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超长构筑物无缝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通过工程实例,从外加剂、配合比、加强带、预应力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化施工的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在施工中采取的主要质量控制措施。
标签:构筑物;超长结构;加强带;施工技术1 引言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中小城市开始新一轮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建设。
污水处理厂中的核心建筑是氧化沟和二沉池,均为盛水构筑物,由于其是集中盛放及处理污水的容器,对其抗渗抗漏的要求更高。
但这种盛水构筑物本身容积较大,又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经常出现超长结构,比如氧化沟、生化池往往长达100~200m、宽50~100m,容易产生收缩裂缝,对抗渗漏不利。
如何解决这种矛盾,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根据《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要求,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的矩形构筑物伸缩缝间距在地下室或有保温措施的条件下最大不得大于30m(详见表1),而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构筑物工程量较大,且在池体施工后必须做完闭水试验方可回填,此间的间隔时间往往会长达二个月之长,按照目前研究的结果,混凝土在二个月后自身塑性收缩基本完成,部分构筑物会出现收缩裂缝,因此污水处理厂内盛水构筑物应按露天条件设计,即伸缩缝间最大间距不得大于20m。
2 超长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在众多的盛水构筑物中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混凝土构筑物有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是相对的。
结构裂缝分为两大类:荷载引起的裂缝及变形引起的裂缝。
本文主要分析变形引起的裂缝。
导致变形裂缝产生的因素主要是温度、湿度,具体为,温度:水化热、气温、生产热、太阳辐射等;湿度:自收缩、失水干缩、碳化收缩、塑性收缩等。
3 超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措施当池体等构筑物超长时,规范要求设置能够释放变形的伸缩缝,在污水处理厂工程的设计中,往往采用以下四种措施解决混凝土温度、湿度变化而形成的收缩裂缝。
3.1 在构筑物中设置永久收缩缝按现行设计规范,将一个构筑物(如水池)按要求分成两段或多段,每段长度限制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如20m或30m之内)。
超长结构膨胀加强带连续无缝施工方案前言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超长结构膨胀加强带连续无缝施工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程领域。
本文将讨论这一工程方案的关键内容,并提出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背景超长结构通常指超过一定长度或高度的建筑结构,这种结构在工程上需要特殊设计和施工以确保稳定性和安全。
膨胀加强带是用来加固结构的一种常见方法,它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
然而,在超长结构中使用膨胀加强带需要更多的注意和技术支持,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方案第一步:调查和设计在开始任何施工工作之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设计工作。
这包括了解结构的材料、强度、架构等信息,以便确定使用何种膨胀加强带和施工方法。
第二步:材料准备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准备好所有需要的材料,包括膨胀加强带、固定设备、工具等。
所有材料必须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施工质量。
第三步:施工准备在实际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现场、设置施工区域、确认安全措施等。
同时,需要保证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
第四步:施工过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操作,确保膨胀加强带的正确安装和固定。
在超长结构中,通常需要连续无缝施工,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保持高效率和一致性。
第五步:验收和监测在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和监测工作,以确保膨胀加强带的有效性和结构的稳定性。
同时,需要建立定期监测机制,以确保结构长期使用中的安全。
结论超长结构膨胀加强带连续无缝施工是一个复杂且关键的工程任务,需要结合专业知识、严谨施工和有效监测来保证工程质量。
通过本文提出的施工方案,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挑战,并确保超长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标准jgjt492-2023文章标题:探讨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标准JGJ/T 492-2023在建筑工程领域,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桥梁和其他工程需要采用超长混凝土结构。
而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标准JGJ/T492-2023的发布,更是让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大大提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标准JGJ/T 492-2023,以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标准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1. JGJ/T 492-2023的背景和意义作为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标准,JGJ/T 492-2023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得到了提升。
这一标准的制定不仅对于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为了满足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需求、推动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JGJ/T 492-2023的内容概述JGJ/T 492-2023主要包括了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原则、技术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内容。
其中,施工原则部分着重规定了施工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技术要求部分则对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了超长结构的设计、施工设备及工艺、施工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材料选择和施工工艺部分也对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和具体工艺进行了要求和指导。
3. JGJ/T 492-2023与实际应用JGJ/T 492-2023的制定是为了提高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工程安全。
然而,实际应用中,仍然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现场环境和实际条件,合理调整施工方案,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确保JGJ/T 492-2023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JGJ/T 492-2023的深入探讨,我们对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标准规范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标准规范引言:超长混凝土结构是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
其特点是结构长度远远超过传统的混凝土结构,需要更高的施工技术和更严格的施工标准规范来确保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标准规范,以及对该标准规范的理解和观点。
一、评估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标准规范在评估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标准规范时,应综合考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
深度指的是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的深入了解,广度则涉及到适用范围和实际应用的广度。
评估施工标准规范的有效性,需要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相对复杂,需要在浇筑过程中保持连续性和无缝性。
施工标准规范应包含特定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例如使用特殊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设备和浇筑技术等。
2. 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施工标准规范应明确超长混凝土结构所需的材料特性和质量要求,并确保供应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施工接缝和连接方式:由于超长混凝土结构的长度远远超出传统结构的尺寸,施工接缝和连接方式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标准规范应提供可行的接缝和连接方式,以确保结构的连续性和强度。
4. 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超长混凝土结构通常承受较大的力学负荷和环境影响,因此安全性和耐久性要求尤为重要。
施工标准规范应包含相关的安全和耐久性要求,以确保超长混凝土结构的长期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探讨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标准规范为了更好地理解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标准规范,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该主题。
1. 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概述我们将简要介绍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超长混凝土结构通常用于桥梁、高楼等建筑物中,其长度远超过传统结构。
这些结构需要特殊施工技术和工艺来确保其连续性和无缝性。
2. 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
超宽、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工法一、前言超宽、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工法是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
这一工法的研究和应用,旨在解决长跨度结构的施工难题,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时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快速高效: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和采用先进的机具设备,可以显著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相比传统施工工艺,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2. 结构无缝:采用特殊的拼接方式和先进的浇筑技术,可以实现结构的无缝连接,增强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3. 施工质量高: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手段,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工艺原理和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成功性。
4. 环保可持续:该工法采用了新型的材料和施工工艺,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适应范围超宽、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工法适用于各类建筑和工程领域,尤其适用于大型桥梁、高层建筑和长跨度结构的施工。
它可以满足不同项目的需求,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四、工艺原理超宽、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工法的核心是通过合理设计的施工工艺和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实现结构的无缝拼接。
该工法依靠以下原理和实践经验:1. 采用预制构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和确保结构无缝连接,可以采用预制构件,并通过精确的加工和拼装方式,实现结构的一体化。
2. 优化浇筑工艺:通过优化浇筑顺序、采用适当的浇筑方法和使用高性能混凝土,确保结构浇筑过程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3. 合理的拼接方式:采用特殊的拼接方式,如榫卯连接、机械连接等,可以实现结构的无缝连接,提高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1. 确定施工计划和工序: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确定施工计划和工序,并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
2. 准备工地和设备:清理施工现场,搭建施工场地和安装必要的设备。
结构工程中的超长钢筋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1 工程实例此次建筑工程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包括地下室一层,建筑地基根底尺寸最长为139.9m,最宽为56.1m,地下室底板厚为400mm,地下室底板及侧壁的混凝土采用C35,抗渗等级为P8。
2 地下室施工技术难点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和侧墙中的混凝土均为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求较高,除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外,还存在裂缝控制及结构自防水问题。
如何控制水泥水化过程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和混凝土干缩应力的共同作用,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破坏结构防水封闭性及耐久性,将成为技术控制的关键。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规定,现浇钢筋混凝土伸缩缝的最大间距为20m~30m,后浇带处混凝土40d~60d后再浇筑,后浇缝的留置、清理、支模等工序繁多,时间跨度长,施工本钱高,且难以保证混凝土整体质量,处理不好易成为渗漏的隐患。
大量工程实践证明,留缝并不能较好地解决混凝土构造物的开裂问题。
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普遍存在,应采取合理措施,有效防止混凝土自身体积变形等因素造成的结构开裂,提高构筑物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3 后浇带施工和使用膨胀加强带连续施工综合效益比照分析现对使用后浇带施工和使用膨胀加强带连续施工两种方法的综合效益进行比照分析:3.1 设置后浇带的弊端第一,影响工程质量。
后浇带的浇筑,至少要历经6周以上,有时甚至是直至结构封顶后。
在这样长的时间里,后浇带将不可防止地落进各种垃圾杂物,钢筋易出现锈蚀。
第二,施工进度延长。
按照标准规定,后浇带至少需42天以后,才能用膨胀混凝土回填。
第三,工艺繁杂。
后浇带贯穿于整个地下、地上结构,所到之处遇梁断梁,遇板断板,给施工带来很多不便,模板支撑、处理工艺繁琐。
第四,增加水费。
后浇带不封闭,地下室降水就不能停止,增加大量的降水费用。
第五,新老混凝土结合。
后浇带混凝土与先浇混凝土间隔数月,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非常薄弱,一旦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平安性。
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摘要:介绍超常结构施工的基本原理,通过工程实例介绍超常结构采用膨胀加强带替代加强带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为防止混凝土受温度应力和干缩应力而引起开裂,施工中通长采用设置后浇带的方法加以处理。
一般每30~40m设一道后浇带,等40~50天后再浇筑膨胀混凝土。
这种常规的后浇带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时间长,质量不易保证。
在该工程施工中,利用江苏博特公司生产的JM-Ⅲ外加剂,采用膨胀加强带代替后浇带,实现了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为类似工程积累了经验。
1、工程概况苏州某工程位于苏州市旺墩路与钟原路交界处,靠近圆融时代广场南面,本工程总用地面积为30257m2,总建筑面积为294854.18 m2,地下室筏板面积约28000平方,地下4层、地上裙房4层,两栋公寓楼28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一栋办公楼33层,为筒体结构。
裙房建筑高22.4m,公寓塔楼高99.9m,办公塔楼高147.25米,地上计容建筑面积为196598.18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98256平方米,首层建筑面积为16789.15m。
在地下室结构施工期间处于冬季,属于冬季施工,需加强表面覆盖养护工作。
另外地下室筏板面积比较大,为了很好的控制裂缝,除在三栋塔楼与裙房筏板带设置三条沉降后浇带以外,在三栋塔楼的筏板区域各设置了一条膨胀加强带来控制裂缝,为了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中利用JM-PCA混凝土补偿收缩的原理,采用膨胀加强带替代后浇带,178.0m的超长结构通过设置膨胀加强带解决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
2、技术措施2.1利用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原理,控制裂缝出现无缝设计的思路是“抗放结合,以抗为主”的原则。
JM-Ⅲ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在钢筋和邻位约束下,钢筋受拉,而混凝土受压,当钢筋拉应力与混凝土压应力平衡时:则:Ac·σc=As·Es·ε2设:μ=As/Ac,则σc=μ.Es.ε2 (1)式中σc—混凝土预压应力(Mpa),As—钢筋截面积,μ—配筋率(%),Ac—混凝土截面积,Es—钢筋弹性模量(Mpa),ε2—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
一种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施工工法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技术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工艺,使得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不存在明显的接缝或缝隙,达到无缝连接的效果。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一种常见的无缝施工工法是采用模板滑移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超长梁、板和墙体等结构的施工。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1.模板设计和制造。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制定模板的尺寸、形状和支撑结构。
模板材料可以采用钢板、聚酯纤维板等。
在模板表面涂覆脱模剂,以便在混凝土浇筑后容易拆模。
2.模板安装。
将制作好的模板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模板的水平和垂直度,确保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尺寸的精确性。
3.浇筑混凝土。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并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充实度,避免出现空隙和缺陷。
4.模板滑移。
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进行模板的滑移操作。
滑移操作可以采用液压或机械的方式,将模板沿着预先设计好的滑移轨道移动。
在滑移过程中,需要控制滑移速度和模板的水平度,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能。
5.拆模和后处理。
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可以进行模板的拆模操作。
拆模过程中,需要注意模板的保护,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害。
拆模后,可以进行表面处理和修整,以提高结构的美观和耐久性。
采用模板滑移技术进行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可以有效减少结构的接缝和缺陷,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
同时,这种施工工法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人力和材料的浪费。
因此,这种无缝施工技术在超长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种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施工工法一种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施工工法一、前言超长混凝土结构是指长度超过一定限度的混凝土结构,由于其特殊的长度和重量特点,常常面临着施工上的挑战。
为了克服传统施工方法中常见的接缝问题和工艺难题,发展了一种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施工工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工法的特点、适应范围、工艺原理、施工工艺、劳动组织、机具设备、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经济技术分析以及工程实例。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无缝连接技术,消除了传统接缝施工中的接头裂缝和强度降低的问题。
通过特殊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保证了超长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各类超长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比如高速公路桥梁、大型水利工程、超高层建筑等。
无论是梁、柱还是板的施工都可以采用该工法进行无缝施工。
四、工艺原理该工法的工艺原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实现:1. 采用特殊的接缝材料和连接技术,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2. 通过预制模块化的施工方式,减少施工接缝的数量和长度。
3.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五、施工工艺1. 将施工现场清理干净,进行基础施工和防水处理。
2.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预制模块化构件的制作,包括梁、柱和板等。
3. 将预制模块化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使用特殊的吊装设备进行安装。
4. 采用无缝连接技术将各个构件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结构。
5. 对连接部位进行抹灰处理和防水处理,确保结构的密封性和耐久性。
6. 进行结构的验收和质量检测,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组织好各个施工班组之间的协作,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
同时,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他们的施工技能和操作水平。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所需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吊装设备、模板支架、输送设备和施工工具等。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标准》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超长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日益广泛。
由于混凝土自身的收缩特性,若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施工,很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
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的必要性超长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常常遇到,如大型厂房、仓库、商场、停车场等建筑物的楼板、墙体等部位。
混凝土的收缩是导致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超长结构由于长度较大,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更容易产生裂缝。
裂缝的出现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外观美观,还可能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防水性能和耐久性,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通过采取无缝施工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裂缝的产生,提高结构的整体质量和可靠性。
二、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的技术要求(一)原材料的选择1. 水泥应选用强度等级较高、收缩较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 骨料骨料的级配应合理,含泥量和杂质含量应符合要求。
粗骨料宜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碎石,细骨料宜选用中砂。
3. 外加剂根据工程需要,可以选用减水剂、膨胀剂等外加剂。
减水剂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膨胀剂可以在混凝土中产生一定的膨胀应力,补偿混凝土的收缩,减少裂缝的产生。
(二)配合比设计1. 确定合理的水灰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骨料的性质和外加剂的性能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合适的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和收缩性能。
2. 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根据施工工艺和施工条件进行合理控制。
一般情况下,楼板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 140~160mm,墙体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 160~180mm。
过大的坍落度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增大,容易产生裂缝;过小的坍落度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3. 确定混凝土的膨胀率膨胀剂的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设计强度、收缩变形要求和膨胀剂的性能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探讨摘要:本文作者采用了超长无缝混凝土结构施工,通过现场的实践及相关经验,探讨总结出一些对该施工技术的经验及施工要点,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经验。
关键词:超长无缝施工要点施工技术一、工程概况1.1某工程地下室呈l状,平面最大尺寸为197.4×44.5、264.95×72米,地下两层。
主体建筑平面分为a、b、c三个区,各分区之间通过抗震缝把主体结构分成各自独立的结构单元。
地下室由于建筑功能的需要为一个整体。
本工程采用钻孔砼灌注桩,桩底后压浆施工工艺,基础由底板、承台和灌注桩组成;本工程地下两层,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最近几年最高水位自然地面以下1.5m。
1.2 该工程结构属于大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除必须满足强度、刚度、整体性和耐久性外,还存在裂缝控制和防水问题。
所以,如何控制因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温度应力及水份蒸发产生的干缩应力导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将成为施工技术的关键。
二、本工程需要的技术难点2.1 地下室结构自防水针对结构自防水为主,外防水为辅的防水新概念,对钢筋混凝土抗裂提出更高要求。
为了保证该工程地下防水质量,采用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zy补偿收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技术,确保地下室不裂不渗。
2.2 超长无缝施工该工程属于超长结构,按规范要求每隔30~40m需留一条后浇带,40~60天后再浇筑混凝土,这样就会延长工期,而且后浇带的凿毛、清理、灌缝非常麻烦,处理不好常常会成为渗漏的隐患,再则留置后浇带也会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
混凝土开裂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两类:变形引起的裂缝和受力引起的裂缝。
据国内外的调查资料,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开裂,由变形变化引起的开裂约占总数的80%以上,由荷载引起的裂缝不足20%。
在变形引起的开裂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和地基变形。
三、针对开裂不同成因采取的技术措施3.1 对混凝土收缩引起裂缝的措施3.1.1 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即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比例的膨胀剂。
超长混凝土结构无缝施工技术一、主要技术内容在后浇带中或膨胀加强带中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实现现浇结构连续施工,不留施工缝或后浇带;另一方面,通过这一技术,可以把后浇带直接设置为膨胀加强带,实现混凝土连续无缝施工。
从而消除了后浇带在工期、质量、安全、环境、成本等方面产生的种种弊端。
通过测试配筋率已定的混凝土结构试件的限制膨胀率,计算确定补偿收缩混凝土中膨胀剂的最佳掺量,让膨胀剂产生的压应力平衡混凝土结构产生的拉应力。
提高补偿收缩掘凝土与配筋率已定的结构的适应性、可靠性、匹配性,真正实现无缝连续施工,从根本上消除了结构有害裂缝。
质量可靠,效果好:把混凝土结构的后浇带(除沉降后浇带外)设计为膨胀加强带,结构整体抗震好、整体受力好;结构抗裂、防水好;可实现无裂缝施工、无伸缩缝、甚至达到无施工缝施工。
操作简便:后浇带内容易进入建筑垃圾、特别是地下室泥浆伴随雨水易流入,难以清理;后浇带还需凿毛处理;后浇带的模板及支架需长久支撑或二次搭拆;后浇带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覆盖。
采用膨胀加强带简化了施工工艺,实现一次性支模和浇灌混凝土,不需清理垃圾,不需凿毛处理。
二、技术指标后浇带以“抗放兼施,以抗为主”的设计原则,而膨胀加强带以“抗放兼施,以抗为主”为设计原则。
基于限制膨胀率互相关的补偿收缩棍凝土关键技术,在收缩应力集中、预设后浇带的位置用膨胀加强带取代后浇带。
在混凝士结构中,因为钢筋和邻位的约束,膨胀剂产生预压应力能够平衡水泥等胶凝材料收缩变形时产生的拉应力。
膨胀加强带就像缓冲地带,既平衡了结构内应力、消除了结构有害裂缝,又消除了后浇带造成的诸多弊端。
根据混凝土结构的限制膨胀率确定膨胀加带内外侧膨胀剂的最佳掺量、通常带内的掺量比带外要高二到三个百分点。
膨胀加强带的板钢筋(或墙钢筋)配筋率比两侧板的钢筋增加约0.5倍,并伸入两侧约1m,带内砼强度等级比带外混凝土高一等级;在膨胀加强带两侧采用双层钢筋网片既能进行带内外混凝土隔离施工,又不影响带内外混凝土的无缝结合。
建筑物超长结构无缝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国家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与之有关的超长结构构筑物的裂缝的控制越来越重要,因而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在混凝土收缩裂缝、结构自防水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中明确了膨胀剂类型产品配制补偿收缩砼可实现结构自防水,最适宜于长期处于潮湿状态且温差变化不大的地下室和水工构筑物等结构。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明确了以膨胀加强带和后浇膨胀加强带来代替临时性伸缩缝或后浇带(不包括沉降性质的伸缩缝或后浇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在设计上是可行的,在施工中是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超长;建筑物;混凝土;无缝;施工
1.超长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
1.1 在众多的混凝土建筑物中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裂缝,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
可以说混凝土有裂缝是绝对的,无裂缝是相对的。
1.2 结构裂缝分为两大类:荷载引起的裂缝及变形引起的裂缝。
在构筑物中主要是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这种变形作用包括温度、湿度、地基变形。
1.3 一般情况构筑物的地基目前设计均做过处理,地基变形引起的裂缝出现的几率也较小。
所以主要是因为温度、湿度引起的变形而造成构筑物出现裂缝。
具体表现为,温度:水化热、气温、生
产热、太阳辐射等;湿度:自生收缩、失水干缩、碳化收缩、塑性收缩等。
2.超长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措施
综上所述,当混凝土构筑物超长时,规范要求设置能够释放变形的伸缩缝,在建筑工程的设计中,往往采用如下四种设计措施解决混凝土温度、湿度变化而形成的收缩裂缝。
2.1 在构筑物中设置永久收缩缝
按现行设计规范,将一个整体构筑物按要求分成两段或多段,每段长度限制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如20m或30m之内)。
伸缩处钢筋断开,用橡胶止水带连接,施工完后用聚硫密封胶等材料填塞。
这种方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或者和别的方法结合使用,但该方法在施工均需要十分小心,否则容易造成橡胶止水带破裂,从而造成连接缝处的渗漏,形成一个薄弱环节。
2.2 在构筑物中设置后浇带
每隔20-30m左右设一条后浇带,后浇带宽度为800mm~1000mm,后浇带内的混凝土待两侧浇筑完后二个月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回填。
后浇带只能解决混凝土在施工期间的收缩问题,并不能解决季节温湿差所产生的温度应力问题。
尤其对于暴露在地上的薄壁结构,随着时间的延续,后浇带也很难保证池体混凝土不发生开裂渗水。
2.3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技术
此方法一般采用在圆形薄壁混凝土构筑物中,通过张拉后预应力筋回弹挤压,使混凝土截面受对内压力,以全部抵消收缩变形作用
产生的拉应力,使结构基本或完全处于受压状态。
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相比,预应力混凝土提高了结构的抗裂度和钢度,增加结构的耐久性,同时还能充分发挥高强度混凝土和高强钢材性能,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其特点还具有调整结构内力和减少甚至取消大面积工程伸缩缝,防止开裂的技术特点。
此种方法是圆形薄壁混凝土构筑物消除裂缝最好、最彻底的方法,值得推广。
3.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施工
3.1.基本原理
膨胀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在钢筋和邻位约束下,钢筋受拉,而混凝土受压,当钢筋拉应力与混凝土压应力平衡时,则:ac·σc=as·es·ε 2
设:μ=as/ac,
则σc=μ·es·ε 2 (1)
式中σc—混凝土预压应力(mpa),as—钢筋截面积,μ—配筋率(%),ac—混凝土截面积,es—钢筋弹性模量(mpa),ε2—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
由(1)式可见,σc与ε2成正比例关系,而限制膨胀率ε2随外加剂的掺量增加而增加,所以,通过调整外加剂的掺量,可使混凝土获得0.2~0.7mpa的预压应力,根据水平法向力σx分布曲线,设想在应力大的地方施加较大的膨胀应力σc,而在两侧施加较小的膨胀应力,全面地补偿结构的收缩应力,控制有序裂缝的出现。
3.2 外加剂特性
由河北同邦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tb-csa混凝土抗裂防水剂是由多种有机和无机组分配制而成的刚性抗裂防水材料,其中不仅含有高效膨胀组分,而且配有塑性膨胀组分、防渗减缩组分,成功地将塑性膨胀、硬化后的膨胀与减缩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防水抗裂的双重目的。
主要功能:掺量:8-10%(胶凝材料总和,可等量代替水泥);7天水养限制膨胀率:≧0.028%;抗渗等级:可达到p12以上;抗冻等级:≧d200;抗压强度比:28天抗压强度比:100-120%;可节约水泥10%左右;凝结时间:同基准混凝土,可降低水化热峰值。
3.3 工程实例
六郎庄新村工程地点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总建筑面积
41.06万m2,共26栋高层住宅,地下车库两层,地下车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尺寸为243*114米,地下两层的底板、顶板梁混凝土等级为c 30p8,外墙和框架柱混凝土等级为c 35p8。
由于其为超长混凝土结构,设计采用混凝土材料用微膨胀混凝土,内掺tb-csa抗裂防水剂,要求限制膨胀率控制在0.03%。
在此基础上设计又采用了加强带补偿收缩,在普通部位混凝土掺加tb-csa
的基础上加大掺量,并且要求限制膨胀率控制在0.04%。
加强带位置设置如下:
底板:在设计长度方向上、纵向(d~m)区域(6)~(7)、(11)~(12)、(16)~(17)和(21)~(22)轴间各设置一条膨胀加强带;在设计长度方向上、纵向(r~y)区域(5)~(6)、(10)~
(11)、(15)~(16)、(20)~(21)和(25)~(26)轴间各设置一条膨胀加强带。
22号楼区域的(2)~(3)轴间设一条膨胀加强带,在14号楼区域的(16)~(17)和(13)~(14)轴间设一条膨胀加强带,在5号楼区域的(27)~(28)轴间设一条膨胀加强带。
在6号楼区域的m~s轴间设一条膨胀加强带,在13号楼区域的(14)~(15)和(18)~(19)轴间各设一条膨胀加强带,在23号楼区域的(5)~(6)轴间设一条膨胀加强带。
在24号楼区域的5~6轴间设一条膨胀加强带,在12号楼区域的16~17轴间设一条膨胀加强带。
在23号楼和13号楼之间设置两条膨胀加强带,在13号楼和6号楼之间设置一条膨胀加强带,在k~n区域间的27~28轴间设置一条膨胀加强带。
在23号、13号、6号楼的周围设置沉降后浇带,在22、14、5、24、12号楼的一侧设置沉降后浇带。
膨胀加强带宽度均为2000mm,沉降后浇带的宽度为800mm.。
施工时,先浇筑带外侧用小膨胀量混凝土(掺tb-csa 8%,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浇筑到膨胀加强带时改用大膨胀量混凝土(掺
tb-csa 12%,,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进行浇筑,然后继续用小膨胀量混凝土浇筑加强带另一侧,实现连续浇筑;后浇膨胀加强带混凝土待两侧带外砼浇筑完7天后用大膨胀量砼进行浇筑。
3.4 侧墙、楼板:在与底板膨胀加强带相对应位置均设置成后浇膨胀加强带;施工时先用小膨胀量混凝土浇筑带的两侧,后浇膨胀加强带待两侧砼浇筑完7天后用大膨胀量砼进行浇筑。
4.结语
砼结构的裂缝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材料、设计和施工等各个方面。
在材料方面,关键措施是在满足结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掺加tb-csa、缓凝高效减水剂及活性混合材(粉煤灰等)最大限度地降低水泥用量,延缓砼的凝结时间,推迟砼水化热峰值,使砼在开始降温时,其抗拉强度得到足够的增长。
要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部位,合理确定水泥品种、tb-csa的掺量,配制出膨胀能大、补偿收缩性能好、施工容易、强度有保证、科学合理的膨胀砼。
在施工时,针对工程特点和膨胀砼的特性,采取合理的浇筑、振捣、养护等措施,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