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74.88 KB
- 文档页数:2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析摘要:工程建设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居民的生活安定是紧密联系的。
本文针对以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为基点,从工程施工的特点及现状、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方面论述其施工技术及具体防护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一、工程施工的特点及现状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特别是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的城市建设,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花样和现代化特色。
随着居民和商业区的不断增加,高层建筑逐年受到广大设计者的青睐。
但是建筑施工并不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对施工质量要求比较高、施工程序复杂、露天操作的项目。
高层建筑相对于底层和多层建筑还存在其自身的特点:建筑的层数多、高度高,因此其工程量和技术的要求更高;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固性和安全性,高层建筑的地下埋深深度相对于一般建筑要更深,一般情况下在5米甚至更深;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一般较长,至少为两年左右,这就要更多地考虑到雨期和寒冬季节;施工的强度大,对建筑人员的要求较高。
由于高层建设的种种特点,当下的施工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
如施工的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安全措施,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大,缺乏安全意识,整个施工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施工过程不够严密和流畅,技术人员的技术不够完备,工程的细节方面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等等。
以下,笔者从施工建设中最基础的三个方面: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为出发点,论述其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的方法和措施。
二、模板工程模板是按照混凝土的结构以及整个工程的设计要求,将其制造成按照一定规格的、一定尺寸的成型的模型板。
而模板工程则是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模板以及支撑模板的一整套构造体系。
模板工程施工是整个工程最基础的部分,特别是在高层工程建筑过程中,模板应用更广泛面积更大。
由于模板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不断多次使用,因此对模板的制作也有很高的要求。
模板可以按照模板的形状、受力条件、材质的不同、结构和使用特点分为多种类型。
高层建筑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高层建筑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居住和工作空间。
然而,高层建筑的施工相较于普通建筑更为复杂,需要采用一系列特殊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质量和进度。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高层建筑施工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垂直运输量大由于建筑高度较高,需要将大量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施工人员等运输到不同的楼层,垂直运输压力较大。
2、施工周期长从基础施工到主体结构封顶,再到装饰装修和设备安装等,整个施工过程需要经历较长时间,受季节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3、基础埋置深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基础往往需要埋置较深,施工难度较大。
4、高空作业多施工人员需要在高空进行作业,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风险,对安全防护措施的要求较高。
5、施工组织管理复杂涉及多个专业和工种的协同作业,施工组织管理难度大,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协调。
二、高层建筑施工方法1、基础施工(1)桩基础施工桩基础是高层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之一,包括灌注桩和预制桩。
灌注桩施工时,先在桩位处钻孔,然后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成桩;预制桩则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好桩体,然后通过打桩设备将桩打入地下。
(2)地下连续墙施工地下连续墙具有挡土、止水和承重等多种功能。
施工时,先在地面上沿建筑物周边开挖导沟,然后用特制的挖槽设备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开挖沟槽,放入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连续的地下墙体。
2、主体结构施工(1)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这是目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在施工现场支设模板、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逐步完成结构构件的施工。
(2)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将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好,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连接。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减少现场作业量,但对构件的制作和安装精度要求较高。
3、垂直运输设备选择(1)塔式起重机是高层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垂直运输设备之一,具有起重量大、工作幅度大、吊运高度高等优点。
浅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建设中也越来越普遍。
为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在建筑施工中,加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总体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布料、浇筑,并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和措施做了专门的论述,同时还阐述了防水隔热工程的施工要点。
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质量控制;模板工程;防水隔热工程1 模板工程分析研究1.1 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
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
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1.2 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浆流失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不小于4m时,其模板应按跨度的1‰-3‰起拱;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模板。
安装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因钢筋绑扎好,钢筋很容易损伤面板,这时需施工工人在现场扶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在靠近模板电焊钢筋、钢管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板面;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模板自身就位时也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浇捣振捣混凝土时,振动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面板,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浅析高层剪力墙结构免抹灰施工技术(全文)模板一:正文:1. 引言本文旨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免抹灰施工技术进行浅析。
剪力墙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其施工技术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2. 材料选择2.1 剪力墙材料2.2 抗裂材料2.3 填充材料2.4 铺贴材料3. 施工工艺3.1 前期准备3.2 前浇带施工3.3 剪力墙板施工3.4 后浇带施工3.5 后续工艺4. 质量控制4.1 施工前的质量准备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3 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检查5. 维护保养5.1 日常维护5.2 定期检查5.3 修复处理6.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6.2 建筑施工合同法6.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图表附件:剪力墙结构示意图、施工工艺流程图等- 技术文件附件:材料选用标准、施工工艺要求等通过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免抹灰施工技术的浅析,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质量与安全水平。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模板二:正文:1. 引言本文旨在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免抹灰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并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剪力墙作为一种常见的抗震结构形式,其良好的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2. 技术原理2.1 剪力墙的作用原理2.2 免抹灰施工技术的原理2.3 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3. 施工过程3.1 前期准备工作3.2 剪力墙板施工工艺3.3 剪力墙顶部连接构造施工工艺3.4 剪力墙底部连接构造施工工艺3.5 其他相关工艺细节4. 质量控制4.1 施工前的质量准备4.2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4.3 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检查5. 维护与保养5.1 养护周期与要求5.2 日常维护注意事项5.3 质量问题处理与维修措施6. 法律名词及注释6.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6.2 建筑施工合同法6.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7.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 图表附件:剪力墙施工示意图、免抹灰施工流程图等- 技术文件附件:材料选用标准、工艺指导书等通过对高层剪力墙结构免抹灰施工技术的详细论述,相信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并掌握相关的施工要点和技术细节。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是指建筑工程中的骨架结构,承担着楼房的整体受力和保障房屋安全稳定的功能。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主体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理念、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设计理念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满足建筑整体的结构安全、经济性和施工可行性。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建筑风格、地理环境和当地建筑法规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结构类型和间距,保证结构受力合理,同时减少结构体积和自重,提高使用性能。
现代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其设计理念是追求轻量化、高强度、高刚度、适应自然灾害和抗侧向力等。
为了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也需要采取各种设计措施,如设置剪力墙、地下室、加固构件等。
二、材料选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材料选用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和钢筋是主要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强度等级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定,以保证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在选用混凝土时,也需要考虑到材料供应、施工工艺和成本等因素。
钢筋的选用也同样重要,需要具有一定的抗拉、抗压和弯曲等性能,以保证结构的受力要求。
在钢结构中,钢材是主要材料,其具有高强度、轻质、易加工和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
钢结构生产需要加工制作,然后再现场安装,所以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施工便利性。
为了提高钢结构的耐久性和防腐蚀性,也需要对钢材进行特殊处理,如喷漆、热镀锌等。
三、施工工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和规范,同时安全施工。
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中,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等工艺,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还需要进行钢筋的加工制作和安装,保证钢筋的正确位置和受力传递。
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定期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钢筋验收、结构验收等工作,以保证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浅谈高层建筑连体结构施工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对于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层建筑的连体结构是由多个高层建筑通过楼间梁和楼间柱联接而成,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体系。
连体结构的设计和施工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承载力、力学特性、建筑材料、力学连接节点、施工工艺等多个因素。
下面,我们将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来进行浅谈。
一、连体结构设计方面1.连接节点设计连体结构的连接节点需要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般采用钢制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如利用钢筋和钢板与混凝土构件连接实现。
同时,针对连接节点的受力情况,需要对其进行加强设计,以增强其抗震和承载能力。
2.楼间梁和楼间柱设计楼间梁和楼间柱是构成连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设计需要考虑受力情况、承载能力、剪力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采用合理的截面形式和几何形状,并考虑钢筋数量以及混凝土品种等因素。
3.钢筋混凝土板设计钢筋混凝土板是连体结构中重要的承载建筑荷载的构件。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板厚、分布钢筋的数量和间距、板的截面形状、纵横向受力等因素,以保证钢筋混凝土板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1.施工方案设计连体结构施工方案设计是施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结合建筑实际情况来设计施工方案,包括了施工工艺、材料选用、节点处理、组浇混凝土等,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施工分序和施工加固等。
2.建筑材料的选用连体结构建筑有着高强度、高刚性、高密度等特点,因此在材料上需要选用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并耐久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以保证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施工现场的管理连体结构施工现场需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管理,包括安全标志的设置、工人的安全教育、施工现场整洁等。
同时,需要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并配合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和测试。
总之,连体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充分考虑设计和施工中的多个因素,并在施工现场加强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连体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分析摘要:现代化经济发展推动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繁荣发展,但其存在的质量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施工技术是影响整体高层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施工企业重点关注的施工环节。
由此可见,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对促进土木工程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高层建构施工技术为重点论述内容,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类型与特点,并针对其发展现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以期为今后的土木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引言城市发展促进了高层建筑市场需求的急速增长,并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各个城市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常态化建筑形式[1]。
但高层建筑具有结构复杂、工作量大、精度高等特点,涉及多个施工工序,且遇到的突发情况难以预测,其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如何保障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当前各大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加强高层建筑施工质量和严格结构控制,切实落实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深入分析高层结构施工技术对施工情况以及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结构类型明确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施工结构类型是分析施工技术必要前提,为建筑施工的技术分析提供了科学依据[2]。
目前,高层建筑存在较多的常见结构类型,如基于楼板、梁、柱的基本框架和连接结构形成的框架结构,具备了较强的承受力和荷载力。
剪力墙结构也是现阶段典型的结构类型,主要用来承受建筑物墙体承载水平以及竖向荷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围护与房间分割构件支撑作用,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框架-剪刀墙结构类型在施工过程中与其他类型相比,体现较强的应用优势,框架结构与剪刀墙结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结构体系,能够满足现代化高层建筑的实际需求。
除此之外,还存在简体结构与转换层结构类型,不同结构类型之间有着鲜明的差异性,应根据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项目现状进行合理控制,保障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得以有效提升。
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速,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高层建筑,已成为了人们眼中毫不陌生的普通建筑物。
文章简单的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测量技术和混凝土浇注技术。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混凝土浇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速,一栋栋高楼平地而起,高层建筑,已成为了人们眼中毫不陌生的普通建筑物。
而与从前大量施工的7层以下的建筑相比较,高层建筑首先对于施工测量的要求更高,如何控制好高层建筑的垂直度和定位精度,是施工技术人员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其次,由于高层建筑已经无法单独依靠汽车泵来满足混凝土的浇注,因此掌握地泵浇注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必要条件之一。
一、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技术(一)定位及垂直度控制1.根据建筑的形状设置内控点,比如对于矩形的建筑在靠近四个角的位置设置四个内控点即可,内控点位置应避开各楼层的梁,保证从底层到顶层的通视。
2.内控点做法。
(1)在浇注底层楼板混凝土的过程中,按照内控点的位置预埋好钢板(100mm×100mm×3mm),保证钢板面与楼板面齐平。
(2)底层楼板混凝土浇注完成后,用全站仪放出内控点的精确位置,并用红油漆在钢板上做好标记。
(3)内控点经闭合后,即以红油漆为依据在钢板上凿出直径3mm 左右的小孔,该孔即作为施工测量中用垂准仪竖向投点的基准点。
3.上部楼层结构在每层相同的部位均预留200mm×200mm的放线洞口,以便进行竖向投测。
预留洞不得偏位,且不能被掩盖,保证上下通视。
4.底层的轴线网须认真校核,经复核验收方可向上投测。
5.底层的内控点钢板上不得堆放料具,顶板排架避开钢板,确保可以架设仪器。
6.施工测量过程。
(1)在底层的内控点钢板上架设垂准仪,在需要投点的楼层放线洞口上平放一块画有十字丝的有机玻璃板,再将内控点位置通过激光引测到有机玻璃板上,并用有机玻璃板上的十字交叉点对准激光点,然后根据有机玻璃板上的十字丝将内控点位置引至放线洞口四周的楼板混凝土上,并做好标记,最后撤除有机玻璃板,在放线洞口上钉一块小模板,重新将内控点位置引测回放线洞口上的模板上,并用墨斗弹好线。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已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更是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与施工技术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一、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是指高层建筑的承重主体结构,主要包括地基基础、承重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高层建筑的主体骨架,承受着建筑物自身的重量以及外部环境力的作用,是高层建筑的支撑和保障。
主体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在高层建筑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地基基础地基基础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基础,是建筑物承受上部荷载和自重的基础设施。
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不仅要考虑地基承载能力,还要考虑地基的沉降和变形,以及地基的抗震性能。
因此在地基基础工程中,通常会采用加固地基、桩基、复合地基等方式,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稳定。
2. 承重墙承重墙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起着支撑和抗震作用。
在高层建筑的承重墙设计中,需要考虑墙体的承载能力、变形控制、抗震性能等,同时还要考虑墙体与其他结构的连接方式和衔接问题,以确保整个建筑物的一体化和稳定性。
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是指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地基处理、结构施工、支撑体系、安全监测等方面。
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安全,是高层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2. 结构施工技术结构施工技术是指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结构构件制作、安装和连接的工艺和技术。
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中,需要充分考虑结构构件的制作精度、安装方法、连接质量等问题,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一体性,同时避免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分析当今时代,我国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为使高层建筑质量与安全得到保障,满足人们对高层建筑的需求,需要在建设时使用先进施工技术。
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高层房屋建筑中的施工技术。
關键词: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应用引言高层房屋建筑施工具有工作量大、施工技术复杂、难度大、高空作业多和周期长等特点,要想保证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的顺利、有效进行,就必须加强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1高层房屋建筑施工特点1.1质量要求比较高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高层房屋建筑是现代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地基工程进行建设,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结构能够更加的稳定。
在进行地基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因为高层房屋建筑的规模比较大,所以结构的设计都比较高。
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安全性,对结构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在进行地基建设时,需要根据实际建设地点和周边环境来选择工程类型。
并且通过应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来提高工程质量。
1.2施工量比较大在进行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因为工程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建设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
在同一个区域内,建筑所体现的作用也在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高层房屋建筑的建设,需要比较大的施工量才能满足各种建设要求。
在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很多工作都是分期完成的,在短时间内很难将其保质保量的完成。
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分阶段的进行施工,才能满足工程的具体工作要求和建筑的价值体现。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能源,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说,要根据这些因素来进行具体具体的建设。
2高层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2.1基坑支护技术如果高层房屋建筑质量与安全想要得到有效保障,需要保证基础的稳定性与较强的沉降力,所以,基坑支护技术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得到普遍应用。
在将基坑支护技术应用在高层房屋建筑施工中时,放坡开挖方式最为经济的一种方式,但是放坡开挖方式适用于3m以内埋深的基坑中。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分析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必须重视结构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建筑质量得到保证。
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建筑物内部构造、设备安装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对于这类工程施工来说,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地布置,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施工过程中达到预期的目标,实现既定目标,从而提高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特点;施工技术前言: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类型较为广泛,其数量也逐年增加。
由于这些高楼都有一定规模,并且使用功能比较多,所以需要采用较好的施工工艺来完成其建造任务。
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施工单位仍然没有将实际经验应用于工程设计之中,导致一些不符合规范或不合理的地方出现了,影响着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
新时期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建筑行业,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就需要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管理,优化工程质量,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充分了解和把握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特点,以此为基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以保障建筑项目顺利进行,有效促进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分析(一)复杂多变的施工环节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不仅比较复杂而且还存在很多风险因素,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十分严重,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
因此,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一话题,通过严格把控每个工序的操作流程以及具体细节,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作业开展过程中,由于各专业间的交叉配合性较大,所以在实施前就要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各个参建单位及有关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针对每一个参建单位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可行性方案,同时还要对施工技术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与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安全高效的施工,确保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推动建筑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浅析高层建筑转换结构施工技术陈国成李飞(许昌大成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许昌461000)工程技术瞬要】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施工的关键在于转换层的施工方案的确定,它直接影响到施工阶段的结构安全、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
本文介绍了转换结构的施工特点以及施工控制巍最。
重点对其中的混.缒土工程的施工擞术进行了分析。
鹾为枣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混凝±工程;施工技术1转换层结构的施工特点部分竖向构件在转换层处被打断,使竖向力的传递被迫发生转折,而转换层就是实现转折功能的大型水平构件。
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是~受力复杂、不利抗震的结构体系,该结构及其支撑系统有自身的特点。
1.1结构尺寸大.楼面支撑荇载重带转换层体系内力的改向是通过引发截面内力来实现的,结构内力分布比较复杂,同时为保证上部结构水平剪力顺利传往下部,对转换层楼面水平剐度有严格要求规范—般要求楼板厚度不小于,故—般转换层的结构构件尺寸较大、楼面荷载较重。
12.分层浇筑.利用先浇部分构件承我转换层水平构件高跨比大,截面弯曲时水平纤维相对错动不可忽略,平截面1暇定不再适用,—般呈觋短深梁或厚板的受力特性。
采用二次叠浇法进行施工时应对叠和构件进行仔细分析,考虑分层处水平剪力对拇件的影响,必要时应与设计单位配合,进行一次设计,确保一次叠浇构件在施工阶段和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承载能力。
I_I结舍下部结构。
灵活布置支撑系统为减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避免转换结构上下层发生刚度突变和剪力突变,设计不落地支撑系统时可以结合下部结构进行灵活合理的布置。
1.4通过下部竖向构件卸荷根据转换层设计时“强化下部、弱化上部”的原则。
结构设计加强转换层下部主体结构刚度、弱化上部结构刚度,转换层结构在由地震荷载参加组合的工况下,下部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值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这使转换层下部竖向构件在施工阶段比—般竖向构件具备更大的延性和承载力储备,可以利用下部承载力富余的竖向构件作为支撑的传力构件。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17-11-28T09:40:27.2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作者:安峰
[导读] 摘要:高层建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了当今城市化的重要标志,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过程也是高层建筑中的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产和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说高层建筑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也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呼和浩特市协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要:高层建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成为了当今城市化的重要标志,高层建筑的结构施工过程也是高层建筑中的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生产和工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说高层建筑工程的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也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本文就关键的几点施工技术做一下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
1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特点
1.1 复杂的地基处理技术
高层建筑施工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一定要保证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所以,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技术非常复杂。
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的地基埋置深度至少是建筑高度的十二分之一,要是采用桩基方式,埋置深度一定要大于建筑物高度的十五分之一。
也就是说,要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这就使地基处理技术更加复杂,特别是在软土层上建设高层建筑,由于有很多施工方案可供选择,如果选择的方案不同,可能导致工期和工程造价的不同。
1.2 高作业和高技术
由于高层建筑高度比较高,这样就加大了垂直运输作业量。
高层建筑施工与一般建筑施工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高空作业量大。
高空作业需要的设备、材料和建筑人员的垂直运输等工作一定要安排妥当,特别是防止高空坠物事故和高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高层建筑属于高危工作,必须要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在我国,建设低层建筑所需的建筑材料和建设高层建筑所需的材料有很大不同。
低层主要以砖混为主,而高层建筑物主要是钢筋混凝土,并且不断向着钢混结构发展。
钢筋混凝土主要以现浇为主,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施工的难度。
1.3 高层建筑的施工需要多方协作
高层建筑具有工程量大、结构复杂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
另外,我国现阶段的高层建筑通常是准备、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这就使更多的单位同时参与到工程建设中,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加大相互协调和相互合作的力度。
1.4 高层建筑施工时间长
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和低层建筑的平均工期为十个月。
但是由于高层建筑的技术含量高、工程量大、受季节影响明显,所以它的平均工期比较长,一般都多于两年时间。
现在我国主要通过缩短装饰和建筑架构工期的方法,达到缩短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的效果。
如果采用不同的模板体系耗费的时间也不同,所以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模板体系是缩短工期的一种有效方法。
2 主体结构工程
2.1 主体工程测量方法
根据测量定位设置的水准监测控制点,对基础提供的控制标高、轴线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以此作为结构施工时的标高、轴线控制依据。
水平控制采用水准仪,在构件上弹好50控制线;垂直控制用经纬仪和垂直对准仪结合,并在剪力墙上弹好垂直线。
2.2 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
我们国家各个地区之间地质差别很大,所以各地的高层建筑的地基基础需要根据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来决定。
若是建设高层建筑的所在地的地质持力层深,地质复杂,而地基基础的埋深度不高,那么必须要采取桩基础,但是因为我们国家钢的产量很少,所以地基不适合采用钢桩,比较适合使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桩,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在最近几年发展很快,并且这种混凝土桩在灌注过程中的噪声小、造价低廉而且适应能力很强,所以可以把现浇混凝土桩当作地基施工技术的发展重点。
但需要注意当地基基础埋深度非常深的时候,为了保障施工安全,适合采用沉井法施工。
2.3 预制模板技术
对高层建筑来说,施工工期是决定建筑施工技术好坏的关键,所以,为了能够很好的增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性能,利用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反复性特点和竖向构造施工这一优势,运用滑模法和爬模法来控制施工工期,在高层建筑施工当中把滑模法和爬模法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成效,而高层建筑的所有施工技术当中预制模板技术是其中唯一一个把滑模法、爬模法结合起来的技术,它可以起到缩短施工工期的作用。
2.4 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技术
由于混凝土在我国拥有的数量多而混凝土的配比又是满足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关键,所以泵送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我们国家为了使泵送混凝土技术的需求得到满足,往往会使用掺粉煤灰与化学外加剂这一个双掺技术,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泵送高度,能够提升高层建筑的工作效率。
2.5 混凝土工程
1)楼面混凝土的浇捣。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予堵严;对模板应浇水润湿,但不能有积水。
楼板混凝土浇捣时,采用平板式振动器。
操作振动器的施工人员必须是熟练技术工人,不得漏振及振捣时间过长,不得碰撞钢筋及预埋件,确保振捣均匀密实。
楼面混凝土浇捣后,视其收水情况,在混凝土凝结前由泥水工抹平(糙面),有助于消除混凝土表面沉缩裂缝出现。
2)剪力墙的混凝土浇捣。
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按图示要求分段浇捣,由于本工程的剪力墙都较高,应浇完2 m,停1.5h再浇捣,以减小爆模的发生。
凡施工缝处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掉浮粒和杂物,用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但不得积水。
浇捣前,施工缝处宜先铺一层50 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即减石混凝土)。
在浇捣竖向结构混凝土时,要先在底部铺以50~100厚与混凝土水灰相同的水泥浆,并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浇捣过程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3)混凝土养护。
加强混凝土浇水养护指派专人负责,按混凝土浇水养护不得少于14 d的要求进行养护。
剪力墙拆模后采用喷“养生液”养护剂进行
养护。
在炎热季节梁、板应采用麻袋等覆盖混凝土表面,减少水蒸发,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
在浇捣地点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块,并按28 d标准养护要求养护混凝土试块。
2.6 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当中,钢结构的施工技术在所有的施工技术运用当中是应用比较广泛的,这也是因为钢结构施工技术施工的速度快和工业化强度高导致的,高层建筑的钢构造是具有大跨度的空问结构、钢和混凝土结构和高层的重型钢结构等多种施工类型,钢的热传递性很强,这导致了高层建筑的钢结构具有很强的热传递性,所以我们在使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时候需要增强对防火设施的设计施工。
另外,钢结构施工技术需要运用到大型的塔吊,塔吊的起重能力决定了钢结构施工技术的效率,所以在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当中,吊装、连接和测控是关键的工艺。
结语:
对于目前我国高层超高层的建筑设计水平还需要不断提高,从而建造出搞好的建筑。
在建筑过程中,首先要保证施工人员、技术操作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出现人身伤害,其次要保证建筑原料的合格性以及施工技术,最后要注意细节的处理与保养,以防出现因小失大。
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的提高,可以使我国出现更多完美建筑,不仅可以缓解我国土地利用资源的紧缺性,还可以在很大程度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先. 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王铁梦. 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欧李波. 对高层超高层建筑结构的施工技术探讨[J].建设科技,2009.
[4]刘永涛. 超高层建筑附着升降脚手架施工技术[J].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0 作者简介:安峰,男。
身份证号码:4127221979****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