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第九章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51
《中央银行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概述1、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最高的金融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金融监管等,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金融机构乃至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2、中央银行制度:一国银行的结构以及各家银行之间业务职能的划分形式3、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并使其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4、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5、准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地区)不设通常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6、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第二章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1、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于垄断货币发行权、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2、银行的银行:指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以及特定的政府部门3、政府的银行: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4、最后贷款人:指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终贷款人”的角色,这可以避免发生金融恐慌5、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第三章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1、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2、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3、存款准备金制度: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课程名称:CUR316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Central bank and Financial Supervision课程性质:本学院金融学专业必修,金融工程专业选修。
学分课时:2学分,36课时主讲教师:何丽芬副教授、范言慧讲师所属院系:金融学院电话:64495059,E-mail:sunhelf@教学对象:金融学院2004级的学生考核方式:平时测验(或作业成绩、讨论成绩),上交要求的作业、课程讨论论文或小测验;期末考试,闭卷考试,笔试。
其中平时成绩占30%,考勤成绩占10%,期末考试占60%出勤要求:学生缺勤不得多于总课时的四分之一。
教师可以根据考勤情况决定学生是否可以参加考试、是否扣分。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经济学和管理学门类特别是金融学专业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的专业课,先修课程应该包括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等。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中央银行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第三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第四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中央银行与金融稳定。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央银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熟悉中央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掌握中央银行如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掌握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的理论和方法,从宏观上理解中央银行的运作原理及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本课程的教材是何丽芬主编的《中央银行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参考教材主要有王广谦主编的《中央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陈学彬主编的《中央银行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童适平主编的《中央银行学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等,吴军、张贵乐主编的《中央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盛慕杰主编的《中央银行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89)。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高频考点1: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在国家金融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代表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管,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一个国家的最高货币金融管理机构。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1.发行的银行
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具有货币发行的特权、独占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具有以下基本职责。
(1)经理或代理国库,即经办或代理政府的财政预算收支,充当政府的出纳。
(2)代理政府金融事务。
如代理国债发行及到期国债的还本付息等。
(3)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进行金融事务的协调、磋商等。
(4)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各种资料、数据和方案。
(5)为政府提供资金融通,以弥补政府在特定时间内的收支差额。
(6)作为国家的最高金融管理机构,执行相关金融行政管理职能。
(7)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3.银行的银行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
(3)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4)组织外汇头寸抛补业务。
4.管理金融的银行
(1)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在稳定货币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
(2)拟定、制定和颁布各种金融法规、金融业务规章。
(3)管理境内金融市场。
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目录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 (1)第三节:金融监管概述 (1)一、金融监管的含义 (1)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6个) (1)三、金融监管的理论 (2)四、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演进 (3)第四节:金融监管的框架和内容 (4)一、银行业监管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 (4)二、证券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14)三、保险业监管的主要内容 (18)第三节:金融监管概述一、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制定市场准入、风险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标准,对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实施有效约束,确保金融机构和金融体系安全稳健运行的行为。
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6个)①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②依法监管原则。
③外部监管与自律并重原则。
④安全稳健与经营效率结合原则。
⑤适度竞争原则。
⑥统一性原则。
指金融监管要做到使微观金融和宏观金融相统一,以及国内金融和国际金融相统一。
三、金融监管的理论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是管制理论。
(1)公共利益论【产生背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
【具体内容】①自由的市场机制不能带来资源的最优配置,甚至由于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和不对称信息的存在,将导致自由市场的破产。
②政府代表公共利益。
③因此需要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介入经济过程,通过实施管制以纠正市场缺陷,避免市场破产。
(2)特殊利益论特殊利益论认为政府管制为被管制者留下了“猫鼠追逐”的余地,从而仅仅保护主宰了管制机关的一个或几个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对整个社会并无助益。
政府在实施管制的过程中为特殊利益集团所“俘虏”了。
(3)社会选择论管制制度作为产品,同样存在供给和需求的问题,但其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则只能由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来供给和安排,各种利益主体则是管制制度的需求者。
管制者并不只是被动地反映任何利益集团对管制的需求,它应该坚持独立性,努力通过实现自己的目标来促进一般社会福利。
【2016·单选】在金融市场失灵条件下,市场机制不能带来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需要政府进行金融监管,这种观点符合()。
第九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学习要求: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基本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掌握:(1)中央银行及其职能;(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3)金融监管基础。
重点:①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操作;②运用相关知识分析美国金融危机。
一、中央银行(一)中央银行的起源经济发展,商业银行经营中出现诸多问题:(1)银行券发行问题银行券的分散发行,由于各商业银行在信用级别、经营范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导致银行券流通中的混乱,需要统一银行券的发行;(2)票据的交换和清算问题银行业务发展,银行间资金往来越来越频繁,从降低清算成本、提高清算质量的角度来看,需要有一个票据交换和清算的中心;(3)最后贷款人问题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贷款难以收回导致的兑现问题,过度放贷导致的流动性问题等。
客观上需要有一个机构集中保管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并对商业银行提供最后的贷款支持;(4)金融监管问题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过度竞争,导致银行利润空间缩小,银行经营困难,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需要对银行经营进行监管。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稳定币值。
2.银行的银行(1)中央银行统一保管银行存款准备金;(2)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3)主持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4)主持外汇头寸的抛补业务。
3.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2)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事务;(3)充当政府金融政策顾问;(4)特殊情况下的政府融资事务。
4.管理金融的银行中央银行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对一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实行依法管理。
(三)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和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1.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1)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2)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3)资产流动性高(4)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