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320.50 KB
- 文档页数:10
湖南省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2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v 越接 0.02s 。
(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恒定。
当a与v0方向相同直线运动。
(3)规律:与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相同。
学法指导一、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题的一般思路运动学规律具有条件性、相对性和矢量性。
利用运动学规律解决运动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是:1.对物体进行运动情况分析,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规律,选取正方向,列式求解。
二、利用图象分析解决运动学问题(横轴(3)横截距表示物体出发的时刻,纵截距表示零时刻物体的出发位置。
3.利用图象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必须把图象与具体的物理情景相联系,能写出横、纵坐标之间关系式的,最好写出关系式,并把式子与图象相结合。
三、学习建议1.要正确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些概念,它们都是矢量,注意加速度与速度和速度变化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事例领会科学思维方法,如理想模型法、极限法和实验数据常用的处理方法。
湖南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学生)(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h(2)加速度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 ; 加速度(a): ; 末速度(t v ): ;时间(t): ; 位移(x): ; 路程(s): ;三个基本物理量: ,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v v t +=0位移公式 012x t at v =+ 几个重要推论:(1)ax v v t 2202=-(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 22s V =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6)自由落体:①初速度Vo =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④推论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的 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 =g =s 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外对市爱戴阳光实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二〕〔必修2适用〕专题三:机械能和能源【知识要点】1、功〔A级〕〔1〕义:物体受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
〔2〕公式:W=Fscosα,其中α为F与位移s的夹角,F是力的大小,s是位移大小。
〔3〕单位:焦耳〔J〕,1J=1N·m〔4〕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正负表示是动力做功、还是阻力做功,正功并不大于负功。
〔ⅰ〕当0<α<900时,W>0,力对物体做正功;〔ⅱ〕当α=900时,W=0,力对物体不做功;〔ⅲ〕当900<α<1800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5〕总功的计算〔ⅰ〕先用平行四边形那么求出合外力,再根据W=F合scosα计算功;〔ⅱ〕先分别求出各个外力做的功,再把各个外力的功代数相加。
2、功率〔A级〕〔1〕义: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义式 P=W/t ,一般用于计算平均功率。
计算式 P=F·v cosα,一般用于计算瞬时功率,其中F是力的大小,v是瞬时速度,α是F与v的夹角。
对于F和v在同一直线上,可直接用P=F·v来计算。
3、动能〔A级〕〔1〕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E k=1/2 mv2,是标量,动能只与速度的大小有关,而与方向无关。
4、动能理〔A级〕〔1〕内容: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2〕公式:W合=1/2 mv22-1/2 mv12说明:动能理适用于单个物体,这里我们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的力;W合为所有外力做的总功。
动能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
5、重力势能〔A级〕〔1〕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的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它是物体和地球的系统所共有的。
〔2〕表达式:Ep=mgh,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物体在某位置具有的势能和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湖南省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tx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a∆∆=,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湖南高二学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湖南高二学考物理是湖南省教育厅为了选拔优秀高中生所举办的一种考试。
考生需要在考试中展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湖南高二学考物理必备的知识点。
1. 运动和力
- 时间、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 地球重力和向心力的计算
-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关系
2. 机械振动和波动
- 弹簧振子和简谐振动的特点和计算
- 波的定义和性质,包括波长、振动方向和波速的关系
- 声波和光波的传播特点和计算方法
- 狭缝衍射和干涉现象的解释和计算
3. 热力学
- 热量和温度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及应用
-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区别和计算方法
- 热机效率和热量转化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4. 电学
- 电荷、电势差和电流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特性和计算
- 电路中串联和并联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规律
5. 原子物理
-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规律
- 原子核的组成、稳定性和放射性衰变的规律 - 核能的利用和核反应的应用
-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以上是湖南高二学考物理的必备知识点,在考试中掌握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进行充分的练习和实践,考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湖南高二学考物理的挑战。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在湖南高二学考物理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概念总结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2)加速度v v t v a 0t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那么a<0}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 ; 加速度(a): ; 末速度(t v ): ;时间(t): ; 位移(x): ; 路程(s): ; 三个根本物理量: , 对应三个根本单位: ,〔3〕 根本规律: 速度公式 v v t +=0 位移公式 012x t at v =+ 几个重要推论:(1)ax v v t 2202=-〔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方刹车〕:a 为负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注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拟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aT x =∆(6)自由落体:①初速度Vo =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1gt h = 〔从Vo 位置向下计算〕④推论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t V V =平均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的2≈10m/s 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1、重力G =mg2≈10m/s 2,作用点在 ,重心 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外表附近〕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与材料有关) 3、求 1F 与2F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那么。
高中物理睬考公式概念总结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 t x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换算关系 13.6(2)加速度v v tv a 0t -=∆∆= 加速度描绘速度变更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更率{以为正方向,a 及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那么a<0}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 ; 加速度(a): ; 末速度(t v ): ; 时间(t): ; 位移(x): ; 路程(s): ;三个根本物理量: , 对应三个根本单位: , 〔3〕 根本规律: 速度公式 v v t +=0 位移公式012x t at v =+ 几个重要推论:(1)ax v v t 2202=-〔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方刹车〕:a 为负值,〕(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2s V = 留意 都是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须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用来求纸带问题中的加速度,留意单位的换算〕(6)自由落体:①初速度= ②末速度gt V t = ③下落高度21gt h = 〔从位置向下计算〕 ④推论2t V gh = 全程平均速度 2t V V =平均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的 2≈10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旁边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互相作用:1、重力G =2≈102,作用点在 ,重心 在物体上,适用于地球外表旁边〕 2、弹力,胡克定律:x F k =弹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及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3、求 1F 和2F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定那么。
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1.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量与单位
-物理量的测量
-误差与处理
-计算器使用
-物理实验与仪器
2.运动与力学:
-物体的运动描述
-变速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与质点动力学
-物体的平衡
-弹簧振子和简谐振动
-力的合成与分解
-物体的受力分析
-相互作用力与牛顿第三定律
3.物体的机械性质:
-力与压强
-牛顿定律在竖直方向的应用
-热力学
-浮力与阿基米德定律
4.动量与能量:
-动量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
-动能和功率
-动能定律和动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与能量守恒
-全反射与光的折射
-静电场与电势能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5.电磁学:
-电流与电路
-电阻与电阻率
-叠加定律与欧姆定律
-电路中的电能转化
-电功率和电能
-环路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
-麦克斯韦方程组
6.光学:
-阿贝尔原理与几何光学
-物体的像与成镜公式
-光的衍射和波动光学
-球面和柱面反射与折射
7.核与原子物理:
-放射性现象与半衰期
-粒子与反粒子
-原子核的结构与质量
-原子与分子
8.现代物理:
-光的粒子性和波动性
-粒子的波动性与不确定性原理
-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
-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
-相对论与狭义相对论
以上是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的复习提纲,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的习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物理科目的成绩。
必背99条知识点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③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108m/s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非晶体熔点: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⑪达到熔点。
⑫继续吸热。
16、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⑪温度达到沸点。
⑫继续吸热。
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1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湖南省普通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