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肝胆胰腺CT
- 格式:ppt
- 大小:18.61 MB
- 文档页数:78
医学影像学上腹部CT概述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用于诊断上腹部疾病的医学影像技术。
上腹部包括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因此上腹部CT扫描对于这些器官的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上腹部CT扫描的技术、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技术上腹部CT扫描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腹部进行断层扫描。
在扫描过程中,患者需要平躺在检查床上,技师将患者送入CT室,并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扫描。
扫描时,X射线会穿过患者的身体,并在计算机中形成图像。
通过断层扫描,可以获得患者腹部各个器官的清晰图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疾病。
适应症上腹部CT扫描主要用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如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等。
具体适应症包括:1、肝脏疾病:如肝癌、肝脓肿、脂肪肝等;2、胆囊疾病:如胆囊结石、胆囊炎等;3、胰腺疾病:如胰腺炎、胰腺癌等;4、脾脏疾病:如脾脏肿大、脾脏肿瘤等;5、肾脏疾病:如肾结石、肾癌等;6、其他疾病:如腹腔淋巴结肿大、腹水等。
禁忌症上腹部CT扫描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以下人群不宜进行此项检查: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等患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4、过敏体质或哮喘等过敏症状者。
注意事项在进行上腹部CT扫描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按照医生要求进行空腹或饮食控制;2、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避免穿着带有金属饰品或口袋的衣物;3、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4、了解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安全性,避免不必要的担忧。
结论上腹部CT扫描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对于诊断上腹部器官的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检查前,患者需要了解适应症和禁忌症,注意饮食控制和穿着要求。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配合技师进行扫描,保持身体静止不动。
通过上腹部CT扫描,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有力支持。
腹部CT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
它通过高精度的CT扫描仪,能够提供腹部内脏器官的详细图像,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各种腹部疾病。
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常见疾病CT诊断价值!正常肝脏,胆囊,胰腺,脾脏报告时应注意描述:1.肝脏大小,形态,肝脏各叶比例及肝脏改变,肝门结构及肝内血管,肝内外胆管改变,肝内各结构密度及强化程度,类型和方式,胆囊大小,形态,密度及胆囊壁改变和增强后表现,肝周结构包括血管和淋巴结的改变;2.脾脏形态,大小,数目和位置,脾脏密度改变,强化后表现及强化程度和类型,脾脏血管改变;3.胰腺大小,形态大小,边缘,位置改变,胰管是否显示,增粗,胆总管表现,胰腺有无病变及其密度及强化表现,胰腺周围脂肪改变,渗出,积液,胰腺周血管改变,增强后表现,胰腺周围淋巴结改变;4.同时注意所显示其余结构有无异常。
肝脏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是由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简称肝癌,我国是世界上高发地区之一,每年约10万人死于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发现时多进入晚期,广泛应用血中甲胎蛋白测定和影象检查可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肝癌主要来源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癌(HCC),来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胆管细胞癌和同时包括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混合型肝癌三种类型。
肝癌的大体病理分类沿用Eggel分类,分成三个类型:1.结节型,最常见,占全部HCC的64.4%,多起源于肝硬化结节,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边界清楚,可见包膜,2.巨块型,占23%,肿块≥10cm,边界不清,常侵犯门脉形成癌栓,以及在肝内转移;3.弥漫性,最少,占12.4%。
弥漫分布的小结节遍部整个叶,段甚至全肝。
此型最易形成门脉癌栓。
肝硬化的程度也最重,另外,单个瘤结节直径或2个相临的瘤结节直径之和≤3cm的HCC,又称为小肝癌,镜下一般分化较,对肝脏结构的破坏轻微,早期发现并治疗,预后较好。
肝癌在CT上通常表现为稍低到中等低密度肿块,合并有各种肝硬化的表现,如肝叶比例失调,肝脏体积缩小,肝裂与肝门增宽,肝表面及实质内结节样改变,脾脏大以及门脉高压的各种征象,一般认为,平扫时肝表面的不规则隆起,肿瘤内镶嵌样表现以及肿瘤周低密度环影是肝癌较具特异性的表现,增强后肝癌呈不均匀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