 a)行为主体性。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主体, 是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 2.系统开放性。它包含在社会关系的整个体系之中,具有鲜明的社会倾向性,是一个开放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及案例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宁宝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据此,我们结合教学实践,确定了“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 基本过程:引发问题——组织探究——作出解释——运用深化 该模式实施欲体现的特点:创景激疑,独思共议,解惑识质,实践升华。 模式过程说明: 一、引发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问题才能去主动探究。引发问题,就是教师要根据要学习的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联系学生的知识水平、身边的生活实际,创设一种易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的模拟情景,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一系列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杂乱的,有的是已经学习过的,有的是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有的可能是后续学习才能解决的,教师要及时与学生共同进行梳理,提出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二、组织探究 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盛装知识的容器。外在的知识、思想、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亲历,才能内化于学生脑海之中。组织探究,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体验感悟,获取感性认识,并与身边的同伴、全班的同学及老师进行探讨交流,澄清认识。探究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见解,暂缓评价正误、优缺。 三、作出解释 “会学”是必要的,而“学会”是必须的。作出解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通过感知获取的直观认识条理化,抓住其本质属性,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融入已有认知结构中。简单地说,就是源于学生,高于学生,既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中抽象出知识的本质,又要让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分化点、生长点)。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 青山镇中心小学闫凤杰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知识源于生活,对于新知识的呈现,尽量寓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见的事,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再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语调展示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容纳个性特别的孩子,接受思维较慢和淘气犯错误的孩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体现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层次,力求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细心观察,踊跃思维,主动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

追求的意念和各种努力。 三、创设给予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课堂现实和课前预设有较大的差距,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精心创设了情境,但事与愿违,学生看到这个情境,却无法发现情境中蕴含的教师所设想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创设的情境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适合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在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课堂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数学知识的窗口。学生通过这个窗口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学王国的奥秘,从而帮助他们认识客观世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占据平等参与、民主研讨、独立思维、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VB中的应用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VB中的应用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基础差、学习习惯差等影响下,要能够对程序方面有所理解和应用,就必须具备知识融会贯通、技术过硬等能力,因而离不开中等职业中学的专业教 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本文结合教学探索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阐述了在VB中如何采 取项目教学法。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VB应用 中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出有知识、会动手,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而且在当今社会, 对现代人才的要求更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因此,中职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否则,那 种单一与滞后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会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也 要适应中职教育改革的发展,改变相应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内容也要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中等职业教育首先 要考虑的重点。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及其实际出发,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中职的 VB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指老师和学生一道共同来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 工作而共同学习的行为。 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有所改变;另一方面教学方法有所改变: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 项目教学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与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设计多种 任务,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围绕任务开展学习,参与到项目的各个环节,强调学生如何体验到实际工作的整个过程。为此在VB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结合实际,引入项目教学法, 以项目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项目的确定。作为教师,就是确定有应用价值的、切实可行的项目。 2.实施计划的制定。教师根据需求先对项目进行细分,再形成一个计划表,最后对每个小任 务所需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讲义。 3.项目实施的组织。项目的实施中作为教师要当好项目的管理者,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性、 自主性。 4.评价项目。在项目的评价中应以过程、质量等标准衡量,也可以采用教师参评、小组互评、自评等多种方式进行。 5.展示成果。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好的项目通过学生自己演示、老师和同学们欣赏,以便促 进更多的学生动起来。 三、项目教学法在VB教学中的实例应用 1.确定任务 对教师而言,项目教学法的引入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应具备 多方面的能力。比如:如何去规划项目的能力,如何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能力,如何对一个项 目进行评价等能力。第一在规划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教师一是要把握学生的个性与共性,掌 握学生的实际状况,熟悉教学目标、内容,才能制定一个与学生实际相贴近的项目任务;二 是教师将如何去划分整个项目,分成几个小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有哪些知识相互联系?在 完成这个项目中如何让学生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将模块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当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模式研究 本文主要阐述“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就如何缩小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并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等方面,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都缺乏一定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个性发展还不成熟,学习中需要有互相尊重的和谐氛围,有相对稳定的同伴陪伴,有相对稳定的沟通交流对象,有向同伴提供帮助和接受同伴帮助的需要。所以,为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个体发展,在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基础上,要在数学课堂上建立不同层次且相对稳定的“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的更大进步和团体共同发展。小学数学以“学习共同体”模式组织教学,师生建立和谐融洽的相互倾听关系,围绕同一核心问题共同交流、合作思考、互帮互助、彼此鼓励,学生潜能得以激发,利于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 二、“学习共同体”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倾听与对话的关系,为合作学习奠定基础

“听”是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倾听思考,对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或提出疑问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对话性的交流。 1、从教师的认真倾听开始。在课堂上要建立起互相倾听的关系,教师的每一次的用心倾听都是最好的示范,教师应像采撷珠宝一样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言。用耳朵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用眼睛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用心从细微之处捕捉学生的想法与变化,进而指引学生学习和情感成长。 2、指导学生倾听同伴的声音。首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接纳他人的主张,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我明白了他的方法,也就是……”、“他说的很清楚,意思是……”。其次,指导孩子们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发言大胆质疑、补充或评价。如,“听了某某同学的发言,我认为……”。 3、将学生的对话联系起来。学习能否促进学生的的生成发展,要看学习是否以对话的形式来实现。教师应认真细致地回应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以此推进其他同学的学习。比如:“同学的发言对你有什么启发?“他主要在说什么?”“你能理解他的意思吗,是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多奇妙的发现呀,谁为他评价?”…… 4、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对话的时间。同桌或小组成员互相凑近讨论问题,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而不仅仅是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 心得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学习心得 张艳梅 最近学习了李吉林老师创立的情境教学法,学习心得如下: 情境就是具体的场合、景象或境地。构成情境内容的,无论是人是物,是造化天然的,还是认为创设的,都是具体存在的,都是可以感知的对象。这些对象,或者用眼可以看到,用耳可以听到,用手可以触摸到,或者用多种感官可以同时感知到,可见形象性是情境教学的首要特征。 语文教材给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因素,为情境教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大体可以分为三类:①人物形象。“文学是人学”,教材中文学作品占了70%以上。一套语文教材犹如从古到今各种人物艺术形象的画廊,这些形象各具特点,栩栩如生。②具体形象。语文教材在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同时,展示了人们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些自然景物形象对指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观察能力,陶冶感情,净化心灵,都是大有裨益的。③事物形象。语文教材中记叙、说明、议论的文章,必然牵涉到具体的事物,这些事物构成了一种特殊的“人化自然”的形象,体现人类改造世界的无穷威力,揭示了人类文明进化的程度。这些形象对学生具有增志益智的作用,能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激励他们做创建人类文明的主人。

情境教学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教学需要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做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在情境中”。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并存,同时发挥作用,实现情知对称。语文情境教学情感性是关键。知识的传递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冷冰冰的知识、冷冰冰的思想,学生是不会接受的,即使强制接受,也是暂时的。知识的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才能达于学生的心胸。也只有饱和“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我们提倡情境教学,是在批判旧学校对学生冷酷无情的基础上,主张情感教学,归还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感情,让教学充满爱,让教学对象在爱中学习,在爱中茁壮成长,实践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爱满天下”。 情境教学又叫暗示教学。保加利亚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洛扎诺夫认为,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情境教学中的智能暗示是一种认知暗示。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与情景之间发生种种信息交流,能极大的开发人的潜力,使人茅塞顿开,产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顿悟,似有聪慧之神启开心扉,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联想的脉络疏通了,想象力张开翅膀腾飞……到了“募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情境教学,除了有条件把学生带到实体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外,如指导学生命题作文《春天在哪里》,把学生大自然中去找春、访春。因为教材中的人物、事物、景物、事件等,实在是不能一一搬

浅谈“项目化”教学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b16357129.html, 浅谈“项目化”教学法 作者:王屹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8期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理念逐渐趋于成熟,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模式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传统意义的课程已经不能适合社会的发展,不能满足职业教学的需求,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逐渐被职业院校采纳,“项目化”教学法是行动导向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设计思路,是融“教、学、做”于一体“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模式;行动导向;项目;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71-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逐渐趋于成熟,职业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职业教育不再是本科教育的压缩模式,而是采取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一、课程模式建设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样式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活动更多地表现为隐性;而学生学的活动则十分活跃,表现为自主性的学习活动。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知识的教学不再表现为系统性的、单学科的,而且要求教师、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各类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构建“项目化”课程建设,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设计思路,其内涵是围绕特定的“项目”,实现能力目标,开展融“教、学、做”于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做到“三个体现”,即教学项目体现真实工作任务,教学实施体现真实工作过程,教学环境体现真实工作场景。 二、课程项目开发 教学项目要以职业岗位工作为背景,按照认知规律要求,从感性入手,从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教学项目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既不是课本知识原理的图解,也不是从工作场所直接照搬来的真实工作。具体做法是:建立由企业技术人员、专业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教学项目,项目要实现为“三方服务”的原则,即为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服务,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为后续课程服务。课程项目要源于实际工作过程,但必须按照认识论的规律进行改造,要选择贴近企业实际工作的任务作为教学项目,还要使项目涵盖课程应涉及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可迁移的能力”。课程项目是训练能力、学习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载体。 三、课程项目选取

“学习共同体”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实操-精选文档

“学习共同体”语文课堂教学案例实操 近一年,我校积极探索语文课堂的“学习共同体”实践活动:U型排列的座位,科学分配学习协作小组,能力强弱搭配,让同伴协同更有效。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基础设计课程,打造魅力文本,让学生更自然地融入学习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课堂中,师生协同,师生、生生平等地互助互学,消除学生的不安全心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本文以《尊严》教学为例,阐述如何使课堂在安静、倾听、思考、合作、分享、求助过程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本课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理解意蕴深刻的句子,理解尊严的内涵;二是学会并灵活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学会读书。本课时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一、开门见山,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初谈“尊严”含义,出示“尊严”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那么“尊严”在本节新课中,是什么寓意呢?一起走进课文。 二、整体感知,交流预习,学会归纳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读词语。第一组:例外、款待、捶背、僵硬。

找发现。第二组:面呈菜色、枯瘦如柴、疲惫不堪、狼吞虎咽。同伴轻声交流:都是描绘人困苦生活,艰难不幸生活的词语。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同伴互助)组织规范语言,互相学习借鉴。 教师出示:关于逃难人的悲惨情境,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来一起读一读? 三、研读课文,体会尊严,领悟写法 1.课堂主问题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独立思考后同伴之间分享疑问。预设:为什么说他有尊严?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为什么只要有尊严就是富翁? 2.出示共同学习的要求 第一,个人自主研读,独立思考:默读课文,找出能看出哈默有尊严的相关语句。用“――”划出,积极思考,尝试批注,记录体会。 第二,从独立思考到四人同伴互助。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处,同伴交流,教师可适时介入点拨。 3.突破重点,品味感悟 过渡:这一群逃难的人疲惫不堪,饥饿万分,这种情况下,面对善良朴实的沃尔逊人拿来的食物,哈默的表现是什么? 学生借助同伴的力量轻声交流。教师借助学生的回答,巧妙引领到外貌和语言对话上。 (1)预设1:外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